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决定关闭中国本土电商业务,业内人士感慨颇多。
4月19日,卓越网创始团队一员、第一任CEO王树彤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卓越当时开创了中国B2C先河,被亚马逊收购以后,现在整个亚马逊中国的市场份额我不知道还有没有1%。现在听到亚马逊要退出国内电商业务的消息,我的心情还是非常复杂的。”
4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亚马逊退出中国国内电商业务(自营电商和自营物流板块),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不过亚马逊在中国仍然保留海外购业务(进口跨境电商板块)、全球开店业务(出口跨境电商板块)、亚马逊阅读(Kindle电子书和阅览器、纸质书板块)、AWS(云计算服务板块)。
王树彤是前卓越网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在2004年创办了敦煌网,开创B2B在线交易2.0时代。
也是在2004年,亚马逊以大约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图书电商卓越网(Joyo.com),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的电商市场刚刚兴起,淘宝才刚成立一年半,京东也刚开始布局在线销售业务。
2007年,卓越网与亚马逊完成系统对接,更名为“卓越亚马逊”。2011年,卓越亚马逊升级为“亚马逊中国”。
“我和亚马逊中国说得上有点渊源。”王树彤谈到,其实这十几年亚马逊在华业务的发展走势,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外来企业在当地市场直面消费者的困境。这种水土不服也反向证明了,只有本土企业才更了解本地市场,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更贴近的服务体验。
“可以说,此次亚马逊的撤出,说明顺应目前的全球化进程,以及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们需要的是共商共建共赢的可持续贸易模式,这让我对自己15年来的坚持更有信心,也更加坚定。”
据悉,敦煌网从成立开始就走B2B(商家对商家)模式,希望赋能海外市场本土的B2C(商家对个人)从业者、中小零售商以及创业者,帮助他们向当地消费者提供本土化运营和服务。
亚马逊(Amazon)也许主宰了美国电子商务,但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市场,它却不敌阿里巴巴、京东等竞争对手。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历年发布的国内《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自2012至2018年上半年亚马逊中国市场份额激进逐年下滑,依次为2.30%、2.70%、1.50%、1.20%、1.30%、0.80%、0.6%。
而据该中心《2018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B2C网络零售市场,排名依次为天猫(55%)、京东(25.2%)、拼多多(5.7%)、苏宁易购(4.5%)、唯品会(4.3%)、国美(GOME)(1.2%)、亚马逊中国(0.6%),上不足1%,仅略高于当当(0.5%)。
可见的是,亚马逊中国在国内B2C网络零售市场份额几乎已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还不如天猫上的一个大卖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内专注于电商研究的分析师曹磊认为,“对于亚马逊中国国内零售业务,活这么多年其实不容易”。
究其原因,曹磊分析,内因层面,一是因为每一块业务线上面都要经过美国总部的审批,这是很多互联网外企公司的通病,亚马逊中国也难独善其身,导致效率低下,产品不够本地化。二是亚马逊在华CEO就换了几波,这样会使得整个团队积极性、创新机制、战略方向存在明显不足。三是应对的策略执行错过了很多“风口”机会,不仅有阿里、京东老牌对手,这几年又冒出了拼多多、云集等社交玩法的新电商,别人都在创新。
外因来看,一是,亚马逊在华15年市场扩张速度却远不及众多中国电商的快速崛起,中国电商B2C的“蛋糕”几近瓜分殆尽,亚马逊很难在华“突出重围”。二是,亚马逊中国的自营模式太“厚重”,更像是一个大型的网上超市,从经销商进货,再通过自身平台直接进行销售。去年就有消息称亚马逊在中国大幅压缩库存和仓库面积,并且缩减人员。三是中国电商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生发出越来越多适应本土市场的商业模式,平台电商模式、特卖电商模式、拼购电商模式、分销电商模式、精品电商模式等,都被广泛应用。而亚马逊中国在后面这几年的模式创新上,错过了很多机会,流失了不少用户,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步伐。
关于留下的亚马逊中国跨境电商业务,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认为,虽然顶着“全球跨境电商第一平台”的名头,亚马逊中国在跨境进口的业务一直表现疲软。其实亚马逊中国的跨境进口业务“海外购”一度被本土的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小红书、洋码头等跨境电商平台竞争到边缘化的地步。
但朱秋城认为,亚马逊这个电商巨头是不会真正放弃中国的跨境进口市场,而且中国的跨境进口市场的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大,因为中国本土电商企业的强大,亚马逊中国在中国跨境进口市场的水土不服,亚马逊中国应该会采取以退为进,或者资本间接控制的方法来持续中国的跨境进口市场。
此前市场传闻,亚马逊和网易考拉已于2018年底签署协议,双方以换股方式重组业务,网易考拉或将合并亚马逊中国海外购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