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小麦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作物)

9月12日晚,小农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在学习了世界各国专家以“未来小麦: 韧性和可持续性”为主题的报告后,深有感触,今天...

9月12日晚,小农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在学习了世界各国专家以“未来小麦: 韧性和可持续性”为主题的报告后,深有感触,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划重点”。

小麦——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作物

无论是早餐的包子、油条、三明治、可颂,正餐中的拉面、意面、饺子、卷饼、pizza,还是茶点中的饼干、泡芙、甜甜圈......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饮食文化中,都会有几道经典的面食。

简单质朴的面粉,凭借着自身千变万化的“超能力”,配合着先人的辛劳与智慧,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了上千年,成为了如今繁荣的模样。这让人不禁要去探寻它的奥秘——小麦。

小麦——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作物

人们在追求小麦变化万千的形态时,小麦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社会。那么,小麦这种作物究竟起源于何处?经过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才形成如今的规模?对于未来,小麦的发展又有哪些新的方向呢?

小麦——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作物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约有1万年以上。

小麦——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作物

进入人类社会的小麦在被驯化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采集和狩猎不再是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种养殖更加可靠稳定。

据考古证据显示,距今约4000年以前小麦就已经传入到中国境内。在新疆的孔雀河流域,甘肃的东灰山遗址,山东聊城等地,均发现了距今超过四千年的炭化小麦。

后来小麦由西向东逐渐开始在中原种植,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开始种植小麦。最终小麦取代了黍粟等作物,成为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上就有了“麦”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小麦是我国古代所引进的作物中发展十分“成功”的一个,除了种植面积大、食用人数多,小麦在改变国人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小麦逐渐取代了口感粗糙的黍、大豆等作物,成为国人的主粮。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时至今日,全球超35%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2020年全球小麦产量逾7.6亿吨。由于易于贮藏和运输,小麦是主要的商品粮之一,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小麦作为全球三大谷物之一,提供了全球人口20%的蛋白质和能量,增加小麦产量对稳定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作物

然而,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地区冲突和极端天气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最新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中指出,全球饥饿人口正在大幅上升,2021年全世界饥饿人口达到8.28亿,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了1.5亿。

新冠疫情、极端气候、地区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等因素并存,所产生的影响叠加共振,对粮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并导致更多人口陷入贫困,全球小麦和谷物市场及生产状况均受到直接冲击,近几个月国际小麦价格更是接近创纪录水平。

中国小麦产业:由“吃不饱”向“吃得饱” 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政府实施小麦基本自给政策,一贯对小麦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致力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始终坚持把小麦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作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途经,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稳定国际粮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21年为止,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今年夏粮又喜获丰收,小麦总产量达到了1.36亿吨,比去年增加了1%,而且今年的秋粮也已经丰收在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样,中国小麦生产也面临巨大挑战,包括春季的温度波动严重影响小麦的稳产性、品种抗性丧失和抗性品种缺乏、小麦生产成本逐年升高、消费者对小麦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推动国际公共产品研发,共同促进具有气候韧性、可持续和营养型生产技术发展,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小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小麦方面取得的重要科研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学领域的国家队,在小麦基因组学、种质资源、远缘杂交、分子育种和优质新品种选育和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拥有小麦资源5万份,先后育成北京8号、北京10号、丰抗8号、中麦175、中麦895等小麦新品种70多个,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578。

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创立了小麦远缘杂交新技术体系,破解了小麦与冰草属间杂交及其改良小麦的国际难题;鉴定了小麦节水抗旱基因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产应用价值的基因;研发的小麦SNP芯片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系统开展小麦诱发突变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与育种应用,创新发展了一系列提升农作物诱变育种效率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保障了产业的绿色发展。

未来小麦研究方向

小麦——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作物

据专家估算,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99亿,小麦产量必须每年增长2%以上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每年的实际增长只有1.2%,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小麦科研面临的挑战包括:

一是如何利用小麦种质库和小麦的参考基因组信息,充分挖掘和克隆优异基因,并在育种上充分利用。

二是如何加快小麦品种的选育,缩短小麦育种进程。

三是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小麦的冲击,例如在中国,小麦灌浆期的干旱和高温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冬春季气温偏高则促进了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在中国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由于气候变化,锈病和赤霉病在过去十年传播迅速,成为育种抗性的主要目标病害。

四是如何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不增加氮肥施用量,实现小麦绿色生产和发展。

小麦——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作物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

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

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

芟获载满车,累累犊衔尾。”

小麦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它既是古代文明的见证者,也是现代文明的参与者

如今的小麦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产量大幅提升,口感更为细腻,营养也更加丰富。

小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小麦能够在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助力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的愿景。

期待专家们的好消息!

  • 发表于 2023-01-10 19:41:49
  • 阅读 ( 195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Hknn
Hknn

551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