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3 2大专学校有哪些

【思想汇】 作者:高宏赋、刘承波(分别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高校县域办学的现象研究”负责人、潍坊科技学院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编者按 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

【思想汇】

作者:高宏赋、刘承波(分别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高校县域办学的现象研究”负责人、潍坊科技学院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编者按

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高校县域办学的现象研究”课题组统计,截至2022年5月,除西藏自治区外,我国其余省份都有高校在县域办学,东部沿海地区尤为集中,山东省在县域办学的高校有67所,浙江省有47所,江苏省有41所。第21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含县级市),已有76个县有高校入驻,入驻高校(含校区)185所;其中,排位前14的县都有高校分布。杭州、宁波苏州青岛威海所辖的县级行政单位,已实现了“县县有高校”。高校县域办学从东部地区开始,渐成燎原之势。

高校区域布局呈现县域办学新趋势

最近20余年来,我国高校区域分布呈现“逆城市化”现象,部分高校由省会等大城市中心城区向县域迁移,一些新设置的高校也建在县域。所谓县域,主要是指县和县级市所辖区域,以及设区市非中心城区的市辖区等所辖区域。我们通常把普通高校设置在县域、学校部分校区搬迁到县域、在县域设立分校开展办学等几种情况称为高校县域办学,把由县级政府举办的高校称为县域高校,目前我国高校县域办学的数量和类型较多,县域高校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高校县域办学不是新现象,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大学位于小城镇,但基于国情和历史,这些大学和我国的高校县域办学并不具有可比性。事实上,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已有少数高校建在县域,但直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对于高校县域办学人们还是有不少疑问和好奇:县域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布局高校?高校为什么到县域办学,哪些高校适合在县域办学?位于县域的高校发展得怎么样?通过对当前高校县域办学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对这些问题大致可以给出以下答案:

98830e625e8da397244f49e2cd0276f1.jpg

江苏省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600多名大学生在校园广场表演大型快闪歌舞“舞动中国”。计海新摄/光明图片

第一,已布局高校的县域多数基础条件较好,或具有区位优势。从全国来看,已布局高校的县域一是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二是集中在省会等大城市周边。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县域经济发达,人口比较集中,县域产业发展引发人才供需矛盾,一些经济强县需要高校入驻,并能为高校优惠提供土地等办学条件。苏南地区是典型代表,昆山市已入驻6所高校,张家港市有3所高校,江阴市有2所高校。县域与高校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一些省会等大城市为疏解城市功能,在所辖周边县域建了大学城或科教园区,部分地处中心城区的高校迁建于此或在此建新校区,有些新设置的高校也建在这里。这些县域邻近中心城区,地处都市圈内,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较好,交通比较便利,商贸物流较发达,具备了布局高校的条件。例如,郑州市的中牟县分布了16所高校、新郑市有7所高校、荥阳市有4所高校;南昌市南昌县有7所高校;昆明市的安宁市有8所高校。有的县域不属于省会等中心城市的下辖区域,但邻近中心城市,也建了大学城,例如,被称为南宁“后花园”的崇左市扶绥县有6所高校。此外,有些县域远离中心城市,经济不发达,但有特色产业或有历史文化优势,也有高校分布。例如,中国陶瓷之乡福建德化县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市有曲阜师范大学。还有少数地处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优美的县域也建有高校,比如江西会昌县。

第二,高校到县域办学的动因各有侧重。总体而言,基本动因主要有六种情况。一是位于中心城区的高校扩建。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持续扩大,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校均规模由1998年的3335人增至2020年的11982人,约增加了2.6倍。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建在直辖市、省会等城市中心城区的部分高校,原有的校舍等办学条件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需要扩建,而中心城区缺乏建设用地,学校只能到城市周边县域或经济强县建新校区。此类高校数量较多,既有部属高校,也有地方本专科学校。二是1999年扩招后新设高校的建校需要。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新增普通高校1734所,多数是高职(专科)学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包括数百所民办高校和少数由地处县域的中职学校升格的高校。由于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土地紧缺,为降低建校成本,部分新设高校选择县域建校。三是独立学院转设发展需要。独立学院成立之初,少数位于县域,但多数地处大城市中心城区,依附母体高校办学,规模较小。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须有不少于500亩的独立校园。为达到这一条件,很多位于中心城区的独立学院迁址县域。浙江已有13所独立学院迁址县域办学。四是历史原因或政府计划主导。这部分高校数量较少,建校较早,有的是农林、师范类高校。其中部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县域建校并坚持至今的高校,比如始建于1907年的山西农业大学;部分是由政府主导在县域办学的高校,比如本部位于四川德阳市广汉市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五是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需要。2020年底,全国地级行政区划单位中有30个自治州、3个盟、7个地区,多数是民族聚居区,部分位于边疆地区。这些地级单位未设市辖区,政府驻地多在县城。此类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县、县级市、自治县、旗等,所辖区域属于县域。为促进当地发展,这些地区设置了70余所高校,都地处县域。例如,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延边大学等。六是县级政府举办或参与举办高校。全国已有十几所由县级政府举办的高校,以高职院校为主。例如,江阴市政府举办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太仓市政府举办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同时,还有少数由县级政府与市级政府或企业合作举办的高校,也建在县域。例如,由兰考县政府与开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兰考三农职业学院

