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一個字原則上只應有一個形體,不需要兩種以上的寫法。但是漢字是一種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使用漢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有些字出現了兩種以上的寫法,那是很自然的。古書上常常可以見到一些形體分歧的字。現在漢字簡化以後,字的形體統一起來了,這給**羣衆學習文化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對一般人來說,只要**了簡化後的漢字就夠了;但對我們學習古代漢語的人來說,如果只**現在通行的形體劃一的簡化字,而不瞭解那些形體分歧的字,閱讀古書時就會遇到不少困難。
不同形體的字可以分爲三大類:1.古今字;2.異體字;3.繁簡字。下面分加以叙述。
1.古今字
在上古時代,特別是先秦時代,漢字的數量比後代要少得多。許慎的《說文解字》只收了9353個字,其中有許多是僻字,常用字實際上只有三四千個。例如《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總共只用了4466個字。宋代編輯的《廣韻》收字26194個,清代成書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這並不能說明宋代、清代使用的漢字要比漢代多好幾倍,其實,各個時代一般使用的漢字很可能一直在五六千個左右。漢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不斷產生新字;(二)各個時代逐漸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漢字"兼職"現象多,後代不斷分化。例如一個"辟"字就兼有後代的避、闢、僻、嬖、譬等字的意義: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宣公二年)
(後來寫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後來寫作闢(注:現在“闢”又簡化爲“辟”。)。)
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同上)
(後來寫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後來寫作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後來寫作譬。)
再舉兩個字來看:《說文》裏沒有"債"字,這不等於說上古沒有"債"這個概念,這個概念當時是由"責"字表示的(見《戰國策·齊策》)。《說文》裏有"捨"字,但是十三經裏完全沒有"捨"字,這也不等於說先秦沒有"捨"這個概念,這個概念當時是由"舍"字表示的(見《左傳》僖公三十年)。
由此看來,"責"、"舍"等是較古的字,"債"、"捨"等是比較後起的字。我們可以把"責債"、"舍捨"等稱爲古今字(注:現在"捨"又簡化爲"舍"。)。但是,我們不要誤會,以爲"責"、"舍"等字已經被廢棄了,它們的職務已經完全由"債"、"捨等字代替了。要知道,"責"、"舍"所移交給"債"、"捨"的只是它們所擔任的幾個職務當中的一個,它們還有別的職務(責任,房舍等)並沒有卸掉。
古今字很多,現在再舉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後,今字不見於《說文》的歸a組,見於《說文》的歸b組)如下:
a.大太 弟悌 閒間 說悅 孰熟 竟境 隊墜 涂塗 赴訃 馮憑 賈價 屬囑 厭饜 縣懸 陳陣
b.共供 辟避 知智 昏婚 田畋 戚慼 反返 錯措 卷捲 尸屍
(注:"悌"、"境"、"墜"、"塗"、"價"等是《說文》新附字。許慎《說文解字》540部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宋代徐鉉等校定《說文》,增補400多字,分別附在有關的各部之後,其中大都是"經典相承傳寫及時俗要用,而《說文》不載者",這便是所謂新附字。)
一般人常常以後世所習用的字去衡量古書中的字,以爲上面兩組中的第二個字才是"正字"或"本字"。譬如說,人們總以爲先有一個"悅"字作爲本字,只是經常寫一個"說"字來代替它。這是一種誤解。既然是先有一個本字"悅",爲什麼上古的經書中不用,倒反寫成"說"字呢?合理的解釋只能是:上古沒有"悅"字。戰國時代有些書(如《莊子》),"說"、"悅"並用,可能是後人改的;經書不見"悅"字,是因爲後人認爲它是"經",不敢改,所以才維持了原樣。《孟子》有"悅"字,那是因爲《孟子》到宋代才被尊稱爲經。許慎《說文》沒有收"悅"字,這說明許慎時代"悅"字或者還沒有產生,或者是產生了,但因它是"俗字",所以沒有收。凡是《說文》所不收的(a類),文字學家們都承認是後起字(今字),這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從前的文字學家們由於迷信《說文》,對於《說文》所收的字(b類),不但不敢認爲是後起字,反而認爲是本字,同時認爲第一個字是假借字。例如"舍"字,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裏說它假借爲"捨";而在"捨"字條下說:"經傳皆以舍爲之。"既然"皆以舍爲之",可見"舍"才是本字,"捨"顯然是後起字。又如"嘗"字,本來是從旨尚聲的形聲字,以旨爲意符,旨的意符是甘,甘旨是美味,所以《說文》"嘗"字下說"口味之也"。又因"嘗"字經常用作"何嘗"、"未嘗"的"嘗",所以人們又在"嘗"字旁邊加了個意符"口",用來表示"嚐滋味"的"嚐"。假如不瞭解這種情況,就會對"未嘗君之羹"這類的用法發生誤解。其實"嚐"字的歷史很短,所以一般字典沒有收錄,最近漢字簡化,又把它給簡化掉了。由此可知,所謂"本字",實際上有許多都是後起字。
我們對於古今字的態度應該是:(1)瞭解古今字的關係,從而**古書的詞義;(2)承認文字發展的事實,不要厚古薄今和是古非今。從前有些文人專寫"本字",不寫後起字,那是不值得提倡的。
2.異體字
異體字跟古今字的分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的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在古代,同一個詞造出兩個或更多的字來代表,那是難免的。例如:
