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即顺治元年,在多尔衮等人的决议下,恭迎顺治皇帝入京紫禁城,大清王朝正式迁都北京,而顺治皇帝成为大清王朝入住中原的第一位君主。
当然,此时顺治皇帝年仅6岁,根本没有**的能力和权力,大清王朝的实际当家人是顺治皇帝的十四叔睿亲王多尔衮。直到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顺治皇帝才得以亲政。可惜顺治皇帝仅亲政十年出头,顺治**,年仅24岁的皇帝因病驾崩。继承皇位的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此时也只有8岁,为了防止类似多尔衮宗这种室亲王攥权事件的再次发生,顺治皇帝选择了四位异姓托孤大臣,依次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史称“四大辅政大臣”。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_图
话说辅政之初,四位大臣之间互有制衡,**局面相对稳定,但是随着首辅索尼年迈,逐渐淡出政坛,四大臣相对平衡的**局面开始失衡,尤其是二辅苏克萨哈与四辅鳌拜之间矛盾激化,两位可谓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依照排位苏克萨哈在鳌拜之前,双方不和最终倒霉的应该是鳌拜,但实际结果是苏克萨哈不但被鳌拜扳倒,而且落得家破人亡之下场。关于苏克萨哈之死,后文再详述,此处暂且不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鳌拜绝对是飞扬跋扈、目无君上而硬行为之,绝非康熙皇帝本意。
鳌拜后续种种藐视少年康熙皇帝之劣迹不胜枚举,本文就不做一一详述,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几个问题:他鳌拜究竟何德何能,有何背景,为何除了苏克萨哈,满朝王**武无人再敢挑战鳌拜权威?一直充当康熙皇帝“保护伞”,也就是后人都习惯称她为“孝庄”的皇祖母,为何没有出面阻止鳌拜?难不成连孝庄皇太后也惧怕鳌拜不成?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请大家跟随本文,探究一下这其中之究竟。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_图
被皇太极关注,成为皇太极之嫡系
我们先来看看鳌拜的背景,鳌拜乃瓜尔佳氏,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正是鳌拜的**,这就是鳌拜所谓的家族背景,没觉得有多了不起。鳌拜之所以能够发迹全赖自己作战英勇,鳌拜曾经主动请缨,身先士卒而奋勇当先,一举拔掉大明王朝插在大清王朝后背的“钉子”——皮岛。从此,鳌拜被皇太极青睐。之后鳌拜更是屡立战功,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最主要的是他成为了皇太极的忠臣和重臣,这对以后鳌拜的人生轨迹起到极大影响。
与多尔衮对立,赢得顺治皇帝信任
鳌拜隶属镶黄旗,在皇太极驾崩之后,积极拥立皇长子豪格为帝,甚至一度与多尔衮等兄弟拔刀相向。正是因为鳌拜等人的“搅局”,才迫使多尔衮放弃称帝,改立皇九子福临为帝,也就是顺治皇帝,鳌拜因此也深深得罪了多尔衮。多尔衮把持朝政之时,多次对鳌拜**,甚至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奇怪的是,每当鳌拜被处置死罪之时,背后总有一个无形的力量在帮助他,鳌拜才得以在多尔衮的屠刀下保全性命。关于这无形的力量来自何处,在下才疏,没在史料上找到一二痕迹,但是从后续事情**之方方面面来看,这股力量极有可能来自皇太后,也就是孝庄。正是因为鳌拜的坚持和忠贞,顺治皇帝对他大加赞赏。顺治皇帝亲政之后,鳌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重臣。
至此,我们可以大致搞明白了鳌拜的背景,他的背景主要并不来自他那开国元勋的**,而是皇太极和顺治两代帝王的青睐与信任。
纳喇·苏克萨哈(?—1667年)_图
托孤辅政,从忠心耿耿到攥权犯上
