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t是什么意思(得知这些历史的事实)

1 注意:本文仅仅从破除封建迷信的角度,澄清历史爱好者对****的误解,并无意评论我们的历史人物。 我们历史爱好者的许多误解,其实都是因为读书太少,因为许多的历史**,其实早就在出版物...

得知这些历史的事实,真的犹如当头棒喝

1

注意:本文仅仅从破除封建迷信的角度,澄清历史爱好者对****的误解,并无意评论我们的历史人物。

我们历史爱好者的许多误解,其实都是因为读书太少,因为许多的历史**,其实早就在出版物中公诸于世,只是人们懒于读书罢了。

今天我再来澄清一件事:**。

有一个被历史爱好者传了好几十年的传闻,说当年****的**卫团,**之所以叫做“**”,是由于有个道士给起的**,而且那个道士预言:****享年83岁,主政41年(从遵义会议算起),所以道士给**卫团起了个**叫“**”。

事实上,这是典型的地摊文学传出来的一则误解。

关于当年****的****卫团,为什么**叫做**,其实当年****卫团(**)的团长张耀祠将军,在他退休之后出版的《张耀祠回忆录》中,有明确的解释,张耀祠还就这个问题,特意对社会进行了澄清、驳斥了迷信。

得知这些历史的事实,真的犹如当头棒喝

实际上张耀祠将军已经在他的书中专门澄清了这一则迷信谣言

依据《张耀祠回忆录》的证言,“8341”这个**,并不是什么道士起的,也不是****自己起的,而是总参谋部按照叫号的顺序派发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排号,就跟你去银行办事拿的那个排队的票号,是差不多的道理,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所谓享年83岁、主政41年之类的,全部都是纯属巧合,都是历史爱好者的牵强附会,仅此罢了。

我们来看一段《张耀祠回忆录》的原文:

《张耀祠回忆录》摘录

作者:原**首长张耀祠

“……我们向****总参谋部作了报告。按编制序列,****卫团的代号为**。机关对外联系工作,干部、战士写家信与亲朋、好友通信往来,都用**的代号,不用****卫团的**对外,以利保密。**的代号就是这样来的,而并非像社会上传说的那样神,说什么“开国大典后,**派人访老道,老道写了‘8341’四个字,**不详其意,就把它作为自己**卫部队的**。直到**逝世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这个数字有两个预示,一个预示**活到83岁,一个预示**在位41年。”细一推算,**确已活到83岁,从遵义会议到**去世也是41年。如果把“8341”这个代号分为两个数字来理解,纯粹是一个巧合,绝不是什么老道的灵验。**压根儿就没有派什么人去访过什么老道……”

张耀祠将军,作为当年****卫团(**)的头号首长,是妥妥的历史当事人,他的证言,分量很足,极具说服力。

但是其实,即使我们抛开张耀祠将军的证言不论,其他的一些事实和历史细节,也都能说明问题。

首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是一个反对迷信的人,他不会相信什么“道士”、“算命”、“天注定”等等之类的封建迷信玩意儿,因为他本身就反对这个。

得知这些历史的事实,真的犹如当头棒喝

****是唯物主义者,不信鬼神,更不会相信道士的话

其次,事实上出于保密和安全等各方面考虑,****卫团的**,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更换的,我们只要稍微回顾一下****卫团的**演变历史,就能知道所谓“8341迷信”,有多荒唐:

****卫团**演变历史小记

1959年,****卫团,部队**定为“3747”。

5年之后,****卫团**改为“8341”。

1975年,****卫团**改为“57001”。

不久后,又改回“8341”。

1976年之后,**改为“57003”。

2000年,****卫团**改为“61889”部队,直至今天。

所以,我们只要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知道:8341,既不是****卫团的第一个**,也不是****卫团的最后一个**,所谓“8341迷信”,只是巧合,只是一种牵强附会。

我希望广大的历史爱好者,多读一些书,因为许多的疑惑,其实都在书里有答案,实在不愿意读书、或者没时间读书的,多读一读冯老湿的两个,也是可以的,冯老湿最大的长处就是高产,而且,我的知识不敢说100%准确,但是,99%的准确率,我还是有把握的。

2

我们在中文里,把女和尚叫做“尼姑”。

为什么叫“尼姑”呢?

为什么不叫“女僧”呢?

答案是:受梵语的影响。

梵语把女性出家人,叫做“bhikṣunī”,汉**译为“比丘尼”。

是的,我们从各种古代小说里看到的“比丘尼”,其实就是“女僧人”的意思。

“比丘尼”,又简称为“尼”,在民间,又进一步演化成“尼姑”二字。

这,就是“尼姑”名称的来历。

所谓“尼姑”,说到底,就是“比丘尼”这个梵语单词汉化的产物。

得知这些历史的事实,真的犹如当头棒喝

“尼姑”二字,也是梵语汉化的产物

3

最近十几年,我们的中文里面多了一个词,叫做“出柜”,就是“公开宣布自己是同性恋”的意思。

试问,公开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为什么叫做“出柜”呢?

为什么不叫“出桌”呢?为什么不叫“出沙发”呢?

答案是:“出柜”,其实就是英语。

在英语世界,说一个人突然公开宣布自己是同性恋,是用这个英语短语来说的:

“come out of the closet”

直译的意思是“从衣柜里走出来”。

简称“出柜”。

那么试问,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为什么在英语里被说成是“从衣柜里走出来”呢?