棄弃 齎賫 睹覩 廐廄 詒貽 諭喻 鷄雞 蚓螾 照炤 憑凭 罪辠
從前文字學家們根據《說文》,把異體字分爲正體、變體、"俗體"等。《說文》所載的,被認爲正體;《說文》所不載的,被認爲變體或"俗體"。這種分別往往是武斷的。
異體字有下列幾種情況:
一、會意字與形聲字之差。如"泪"是會意字,"淚"是形聲字;"岩"是會意字,"巖"是形聲字。
二、改换意義相近的意符。如從攴束聲的"敕",變成了從力束聲的"勅"。從欠的"歎",變成了從口的"嘆"。從糸的"絝",變成了從衣的"袴"。
三、改换聲音相近的聲符。如"綫"從戔得聲,而"線"卻是從泉得聲了。"袴"從誇得聲,後來改成從庫得聲了。
四、改换各成分的位置。有的是改變聲符和意符的位置,如"慚慙"、"和咊"、"鵝䳘鵞"等。有的只是改變了聲符或意符的寫法,如"花"又寫作"芲"。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有些異體字最初是完全同義的,但是後來有了分工。例如"諭喻",先秦兩漢都通用: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寡人諭矣!(戰國策·魏策)
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史記·高祖本紀)
王好戰,請以戰喻。(孟子·梁惠王上)
誼追傷之,因以自諭。(漢書·賈誼傳)
前三例中的"喻"和"諭"都是懂得、曉諭的意思,後二例中的"喻"和"諭"都是比喻的意思。可見這兩個字通用。但到了後代,"詔諭"、"曉諭"的"諭"不能寫作"喻",而"比喻"的"喻"也不能寫作"諭"。原來是異體字,後來不是異體字了。
有三種情況不能認爲是異體字:
第一,有些字,雖然意義相近,後代讀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們當作異體字。例如"寘"和"置",就"放置"這一意義說,二者相通,可是"置"還有一些別的意義是"寘"所沒有的,况且這兩個字的古音也不一樣,所以"寘"和"置"不是異體字。同樣的情況還有一些字,例如"寔"和"實"。
第二,有些字,它們之間的關係交錯複雜,有相通之處,也有不通之處,也不能把它們看作異體字。例如"雕"、"彫"、"凋",雕的本義是鳥名(又寫作鵰),彫的本義是彫琢、繪飾,凋的本義是凋傷、凋零。在《說文》裏,它們是分爲三個字的。由於它們是同音字,所以在某一意義上常常通用。拿雕字來說,彫飾的彫可以寫作雕,《左傳》宣公二年:"厚斂以彫牆",一本作雕。彫琢的彫更經常寫作雕,例如《文心雕龍》、"雕蟲小技"等。至於凋傷一義,上古也曾寫作雕,例如《國語·周語》:"民力雕盡",但後來就不通用了。拿彫字來說,它曾經和凋傷、凋零的凋通用,《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一本作彫;《荀子·子道》:"故勞苦彫瘁而能無失其敬",就寫作彫;但後代也很少這樣通用了。再拿凋字來說,它的意義最窄,只表示凋傷、凋零,不能表示雕刻、彫飾。而凋和彫都不能表示雕鳥的雕。由此看來,這三個字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它們不是異體字。其它像遊和游,修和脩都是這樣。
第三,有些字通用是有條件的,更不能認爲是異體字。例如"亡"和"無"相通,《論語·雍也》:"今也則亡"(如今就沒有了)。但並不是所有用"無"的地方都可以換成"亡"。後來這種用法只限于"亡何"、"亡慮"等少數固定形式。又如"沽"和"酤",在買酒或賣酒這個意義上是相通的,看來似乎像異體字,可是酤的物件只能是酒,而沽的物件可以是酒,可以是玉,也可以是別的東西。意義廣狹不同,嚴格地說,這不能算是異體字。
3.繁簡字
簡體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漢代民間應用的簡體字就有不少;北魏時代,亂字已經簡化爲乱,和現在公佈的簡化字相同;宋元以來簡體字在廣大**羣衆中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今天我國通行的簡化字,絕大部分都是歷代相傳下來的。
我們學習古代漢語既要**簡化字,又要**繁體字;因爲一般古書都用的是繁體字。學習繁體字,要注意繁體字和簡化字之間的三種關係:
第一,絕大多數的簡化字跟繁體字是一對一的關係,我們只要把繁體字記住就行了。例如:
爱:愛 罢:罷 办:辦 达:達 递:遞 矾:礬
茧:繭 籴:糴 窃:竊 灶:竈 隶:隸 粪:糞
只有少數是一對二、一對三或一對四的關係。例如:
当:當噹 尽:盡儘 坛:壇罎
干:干幹亁 系:系係繫 台:台臺檯颱
第二,有些簡化字是可以從古書中找出根據來的。其中有些是本字,有些是異體字或通用字。例如:
舍:捨 古今字。
荐:薦 古通用。
夸:誇 古通用。
踊:踴 古通用。
启:啟 開啟的啟本作启。
网:網 网是網的本字。
气:氣 氣本作气,餼本作氣。
礼:禮 古異體字。
粮:糧 異體字。
了解這些關係,我們可由此知道古代已經有了這些字,今天簡化,只是選擇了筆畫較少的,放棄了筆畫較繁的。我們切不要以爲現在的“舍”字在古代都該是“捨”,現在的“荐”字在古代都該是“薦”。這樣,反而是弄錯了。
第三,有些簡化字和繁體字本來在詞義上是毫不相干的,或顯然有區别,僅僅因爲是同音的關係,簡化時就採用了那個筆畫較簡的。這就是說,在古書中,本來是有分别的兩個字(或三個字),經過簡化之後,混爲一個了。這種情況最值得注意。如果用現在簡化字所代表的那個詞義去解釋古書,就會發生誤解。現在舉些例字分别加以說明。
(1)后後 在先秦少數古籍中曾以“后”代“後”,但不普遍,後代一般不再通用。至於“君主”、“皇后”的意思,决不能寫作“後”。《孟子·梁惠王下》:“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兩個“后”字都是指商湯而言。《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皐之墓也”中的“后”,也是指君,這些“后”字决不能寫作“後”。
(2)适適 在古代漢語中“适”和“適”是根本不同的兩個字。“适”音kuò,適音shì。《論語·憲問》:“南宫适問於孔子曰……”這裏“适”不是“適”字。又宋代有人叫洪适。這種地方如果不知道它和“適”的區别,就會弄錯了。
