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iplinary(让患者求医找对门)

中山医院MDT义诊现场(唐闻佳摄) 眼下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天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出现特殊一幕:医生三五成群“组队”,为大众提供义诊。这是中山医院80多年历史上首次推出肿瘤...

让患者“求医找对门”,一个肿瘤牵动十多科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医院MDT义诊现场(唐闻佳摄)

眼下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天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出现特殊一幕:医生三五成群“组队”,为大众提供义诊。这是中山医院80多年历史上首次推出肿瘤多学科(MDT)义诊,25个知名肿瘤MDT团队、75名著名专家齐聚,堪称“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学科覆盖最全的大型肿瘤MDT义诊”,因“阵容豪华”,预约号早早被大众“秒抢一空”。

这家上海三甲医院这一午间“盛况”,也提示着肿瘤诊治**正出现新风向:从医生与患者的“一对一”****,走向围绕患者个体情况的多学科联合诊治**。国家卫健委也已**肿瘤多学科诊疗(MDT)试点方案,引领新风向。

从“走投无路”到“重获新生”

被查出肿瘤,任凭哪个心理强大的人恐怕都顶不住,何况这名41岁的江阴患者罗先生(化名),还被告知“治不了”“不太好治”。

罗先生是在2017年发现腹部有肿块,经当地检查,肿块已经有30多公分。“一直没什么症状,就没在意,直到发现走路很痛,后来才知道其实就是肿块**神经了。”罗先生回忆,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他直奔上海中山医院求医。

2017年10月,罗先生在中山医院被确诊为软组织肉瘤。由于病情复杂,肿瘤内科周宇红主任医师发起了MDT会诊,经多学科专家讨论,罗先生先接受了化疗,并在化疗期间做了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他开始接受免疫治疗。在几个疗程后,肿块从30多公分缩小到16公分,这意味着手术时机成熟了。2018年9月,罗先生在中山医院接受了手术,由陆维祺教授主刀,切除了肿瘤。手术后复查,罗先生各项指标趋于稳定,顺利康复出院了。

“目前就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着。”谈及这个就医**,罗先生很感慨,从最初的“走投无路”到后来的“重获新生”,也让他认识了一个新名词:MDT,多学科会诊。他说,十多个医生围绕他一个人讨论诊疗方案,这个**救了他的命。

临床上,罗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义诊现场,记者遇到一名从广西赶来的患者,在当地查出肝巨大占位,在全国跑了多家医院,都没**很好的诊治结果,直到在中山医院确诊为神经内**瘤。这次,她赶到“神经内**肿瘤MDT”义诊区,医生们根据她的情况写出下一步诊疗方向。

让患者“求医找对门”,一个肿瘤牵动十多科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肿瘤防治中心

今天中山医院MDT义诊现场(中山医院供图)

“对肿瘤来说,由单一的科室或专业做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未必**。”中山医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樊嘉谈到,肿瘤本就涉及多学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山医院在肺癌、肝癌领域就已有多学科诊治的实践,到2010年以后这一****飞速**,目前整个中山医院有50多个MDT团队,每年发起数千例MDT讨论,解决患者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癌情刻不容缓,我国将力推MDT**

MDT**,将不是一家医院的个别行为,而是全球肿瘤先进治疗**的大势所趋。数据显示,在全球每年1800万新增肿瘤病例及960万肿瘤死亡病例中,在我国,每年新增病例380.4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万例。换言之,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平均每分钟有7人确诊患肿瘤。全球每死亡100个肿瘤患者中,中国人占近三成,平均每分钟就有近5人死于肿瘤。

肿瘤防控工作刻不容缓,我国将力推MDT**。2018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于2018-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MDT)试点工作。

多学科诊疗**(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简言之,在该**下,来自外科、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的专家组成一个治疗团队,提出适合病人目前病情的**治疗方案。

让患者“求医找对门”,一个肿瘤牵动十多科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肿瘤防治中心

去年12月,国家卫健委公布首批231家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名单,在上海,中山医院、肿瘤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华山医院等均在列。国家卫健委希望以试点医院带动的**,逐步在全国推广多学科诊疗**,进一步**肿瘤患者生存**、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可以看出,MDT**非常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以期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在医生看来,这实则关系到肿瘤治疗的要点——“时机的把握”。

中山医院陆维祺教授形象地对记者说,在肿瘤外科领域,有“黄金第一刀”之说,即非常讲究一开始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这将关系到后来所有的结局。而如何确保首诊方案的“**”,**的路径是患者能“找对医院、找对科室、找对专家”,但“医院通”型的患者毕竟是少数,此时,就体现出MDT的重要意义,即不论患者“走到哪一扇门”,医生都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召集相应学科聚拢而来,让患者最终“走对门”。

好机制与好氛围,让MDT造福广大病患

目前,在中山医院,每个肿瘤病例都有多学科的保障,对疑难复杂肿瘤病例,医生会发起多学科讨论。有别于**印象中的肿瘤MDT团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主任刘天舒还告诉记者,中山医院还形成了“精准医学MDT”“肿瘤营养MDT”“心脏肿瘤MDT”等结合技术新**、患者新需求的新型MDT团队。

比如,“精准医学MDT”里,就有“精准医学**师”进驻医院,解读基因数据,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在“肿瘤营养MDT”,则有营养师、专业肿瘤护理人员加入,解决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问题。“心脏肿瘤MDT”则是根据肿瘤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心脏毒性反应而建立的新型交叉学科团队。

在此前卫健委发布的《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方案》里也提出:试点医院重点要将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快速康复理念融入肿瘤的诊疗。这符合当下技术**、医学理念革新的大趋势。

今年,中山医院还宣布成立肿瘤防治中心,整合全医院MDT团队。“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发挥综合医院强大的综合诊疗能力、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服务广大病患。” 中山医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樊嘉称,依托于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医院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的工作,履行公立医院应有的国家使命。

让患者“求医找对门”,一个肿瘤牵动十多科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肿瘤防治中心

义诊现场(中山医院供图)

记者注意到,MDT**在中山医院的蓬勃**有赖于医院层面的**。目前,中山医院开设的50多个MDT团队,涉及病房、门诊乃至远程会诊,并从场地、人员、制度层面确保这一新生事物“落地发芽”,造福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山医院实地走访,记者也听到这样的声音:“一家医院要办好MDT,也需要医生有胸怀,不自己藏着病人,而是为了病人好,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MDT如何从个别现象走向群体现象,真正惠及广大肿瘤患者,看来有赖于机制,也得益于一些“氛围”。刘天舒医生还告诉记者一个细节:在中山医院,大量MDT是放在晚上6点后,或是像今天这样的午休时间,医生完成了繁忙的门诊、病房、教学任务后,利用休息时间走到一起讨论病例。

作者:唐闻佳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22-11-21 16:00:23
  • 阅读 ( 85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李洋
李洋

41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