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守关人”的故事

中新网忻州8月8日电 题:长城“守关人”的故事 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原文来自:] 出生于平型关,参加工作于宁武关,现任职于偏头关,在王源眼里,自己与“三关”的缘分不浅。 “我是长城的儿子...

中新网忻州8月8日电 题:长城“守关人”的故事

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原文来自:]

出生于平型关,参加工作于宁武关,现任职于偏头关,在王源眼里,自己与“三关”的缘分不浅。

“我是长城的儿子,是‘守关人’的后代。”从小看着长城长大的王源,对长城有着特殊的情感。

近日,记者跟随“三晋人大代表采风团”来到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忻州市人大代表、偏关县委书记王源向采风团一行讲述自己与长城的故事。

偏关县境内明长城现存120余公里,在全国县城保有的长城长度中排在第二位。这里有广为人知的黄河边长城老牛湾堡,是名副其实的“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

2009年11月,王源调任偏关。在历任县长、县委书记的十余年时间里,他采风于史志、调研于民间,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和建立、健全了长城保护工作机制。因致力于长城保护和修复,他入选“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十大杰出人物”,并被评为“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十佳”“山西十大最美长城卫士”。

“我走遍了偏关的山山水水,考察了偏关境内的六边长城、现存的20余座古城堡,以及遍布内外长城线上的敌楼和墩台。”经过调研发现当地长城黄河的旅游资源禀赋潜藏着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后,王源认为偏关若想走长远发展的路子,发展旅游势在必行。而搞旅游,就要把偏关的长城、黄河两篇“文章”做好。

借助山西省委、省阅批“黄河、太行、长城”旅游新三板的战略决策,王源又带领偏关县推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举措,挖掘长城厚重的文化内涵,建起了长城博物馆和长城碑林,维修了寺沟长城150多米,对水泉堡的城门和城墙进行维修,对老营堡的历史建筑进行复修。

“偏关长城体系完备、体量大、地区分布广,保护难度很大,我们通过以身作则,大力宣讲提高社会认同。”王源介绍,在长城沿线分段分配了长城保护监管员负责长城的保护监管工作,同时培植本地志愿者,成立长城学会,积极鼓励培养长城保护骨干队伍和文化宣传队伍,这些力量成为偏关长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在长城保护、修缮方面投入的资金,累计达1亿多元。同时,加强偏关县境内历史文物保护的力度,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0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境内长城等文物资源的保护修缮。

此外,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县境内长城沿线、黄河沿岸、关河两侧着力打造林业精品亮点工程项目,完成了县城至老牛湾景区、贾堡村至县城公路两侧通道绿化补植抚育提档工程,新拓展黄河沿岸的两湾一山(乾坤湾、老牛湾、紫金山)连片12万亩生态景观林建设。

去年,偏关县率先建成了黄河1号和长城1号两条旅游公路,为偏关旅游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全长36.89公里的长城1号偏关县境内老营至南场段工程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为推动偏关全域旅游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认为,只有了解长城、感受黄河,才能激发全社会保护长城黄河的主动性。”王源认为,这两条旅游路也是偏关旅游走出去、活起来的生命线、转型路、致富路。

对王源而言,守护长城的故事还在继续。(完)

  • 发表于 2021-08-09 12:42:59
  • 阅读 ( 291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百思特
百思特

31017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