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环保部门技术人员对水质进行抽样检测。本报记者李广友摄
中裕白山伟业燃气公司实施“气化白山”工程,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本报记者李广友摄
数九隆冬,雪落白山。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和鲁能胜地里游人如织,或是饱览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光,或是站在雪板上,体验飞一般的滑行速度;沿鸭绿江、环长白山,望天鹅、龙头山、江心岛、龙山湖、八里坡等一个个景点,如同熠熠生辉的珍珠,点缀在白山大地上。冰雪旅游的热潮在这里涌动,冰雪产业正在这里形成,成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近年来,白山市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源、立市之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做足“绿色”文章,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山水林田湖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夯实“大生态”基础,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白山。”市委书记张志军发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市长王冰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的建设,为该市突出打造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大服务、大文化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强“大健康”产业,推行“大健康 ”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矿泉水、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积极引进矿泉水行业领军企业,开发中高端矿泉水,打造“全产业链”水产业。加快施慧达新药、葵花、步长、四环、人参Rg3系列制药等项目建设,组建中国长白山天然药物研究机构,重塑医药产业新优势。深化与太安堂、北大未名等合作,加快建设万良国家级长白山人参专业市场,建设国家级人参交易平台,打造世界“人参之都”。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开发长白山原生态农产品,扶持林源春等企业发展,打响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
打造“大旅游”格局,推广抚松、临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积极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发全境旅游节点,打造一批生态型、民俗型、康养型、休闲型、历史文化型特色精品旅游小镇,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长白山核心区域旅游目的地”。全力推动鲁能、长白山雪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业“遍地开花”。
完善“大服务”体系,滚动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白山综合物流枢纽中心、靖宇和松江河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养老服务、休闲养生等朝阳产业,重点推进长白天地高端康养、怡康医养结合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鑫德农特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积极谋划“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产业,打通信息“高速公路”。
深挖“大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生态、冰雪、特产、民俗、历史、红色等特色文化优势,推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中国靖宇东北抗联教育基地建设,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式教育基地,彰显白山文化软实力。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全市绿色产业体系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2017年,全市基于生态培育的矿产新材料、矿泉水、医药健康、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新五样”产业,占GDP和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64.4%、48.6%,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最大受益者。
保护、修复、转型,
呵护森林资源
巍峨高大的长白山,绵延数千公里。林海茫茫,为地处核心的白山市披上了一层绿装。
森林是该市最大的生态屏障,也是最大的资源宝藏。该市按照“生态立市”的战略部署和建设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全力开展林业生态保护、森林生态修复、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森林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该市全面贯彻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截至去年底,全市森林保有量、蓄积量和覆盖率分别达138.4万公顷、1.79亿立方米和84.1%,森林保有量和蓄积量较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0.75万公顷和0.0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0.9个百分点。实现森林防火3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和“七长”负责制,森林防火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突出“清明”“五一”“十一”等森林火灾高发时间节点,强化巡护、监管、扑救等措施,确保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各类涉林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以专项严打和日常监管为重点,相继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涉林犯罪。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查访、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疫情得到有效管控。
森林生态修复取得新进展。在全面加强森林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该市积极争取资金,扎实推进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生态修复工作,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性增长。清收还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共清收林地2551.68公顷,还林1914公顷。全面完成营造林及绿化工程建设,人工造林2.87万亩,建设绿美示范村屯4个,积极开展公路绿化、江河绿化、义务植树,为城市增绿。
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按照绿色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市立足林业实际,大力推进非林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着力开发森林旅游业,全市共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临江市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在林地空间,种植养殖林菌、林菜、林药等经济植物和林蛙、林蜂等特种经济动物。全市林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达20家,产业基地13户,通过搭建龙头企业(产业基地) 合作社 林农的合作发展平台,林农林地经营意识明显提高,大榛子、蓝莓、猕猴桃、葡萄等经济作物经营面积明显增加,林下养殖户5800多户。目前,全市地方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40亿元。