其实是一种比喻手法。

它的意思就是说,我以前作为一个同性恋,一直不太光荣,就象入屋**一样,担惊受怕,一直躲在衣柜里,生怕主人看到,现在我不怕了,勇敢从衣柜里站出来,光明正大,表明身份,我就是同性恋,我不怕你了,我不在乎了。

所以叫“从衣柜里走出来”,也就是“出柜”。

得知这些历史的事实,真的犹如当头棒喝

同性恋散步活动

4

我们中国的历史,真的是趣事多多。我们宋朝曾经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现在看来,就是小说作者,都不敢这么写,这件往事就是:皇帝的儿子,中了状元。

是的。你没有看花眼:皇帝的儿子,中了状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吧,就是首都开封被金兵(女**)攻破,然后他和他儿子宋钦宗一起,被金兵抓走、带到东北哈尔滨去过下半生的那个。

对,就是那个宋徽宗。

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名叫赵楷。

这个赵楷呢,是我们宋朝皇帝的亲生儿子,投胎投得好,注定一辈子荣华富贵享不尽,按理说,赵楷不需要头悬梁锥刺股,不需要刻苦读书,也不需要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对吧。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有趣:

赵楷这个皇子,从小才华横溢,而且很爱读书,他看着天下的平民读书人,都参加科举,其中部分人金榜题名,中了状元、榜眼、探花等等,非常荣耀,赵楷认为呢,这很不公平:那些平民百姓都可以考科举,为什么我赵楷就不能考科举?

于是,赵楷心里不平衡。

他也想考一回科举,以证明自己的才华。

可是,你赵楷毕竟是皇帝的儿子,你去考科举,谁敢考你?谁敢给你评分?

不过,幸好当年宋朝的科举考试,是“糊名制”,也就是说,考官评卷的时候,考生的名字是糊起来的、看不到的,和我们今天中国的高考是一样的,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评卷基本上是公平公正的。

于是,赵楷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

**户籍

冒名考试

公元1118年,赵楷冒用一个民间读书人的名字,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才华横溢的赵楷过五关斩六将,竟然一举考中了

状元

皇帝的亲生儿子,考中了状元!

赵楷考中状元之后,他屁颠屁颠跑去,告诉他爸爸宋徽宗:

爸!我中了状元!

宋徽宗一听,他惊讶之程度,简直不亚于迎头一棒。

得知这些历史的事实,真的犹如当头棒喝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皇帝,基因强大,他生的儿子赵楷,竟然中了状元

什么?你小子瞒着老爹我,化了个名,去考科举了?而且你还考中了状元?

(注:这里是虚拟的现代对话,“爸”、“你小子”等词汇,都是为了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历史上不可能管皇帝叫“爸”)

宋徽宗得知此事之后,又惊又喜,说我的儿子就是这么了不起,把天下这么多寒窗几十年的读书人,通通都比下去了!

就问天下的子民,你们服不服?

可是,高兴归高兴,冷静下来之后,宋徽宗立马感到头疼:

如果对天下开诚布公,宣布当今大宋帝国皇帝陛下的第三个儿子赵楷,考中了状元,你换位思考一下,天下那么多的穷苦读书人,他们一看这个放榜结果,大家必然会怀疑,全天下都会说,你大宋帝国的科举,肯定是有猫腻的,要不然,你养尊处优的皇帝儿子,能考中状元?谁信?你这是把我们这些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当猴儿耍吧?

显然,这必然有损于大宋帝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威严。

政府的公信力,建立起来很难,要毁起来,那是很容易的。

宋徽宗是**家,**家做什么事情,是要考虑**后果的。

宋徽宗咨询了诸位大臣,结果达成一致意见:以维护大宋的科举制度为重,牺牲赵楷的才华。

于是,宋徽宗把当年考试的全国第二名,一个名叫王昂的民间读书人,提了上来,钦点为当年的状元。

而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赵楷,用大红笔一划,划走了。

所以,当年的金榜出来,状元是王昂。

天下信服。

百姓无话可说。

这个结果,对赵楷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赵楷的心里,肯定是不爽的,不过,这件事的本质,在文艺青年赵楷的眼中,和在**家宋徽宗的心里,完全不一样。

在文艺青年赵楷的心目中,我有才华,我中了状元,你就要钦点我为状元,否则,你不公平。

但是,在**家宋徽宗的眼里,科举考试的本质是什么?科举考试的本质,是朝廷从平民百姓当中,选择有才能的人来当官、辅助皇帝治理这个帝国。皇帝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那就完全失去了科举的意义。因为皇帝的儿子本来就不能、也不需要当官。所以,皇帝的儿子参加科举,本来就是不对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从宋徽宗的角度看,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赵楷划掉,显然是十分正确的。

这件有趣而且生猛的往事,也不是出自于什么地摊文学,而是出自宋代正史的资料。

可参考

《宋史·卷二十一·徽宗三》:

“癸巳令嘉王楷赴廷对……戊戌御集英殿策进士戊申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帝不欲楷先多士遂以王昂为榜首”

(注:“嘉王”就是赵楷)

宋史档案资料里面,对这件事的记载很多,还有其他很多史料证明此事,不过,这件事在宋史学界,也不是什么秘密,这件事大家都知道,没有人提出异议,这是一件**真事。

可见我们真实的中国历史,比什么小说,真的精彩多了!

那么,这个牛人赵楷,他后来的结局如何呢?

赵楷中状元九年之后,公元1127年,金兵(女**)攻破北宋的首都开封,俘虏了太上皇宋徽宗、皇帝宋钦宗等等一大群皇室人士。

其中就包括了赵楷。

然后,金兵把他们所有的人,都押回东北当俘虏。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耻”。

赵楷被金兵俘虏到东北当俘虏。三年之后,赵楷死在了东北。

这就是我们的一代大才子赵楷,公元1118年的北宋状元。

这小子,真的不简单。只不过可惜了。何苦生在帝王家。

得知这些历史的事实,真的犹如当头棒喝

  • 发表于 2022-11-26 15:17:31
  • 阅读 ( 213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zzt
zzt

33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