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往往以为我们只要做到足够的理性和客观,然后通过充分的信心,会做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决策,但事实上,由于人的决策大量的依赖事实和信息,而我们并不总是掌握全部的事实和信息,因此会总被“一些偏见”所影响和控制,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作者Isabel Hazan从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畅销著作《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截取了影响我们决策的三种认知偏见
作者 | Isabel Hazan 编译 | 张三丰
“
时刻提防思维偏见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如果因此避免了代价高昂的错误,付出这种努力显然是值得的。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
尽管大多数情况下,领导者们会认为他们“独立思考、理性决策”,通常会认为,我们是根据完整的信息做出了明智的决定,我们看世界没有任何偏见,我们运用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其他人和事的影响。
但是,正如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书《思考,快与慢》中描述的那样,我们以为的“自主决策”是大错特错,事实上,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各种事物和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我们的因素比我们清楚的,以及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多得多。
01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报社
卡尼曼指出了几种妨碍领导者做出清晰、理性决定的认知偏差。这个过程的起点是,我们的大脑做出决策的思维被分拆成两套系统:
系统一:快速决策能力系统二:慢速决策能力
卡纳曼将我们的大脑比作报社。
思维系统一,是发现社会故事的记者,他们快速地把获得信息写出来,而在不经过核实事实的情况下把它交给编辑---也就是思维系统二。
思维系统二,以编辑的角色检查事实,核实无误的情况下发表文章。
然而,往往为了追求时效性,编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核实事实,以及通过专业的水平批判性地分析所有的信息和文章。他们最终不得不盲目而迅速地发表这些报道,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不得不为那些事实真实有效性上有缺陷的文章辩护,因为这些信息已经出现在媒体上了。
人类事实上就是这么做出决策的,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限于个人精力的影响,做出这种带有偏差性质的决策往往更多,其带来的影响也更大。
人们通过总是迅速做出判断,在没有仔细调查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承诺,然后不经查实的情况下就为这些观点进行辩护。虽然领导者都更愿意相信自己是谦逊的、坚忍的、思想开放的人,认为即使出现了错误,也是理所当然(非人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经常为一些我们可能并不真正同意的事情辩护,而辩论的起因仅仅是因为别人和我们争论。
当我们回顾过去做决定的经验时,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有很多我们以前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卡纳曼指出了导致我们跳过思维系统二、滑向快速决策(思维系统一)的三个主要偏见:
02
频繁曝光偏见
(Frequent Exposure Bias)
“
让人们相信谎言的可靠方法,就不断的是重复它,因为人们很难在熟悉感和真相之间做出区分。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
你一遍又一遍看到和听到的事物和信息,你更可能有信赖感,这是市场营销的入门知识。这种策略经常被有意无意地用来操纵我们的决定。
在一次员工晋升的选拔中,如果领导者对候选人没有特别的偏好,那么领导人员更可能投票给他听到或看到最多名字的候选人(从而错过了真正有实力但是并不了解或者未曾听到过的人才)。
点餐时,人们更可能点可口可乐,而不是菜单上的其他饮料,因为我们经常听到看到可口可乐。通常我们很难注意到我们做决策的过程被“频繁曝光偏见”控制了,因为我们坚持认为“我们完全是自主做的决定”,而事实上,我们选择A而不是B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更熟悉A。
为了避免“频繁曝光偏见”,我们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
这个决定是怎么产生的?
通过审视我们做出决定、习惯、偏好和信念的本质,我们可以发现背后真正的细微之处:我们之所以相信/经常做某件事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听到或看到它。只有在偶然的接触中,我们才会开始认同某些东西——它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以至于无法引起我们的注意,但他们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可以反思一些管理工作中的日常认知偏差:比如我们更信赖自己的助理而不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仅仅是因为助理人员几乎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处理大量的琐碎的事,尽管这些事未必比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更有价值,而我们可能会比较多的和助理交流大量的甚至不会告诉高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因为他们频繁的曝光在我们身边,以至于让我们的决策思维系统走向了非理性决策的“系统一”。
再比如,你在一场会议上听到一个新的创意或者想法,你能够给予更多“肯定”或“否定”的主要驱动因素,往往并不是创意的本身,最多的根源是,你对提出这个创意的人熟悉程度以及心理偏好程度。对于“频繁曝光”的人,你会更熟悉的人,也因为熟悉,所以你给予的信赖更多,你会给予更多的耐心,更nice的态度,更有利于对方表达的沟通状态,最终这一切全都给对方提出的创意增加了额外的“光环”,让你更愿意给予支持而不是反对,最终你以为你得到了“最好的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频繁曝光”导致了“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反之,如果是完全陌生的同事,由于陌生感的存在,缺失了这些“光环”,你不会给出额外的时间,耐心以及可能非常糟糕的沟通状态(领导压迫式的感觉),导致对方不能很好的发挥,你给予的不再是赞赏或支持,而是大量的质疑和挑战,即使对方做出了很好的发挥,你也未必能够客观的做出评价。
在诸如要晋升一名管理人员这些重要的决策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
如果我从来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这个人,我真的还会如此支持他么?