建章立制、治霾治污,
保护蓝天白云
蔚蓝的天空上,几朵白云悠然飘过,微风轻拂,清新怡人。如今,这样的场景,在白山已经成为常态。
白山人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建章立制,排查整改环境问题。建立了环境信访受理转办上报、环境问题排查整改、重大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市级领导包保、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生态环境监管、公众参与、督查督办、考核问责、定期通报等10项制度,形成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制度体系。
水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市4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该市按照“水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要求,深入实施清洁水体行动7个方面38项具体任务,4条黑臭水体完成工程量的61%,3座污水厂完成提标改造,对“一江十河”排污口进行了整治,完成“一江六河”清淤治理,完成287栋楼污水管网改造,有力促进了水环境质量改善。
秸秆禁烧、淘汰黄标车和小锅炉,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出台工作方案,层层签订秸秆禁烧责任状,开展了春秋季秸秆禁烧大巡查行动。对发现的零星火点,全部进行了劝导、制止。出台补贴奖励政策,市县两级财政列支3223.53万元作为补贴、奖励资金,将3652台在用“黄标车”信息全部录入交通指挥平台稽查布控系统,坚持疏堵结合、双管齐下,压缩“黄标车”生存空间,环保、公安、财政、商务等部门联合办公,对符合补贴标准的黄标车,实行立办立结,立即发放补助资金,全年淘汰黄标车2745辆。全市共淘汰燃煤小锅炉122台(233.7蒸吨),市中心建成区内完成率达到98.2%;全市共完成整治餐饮业214户,市中心建成区内大中型餐饮业油烟净化器安装率达到100%。辛勤的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去年市中心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2天,较上年优良天数增加了19天,去年1月至12月,PM10、PM2.5分别同比下降了11.1%、12%,进入秋冬季采暖期以来,PM10、PM2.5浓度分别同比下降了23%、25%。
全面加强了对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废弃农药瓶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工作。浑江区财政拨付资金40.62万元,用于农药瓶回收、运输、处置等费用,共收集曲家营水库上游废弃农药瓶7批次、21万只、9.84吨,全部得到妥善处置。全面加强了对汽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建立了276户企业清单,联合公安部门查获非法转运废机油案件4起。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相关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重点案件亲自督办、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办理结果亲自审核、上报材料亲自把关,提高了案件办结质量。同时,自我加压,将案件办理时限压缩为1天内提供初步核查结果,4天内上报最终办理结果,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确保交办信访案件核实、查处到位,全程跟踪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列出具体时间表,对逾期案件进行催办,对反馈结果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重办并及时跟踪,对影响较大的重大敏感案件进行现场督办,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截污、清淤、活水、保洁,
确保江河长清
松花江、鸭绿江、浑江……白山市山高林密、河流纵横。众多的江河湖泊,养育了勤劳淳朴的白山人。
清水潺潺,既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责任。白山市按照“水十条”“土十条”及生态建设工作要求,制定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截污、清淤、活水、保洁,一系列治水工程启动。紧紧围绕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谋划和实施项目,通过堤防建设、河道整治、平湖工程及堤上景观建设形成整体的防洪、生态、人文水利工程体系。并在保证防洪基础上打造市民休闲、娱乐的综合水利景观带,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达到人水和谐、水润白山的目标。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建立“河长”管理体系。出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名录,组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常设机构,组织填写“一河一档”,制定河长制实施6项配套制度并向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由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排查市级55条河流6大类22项问题,编制市级55条河流“一河一策”环境整治初步方案,聘请天津市政规划院启动“一江十河”“一河一策”编制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制定县级实施方案和乡镇级实施方案,落实市级河长12人、县级河长99人、乡镇级河长217人、村级河长553人;设置巡河员553人、保洁员339人。大力开展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现实。
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综合整治“一江十河”。在提高浑江干流支流防洪标准的同时,通过生态治理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对浑江干流支流进行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2017年,对金坑河、碱厂沟河、黑卧子河、板石河等沿线主要河段采取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水体质量,从污染源头上改变黑臭现象,打造清净、生态、开放、繁荣的城市内河环境,实现长治久清。
科学保护水资源。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严格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市区内共有排污口69处76个,建立入河排污口名录,实行信息共享。对需要设置排污口的项目,在水资源论证报告退水影响论证中对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合理性进行论证;科学确定生态流量,严格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要求,充分考虑预留生态基流,优先保证生态用水需求。
集中清理非法设障,整治城市河道水环境。对河堤上、河道内非法设障行为进行集中清理,联合浑江区查处上甸子段河侵占河道违法行为,保障河道正常行洪功能,确保汛期河道安全。加大审批和管控力度,严肃整治河道内河道采砂及其他形式的非法作业,浑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禁止采砂。联合浑江区查处红土崖河和大镜沟河采砂场,限期整改。
迈入新时代,白山市将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在绿色转型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策划:姜忠孝
记者:王春宝
编辑:马贺
吉林日报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