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四大神兽。
这四大神兽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它们是汉族神话中的四方神灵。
在汉族民俗文化中,四神兽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算是吉神。
知道四大神兽,猜想你不一定知道四大凶兽。
根据资料推测,四大凶兽起源于四凶。
所谓四凶,是中国上古历史中被帝舜流放到四方的四个部族首领。
关于四凶,《春秋左传》和《史记》中均有记载。
春秋·左丘明《春秋左传·文公》文公**: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
“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也就是说,在《春秋左传》中,四凶分别为:
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
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
颛顼之不才子梼杌;
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
由此看来,四凶原本是四个人,不过,他们都还只是极其凶恶的人而已。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史记》中所载的四凶,大约就是根据《左传》而来。除“浑敦”与“浑沌”在书写上稍有差异而外,其余完全相同。猜想,尽管“浑敦”与“浑沌”有一字之差,但是读音相同,或许,只是在传写**中出现的错讹,或者避讳造成的改字。
其实,和《春秋左传》一样,《史记》中的四凶也仍然是四个人,不过,也只是极其凶恶的人而已。
根据史料**,四凶的本质,大概是四个酋长。他们因不服从帝舜的统治,就被帝舜流放。
由四凶(人)到四凶兽,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脉络可寻。
不过,由此也可以明白,人终是人,他/她与兽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人把其凶恶的一面发挥到极致之后,这时候的人,是比兽还要凶恶很多倍的。人对恶人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把恶人比之为兽。这是不是就是从四凶到四凶兽的一种转化成因?
有人进一步发挥,认为作为四凶兽的浑沌、穷奇、梼杌、饕餮,是上古四凶族各自的图腾。
下面,就来分别说四凶兽。
一、饕餮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兽。
《春秋左传》与《史记》对饕餮的描述是,它不仅贪食,而且贪财。
待到饕餮幻化为凶兽时,其贪吃的特点被放大,而贪财的特点似乎被弱化了。
饕餮最大特点就是特别贪吃。
饕餮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据说,这是因为它太能吃了,以至于它把自己的身体都给吃掉了。所以,饕餮的形象,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
饕餮十分贪吃,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太还把自己给撑死了。
饕餮是贪欲的象征。
所以,常用饕餮来形容贪吃或贪婪的人。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黄帝斩杀,他的头落地之后,幻化为饕餮。
关于饕餮,文字记载也不少。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卷第十六《先识》载: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山海经·北山经》云: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也就是说,狍鸮长着羊一般的身子,有人一样的面孔;它的眼睛长在腋下;它有的牙齿像虎齿而爪子又似人手;它叫起来的声音如同婴儿在啼哭。
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
“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也就是,根据郭璞的说法,《山海经》里的狍鸮,就是左传中的饕餮;而且,饕餮的形象,在夏朝的鼎上可以看到。
西汉·东方朔《神异经》中的《西南荒经》有:
“西南方有人焉,身**,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言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一名贪惏,一名强夺,一名凌弱。”
晋·杜预《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文十六年,尽**》:
“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二、穷奇
《山海经·西山经》:
“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郭璞注解云:
“或云似虎,蝟毛有翼。”
《山海经·海内北经》: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
西汉·东方朔《神异经》中的《西南荒经》有:
“西北有兽焉,状如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亦食诸兽也。”
《神异经》总结了穷奇的种种特质,说它是一种生活在西北大荒的凶兽,它的形状像老虎,生有翅膀,可以飞行,喜欢吃人。它能听懂人的言语,听到有人争吵,它就会飞跑过去,吃掉有理的一方;听说有忠诚有信义的人,它就飞跑过去,咬食其人的鼻子;听说有人凶恶叛逆、不讲道理,它就会把自己咬死的野兽赠送给那人。
相比饕餮等凶兽,穷奇显得更具个性和智慧,但是,这种喜欢接近人的习惯,又大大影响了它作为怪兽的神秘和对其实力的评价。
后来“穷奇”被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
然而,有些书上,又说穷奇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据说,仪式进行时,冥冥之中,会有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这又让人感觉穷奇对人还是有些益处的。
三、梼杌
西汉·东方朔《神异经》中的《西荒经》中有云:
“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也就是说:
梼杌是生活在西方大荒的凶兽,它形状像老虎,但是比老虎体型要大,身上的毛有二尺长;它的脸长得有点像人,而脚类似于老虎,嘴里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巴有一丈八尺长;它扰乱西方大荒,能斗而不退。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另有一说,认为梼杌是神名,《国语·周语上》:
“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
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四、浑沌
浑沌,即浑敦。
西汉·东方朔《神异经》中的《西南荒经》载: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也就是说:
昆仑的西面有一种异兽,它的外貌如同**,长着长毛,有四只脚,形状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东西,行动时虽有四足却不能分开,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有人的话它知道追过去,有腹腔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并不弯曲盘旋,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肠道不消化吸收;对于品德高尚的人,它会用头抵触;对于品质低下的人,它会听从其指挥。上天让它这个样子,名叫浑沌。
浑沌因既浑且乱,所以,后世根据此说,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
《山海经·西山经》云: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据说,这“浑敦”,便是凶兽浑沌。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