关于辅政之背景,前文已经介绍,不再赘述。此处重点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为何苏克萨哈出头和鳌拜对立和苏克萨哈之死。
苏克萨哈隶属正白旗,没错就是多尔衮领导的正白旗,苏克萨哈之所以能博得顺治皇帝的信任,原因就是在多尔衮死后两个月,苏克萨哈积极投身于清算多尔衮的**运动之中,苏克萨哈以正白旗老臣,多尔衮信任核心之臣的身份,揭穿各种**,积极检举多尔衮各类企图篡位之行径。应该说,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能够顺利清算多尔衮极其“走狗”的重要人物,所以苏克萨哈可谓是功不可没,顺治皇帝自然对他格外照顾。但是,自此之后,苏克萨哈就深深地烙上了“卖主求荣”的烙印。无论是谁,背上了这样的骂名,恐怕都不会好受,为了给自己正名,为了表明自己从前所为都是为了忠于大清皇帝,所以苏克萨哈义决心无反顾的和鳌拜对抗到底。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_图
当然,以苏克萨哈的多年**斗争之经历以及他为人处世之性格,苏克萨哈绝对是精明的,苏克萨哈绝不会仅仅为了给自己正名和表忠心就情愿搭上官爵甚至性命的主儿。要知道,此时的首辅索尼都以年老力衰为由退居二线,避开鳌拜锋芒了,那么苏克萨哈哪来的勇往直前的勇气呢?其实,苏克萨哈的勇气来自小皇帝康熙,苏克萨哈的账是这么算的,即便我斗不过鳌拜,但是只要有皇帝的支持,量他鳌拜也不会把自己怎样,最多就是被罢官,等过几年皇帝亲政之时,必是自己复出之日,到时自是名利双收。谁成想,鳌拜竟然毫不顾忌小皇帝,硬生生逼着皇帝批准苏克萨哈处死令。这苏克萨哈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啊。
苏克萨哈身为辅政大臣,而且背后还有皇帝**,这样都阻止不了鳌拜之嚣张气焰,事到如今,谁还敢挺身反对鳌拜?大多数揣着这种想法,其中也包括“打酱油”的三辅遏必隆。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_图
飞扬跋扈背后之隐情
鳌拜近乎疯狂的行为究竟是哪来的熊心豹子胆?鳌拜既然敢对皇帝不敬,自然是有更强的人挺他,这个人就是太皇太后——孝庄。那么孝庄为什么要挺鳌拜呢?
一方面如前文所述,鳌拜乃两代皇帝嫡系,那么自然也是孝庄的嫡系了。鳌拜确实对孝庄极其忠诚,对抗多尔衮就是明显的例子。所以,鳌拜只需要随便翻一翻苏克萨哈与多尔衮早先所为之旧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博得孝庄的支持而除掉苏克萨哈。
另一方面,鳌拜的政见与孝庄太后完全一致,那就是重满(蒙)抑汉。顺治皇帝亲政之后,开始大量启用汉臣,孝庄很不满意,所以在顺治皇帝驾崩之后,才会出现一个顺治皇帝的“罪己诏”,罪己诏的主要内容就是顺治皇帝反省“重汉”的错误。而如今康熙皇帝身边又有很多汉臣,这让孝庄她老人家很不安,于是,鳌拜充当排头兵前去“纠正”小皇帝的错误,打击汉臣和支持启用汉臣的人,如此鳌拜便可以有恃无恐而借题发挥,**自然不在话下。
鳌拜(?—1669年,满语:Oboi)_图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康熙皇帝都要被鳌拜欺负哭了,他的皇祖母也没有替孙子出头摆平鳌拜了。只是,这鳌拜也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过分小瞧了这位未来的盛世明君,最后成为阶下之囚而郁郁而终。既然鳌拜已经成为**派被打倒,那么,孝庄支持鳌拜这段“黑”历史自然不能为人所知了。
我们不得不感慨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我们领略了宫廷争斗之残忍,套路之诡谲。只是,当臣子的怎么也“玩”不过当主子的,看来在封建社会奴才就是奴才,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是生存的王道。
《百谈清史》专栏,文:王金百
参考文献:《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孝庄太皇太后(康熙一直被鳌拜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