(3)征徵 這兩個字在古代漢語中,除了在徵賦(稅)的意義上有時相通之外,决不混同。“征”是旅行(特指在外服役)、征伐。徵是證驗、徵兆、徵辟、徵求;又是音樂中的五聲之一(用於這個意義時讀zhǐ)。像《論語·八佾》的“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中的“徵”,决不能寫作“征”;《戰國策·燕策》中的“爲變徵之聲”的“徵”,决不能換成“征”。反過來看,《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中的“征”,不能改作“徵”;《周易》的“征夫不復”,也不能寫作“徵夫”。
(4)余餘 “余”是第一人稱代詞,“餘”是剩餘的意思。在古籍中兩個字如果都寫作“余”,或都寫作“餘”,許多話就會無法解釋。如屈原《離騷》“僕夫悲余馬懷兮”中的“余”,如果換成“餘”,“ 餘馬”就不通了;杜甫“隔籬呼取盡餘杯”的詩句,如果把“餘”換作“余”,那就成了“盡我的杯”了。
像這種情況還非常多,我們只能舉其一隅。總之,我們學習古代漢語,只有懂得了簡體字與繁體字之間的這種分合關係,才能有效地**它們,才能正確地理解古代作品。
——摘自 王力 《古代汉语》
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汉文化的学者来说,也常常需要将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绝大多数简化字同繁体字是一一对应的,但也有一些简化字同繁体字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为有的繁体字简化时借用了笔画较少的另一个现成的同音字,或几个繁体字合并简化成一个简化字。
没有系统学过繁体字的人往往不了解这些情况,以为只要笔画多的就一定是对应的繁体字,于是在由简变繁时发生错误,例如把“皇后”转换成“皇後”,把“准许”转换成“準許”,把“理发”转换成“理發”,闹出不懂装懂的笑话。
繁体、异体、古今字用法
﹀
● 並,并,併:——古代完全不通用。并,併是同义词,“兼并”的意义写作并、併,不写作並;“一起”的意义写作並,並排;很少写并、併;“依傍”的意义只写作並;“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併。
●“为”统一替换为“爲”,爲、為为古异体字。
● 才,纔:“才能”之意,用才;“刚刚”、“方才”、“仅仅”之意,用纔。
●采,採,寀,埰,棌:“摘取”的意义写作採;“卿大夫受封土地”的意义写作寀,埰 例词:寀地,寀邑;“栎树”,又叫“柞树”的意义写作棌。例词:棌椽。
● 彩,綵:——古代是两个字;綵仅用于彩色丝织品;“彩色”、“光彩”用彩。
●抄,钞,杪:“掠夺”,“抄写”之意用抄;“末尾”、“最后”之意用钞(杪),读miao3声 例词:教行于钞;
●沈,沉:沉古代写作沈,但沈没一般写作沉没。
●冲,衝:——古代是两个字: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例词:大盈若冲;谦冲节俭;方年冲貌……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例词:天下之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水,衝動,衝撃。
●丑,醜: “地支”用丑,子丑寅卯;美丑、厌恶、丑角等时用醜,醜陋,醜悪。
●仇、讎: 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牛士、鬥智鬥勇。
●厄(戹)、阨、轭(軛):——古代是三个字,厄,困苦意,厄运;阻塞、险要地势、狭隘等一般写作阨;轭(軛),牛马拉车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 范,範:——古代是两个字,作姓时只能用范,范仲淹;模範、范例则用範。
●丰,豐:——古代是两个字,丰一般只用于形容容貌和神态,例词:丰采、丰姿、丰韵、丰儀;豐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事物,豐産,豐收,豐富。
●復,複,覆:複,有“夹衣”,“繁复”,“重复”之意;復,有“回来,回去”,“报复”,“再,又”,“回答”,“免除赋税”之意;覆,有“遮盖”,覆盖,“翻转过来”,“颠覆”之意;複的“夹层的”,“重复的”意思,覆的“翻过来”的意思,可以写作復;復的义项不能写作複。
●干,乾,幹,榦:“天干地支”用干;“冒犯”“干预”用干 ,例词:干戈;“干湿”用乾 例词:乾杯、乾旱,乾净,乾燥;“树干”用榦 例词:樹榦 、骨榦、榦流;“才干”用幹 例词:才幹、幹活、幹練、幹部、骨幹。
●谷,穀:“山谷”用谷, 姓氏用谷;“粮食”、“俸禄”用穀,穀子,稻穀。
●館,舘:“宾馆,客舍”用舘,图书舘、旅舘、博物舘;“饭馆”用館。
●盡,儘:“尽头”、“顶点”、“全部”,用盡 ,例如:盡可能,盡善盡美,滿城盡帶黃金甲,尽心盡力,盡頭,物盡其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儘着三天把活干完;先儘旧衣服穿,儘着老人先上车;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和“最”相似的意思,儘北边、儘南頭。
●歷、曆:歷:例字:歷史、經歷、閱歷、歷代、歷年、歷歷在目;曆:例字:曆法、曆書、日曆、曆象,庆曆四年春。
●志、誌:“志氣”之意時用志;“雜誌”、“墓誌”等用誌。
●凭、憑(凴):“靠着”义项时用 凭,其余义项用憑 。例字:怒发冲冠,凭栏处;凭借用憑,例字:憑据,憑証,文憑。
●升、昇、陞:“容量名”用升;“太阳升起”用昇、升;“升官、提拔升迁”在唐以前用昇、升,唐以后用陞。
●万、萬:复姓“万俟”(mo qi) 写作万;其它一律写作萬,例字:萬歳,萬花筒。
●系、係、繫:“世系”、“系统”的意义一般写作系,农业農業系統,歴史系;在“关联”、“连结”的意义上,一般写作係、繫,如:維係,聨係等,係、繫可以通用;但作“提”讲,如把水从井中“繫”上来,作栓、绑讲的,如繫馬,作拘禁讲,繫獄,则不能通用,只能用繫;“係”在书面用语中作“是”讲,如鲁迅係浙江人、確係實情,也不可与繫通用。
●游、遊:凡有关水中的活动,一般只能用游;而有关陆地上活动的,游、逰可以通用。游览、旅游则应用遊。
●于、於:作为姓氏时只能用于;《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作于,其他书多用作於。动词词头用于,叹词用於,不能相混。例词:關于、屬于、青出于藍、樂于助人、輕于鴻毛、易于了解。
