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辽宁黑山的王女士向澎湃新闻反映,其丈夫通过外卖平台为她购买生日蛋糕时,在搜索出来的众多蛋糕店中,丈夫选择了“看起来比较高档”的一家,名为“金冠蛋糕”,收货地址为所住小区,但这家店定位远在两千多公里之外的成都。
王女士称,按照经验,外卖平台一般只会出现距离收货地址不远的商户,丈夫以为出了问题,便向商户在线咨询,对方解释,“这是总店的位置,我们在黑山县有分店”。该商户信息页面,也有“欢迎光临总店的字样”。
当蛋糕被送来时,王女士却发现,蛋糕并非来自所谓的“金冠蛋糕”,而是距离她家不远的一家“特别小、特别廉价”的店,店名为“光明蛋糕”。此外,订单中载明的动物奶油被换成了植物奶油,“口味也不好,最后都扔掉了”。
“他买了一款售价288元的,8寸大小,优惠后付了270多元。”王女士说,她到“光明蛋糕”店询问得知,类似款式、大小为9寸的蛋糕,该店“只卖50元”。也就是说,定位成都的“金冠蛋糕”跨越数千里接单,后又转单给了消费者所在城市的廉价蛋糕店,从中赚取差价。更让人惊诧的是,这家“金冠蛋糕”所留实体店的地址上,开了一家床上用品店,其上传的营业执照疑系盗用后者,而“食品经营许可证”则涉嫌伪造。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特例。澎湃新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知名外卖平台美团外卖、饿了么上均存在着多家“影子蛋糕店”:它们盗用真实商户的实体店地址、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或涉嫌伪造证照,而后在外卖平台跨城接单,再转单给收货地址附近商户,从中赚取不菲的差价。
消费者讲述自己被“影子蛋糕店”套路的经过。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图
“跨城”接单后再转单,居中赚差价
9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以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某居民小区为收货地址,在“美团外卖APP”上搜索蛋糕店,发现除了部分定位在盐亭县城内的商户,还出现了14家远在成都、杭州、南京甚至长春的商户。
一家名为“麦香园”的蛋糕店,其地址显示为百公里外的成都温江。该商户展示的蛋糕价格多在288元~488元之间,有不同主题和款式。记者选择了一款“感恩教师节”的主题蛋糕,八寸大小,其描述为“优质进口奶油,新鲜现做,全城2~3小时送达”,优惠后价格为281元。
在和商户的沟通中,记者对该蛋糕店不在盐亭提出疑问,该商户称,“麦香园”系连锁店,外卖平台上“挂的是总店位置”。约两个小时后,盐亭县城内一家名为“XX西饼”的蛋糕店送来了蛋糕,这家店距离收货地址仅有700余米远。
当消费者注意到这些蛋糕店非本地商户后并提出质疑,对方往往会自称是连锁店,登记位置是“总店”。
记者以“收货人朋友、想要购买同款蛋糕”的名义,向“XX西饼”工作人员询问价格,对方称该蛋糕为139元,“上*自己取的话还会更便宜一些”。该工作人员还称,自己并不知道“麦香园”蛋糕店。次日,记者再次联系“XX西饼”工作人员时,对方却改口称,前述蛋糕价值268元,订单是“一个外省的人通过转单平台直接发来的”,包括款式、用料和收货地址等信息,“他把钱给我们,我们只管做好了送。”
同在“美团外卖APP”上,澎湃新闻记者将收货地址设为四川遂宁某乡镇,搜索出来的蛋糕店除了一家本地蛋糕店外,其余的十余家均显示在成都、杭州等地。其中一家“麦甜坊蛋糕店”平台登记地址为成都市温江区,该商户同样称,“有分店、加盟店,下单的位置都能送”。
记者选择了一款268元的生日蛋糕,上述乡镇本地一家开业多年的某品牌蛋糕店不久就将外卖送到了指定地点。面对记者询问,送蛋糕的店员不愿透露实际价格,但她提及,“我们蛋糕店总部和他们(跨城接单蛋糕店)有合作,钱是一个月结一次。”
另一知名外卖平台“饿了么”也有同样现象。澎湃新闻记者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某小区为收货地址,搜索出来的蛋糕店不少远在武汉、西安等城市,且在网页中排序较为靠前。一家名为“黛米蛋糕”的商户,平台地址显示为武汉经开区某小区,9月12日下午,记者以132元的折扣价下单购买了一款6寸草莓水果蛋糕。
外卖平台上搜索蛋糕,会出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外的商户。这些商户往往没有实体店,地址、证照均系盗用。
