昨天(9月20日),全运会历史上首枚攀岩项目的金牌产生,上海14岁小将杨立豪凭借稳定的发挥问鼎16岁以下组男子全能决赛的冠军。同样是07年出生的女子选手朱馨文在晚上的同组别全能决赛中获得银牌。接下来请听五星体育广播特派记者汪轩发回的报道。
杨立豪:“啊?我下午的飞机!”
这是全运会史上首枚攀岩金牌获得者杨立豪,在得知晚上才会举行颁奖典礼后,第一时间的反应。着急在赛后第一时间返程是因为这是他在中国的最后一场比赛,他要马不停蹄地飞往纽约,开始他的留学之路。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正是这位14岁阳光少年喜欢的,攀岩也一样。
杨立豪:“其实我认为这个运动是一个很有新鲜感的运动,它有一个未知性。攀岩是一个将无数很简单的动作组合起来的一个极具技巧性的运动。”
这么多运动项目,却选择了如此小众的攀岩,问到原因,他开始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杨立豪:“这里就要提到我爸了,我本来是在上海一个小岩馆开始攀岩的。刚开始就像游客一样过去玩一玩,试一试,爬了下挺好玩的。然后我爸特神奇,他给我报了一个当时全国等级最高的比赛,那时候只爬了一周,非常不意外的,我被打爆了。别人十几秒就爬上去的线,我爬都爬不上去。开始训练,每周一两次,练到后来发现,其实实力够去参加一些全国青少年的比赛,就开始比赛了。这种集中的、职业的训练,直到全运会的预选赛之前才开始。”
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攀岩,到现在拿到全国冠军,机缘巧合也好,天赋异禀也好,攀岩这项运动的确在杨立豪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杨立豪:“比较强壮吧只能说,手臂力量这些都很需要运动。至少在我从事职业的训练,全运会训练之前,它都是一个很好的调剂生活的方式。在比较繁忙的学校生活中,你有这样一些课余时间可以出来,在岩馆比如说和朋友聊聊天,爬爬新的线,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近些年“体教结合”的概念逐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再结合国家最新的“双减”政策,给了中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择丰富的课外活动,但很多家长依然会担心参与体育运动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上海攀岩队的教练,同济大学的体育教师李春华,在学习和训练如何平衡这个问题上,给出了解释。
李春华:“其实现在国家体教融合,我们平时学习都是不耽误的,都是利用课外,一个礼拜两次吧差不多。其实上海的学生运动员都是这样的一个情况,通过假期和周末来进行训练的。”
14岁就拿到全国冠军,杨立豪并没有像成年运动员一样,把目标定的更加远大,甚至未来会否成为一个职业攀岩运动员都是不确定的。
杨立豪:“我更加期望是把它当做一个业余爱好爬,我在攀岩训练的时候得到最大一个感触,当一个运动它变成职业训练的时候,它就会变得特别特别单调,你对这项运动原本的热爱,也可能会被时间给消磨掉。”
体育运动的目标不是只有冠军和金牌,14岁的杨立豪未来有很多选择,攀岩让他有了更强壮的身体和喜欢挑战的性格,这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五星体育广播特派记者汪轩
编辑:朱颖
责任编辑:李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