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作者必看:
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
文/赵心放
中国**文化辉映日月、流传千古!就宋词而言,历代传诵者众,铁杆粉丝难以计数。可知否?宋词能达到词类的艺术**峰,离不开柳永的功劳,他是首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且影响最大的词人。
但纵观柳永的一生,笔者管见,他走的是一条奇葩的人生和创作之路。其中的故事多多,值得一聊。
(一)改名后应试如愿以偿
柳永(约984—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改名柳永后字耆卿,因在族内同辈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柳三变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柳宜估摸是李老君的信徒,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了启迪,给儿子取名都扭住“三”字不放。长子柳三复,意即重要的书须读三遍才有收获。寄托着成为大文人的希望吧?次子柳三接,意即将来皇上一天要接见其三次,寄托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吧?三子柳三变,取《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之意,寄托成为君子的希望吧?这柳氏三兄弟,当时世人称为“柳氏三绝”。
可能优秀的遗传基因起了作用,加之本人自幼倍儿棒的勤奋努力,柳三变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参加各级考试一路过关斩将,18岁就取得了到礼部应试进士的资格。
人算不如天算哟!赶考途中的柳三变,突然生出了新的“一变”: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俗话说来日方长,先及时行行乐何妨?他一路上走走停停游山玩水,到了风景如画的杭州,干脆就住下来玩个够。玩够了开走,到了苏州又如法炮制......从家乡到京师,居然走了六年。哇塞!一次赶考走了这么长时间,柳三变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位!过分贪玩还是要掉价的,哪怕是神童!首次考试名落孙山。
落榜生柳三变不认真检查自己落榜的原因,如同唐代孟夫子,写出一些“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那样大发牢骚的文字四处流传,偏偏又被当朝皇帝宋真宗看到并记住。
真格是只怕被皇帝惦记上了。柳三变再次应考时,宋真宗看到礼部报上来的进士名单中,有柳三变的名字,眉头皱了皱,毫不犹豫地提起笔就划掉,冷冷说道:自个去浅斟低唱好啦,来争这些浮名干啥?宋真宗御笔这么一划,就等于宣判了柳三变在科举上的**。
宋真宗驾崩后,由章献太后刘娥秉政,年近不惑的柳三变打算再去试试。吸取以前失败的教训,他盘算走当朝宰相晏殊的路子。不料晏殊来了句:在下虽然也作曲子,但没写过“针线闲拈伴伊坐”这些。这是柳三变一首《定风波》词里的句子,说的是一个少妇想把丈夫锁在家里陪伴自己。虽然情感纯真,但晏殊觉得格调不高,由此打心眼里不想抬举他。这次科考嘛,柳三变毫无悬念地再次落第。
章献太后逝世,宋仁宗亲政后,特别开了一届“恩科”,就是适当**录取**,给那些屡败屡战的才子们一个机会。年过半百的柳三变闻讯,立即赶到京师应试。已有丰富人生阅历且颇有心眼儿的柳三变,瞅准了档案管理中的漏洞钻,决定不用上了黑名单的原名,将姓名改为柳永,字耆卿。变装上阵的柳永如愿以偿,终于取得了功名!
同榜及第的还有他的二哥柳三接。
(二)他是词类作家中的天才人物
少年时代的柳永,除立志博取功名外,对词情有独钟,不知吟诵过练习填写过多少词?
北宋是个是个武备差劲、经济文化却有长足**的朝代。由于社会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生活节奏比较平缓。柳永针对以前填词取材范围窄、手法单一等问题,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应生活的意象、**坦陈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进行创作,对宋词的**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他在第一次赶考路上暂居杭州时填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
读着这首用平淡无华白描手法填的词,杭州之繁盛市象、西湖之秀美景色,真格儿活灵活现来到眼前了哦。据说这首词后来**了金国皇帝完颜亮,江南水乡美景使居住在风沙弥漫北方的他心驰神往,一时心血**,率领大军南下**占领后享有。殊不知在采石矾被虞允文打得大败,最终被其部下弑杀。哈,文学艺术的魅力多大啊!
文前说到,第一次应试失败后,他不认真总结教训,写些文字大发牢骚。谁料到因发牢骚而作的《鹤冲天》又来个一炮打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他的**不是当进士,而是高中状元哦,只是不小心“偶失”罢了。面对挫折,还是那么一幅心高气傲的样子。这首词不仅在市面广为流传,甚或还传入了深宫内闱,据说不少宫女闲时都要低声吟诵几句。这事可能是真的,不然当朝皇帝宋真宗如何知晓柳三变其人其事?
被宋真宗宣判科举**后,柳三变愤而离开京师这个伤心之地,临别时填写了一首《雨霖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摘录的是词的下半阕,对离别之情的描写,直达人的方寸深处,是其词的代表作,也是婉约宋词的代表作。一不小心再次来了个一炮打响。据说当时宋之邻国西夏都有这么一句流行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三)他的创作灵感来自青楼生活
笔者**,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柳永自幼就会享受,加之是老幺,从小倍受宠爱,养成了固执倔强的脾气。第一次去赶考,老爹让他自由行,来到“形胜豪奢”之地,青年才子柳三变眼花了,心旌摇曳了,不顾一切去追求享受了。几次应试的不成功,使他有了心理阴影。但他找到了**之处,那就是上青楼,去享受听歌买笑的生活。旧时青楼算得上一个很接地气的地方,在这里人性的多样性**充分的展示,从而他也寻觅到了启迪自己创作的灵感。
虽然官方不认可,正统文人不屑与之为伍,但在民间柳永却越来越受热捧。歌妓们但凡做了一首新曲,只要请柳永填词,必定能风靡一时,票房收入见风长!柳永不仅创作激情越来越高,据说还出马当评委。无疑他是最有权威的评委,他给谁点赞高评,谁的出埸费就飙升!
歌妓们都亲切地称他“柳七”,说“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歌妓们供奉的银子源源不断来,柳永虽然不能成为土豪,但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柳永其实一直纠结着如何走科举入仕路的。几经周折,他改名后终于实现了心愿,但最终只当了个芝麻级的屯田员外郎。现有史料上查不到他谋政勤政的事迹。不过他去赴任时送行的阵仗,比丞相的派埸还要大耶。看看他描写送行埸面填的《如梦令》词:
郊外绿阴千里,掩映红裙十队。
惜别语方长,车马催人速去。
偷泪,偷泪,那得**与你?
嗬!开封城里的歌妓们,一队一队的来到郊外绿阴下,个个争着与他话别,马夫不知催了他多少遍。忍着离别的眼泪,他难与送别的歌妓个个道别哦!
文末补白:据说他死时一贫如洗,没有亲人来料理后事,是由有旧交的歌妓们凑钱安葬的。以后每年清明,歌妓们都要到墓前祭奠,称之为“吊柳会”。
事实上,柳永成为了北宋词人的一枚标杆。苏轼曾说:人们都说柳耆卿的词俗,然而像“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种句子,即使唐人诗作的**处,也不过如此。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写乎》签约作家。
历史文化类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小说散文类投稿邮箱: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 、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大烟
延伸阅读
柳永是什么朝代(北宋词人柳永的跌宕人生屡考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