==========
●余、餘:表示第一人称用余,表示剩下的、业余等,用餘,業餘愛好、富餘、宽餘。
●郁、鬱:郁,有文采的样子/ 云、汽浓盛的样子,濃郁;鬱,树木丛生、** /忧愁,愁闷,鬱鬱葱葱;作人名時,如李郁周,用郁而不用鬱;作姓氏时只用郁。
●札、劄:札,书信、书写的小木片;劄,奏札、宋朝**机构发布指令的文书。
●制、製:制:制作、制造;禁止、遏制;规定、制定;规章、制度;帝王命令;规模;製:制作、制造;裁制衣服;写作。
●鍾、鐘:鍾:酒器;量器;积聚;鍾情;鐘:鐘錶;一种乐器, 鐘磬,通鍾。注意人名中的用法:鍾繇、鍾子期、錢鍾書、張鍾麟。
●后、後:皇后、博士后用“后”;后来、以后用後。
●发(發、髮):發展、發生;頭髮。
●跡、蹟:异体字,**中統一用“跡”。
●里、裏、裡:邻里、公里、里程、国外人名地名译音中用“里”;“裏”和“裡”是异体字,**中统一用“裏”。
●咸、鹹:作“全”、“都”讲时用咸,如少长咸集、咸受其益;年号(咸亨、咸丰)、地名(咸宁)中用咸;作姓氏用咸;表示咸淡用鹹,鹹菜。
●岳、嶽:姓氏为岳,岳飞;山岳为嶽。
●欲、慾:表示“想要”、“希望”、“需要”、“将要”之意时用欲,如:暢所欲言、從心所欲,膽欲大而心欲细,摇摇欲墜、山雨欲来风满樓;表示“欲望”则用慾,如食慾、性慾、占有慾、求知慾。
●溪、谿:为异体字,可互用。
●板、闆:木板,老闆。
●表、錶:外表,表现,表演;手錶。
●刮、颳:搜刮,颳風。
●胡、鬍:胡閙,胡亂;鬍鬚。
●須、鬚:必須、鬍鬚。
●回、迴:回頭,回報,**;迴旋。
●伙、夥:伙食,伙房;夥計,團夥。
●姜、薑:姜子牙[注:姓氏]; 生薑。
●借、藉:借錢;藉口,藉題發揮。
●克、剋:千克,克勤克儉;攻剋,剋期。
●困、睏:困苦,圍困;睏倦,睏覺。
●漓、灕:**;灕江。
●帘、簾:酒帘[注:旧时酒家作店招的旗子];窗簾,垂簾聽政。
●面、麵:當面,表面,反面;麵粉,麵條。
●蔑、衊:蔑視;污衊。
●千、韆:一千,千秋基业;鞦韆[注:簡體:秋千]。
●秋、鞦:秋季;鞦韆。
●松、鬆:松樹;鬆散,蓬鬆。
●咸、鹹:老少咸宜;鹹菜;
●向、嚮:方向,導向;嚮前走。
●御、禦:御(指皇帝)驾親征;抵禦。
●云、雲:子曰詩云;雲彩,雲南省。
●芸、蕓:芸香,芸芸众生;蕓薹。
●致、緻:致敬,致力;細緻。
●朱、硃:朱紅色;硃[注:名詞,硃砂]。
●筑、築:筑[注:古代樂器];建築,築巢。
●准、準:准許,准将,准此;準則,瞄準,标準。
●辟、闢:复辟;開闢,精闢。
●别、彆:告別,別人,差別;彆扭。
●卜、蔔:占卜,前程未卜;蘿蔔。
●种、種:种[注:姓];物種起源,種田。
●虫、虺、蟲:昆蟲,毛蟲;長虫[注: “虺”的本字,毒蛇]。
●**、黨:**項[注:姓氏],黨員。
●谷、穀:山谷,進退維谷;五穀雜糧,稻穀。
●划、劃:划船,划得来;刻劃。
● 几、幾:茶几,幾乎,幾個。
●家、傢:家庭,家乡,科学家;傢具,傢什。
●据、據:拮据;占據,據點,慿據。
●卷、捲:讀書破萬卷,試卷;風捲殘雲,捲起千堆雪。
●了、瞭:了卻,受不了;瞭解、一目瞭然、不甚瞭瞭;瞭望。
●累、纍:連累;勞累;纍贅,罪行纍纍,纍计。
●朴、樸:朴刀,樸素,樸实。
●仆、僕:“向前倒下”之意用仆,前仆後繼;“仆人、奴仆”之意用。僕,僕人,公僕;古官名仆射,用僕射。
==========
●曲、麯:彎曲,戲曲;麯酒,大麯。
● 舍、捨:宿舍;捨棄,施捨。
● 术、術:苍术[注:中草藥],白术[注:中草藥];術業有専攻,技術。
●台、臺、檯、颱: 1.天台[注:山名又地名];2.第一人称代词,星宿名。三台、兄台、台甫兄台、台鑒;3.亭臺樓閣,舞臺;4.寫字檯; 5.颱風。
●夫、伕:丈夫、姐夫、夫人;旧指用为夫役的专字,车伕、火伕、挑伕。
●苔、薹:苔藓、青苔;蒜薹、抽薹;
●体、體:体(音同笨)夫[注:旧指抬靈柩的人伕];身體,體育,體諒。
●涂、塗: 1.涂[注:水名;姓],涂月[注:農曆十二月],涂吾[注:水名(見《山海經北山經》)];2.道路的意义一般用涂,与“途”通用;3. 生靈塗炭,塗改,塗抹、塗鴉、塗擦。
● 吁、籲:長吁短歎;呼籲,籲請。
●佣、傭:佣金;雇傭,傭人。
●折、摺:折本,折斷;奏摺 ,摺叠,曲摺。
●征、徵:征,出征、远征、征伐、征税;徵,追究、证明、应验、迹象预兆,徵聘、徵税、徵求、徵询、 象徵、特徵,無徵不信。
●症、癥:症候,癥[注:腹中結塊之病]結。
●匯、彙:匯合,匯款;彙聚,詞彙,彙報。
●蘇、甦:姓氏,蘇東坡;紫蘇,江蘇,蘇维埃;甦醒。
●壇、罎:天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罎罎罐罐,罎子。
●團、糰:團結,團體,師團,團員,團長;湯糰,飯糰。
●髒、臟:肮髒;內臟,五臟六腑。
●隻、衹:隻言片語,一隻;衹不過,衹有。
附:繁简转换易错字43例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书法作品、仿古建筑、对港澳台和海**流、影视作品中的历史场景等场合确需使用某些繁体字。
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汉文化的学者来说,也常常需要将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绝大多数简化字同繁体字是一一对应的,但也有一些简化字同繁体字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为有的繁体字简化时借用了笔画较少的另一个现成的同音字,或几个繁体字合并简化成一个简化字。
没有系统学过繁体字的人往往不了解这些情况,以为只要笔画多的就一定是对应的繁体字,于是在由简变繁时发生错误,例如把“皇后”转换成“皇後”,把“准许”转换成“準許”,把“理发”转换成“理發”,闹出不懂装懂的笑话。这里就常见的繁简字转换43例给对繁体字不熟悉的编辑提个醒。
bēi、bèi
1. 背(背、揹)
读bēi时,意义是用脊背承载,其对应繁体字是“揹”,如“背负、背包、背带、背包袱、背着老人趟过河”。
读bèi时的所有意义都没有对应繁体字,“背”就是本字,如“背面、背离、背井离乡、背光、背风、背影、背诵、背台词、背着人(偷偷地、隐瞒地)、耳背、后背、脊背、背山面海”。
bǔ、bo(轻声)
2.卜(卜、蔔)
读bǔ时意义有二:一是姓氏,如“卜桂英”;二是“占卜、卜卦”。作这两个意**释时“卜”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
