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喻莎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如何对离岸贸易行为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是离岸贸易发展道路上关键性的一环。
近日,作为全国首个直接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通”平台(下称“离岸通”)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上线。
“离岸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更能体现全球资源配置和门户枢纽功能的贸易业态。”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彦峰表示,“(离岸贸易的真实性审核)关键要打破结算、物流、报关等信息交互共享中的壁垒,实现贸易全过程的数据化和可视化。”
“‘离岸通’平台,更多的相当于一个数据库,这样的平台在沪上线,是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使得各种数据和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化公开化,把离岸贸易行为更多地放在了阳光下进行。”10月18日,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个“离岸通”在沪上线
10月14日,“离岸通”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上线,作为全国首个直接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离岸通”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离岸贸易发展道路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悉,离岸贸易是货物运输在海外、资金结算在国内的特殊贸易模式,促进贸易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向总部型企业集聚,对总部所在地的贸易、金融、配套服务等方面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离岸业务的规模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全球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是评判该区域是否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离岸贸易的战略意义愈加凸显,离岸贸易真实性的审核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7月份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企业、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信息共享平台,加大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力度。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也要求释放新型贸易方式潜力,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离岸贸易,支持银行探索离岸转手买卖的真实性管理创新。
此次正式上线的“离岸通”平台,包含“一门户、五系统”,通过引入境外的海关报关数据、国际海运数据和港口装卸数据,辅助银行对企业的离岸贸易行为进行真实性判断。
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内企业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规模已占全市90%以上。“离岸通”平台目前已获取境外17个国家的海关报关数据,并对接覆盖约60%国际海运业务的船公司和港口装卸信息。通过对全球数据的整合,这一平台不仅能够支持浦东新区内企业离岸贸易的真实性判断,未来亦有望将扩展服务范围至长三角地区乃至全中国。
对此,张雪峰向本报记者表示,“离岸通”平台的上线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更加方便地开展离岸业务,随着各种信息越来越趋于公开化,对于监管部门进行监管这个行业也会更加便利,从而使离岸贸易行业更加规范化。
解决真实性审核难题
据介绍,在没有其他辅助工具的前提下,银行和监管机构只能凭借单据来判断贸易的真实性。如何破解单据审核“严”和单据提供“难”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离岸贸易发展过程中回避不了的瓶颈问题。
陈彦峰表示:“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难题的解决关键,就在于打破结算、物流、报关等信息交互共享中的壁垒,实现贸易全过程的数据化和可视化。”
借助“离岸通”,银行可以在企业无法提供正本提单或者完整物流凭证的情况下,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信息、境外港口装卸信息、境外海关报关信息等多方数据交叉比对,确定完整的境外物流链条。
“企业即使没有正本提单,但可以输入编号,银行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并加以交叉比对。银行可以规避虚假单证的风险,平台还会预警陌生交易、重复结算等风险。”中国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王谨文表示,有了“离岸通”平台,可以大大降低银行在贸易背景真实性核实的难度,方便企业开展相应业务。甚至通过对历史交易数据的智能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构建风控模型。
据悉,上海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离岸转手买卖信息服务系统功能,不断增加数据接入的海关和口岸数量,拓展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模式的物流信息来源,力争做到报关数据的全球覆盖、运输数据的海陆空全覆盖,提升企业业务结算便利度。同时,“离岸通”平台也将对长三角区域开放,支持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平台进行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