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庆假期已经正式开启,很多人都会选择利用这个难得的假期去旅游。作为中国更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上海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风景如画的外滩或参观著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座历史与潮流并存的城市里,还有一个绝佳的旅游目的地,这里不仅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宜人,而且人文气息浓郁。这里是华东理工大学嘉年华游乐园。今天,让边肖带领你开始这段奇妙的旅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华东理工大学嘉年华游乐园里欢声笑语。拿出华理人的专属校园卡,就是门票。穿过历史气息浓重的正门,现在和过去似乎重叠在一起。向前滚动,游乐园的之一乐章已经奏响——
音乐响起,木马开始旋转,时间顺着曲调的节奏回到1952年。那一年,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身)在上海诞生。
建校之初,虽然只有100名左右的教师,却汇聚了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和化工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如中国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奠基人张江树、我国流体传热理论研究的开创者顾、著名化工机械专家丁毅、我国工业自动化学科的开创者之一[
华东化工学院凭借其卓越的实力,于1960年被 *** 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正式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是“中国16所重点工科大学科技联盟”(简称“16U联盟”)成员。
如今,坚持走“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之路的华东理工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取得了多项“之一”。
创建了中国之一个化学制药工学专业创建了中国之一个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全国率先创建玻璃钢专业研制成功我国之一台现代化生物反应器筹建全国生物领域之一批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理自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36万名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28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海外院士,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在“双一流”高校统计结果中,华东理工大学以三任校长的成绩排名第六。
从华立,他们用所学报效国家,贡献社会。大量创新成果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华东理工大学力争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开局之年。站在时代的潮头,华理正在破浪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灯光依旧明亮,旋转木马依旧带着时光的足迹前行。华东理工大学也在继续创造自己的历史,做出卓越的贡献来感谢先生,内心坚定,量力而行,以创新报国,以努力服务社会,以勇气锻造未来。
报国,科技为先,创新为动力,助力复兴大业。中国人高举“科技兴国”的大旗,在前人科研精神的指引下,在激流中奋勇前进。攻坚克难的决心落地,游乐园第二乐章已经开始——
高校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力量。一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都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坚持写祖国的论文。学校现有16个学院,学科门类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哲、教等11个学科。在9月最新ESI数据中,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生态学、药理毒理、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等8个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之列,其中化学学科位居全球前1‰之列。
硬学科实力为华东理工大学科研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校是中国首批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六所高校之一。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基础委基础科学中心、32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和5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智库(基地)。其中,结构可控的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实验室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华东理工大学在能源再生和煤炭清洁方面取得了大量重大创新成果,拥有2000多项国内外有效专利。一批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发展是面向未来的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和国家大计。正因如此,华东理工大学紧扣国家发展需求,用科技助力绿色发展,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贡献学校智慧。
今年9月7日,该校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4000吨/日的超大型水煤浆气化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奠定了科技基础。该装置的设计更大产气量为247500 nm3/h(coh 2),是目前国际上运行的单次产气更大的气化炉。
4月22日,中国首条废旧塑料回收道路在华东理工大学揭牌。这条废塑料回收路,只有300米长,每天要用掉200多kg的回收塑料奶瓶。用废塑料改性沥青的创新行为,不仅“变废为宝”,还减少了环境垃圾的产生。与传统的纯沥青路面相比,聚合物改性沥青路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耐久性。
另一方面,为充分发挥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华东理工大学先后成立了“绿色设计与碳中和长三角研究中心”、“上海石化氢能联合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等。为中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新使命,华东理工大学勇于推陈出新,以科技创新创造新的历史性成就。在最新的全球学术排名中,华理位列中国学术机构第30位;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排名第17位。
全球学术排名中国学术机构
中流击水不断,重要的任务是重新开始。华力人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以锐意进取的姿态乘风破浪,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接近《勇敢对抗激流》的是《勇敢无畏》。60多年来,时过境迁,改变的是华立日新月异的辉煌成就。不变的是老师一代一代的传承。听着,游乐园的第三乐章很激动人心-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华东理工大学有26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2021年学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3个招生专业。
此外,学校还设有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智能化工、能源与环境、机械智能五个工科实验班/班。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在专业建设的“支持”下,去年12月,学校21门课程获得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其中线下一流课程7门,线上一流课程5门,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
加强学校和学习,以教师为本。依托雄厚的综合实力,华东理工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一大批优秀教学教师汇聚于此,孜孜不倦地浇灌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的梦想田野。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甚至还有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大年式名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层次创新团队为学员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
华理学子在前辈们一心一意学习、不断学习的指导下,不负时光,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其中,各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华理学子和校友。
研制新材料
孙刚,2008届校友,现为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础研究技术经理,带领团队从事汽车高分子材料及新技术研发工作13年,攻克了新材料行业多项核心技术,在汽车高分子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在多个领域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地位,为中国汽车行业降本增效,排忧解难。
深入炼油一线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有一个实践团队。
成员全方位、多领域融合,横跨信息、化工等专业。2018年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峰的指导下,以李智先生、代新博士为代表的一批科研团队扎根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以提高炼油效率、增加收入、降低能耗为目的,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工作。三年来,团队在寒暑假期间连续服务九江石化公司,产生40余个优化案例,团队成员积累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5篇为软件著作权,成功为九江石化公司“量身定制”虚拟制造系统。
拼搏体育赛场
除了科研专家,华力还有这样一群运动员,他们就是获得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冠军的“
华力乒乓球队”。是亚运会上为中国队夺得金牌的武侠少女唐璐;也正是许,华力的飞人,在田径比赛中一次次取得突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华力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体育精神!无私奉献
王浩东,2019级学生。18岁时,他正式成为上海第5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1年6月7日,经过5天的住院准备,历时5个半小时,王浩东捐献了150ml造血干细胞悬液,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s2/]
当然,华东理工大学的优秀学生还是很多的。正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传递着华理文化,丰富着华理精神,让这所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大学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仍在成功的路上。他们背负着老师的指引,肩负着建设国家的使命,正在奋力前行!
今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的狂欢还在继续。这里仍有许多美丽的奇观值得探索,也有许多文化历史值得欣赏。欢迎来到这个“科学”,参与一个不一样的青年节。华东理工大学就不期待了!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官网/关伟/新闻网、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学在华理、李小华、上海徐汇、东方咨询、The Paper、Guangming.com、文慧客户端、环球网、腾讯教育、青塔、Best大学、TOP大学、双一流大学、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