只有在“萝卜”里读bo(轻声)时才有对应的繁体字“蘿蔔”。
cái
3.才(才、纔)
作“能力或指称有一定能力的人”讲时,“才”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才干、才能、才学、才华、才艺、才力、才气、才子、才女、人才、天才、庸才、口才、才子佳人、德才兼备、才思敏捷、才貌双全、才高八斗、才疏学浅”。
“才”表以下意义时的对应繁体字是“纔”,表示刚刚发生:“她才来,顾不上去看你”;或表示原来不是这样,现在出现了新情况:“他说了三遍,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或表示仅仅、数量少:“这个小村总共才有十几户人家”;或表示强调:“我才是班长呢!”或表示事情实现很晚:“到老才享上清福”;或与“必须、只有”等连用,表示处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情况:“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只有这类意义中的“才”才可以转换成“纔”。
chǒu
4.丑(丑、醜)
原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二个字和戏曲角色的一种,用于“丑时(凌晨1-3时)、丑年(如辛丑年)、丑牛”以及“丑角、小丑、文丑、武丑、名丑”等词语。这些意义的“丑”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表示“面貌难看、令人生厌、不体面”等意义的繁体字“醜”简化时借用了笔画少的同音字“丑”,因此只有“丑事、丑闻、丑陋、丑八怪、丑女、丑态、出丑、献丑、家丑不可外扬”等这类意义的词的“丑”才能转换成“醜”。
chū
5.出(出、齣)
用于戏曲段落和剧本的量词时,“出”有对应的繁体字“齣”,如“《沙家浜》里最精彩的一出是《智斗》”,这里的“出”可以转换成“齣”。
而表示其他意义的“出”如“出来、出现、出版、出场、出手、出击、出汗、出产、出品、出口、出山、出题、出名、出动、演出、产出、献出、进出”等词语则不能把“出”字变成“齣”。
diàn
6.淀(淀、澱)
这个字有两个意义:作较浅的湖泊讲时,“淀”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北京市的“海淀区”、河北省的“白洋淀”。
作“淀粉、沉淀”讲的对应繁体字是“澱”。有人在自己名片上把“海淀区”印成了“海澱區”,这就错了。
dǒu、dòu
7.斗(斗、鬥)
读dǒu时,“斗”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作容量词“合(gě)、升、斗、石(dàn)”,旧时量粮食用的容器“斗”以及与此相关的“斗方、斗车、斗笠、斗胆、斗拱、斗篷、挎斗、星斗、才高八斗、北斗星、斗转星移”等词语中的“斗”都不能写成“鬥”。
只有读dòu,作“斗争、打斗、竞争”等意**时才能写成“鬥”,这样的词语有“斗争、斗法、斗鸡、斗牛、斗殴、斗气、斗士、斗志、斗智、斗嘴、斗心眼儿、争奇斗艳、战斗、打斗、争斗、格斗、搏斗、智斗、明争暗斗”等。“鬥”的被淘汰异体字还有“閗、闘、鬭”。
è、wù、ě
8.恶(惡、噁)
读è和wù时,对应繁体字是“惡”,如“恶人、恶霸、恶棍、恶感、恶化、恶劣、恶病、恶果、恶魔、恶习、恶少、恶性、恶浊、恶意、恶作剧、恶语伤人、恶贯满盈、凶恶、作恶多端、穷凶极恶”和“好恶、厌恶、好逸恶劳、深恶痛绝”。
读ě时,对应繁体字是“惡”或“噁”,如“恶心”。
fā、fà
9.发(發、髮)
“發”对应的词语有“**、发动、发现、发明、发财、发疯、发表、发病、发行、发面、发薪、发达、发芽、发射、发电、发生、发火、发愁、发车、发布、**、发射、颁发、散发、印发、引发、拨发、分发、奋发、出发、生机勃发、发愤图强”等。
“髮”对应的都是与头发有关的词语如“头发、长发、短发、发型、鬈发、秃发、美发、理发、发夹、发卡(qiǎ)、令人发指、发油、发蜡、发乳、发式、发妻、发小(儿时的好友)、发廊、假发、染发”等。一些小店把“美容美发”写成“美容美發”就令人耻笑了。
fàn
10.范(范、範)
“范”本是姓氏用字,即当姓氏讲时没有对应繁体字。
“範”字简化时借用了同音字“范”,所以“模范、规范、师范、示范、就范、防范、范畴、范本、范围、范例、范文、范性”中的“范”都可以转换成“範”,只要注意别把姓氏的“范”写成“範”就行了,否则姓范的先生**就会对你有意见。
fù
11.复(復、複)
“复”的对应繁体字有两个:“復”和“複”。
“復”表示“回来、回去、还原、再次”。对应繁体字为“復”的词语有“反复、往复、答复、批复、回复、恢复、复兴、复辟、复出、复仇、复印、复学、复习、复读、复明、复函、复工、复古、复审、复查、复活、复制、复职、复交、一去不复返、复发、复课、复旧、复刊、复婚、复兴、复旦大学”等。
“複”表示非单一的、多数的,对应繁体字为“複”的词语有“复合、复方、复杂、复句、复数、复线、复写纸、复音、复眼、复叶、复姓、繁复、复式教学班、复式住宅”等。
将“复”转换成“復”还是“複”,需要辨别其意义是什么,万不可想当然。注意,“覆”与“复”不相干。“覆盖、颠覆、天翻地覆”的“覆”不能写成“复”。
gān、gàn
12.干(干、乾、幹)
“干”读gān时有多方面意义:其一是“天干”的“干”,相关词语有“天干地支、干支纪年”;其二是“触犯、扰乱或关联”,相关词语有“干涉、干扰、相干、干犯、干预、干政、干系”;其三是“盾牌”,如“干戈、干城”。这些意义的“干”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战国吴国的铸剑名匠“干将”读作Gānjiāng,这个“干”也是没有对应繁体字的。
“干”读gān时,还有“干燥、水分少、枯竭、白白地、空无内容、拜认的亲属关系”等意义,这些意义的“干”的对应繁体字是“乾”,相关词语有“干燥、干枯、干旱、干涸、干净、干杯、干粮、干菜、干草、干果、干电池、干爹、干姐妹、饼干、肉干、杏干、老白干(酒)、干红或干白(葡萄酒)、干坐两个小时”等。
“干”读gàn时,对应的繁体字是“幹”。常见的相关词语有“干部、干练、干事、干将(办事能力强的人)、干活儿、干劲、干道、干线、干渠、干流、树干、主干、精干”等。
顺便指出,“乾”字在“乾坤、乾隆”和人名里读qián,且不能简化为“干”。
gǔ
13.谷(谷、穀)
