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聊成语》代前言
小学时候,我们经常做这样的题目:以下有哪些成语出自本篇课文?
寒假暑假,老师布置的作业总会有抄写五遍并背诵本学期所有成语。
中高考的语文试卷里,成语辨析、成语填空、根据释义写出正确的成语比比皆是。
到了工作的时候,我们也会常常说到恪尽职守、下车伊始、持之以恒……
就连看个综艺节目,也被段子手李健不停科普:温文尔雅、翘首以盼、与生俱来、直抒胸臆、举步维艰……
可以说,成语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小到大我们离不开这些言简意赅的字词。那么,什么是成语呢?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总的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1.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
2. 古代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比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指鹿为马、朝三暮四等。
3. 古代书籍的原句或引用改造。比如:水落石出《赤壁赋》、一鼓作气《左传》、分庭抗礼《庄子》、一毛不拔《孟子》等。
4. 来源于**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比如:偷天换日、好事多磨、闭门造车、指桑骂槐等。
5. 来自道教佛教等宗教故事和经典。比如:当头棒喝、立地成佛、一尘不染、回光返照、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醍醐灌顶等。
6. 来自外来文化。比如:火中取栗(法国 《猴子与猫》)、杀鸡取卵《伊索寓言》、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等。
后文我们将按照时间的沿革,来聊一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那些有意思有故事的成语。
作为前言的结尾,我想请大家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流行的一些网络新词,像什么细思恐极、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等,会不会在百年之后成为新的成语?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很多网络词都符合成语的特性:有典故、有含义、语言精练、利于传播。相信在时间的大浪淘漉后,那些会被一直流传下去的网络词,一定会成为后人的新成语。因为很多成语其实就是古代人的“梗”,我们现在的“梗”未来成为成语也未尝不可!
我们前面说了几个来自法国、中东、古希腊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是外来的吗?
这里先抛个砖引一下:旧瓶装新酒。
这个成语源于《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中**告诫人们,“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原意为新原理与旧形式格格不入,应该用新形式表现新原理。“五四”以来,反其意而用之。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不明觉厉成语典故(1来自法国中东古希腊的中国成语你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