第三,位于县域的高校发展得并不差。整体而言,与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的同类高校相比,位于县域的高校在办学条件、在校生规模、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服务贡献水平等方面没有明显差距。办学经费、校舍及设施、师资、生源等是影响高校发展的基本因素。除县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县级财政外,其余县域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及收入与本地城区同类高校没有明显差别,有的学校还能得到县级财政资助。县域高校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经费支出相对略少。由于用地宽裕、建校较晚,县域高校的校舍及设施条件整体上略优于城区高校。地处县域不利于高校引进师资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但对于在同市城区也有校区的县域高校影响不大。校址所在地是影响高校生源的因素之一,地处县域对学校招生有一定制约,但影响生源更重要的因素是办学层次、学校性质、教育质量和学科专业设置。而且,就校址而言,多数考生更关注的是学校所在地区,县域高校与城区高校校址的区别是位置不同而非地区不同。地处省会城市所辖县域的高校,校址对招生的影响很小;在同市的城区和县域都有校区的高校,校址对招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当高校所处县域没有地区优势时,才对招生确有影响。需要看到,由于受校外影响较少,县域高校的学生可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有利于专升本和考研,这是吸引生源的一个特色因素。

高校县域办学有利于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高校县域办学正是基于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实践探索,有利于优化高校区域布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化城乡融合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促进共同富裕,更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一,县域办学有利于乡村人才振兴。高校县域办学为师生提供了亲近乡村的条件,为劳动教育和农业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创设了良好生态,有利于学校深入开展校地合作,灵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县域就业创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县域办学能增强就业的“扎根效应”,便于毕业生留在县域就业创业。县域办学为高校培训农民和乡土人才创造了全方位便利条件,有利于培养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第二,县域办学有利于乡村科技振兴。高校县域办学可推动高校以农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元联动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攻关,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瓶颈技术。县域办学为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推广提供了宽广渠道和示范场域,有利于高校与县级农业部门、乡镇政府、村庄及农业合作社等合作,推进科教、农教深度融合,全面助推农业现代化。

第三,县域办学有利于乡村文化振兴。高校县域办学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传承创新地域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文明开辟了广阔天地,有利于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繁荣融为一体,将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与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将构建文化协同服务体系与引导开发乡村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引领县域文明风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a7fc6bd33de693e2bf0dd542d2bac07f.jpg

在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的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们正在上工程测量实训课。孙凯芳摄/光明图片

高校县域办学需要因地制宜融合共生

我国县域之间差异较大,高校情况各有不同,并非所有的县域都适合布局高校,也并非所有的高校都适合在县域办学。就全国而言,没有必要“县县有高校”,但应推进县域高等教育发展。需理性看待高校县域办学,并支持县域高校高质量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入,全国至少将新设置数百所高校。由于中心城区缺乏建设用地,多数新设置的高校建在县域更现实可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高校到县域办学。高校县域办学应因校施策,因地制宜,校地协同,融合共生。

第一,明确发展定位,校县企融合发展。县域高校要扎根县域办学,构建学校主导,县域内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校县企融合发展共同体,实现学校与县域融合共生。同时,学校要坚持走战略发展道路,善于从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从广阔的领域获取办学资源。

第二,突出县域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县域高校要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县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特色专业,善于聚合县域优势资源、特色文化,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第三,改革培养模式,适应多样化生源。县域高校以高职(专科)学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为主,农民、农民工、县域产业工人等非传统生源将成为学校招生的重要增长点。学校要基于因材施教、终身学习的原则,主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元化教学,满足多样化生源需求。

第四,创新内部生态,吸引高层次师资。发挥县域在用地和房价等方面的优势,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帮助教师解决住房等现实问题,使人才安居乐业。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职工考核、职称晋升等内部治理制度,摒弃功利性、虚名化、行政化,突出实用性、效益性、人性化,依靠软环境留住人才、成就人才。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7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发表于 2022-12-28 21:44:08
  • 阅读 ( 153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70
70

580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