“谷”有三方面意义:
其一是两山之间的狭长夹道或类似意义,如“山谷、河谷、深谷、低谷、波谷、谷地、谷底”;其二是姓氏,如“谷文月”。以上两种意义的“谷”没有对应繁体字。
其三是指粮食作物,这个意义的对应繁体字是“穀”,如“五谷、稻谷、谷物、谷子、谷穗、谷壳、谷草、谷粒儿、谷仓、谷苗、谷糠、谷雨(节气)”等。
hòu
14.后(后、後)
“后”有两方面意义:
其一是君主或帝王的正妻,如“后羿、三后(指夏禹、商汤、周文王)、皇后、王后、太后、后妃”。这个意义的“后”没有对应繁体字,是不能写成“後”的。
其二是指在时间、方位等顺序靠后面的,这个意义的“后”本字是“後”,简化时借用了笔画较少的同音字“后”,相关意义的词语有“后面、后头、后来、后手、后首、后宫、后院、后备、后辈、后生、后援、后勤、后背、后天、**、后代、后怕、绝后、后世、后事、事后、过后、善后、饭后、日后、嗣后、身后(指死后)、人前人后、思前想后”等。
hú
15.胡(胡、鬍)
“胡须、胡子、山羊胡、连鬓胡、仁丹胡、刮胡刀”等的对应繁体字是“鬍”。
其他意义的“胡”都不能写成“鬍”,例如“胡琴、二胡、京胡、高胡、板胡、革胡、胡地、胡麻、胡豆、胡椒、胡桃、胡萝卜、胡说、胡乱、胡话、胡扯、胡闹、胡作非为、胡吃海塞”等的“胡”都没有对应繁体字。
huǒ
16.伙(伙、夥)
其基本意义有二:
其一是与“伙食”有关的意义,如“伙食、伙房、伙夫、包伙、起伙”,这个意义是没有对应繁体字的。
其二是与“多数、合作”有关的意义,如“合伙、同伙、团伙、散伙、伙同、拉帮结伙、仨一群俩一伙”,这方面意义的“伙”的对应繁体字是“夥”。
注意,“入伙”有两个义项。当表示加入一个“伙食集体”时,只能写成“入伙”,如“他中午在学校食堂入伙”;当表示加入某个“干事的团伙”时,可以写成“入夥”,如“林冲被高俅逼得走投无路,终于上梁山入伙”。“伙计”也可以写成“夥計”。
huò
17.获(穫、獲)
“获”有两个对应繁体字:一个是“穫”,一个是“獲”。
“穫”与收割庄稼有关,如“收获”。
“獲”与狩猎有关,如“捕获、擒获、俘获”;表示“**”意义的“**、获利、获知、获罪、获益非浅、获悉、获释、获救、获胜、获奖、获准”的“获”也都应转换成“獲”。
jī、jǐ
18.几(几、幾)
读jī时,表“矮小的桌子”时,这些意义的“几”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相关词语有“几案、茶几、窗明几净、庶几、几近、几率”。
表“接近”时,如“几乎”的“几”对应的繁体字是“幾”。
读jǐ时,意思为“询问数目多少”,这个意义的对应繁体字是“幾”,相关词语有“几个、几何、几时、几分、几天、几年、几点、几度、几许、几次三番”。
jiè
19.借(借、藉)
“借”有两方面意义:作“临时使用别人的财物,事后应归还”讲时,“借”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借代、借贷、借债、借款、借书、借用、借读、借调、借光、借道、转借、租借、出借、借刀**”。
另当“假托、利用”讲时,其对应繁体字是“藉”,如“借口、借故、凭借”可以转换成“藉口、藉故、憑藉”。
注意,“藉”自己有两读音,jiè和jí。读jiè作“垫子”义如“草藉”时不能简化为“借”,读jí作“杂乱”义,如“杯盘狼藉、狼藉一片”更不能简化为“借”。
juǎn、juàn
20.卷(卷、捲)
读juǎn时,对应繁体字是“捲”,意思是把平、直的东西卷成圆形,相关词语有“卷曲、卷烟、卷尺、卷帘、卷发(fà)、行李卷、卷铺盖、卷子(一种蒸熟的面食)、卷须、卷心菜、卷土重来、卷逃、**、卷缩、卷舌音、胶卷、鸡蛋卷、烟卷儿、一卷(量词)纸、卷起风浪、卷入**、卷扬机、把席子卷起来”等。
读juàn时,没有对应繁体字,意思是纸张和纸制品的量词,不能写成“捲”。相关词语有“试卷、考卷、交卷、白卷、案卷、闭卷、开卷、阅卷、画卷、卷次、卷子(试卷)、卷轴、卷首、卷面、卷宗、第二卷、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等。
lǐ
21.里(里、裏)
“里”有两方面意义:
其一是“众人聚居的地方、古代户籍管理的基层组织和我国市制长度单位”,这方面意义的“里”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相关词语有“邻里、乡里、故里、里巷、里弄、里正(古代基层居民组织负责人)、和平里(地名)、公里、里程、里程碑、两村相距八里地”等。一些国家的货币单位“里拉”和音译的外国人名如“居里夫人”也不能写成繁体字。
其二是“衣服的内层或纺织品的反面或一定范围、一定容器以内”,这方面意义的“里”有对应繁体字“裏”(“裡”是被淘汰的异体字)。相关词语有“里层、衣服里子、里儿和面儿、里边、里面、里屋、里间、里院、里带(内胎)、里弦、里脊、里手、里外串通、里通外国、这里、那里、哪里、内里、屋里、心里、内里、不明就里、有里有面、里三层外三层、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等。
liǎo、le(轻声)
22.了(了、瞭)
读轻声le时,“了”是助词,没有对应的繁体字,如“他喝了杯茶、看了一会儿报纸、打了两个电话,就起身回家了”。
读liǎo时,只有表示“清楚地知道”这个意义时才能转换成对应繁体字“瞭”,如“了解、明了事理、了如指掌、一目了然”。注意“瞭(liào)望”只能写成“瞭望”,不能写成“了望”。
“了(liǎo)”的其他意义如“完结、全然、表示可能和不可能”,是没有对应繁体字的,如“了得、了不得、了不起、了当、了断、了结、了账、一了百了、不了了之、了无兴致”等。
me(轻声)
23.么(麽)
“么”的对应繁体字是“麽”。这个字是虚词,用于某些词的后缀,如“这么、那么、怎么、什么、多么、要么”(这个用法过去也有写作“末”的)。“么”有时还用于歌词中无实际意义的衬字,如“二呀么二郎山呀高呀么高万丈”。
注意,“么”的写法与“幺(yāo)”不同。“麼”另有读音mó,用于“幺麽”,读作yāomó,意思是“微小或指小人”。
mēng、méng、měng
24.蒙(蒙、矇、濛、懞)
这个字比较复杂,读音有三种。
读mēng时,表欺骗、胡乱猜测意时,对应的繁体字是“矇”;表昏迷、神志不清时,仍写作“蒙”。
读méng时,有三个对应繁体字。第一,形容雨点小,对应繁体字是“濛”;第二,形容朴实敦厚和不懂事理、没有文化,“蒙昧、启蒙、开蒙、发蒙、蒙馆、蒙学、蒙童”,这里“蒙”的对应繁体字是“懞”;第三,眼睛失明叫“蒙”,对应繁体字是“矇”。
