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先人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着五千多年文明传承的国家,民俗节日就有很多,其中和祭祖有关的重要节日就有四个,且分布在四季中的春夏秋冬。
春天:阳历4月4日至5日,清明节。
夏天: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深秋: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冬天,春节的前一天,除夕。
在我国的有些地方,冬至、端午、重阳、也成了民间祭祖日。
寒衣节,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祀节”,“冥阴节”,民间也称“”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人们特别注重祭奠生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素酒、鲜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一一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些地方,烧寒衣的习俗有了一些变迁,烧寒衣变成了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种包袱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让祖先的灵魂在冥国尽享荣华富贵。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也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日的半夜,慧娘假装因疾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他的棺材前悲哀不己,第二天,当着众邻居的面,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死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在烧了很多纸以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大家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的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慧娘唱了很多遍,然后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包了几捆纸,当场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也慷慨的送给乡亲。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民俗传承到今天,十月初一祭祖己赋予新的内涵,鲜花,供果,美酒,点心等供品应有尽有,但乃少不了帶纸钱。大家到祖先的墓前祭拜,是对先人的追思,也是对亡魂的祈祷与安慰!
今天是十月初一祭祖日,又是周日,你准备好了吗?传承民俗文化,树文明祭祀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