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脱贫摘帽后万事大吉了吗?不是的,陕西榆林一名县委书记因为脱贫摘帽后工作有所松懈被处分。
陕西省纪委监委12月6日通报了7起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就包括了“榆林市定边县委原书记崔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不力问题”。
通报提到:崔博担任定边县委书记期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政策不坚决、打折扣,定边县在脱贫摘帽后工作有所松懈,存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2019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向陕西反馈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中有6条涉及定边县。崔博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2019年8月,崔博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降为四级调研员。
公开资料显示,崔博工作经历集中在榆林下辖各区县,曾任另一国家级贫困县绥德县县长、县委书记,2013年9月调任定边县委书记。在一些媒体的笔下,履新定边时的崔博堪称榆林政坛的“能吏”,留下过诸如“真正的好不是建几座大楼,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这样的名句。
榆林当地媒体2013年10月一则报道曾写道:“2013年9月23日,定边县迎来了一位新的县委书记,他叫崔博。在他到定边之前,就有很多关于他的关心民生的故事:他让横山县由2004年全省倒数第7位一跃成为先进县;他对绥德城区的背街小巷、给排水管网、路灯、公厕、绿化带和4条大道进行维修改造,改善了城区人居环境;他以身作则支持绥德县教育,将自己的孩子从榆林市区转学至绥德县,并动员在榆林市区任教的妻子到绥德县支教……这些事迹让定边老百姓对这位新书记充满了期待。”
上述媒体报道还援引了崔博当时的一段话:“在决策过程,要切忌长官意识,切忌领导拍脑袋,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内核,打造人居环境的物质平台,最终立足于人本主义,立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立足于经济规律的支撑,走一个良性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而今看来,这名曾经备受期待的县委书记还是让定边老百姓失望了。
根据定边县政府官网去年10月消息,当年9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延长县等4县(区)脱贫退出的批复》,定边县正式获批脱贫退出。该消息透露:2014年以来,(定边)全县累计脱贫3.27万人,贫困人口由3.6万人减少至0.3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1.23%降至2017年底的1.13%。
不过,就在定边县正式脱贫之后不到4个月,榆林市纪委监委公布的《榆林追责59名领导干部》消息中提到了定边县存在的“边缘残次井违法生产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定边县委县政府因“乱作为”被通报。
通报指出:定边县委、县政府在“边缘残次井”油井整治中乱作为,制定的政策与现有法律法规相违背,对非法生产的“边缘残次”油井指定部门管理、收取税费,给辖区内126口非法“边缘残次”油井穿上了“合法”外衣。同时,这些“边缘残次”油井抽出的原油就地脱水,废水直接排入渗坑污染环境。
通报表示,根据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定边县委书记崔博、清涧县委书记温江城(时任定边县县长)进行通报;分别对定边县副县长艾先明、吴庭胜(离岗,时任市公安局石油保卫支队支队长)进行诫勉谈话;给予范治有(退休,时任定边县政府调研员)党内警告处分;给予王文邦(离岗,时任定边县石油开发建设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行政警告处分。
崔博今年8月被撤职之后,原任榆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胡统金已经补缺定边县委书记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