读méng时还有四种意义是没有对应繁体字的,即(1)覆盖,如“蒙上眼睛、蒙头盖脸、蒙上棉被发汗”;(2)遭受,如“蒙冤、蒙难、蒙尘、蒙垢、蒙受”;(3)表示**别人的好处,如“承蒙、蒙您指点”;(4)隐瞒、遮盖,如“蒙蔽、蒙混、欺蒙、(被)蒙在鼓里”。
读měng时,没有对应繁体字,用于“与蒙古族有关的事物”,如“蒙古族、蒙古语、蒙古文、内蒙古、蒙族、蒙语、蒙文、蒙医、蒙古包、蒙汉兼通”。
miàn
25.面(面、麵)
除了“面粉”和“像面粉一样”的意义有对应繁体字“麵”(“麪”是被淘汰的异体字)外,其他意义的“面”没有对应繁体字。
可以转换成“麵”的相关词语有“面粉、面汤、面片、面条、面包、面板、面案、擀面杖、面食、面糊、面点、面茶、面皮儿、面塑、面团、面筋、磨面、面袋、白面、荞麦面、莜麦面、黄米面、黄豆面、绿豆面、青稞面、杂面、粘面、发面、死面、切面、挂面、手擀面、拉面、抻面、汤面、卤面、炸酱面、干面、肉丝面、阳春面、炒面、胡椒面儿、粉笔面儿、药面儿、白面儿(指**)”,这些词语中的“面”都可以转换成“麵”。
没有对应繁体字的“面”的意义有:
(1)脸部,如“面部、面相、面孔、面庞、面貌、面善、面熟、面生、面具、脸面、相面、蒙面人、头面人物”;
(2)面对面、当场、会面,如“面试、面谈、面商、见面、会面、谋面”;
(3)会见的**,如“一面之交、我和他只见过两面”;
(4)朝着,如“面向未来、面壁、愚公面山而居”;
(5)建筑物的正面,如“门面、店面”;
(6)方面,如“正面、背面、反面、侧面、底面、顶面、方方面面、独当一面、面面俱到”;
(7)方位词的后缀,如“里面、外面、东面、南面、上面、下面、右面、左面、前面、后面”;
(8)物体的外面,如“表面、平面、画面、水面、地面、海面、镜面、墙面、(宴)席面、凹面镜、凸面镜”;
(9)衣服或被褥的正面,如“夹袄面、被面、褥面、鞋面、大衣面”;
(10)几何学指有长、宽但没有厚度的图形,如“点线面、面积、六面体”,力学中的“斜面”;
(11)量词,如“两面锦旗、一面镜子、一面铜锣”。
从(1)到(11)这些意义中的“面”都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
qiàn、xiān
26.纤(縴、纖)
“纤”的对应繁体字分别是“縴”和“纖”。
读qiàn时,对应繁体字是“縴”,相关词语有“纤夫、纤绳、纤手、保媒拉纤、背(bēi)纤”。
读xiān时,对应繁体字是“纖”,相关词语有“纤维、纤细、纤柔、纤巧、纤毛、纤毫、纤尘、纤小、纤维素、化纤”等。
qū、qǔ
27.曲(曲、麯)
读qū时,有三种情况:
(1)作“弯曲”**,没有对应繁体字,如“弯曲、扭曲、曲折、曲线、曲尺、曲轴、曲解、曲笔、曲别针、曲率、曲面、曲柄、曲棍球、是非曲直、曲意逢迎、曲尽其妙”等;
(2)作姓氏解(Qū),如“曲云霞”。以上两种情况的“曲”都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
(3)与酿酒有关的“曲”的对应繁体字是“麯”,如“酒曲、大曲、小曲、红曲、黄曲、头曲、曲酒、曲霉、(酒)曲子、(酿酒用的)曲种”等。
读qǔ时,作“音乐”**,“曲”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歌曲、乐曲、戏曲、昆曲、古曲、小曲(指民歌小调)、三部曲、小夜曲、曲艺、曲谱、曲种(指曲艺的品种)”等。
shě、shè
28.舍(舍、捨)
读shě时,意思是“放弃”或“送给”,对应繁体字是“捨”,相关词语有“舍弃、舍粥、舍饭、舍得、舍不得、舍本求末、舍己救人、舍生取义、舍近求远、舍身、舍生忘死、舍卒保车、舍命、舍己为公、施舍、穷追不舍、恋恋不舍、难舍难分、难以取舍”等。
读shè时,意思是“房屋”或“自称比自己年轻的亲属”,“舍”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相关词语有“房舍、宿舍、校舍、寒舍、鸡舍、牛舍、猪舍、舍亲、舍弟、舍妹、舍侄、舍下、舍间”。佛教用语“舍利”读作shèlì。
老舍原名舒庆春,其字舍予系其姓“舒”字拆开而得,故笔名老舍。当时读shě的“捨”尚未简化为“舍”,所以“老舍”当读作“老shè”。
sū
29.苏(蘇、囌)
对应繁体字为“蘇”的意义较多:
(1)作“植物名”,如“苏子、紫苏、白苏”;
(2)作“下垂的饰物”解,如“流苏”;
(3)作“昏迷中复醒”解,如“苏醒、复苏”;
(4)作地名解(Sū),如“江苏、苏州、苏北、苏南、苏绣”;
(5)作“苏联、苏维埃”解(Sū),如“苏区、留苏学生、中苏两国”,以及其他音译名,如“苏打、苏丹、阿克苏、苏门达腊、苏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乡)”;
(6)姓氏(Sū),如“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
作“昏迷中复醒”解时,“复苏、苏醒”还可写成“復甦、甦醒”。“噜苏”的“苏”,繁体字作“囌”。
tái
30.台(台、臺、檯、颱)
作“台风(我国东南海的热带飓风)”解时,对应繁体字是“颱”。
用于以下意义时,对应繁体字是“臺”:
(1)一种建筑物,如“台阶、瞭望台、观礼台、亭台楼阁”;
(2)放置物体的底座,如“蜡台、灯台、展台”;
(3)课堂或会场上便于主持、讲话、表演用的高台以及与表演有关的事物,如“讲台、舞台、**台、颁奖台、台词、台步、台风(指舞台作风)、台口、上台、**、转台”;
(4)像台子的建筑物,如“井台、窗台、灶台、阳台、站台、月台”;
(5)量词,如“一台拖拉机、一台旋床、一台歌舞节目、三个女人一台戏”;
(6)简称**,如“台海地区、港澳台、台胞、台商、台资”;
(7)具有较大平面的家具、用具,如“写字台、梳妆台、柜台、手术台、台球、台面、台历、台灯”,这个意义的“台”还可以写作“檯”。
注意:用于敬称对方,如“兄台、台甫、台启、台鉴”时,“台”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
tán
31.坛(壇、罎)
这个字作土台、高台及其相关意**时,其对应繁体字是“壇”。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祭坛、花坛、棋坛、乒坛、论坛、影坛、讲坛”等。
“坛”作陶瓷瓦器意**时,其对应繁体字是“罎”。如“坛子、酒坛子、醋坛子、坛坛罐罐”。
tuán
32.团(團、糰)