与上述美团外卖上的商户一样,这家饿了么商户声称“黛米蛋糕”是连锁店,在淅川开有分店。但当晚,记者却是在淅川县城一家名为“XX烘培”的小店取到了蛋糕,该店员工称,这款蛋糕仅需80元,但对于订单是如何到了该店手中,其不愿透露。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所谓“转单平台”,多是QQ群之类,“有商户在外卖平台跨城接单后,再把单转给送货地址所在地附近的店家,从中赚取差价”。“虽然本地蛋糕店也能因此获得一些订单,但这对当地的市场是一种破坏。此前我们也对这种现象(向平台和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过,但没什么用。”该人士称。澎湃新闻在QQ中以“蛋糕”“转单”等关键词搜索发现,确有大量“全国蛋糕转单”之类的QQ群,其中不少要求入群者注明蛋糕店所在位置和联系方式。
对消费者而言,一旦选择这些“跨城接单”蛋糕店,不仅要花更多的钱,到手的蛋糕质量、卫生等或难以保障。
澎湃新闻记者在一家名为“皇冠蛋糕”的商户下单购买了一款“网红蜘蛛侠蛋糕”,价格为276元,此店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其接单后将单转至距离记者家不远的另一家店。随后,澎湃新闻在一处商业街的二楼找到了这家实际送货的蛋糕店。该店虽有门面,但只做“外卖”,店内较为杂乱。其老板告诉记者,同款“网红蜘蛛侠蛋糕”蛋糕卖130多元。
而在前述“皇冠蛋糕”店的外卖评价页面,有不少消费者直指下单商户和实际送单商户不一致,蛋糕质量很差,“不值这个价”。更有甚者,有消费者称,给了商户钱,却没收到蛋糕。
平台登记地址和证照均系盗用
这些“跨城”接单再转单赚差价的“蛋糕店”,真实面貌到底是什么?澎湃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多个类似蛋糕店在外卖平台上留下的地址,发现这些蛋糕店均无实体店,而是盗用了该地址上真正商户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上传到外卖平台,甚至有蛋糕店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涉嫌伪造——就这样,一个个“影子蛋糕店”便隐藏进了外卖平台之中。
辽宁黑山的王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丈夫在一家名为“金冠蛋糕”的美团外卖商户处为她买了生日蛋糕,花了270多元,但最后送来蛋糕的却是黑山县本地一家店,“蛋糕仅值几十元”。这家“金冠蛋糕”在外卖平台上所留地址为成都市高新区(西区)合作路某处,其上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显示,经营者名称为“高新区某床上用品经营部”。
此前,王女士已向美团和成都市高新区(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该店目前为下线状态。9月12日,澎湃新闻记者到前述地址探访,发现这里实为一家床上用品店。店主告诉记者,前几日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突然上*调查,称其“被投诉了”,自己还觉得“莫名其妙”。
“我跟蛋糕店一点关系都没有。”店主称,外卖平台上的营业执照确实属于自己,但他卖的是床上用品,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而王女士称,成都市高新区(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也告诉她,经查询,该“床上用品经营部”未申请过该证。这意味着,这家名为“金冠蛋糕”的商户盗用了床上用品店的地址和营业执照,而“食品经营许可证”则涉嫌伪造。
外卖平台上一“影子蛋糕店”登记地址实际上是成都郫都区一家床上用品店,其老板称自己的营业执照被盗用了。
前述“麦甜坊蛋糕店”在外卖平台上登记地址为成都市温江区德全中街某处。澎湃新闻实地探访得知,德全中街较为偏僻,多为居民自建楼房,而所涉门面开有一家客栈,并非蛋糕店。此外,该蛋糕店上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所有者为“温江觅食零食铺”,经营场所同为德全中街该门面,经营者为“雍圳”。客栈工作人员和隔壁商户均称,未曾听说过“麦甜坊蛋糕店”和“温江觅食零食铺”,也不认识“雍圳”。
而在前述“皇冠蛋糕”所留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浪湾北二街某处”,实为一家西点铺,并未售卖蛋糕。9月12日,该西点铺老板陈帅(化名)向记者确认,这家“皇冠蛋糕”上传到外卖平台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为真,“都是我的”。
另一家“影子蛋糕店”则盗用了成都一家西点铺的地址、执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这些人怎么会有我的证照?”陈帅当即拨通了蛋糕店在外卖平台上所留电话。起初,对方不知他的身份,面对质疑,坚称“蛋糕店位于柳浪湾北二街”“全国各地都有分店”。“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你们用的是我的营业执照,还有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赶紧给我取消了!”陈帅对此颇为生气,失去了耐心。对方连声答“好”,随即挂断电话。
