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解析(红外光谱分析原理详解)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原理详解) 1红外光的定义 红外光是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在实验室发现的。它是一种波长比红光更长的电磁波,有明显的热效应,让人感觉到却看不到。科学家发现...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原理详解)

1红外光的定义

红外光是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在实验室发现的。它是一种波长比红光更长的电磁波,有明显的热效应,让人感觉到却看不到。科学家发现,当一定波长的光(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照射到一些金属和其他材料的表面时,这些金属和其他材料会发出电子流,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红外光也叫红外光,是一种波长比可见光更长的电磁波(光),波长在770nm到1mm之间。传统上,红外光常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波长780nm~2500nm)、中红外区(波长2500nm~25000nm)和远红外区(波长25m ~ 100you资源网0m)一般来说,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和组合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旋转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因为大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所以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数据积累最多、仪器技术最成熟的区域。红外光谱通常是指中红外光谱。

2红外光谱的产生

2.1红外光谱的定义

光谱分析是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定物质并确定其化学成分、结构或相对含量的 *** 。根据分析原理,光谱技术主要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

根据被测位置的形状,有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两种光谱技术。红外光谱属于分子光谱,包括红外发射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常用的一般是红外吸收光谱。

当一束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穿过物质,且物质分子中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与红外光频率相同时,分子会从原来的基态振动(转动)动能级吸收能量到更高能量的振动(转动)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会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该波长的光会被物质吸收。

因此,红外光谱本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中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信息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 *** 。红外光谱可以通过用仪器记录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来获得。

当外界电磁波照射分子时,例如,如果照射的电磁波的能量等于分子的两个能级之差,这个频率的电磁波就会被分子吸收,从而引起分子相应能级的跃迁,这在宏观上表现为透射光的强度降低。电磁波与分子等能量差是物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决定了吸收峰的位置。

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二个条件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存在耦合。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分子振动时的偶极矩必须改变。这实际上保证了红外光的能量可以传递给分子,而这种能量传递是通过分子振动偶极矩的变化来实现的。

红外光谱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自从1940年商用红外光谱仪问世以来,红外光谱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现在,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如发射光谱、光声光谱、色谱-红外光谱等。)让红外光谱更有活力。

2.2分子振动的类型

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前者是指原子沿键轴方向往复运动,振动过程中键长发生变化。后者是指原子垂直于化学键方向的振动。通常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振动形式。比如伸缩振动可以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用Vs和Vas表示。弯曲振动可分为面内弯曲振动()和面外弯曲振动()。

2.3红外光谱表示 ***

红外光谱图通常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以透光率(T%)或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

l峰位:吸收峰的位置(吸收频率)

分子中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只出现在红外光谱的一定范围内,例如C=O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700cm-1左右。

l峰强度:吸收峰的强度

峰值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偶极矩变化越小,能带强度越弱。

l形:吸收峰的形状(峰、宽峰、肩峰)。

不同的组可能在相同的频率范围内具有红外吸收。如-OH和-NH的伸缩振动峰在3400~3200 cm-1范围内,但峰形明显不同,有助于鉴别优优资源网的官能团。

  • 发表于 2022-12-07 13:37:35
  • 阅读 ( 198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古农农场
古农农场

42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