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沙俄帝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1900年7月,俄国利用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派兵占领东北三省。1902年4月,中俄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但当年10月俄国第一次撤兵之后,便不肯继续履行条约,招致日、英、美等列强的反对。
1903年8月12日,日本向俄罗斯提出交涉,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有“优越利益”,日本只承认俄国“于满洲铁路有特殊利益”,两国几经谈判均未获结果。
1904年2月6日,日本照会俄国终止谈判,并断绝外交关系。2月8日,日本海军未经宣战突然袭击俄国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就此爆发。5月,日军占领大连,1905年1月又攻陷旅顺,3月,夺取奉天(沈阳),5月,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了前来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
由于对马海战的惨败以及国内革命的爆发,使得沙俄已毫无获胜的可能。此后美国出面调停,8月10日,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正式举行和谈,于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合约》,历时一年多的日俄战争就此结束。
日俄战争的背景
日本虽然是一个小岛国,但一直以来野心勃勃。早在德川幕府末期,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导致日本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使国内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潮,面对本国的危机,提出了攘夷论等极具侵略性的主张。
一方面要对付西方的外来压迫;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对外侵略扩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封建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当时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加速发展,赶上一流强国,日本急于依靠军事手段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为此,天皇及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征服朝鲜和中国的台湾、东北、内蒙古和内地,进而征服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政策--“大陆政策”。
尽管甲午战争使日本获得了与俄国抗衡的实力,但是如果得不到其他大国的支持,日本也不敢贸然与俄国开战。但俄国趁镇压中国义和团之机,出兵东三省,企图独霸这一地区的行为,引起了在这一地区有着重大经济利益的英国的不满。
为了抑制俄国在远东的过分扩张,英国与日本签署了《日英同盟协约》,有了英国的支持,促使日本下定了与俄国开战的决心。
战争爆发前,作为老牌帝国的沙俄,压根儿就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金特大将甚至轻蔑地表示,和日本作战,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
直到战争爆发前,俄国的将领们还信誓旦旦地认为,“战争一定打不起来”。实际上,正在由于俄罗斯整个国家从上到下的这种轻敌思想,才导致了俄国输掉了这场重要战争。
旅顺要塞争夺战
1904年2月6日,日本采取了其惯用的偷袭伎俩,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命令整个舰队开赴黄海,分别攻击停泊在旅顺和仁川的俄国军舰。由于俄国舰队放松了警惕,因此毫无戒备。日本军舰在近距离连续发射了16枚重型鱼雷,重创了俄国最好的3艘战舰。
而此时,俄国的舰队司令施塔克将军正和手下的军官们在城里举行宴会,听到炮声他们竟然认为是在进行实弹射击,直到黎明回到港口时,才发现自己的军舰已经成为一堆残骸。
紧接着日本开始了登陆作战,1904年6月,日本集结了3个军的兵力向辽阳方向移动,日本第三军对旅顺展开攻势。俄国负责坚守旅顺的斯捷塞尔是个没有作战经验的常败将军,战斗一开始他就放弃了旅顺外围的一切阵地,全部退入要塞等待增援,这就使得战场局势对俄军更加不利。
当时日军不但包围了旅顺要塞,而且连出海口都被日军舰队所封锁,导致旅顺要塞的俄军已经毫无退路,只得凭险死守。旅顺要塞易守难攻,防御工事为德国建造,德国专家称要攻破旅顺要塞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战争初期,由于海面被沙俄的岸炮封锁,日军企图从海上登陆旅顺的目的难以实现,于是将计划改为从陆地围歼。但当日军从大连向旅顺进发途中经过南山要塞时,遭遇到俄国重型机枪和远程大炮的重创,2天内就阵亡了4000多士兵。
日军为了扭转战局,派出了在甲午战争中被封为战神的乃木希典率领13万日军继续攻打旅顺,日军向要塞组织了多次进攻,伤亡惨重,但仍未能奏效。此时,眼看沙俄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日益逼近,日本军部下达了死命令,要求限时拿下旅顺要塞。
日军为了夺取要塞采取了自杀式的集群冲锋,但俄军依托坚固阵地布置了重型机枪和几门从巡洋舰上拆下来的重炮,使日军的进攻遭受重大伤亡。对此,日军改变方式由强攻改为围攻,实施坑道爆破法,并从国内运来了超大口径重炮,连续发射了1.1万发炮弹,致使要塞的核心阵地206高地被削去了3米,之后的203高地由此得名。
在要塞争夺战进入白热化之时,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即太平洋第二舰队)正在快速接近旅顺,一旦两军会合,将会对疲惫不堪的日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此时乃木希典再次用武士道精神激励日军,使用在甲午战争中所使用的自杀式冲锋,甚至组织了3500人的大规模死亡冲锋,并不惜采用炮击自己人的方式进行强攻。
日军最终在12月5日攻下了要塞的核心阵地203高地,整个炮台除了一名俄军伤兵外,其余士兵全部战死。旅顺攻防战中,俄军共伤亡3万余人,日军则前后阵亡6万多人。
对马海峡之战俄国海军惨败
在陆地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沙皇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波罗的海舰队上,希望通过与日本联合舰队的正面决战,能够赢得制海权。1905年5月20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历经漫长的远航,终于到达了决战的战场--对马海峡,而此时等待它的是,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于是,一场海上伏击战就此打响。
最终这场海战以日本海军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60多艘战舰被击沉,只有一艘安全逃脱,而日本海军仅损失了3艘鱼雷艇。
对马海战的失利,使沙俄认识到目前难以战胜日本,而此时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因为战争国内资源也几乎全部耗尽,也不愿意继续打下去,最后双方接受了美国的调停,在美国的朴茨茅斯军港签订了《朴茨茅斯合约》,至此,日俄战争结束。
日本凭借日俄战争的胜利跨入了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在世界近代史上,对于日本来说,日俄战争有着特殊意义,它是一场具有标志性的战争,日俄战争之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不但获得了很多利益,而且还创造了一个亚洲黄种人战胜欧洲白种人的奇迹,极大地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威望,日本也因为这场战争正式跨入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此外,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也使得甲午战争失败的中国萌生了向日本学习的想法,后来我国的许多有识之士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