陈帅“在线打假”很快收到实效。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13日,该“皇冠蛋糕”店在外卖平台已呈下线状态,相关信息无从查询。
前述“黛米蛋糕”店在饿了么上的信息显示,其位于武汉经开区某小区附近,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上的地址一致,但这些证照属于一家超市,经营项目也并不包括裱花蛋糕。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其“商户信息”页面还有一张门店照片,招牌上写有“黛米蛋糕”几个大字,留了一个电话号码。记者拨通了该电话号码,对方称自己就是黛米蛋糕店老板,但其店面位于山西太原,且自己没在“饿了么”上开店。也就是说,“饿了么”上这家蛋糕店是冒牌的,不仅涉嫌盗用武汉一家超市的证照,还直接使用了远在太原的黛米蛋糕店照片,用以“伪装”。
上述几个案例或只是外卖平台上“影子蛋糕店”乱象的冰山一角。记者在外卖平台上随机选择了几家疑似“跨城接单”的蛋糕店,发现它们上传的证照,“经营者名称”中有的是副食店、奶茶馆,还有的是商贸公司,更有甚者,出现了“毛血旺餐馆”。
一家同样名为“皇冠蛋糕”的美团外卖商户,其上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显示,这家店位于成都市崇州市永和大道上,经营者名称为“XX副食店”。澎湃新闻实地调查发现,该处确开有一家副食店,位置较为偏僻,仅由老板娘一人打理,而她并不知道店面地址和相关证照是“何时、如何被人盗用的”。“可以肯定的是,我这里不卖蛋糕。”老板娘说。
“影子蛋糕店”应该如何监管
一名蛋糕行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部分热衷于“转单”的外卖商户可以理解为“经销商”,“他们只做线上商业包装,引流后,直接就近安排合作制作点进行操作”;至于为何搜索结果中会出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外的商户,“这或是外卖平台搞的‘推广通’,商家可以充值购买广告位”。
“这些‘经销商’本身不生产蛋糕,但可以跟有资质的生产单位建立合作,即从别人那里买来产品,再卖给消费者。”该业内人士认为,“这应该是允许的”。不过,其显然低估了这些所谓“经销商”在“自我包装和引导流量”时给市场带来的混乱。
早在2018年6月,就有媒体报道外卖平台上存在商户“跨城接单后再转单”的现象。彼时美团曾对此开展了专项整改,并对相关商户进行处罚。但时至今日,此类现象却在外卖平台上并未禁绝,甚至出现盗用、伪造证照的情况。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以及第三方平台均有明确规范。其中,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自己的加工操作区内加工食品,不得将订单委托其他食品经营者加工制作;且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得超范围经营。
而作为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则应当对入驻商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登记其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
同时,外卖平台发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重庆周立太(成都)律师事务所陈绍坤律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平台有核准实体店的真实性义务,而且不仅仅是注册期前的核准,还应该不定期进行回访,从源头上减少套用商家的营业执照及食品卫生许可证等信息。其次,平台发现这种套用商家信息的使用者要进行严厉处罚。
成都律师张德志也表示,这种情况,外卖平台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平台类似于中介,提供信息牵线搭桥的,那么在注册平台外卖店的时候,审核程序应该是必须的。平台既然从中赚取平台费用,相应的,应当肩负保证平台上的商家,至少在这些能表面审查的地方合规合法的责任。但如果是商家提供虚假证照欺骗平台,通过平台审核,这个可能还涉嫌伪造公文印章的问题,严重的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