03
维持现状偏见
(Status Quo Bias)
“
人们自己选择不快乐,甚至不确定性。
——蒂姆·菲利斯(Tim Ferriss)
”
为什么很多人会一直做自己完全不喜欢或者没有远大前途的工作?为什么另一些人即使受尽折磨也要维持对自己有害的感情或社交关系?原因是:
人们倾向于认为我们拥有的比我们可能拥有的更好或更安全。我们过于担心未知的事物,把可能的损失看的很重,而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又看的如此重视,以至于我们陷在过去,注定要维持现状。
我们无法清晰地思考,无法诚实而全面地权衡各种选择,因为我们不断受到维持现状偏见的影响。
那些拒绝接受现状的人,会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创造力、自由和新奇感。
如果你总是和别人步调一致,就不能取得进步。
一个人很难完全抗拒他人的影响。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打破维持现状偏见,完全根据自己的真实意图行事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全速运转。
为了创新,我们需要向前看,打破维持现状偏见,问自己:
如果我继续这样下去,我有什么损失?
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独立思考,突破思维,做出不带偏见的决定。正是这种自省和不断的反思,让我们走在一条积极的道路上,不用管我们周围的标准是什么。
当我快高中毕业时,我对“维持现状偏见”没有任何抵触。我完全接受了社会的规范,而不是独立思考。我擅长数学和科学,但我不确定我在大学想学什么,但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在STEM有很大优势,最自然的决定是去科学或工程。我当时没有意识到,我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也很优秀,而且我在创造方面可能比在数学方面要好得多(尽管当时没有人认可或表扬我)。我最终选择了工程专业,因为数学最好的学生都选这个专业。这就是“现状”。
每个人都告诉我,一个文科学位不会多么有前景,也不会给我带来多大的社会声望,也许他们是对的。但是他们不会告诉你的是,选择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甚至是痛苦和危险的——即使一个专业是枯燥无聊的,但它对一些人来说可以是有趣的,至少是可以忍受的。我?工程对我来说是个讨厌的东西。我必须上一些我不感兴趣难度又很大课程,这让我更难获得学分,更不用说得高分了。
我感觉我自己被“现状”困住了。我可以有什么选择?大三换专业重新开始?在我看来这似乎不可能。所以我继续学习工程学,现在我拿到了我的工程学学位。
我永远不会知道如果我在选择本科专业的时候打破了现状,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我开始在一个与工程无关的领域工作,我想在写作上充分发挥我的创造力,我开始学习社会上我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但在很多方面,我的工程学位仍然是一个难得的学习经验,它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
不要让社会替你做生活中的重大决定。如果你讨厌维持现状的代价,那这个现状就不值得你维持。
04
“眼见为实”偏见
(“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 Bias)
“
我们常常考虑不到我们没有获得对判断至关重要的证据的可能性,但总是认为眼见即为事实。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
我们的大脑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试图节省空间和时间,所以它倾向于使用有限的信息来做决策,然后拒绝接收其他有相互冲突的信息,以避免“思维系统二"通道超载。“思维系统一"将推断原因和意图,忽略歧义,抑制怀疑。在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我们会找出一大堆小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论点。我们拒绝对形势采取更批判性的观点,继续过早地做出有许多争议的决定,尽管不利于该决定的论据有很多。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狭隘的偏见,我们必须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帮助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争论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决定,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观点。通过对我们的决定提出质疑,我们就能逐渐消除围绕这个话题的困惑,看到更广阔的前景,做出更好、更慢、更明智的决定。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哥哥非常善于避免这种偏见,这一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我看到一个很有冲击力的新闻标题,我就会立刻把它发送给我的朋友,并开始和他们扯淡这个新闻,我的大多数朋友的反应和我很相似。甚至在我和朋友们完整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就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们完全相信我们刚刚读到的是真的。
但我哥哥不是这样的。他总是问我:你从哪里看到这篇新闻的?你读过这篇文章吗?这个故事的两面你都看了吗?
我的回答总是否定的,我不敢相信自己又一次被记者的标题愚弄了——我现在经常这样。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我意识到这正是记者希望你做的事情,这是他的工作,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试图理解故事的另一面。
信任他人是我们的天性,这也是社会运作的方式。但是我们需要质疑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因为在我们做出决定之前,我们永远不能确定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如果有人试图让你在没有向你展示所有证据的情况下形成一个观点,他们可能不是最值得信任的。在你决定相信什么之前仔细考虑一下。整个行业都试图利用“眼见为实”的偏见来促使我们形成自己的观点,而避免这种偏见的唯一方法就是拿出放大镜,寻找更多的信息。
最后,正如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谨慎地指出的那样,我们不是完美的决策者,我们离完美还很远。我们有偏见,有缺陷,过度自信,厌恶风险,经常做决定太快。但是,虽然我们不能总是掌握完美决策的艺术,但我们可以武装自己来对抗这三个隐藏的偏见,防止自己被社会、无知和环境所控制。
*原文标题:How Our Environment Makes Decisions For Us.
*原文地址:Medium.
*原文作者:Isabel Hazan.
*版权说明: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发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