凡作与面类食品有关意**时,其对应繁体字是“糰”,如“团子、菜团子、面团子、麻团、汤团、团粉(淀粉)”等。
其他意义的对应繁体字是“團”,如“团扇、团鱼、团音、团圆、团结、团聚、团拜、团练、团粒、团长、团员、团体、团体操、线团、抱团、组团、团团围住、把胶泥团成球、兵团、炮兵团、剧团、共青团、文工团、歌舞团、旅行团、代表团”等。
jì、xì
33.系(系、係、繫)
这个字比较复杂,它有两个对应繁体字“繫”和“係”,但作某些意**时“系”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
读jì时,只有一个意义,就是用线绳打结捆绑物件,如“系鞋带、系扣、系个死结、用绳子系得紧紧的、解铃还待系铃人”。这里的对应繁体字是“繫”。
读xì时,“系”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系”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表示“系统、高校的教学行政单位”意义时,“系”就是本字,不能写成“係”和“繫”,如“系统、系列、派系、(海河)水系、(汉藏)语系、直系亲属、旁系亲属、桂系军阀、物理系、系主任”。
第二种情况,用于动词意义,表示联结、牵挂、拴、绑、用绳子向上提或向下送以及拘禁等意义时,“系”的对应繁体字是“繫”,如“维系、联系、成败系于此举、系念、系恋、把水桶从井下系上来、用绳子把他系到井下去、系狱、系于囹圄”。
第三种情况,用于表示抽象事物的联结、联系的意义时,对应繁体字可以是“係”,也可以是“繫”,如“联系、维系、成败系于此举”。
此外,在书面语中表示“是”意义时,“系”的对应繁体字是“係”。如“孔子系山东人、确系如此”。
yè、xié
34.叶(叶、葉)
读yè时,其对应繁体字是“葉”,如“叶子、叶片、叶绿素、树叶、针叶林、阔叶树、肺叶、百叶窗、叶公好龙”等。
读xié时,“叶”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叶韵”。
yú
35.余(余、餘)
作文言中第一人称和姓氏解时,“余”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作“多余”等意**时“余”的对应繁体字是“餘”,如“余下、余额、余粮、余存、余**、余毒、余弦、余切、余割、余数、余热、余悸、余波、余光、余震、余闲、余生、余孽、余缺、余年、余音绕梁、余暇、余烬、其余、富余、多余、业余、工余、结余、三十余斤、一百余人”。
xū、yù、yū
36.吁(吁、籲)
读xū时,意义是叹气或形容出气的声音,如“长吁短叹、气喘吁吁”。
读yū时,表喝止牲口的声音。它们都没有对应繁体字。
读yù时,意义是呼喊,其对应繁体字是“籲”,如“呼吁、吁请”。
yún
37.云(云、雲)
作文言中“说、语助词”和姓氏解时,“云”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子曰诗云、人云亦云、不知所云”等。
作云雾和云南省解时,其对应繁体字是“雲”,如“云层、云端、云海、云雨、云霞、云彩、云烟、云游、云集、云霄、云翳、烟消云散、乌云、白云、积雨云、火烧云、云蒸霞蔚、云南省、云贵高原”以及“云锣、云锦、云母”等。
zāng、zàng
38.脏(髒、臟)
读zāng时,其对应繁体字是“髒”,如“肮脏、脏物(不是赃物)、不脏不净、袖子弄脏了“。
读zàng时,其对应繁体字是“臟”,如“心脏、肝脏、脏器、五脏六腑”。
zhēng
39.征(征、徵)
作军队行军打仗意**时,“征”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征途、征讨、征程、征尘、征服、出征、长征、南征北战”。
作“征集、征收、征求”解时,其对应繁体字是“徵”,如“征兵、征募、征召、征税、征文、征集、征询、征聘、征地、征用、征调、征象、征兆、征候、表征、象征”。
注意,在我国古代音乐记谱中,“徵”是五音之一。五音是“宫、商、角、徵、羽”,相当于今乐谱中的do、re、mi、sol、la。这个意义的“徵”没有对应简化字,读作zhǐ,不读zhēng。
zhī、zhǐ
40.只(隻、衹)
读zhī时,其对应繁体字是“隻”,如“只身、只言片语、船只、一只兔子、两只手、两只小船”。
读zhǐ时,其对应繁体字是“衹”,如“只有、只得、只许、只要、只是、只好、只顾、只管”。
zhì
41.制(制、製)
作“造、做”意**时,其对应繁体字是“製”,如“製造、製衣、製版、粗製濫造”。
作“拟订、规定或限定”意**时,“制”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制定、制度、制止、制空权、法制、管制、牵制、学分制、百分制、工分制”。
zhōng
42.钟(鍾、鐘)
作“钟表、钟点”和悬钟意义讲的时候,如“钟声、挂钟、座钟、时钟、八点钟、晨钟暮鼓、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其对应繁体字是“鐘”。
作“集中”意义讲的时候,“钟”的对应繁体字是“鍾”,常见的词语有“一见钟情、钟灵毓秀”,南京的钟山(紫金山)的繁体字写法是“鍾山”不是“鐘山”,学者钱锺书的繁体字写法是“錢鍾書”不是“錢鐘書”。
zhǔn
43.准(准、準)
作“**、依据、准确、一定”以及“可当作某类事物看待的”等意**时,“准”的对应繁体字是“準”,如“**、基准、水准、定准、准星、准绳、准则、准确、**、准保、准谱儿、没准儿、有准儿、准尉、准将”。
但要特别注意,作同意、允许解时,“准”就是本字,没有对应繁体字,如“准许、准允、准予、准入、批准、核准、不准”。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汉字的演变也是书法书体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再由小篆简化成隶书,由隶书简化成草、行、楷三种书体。
书法多写繁体,原因在于我们学习书法,临帖、入古,才能得其精髓,古人多写繁体,还有从审美角度看,书法写繁体要比写简体更具有更丰富的内含。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写繁体,那样意思就不同了。
易混淆繁体字表
建议收藏到朋友圈,
有了这张图,
再也不怕写错繁体字了!
不属于十三经的是什么书(王力古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