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4日召开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宣部副秘书长郭义强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今年上半年,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8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占全部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5%,提高0.6个百分点,“可以说,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如何抓住“数字+文化”融合发展机遇,壮大新业态?这是论坛关注的焦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沁平认为,虚拟现实将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平台,“VR技术在文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让博物馆摆脱了实体场馆的限制,增强了文物展示,也扩展了观众的体验维度;在文旅行业,VR引导场景游览、增强内容呈现,创新数字文旅体验模式。未来,VR技术将随着文化产业更快地融入大众生活,颠覆传统的观览模式,为观众带来新场景、新体验,也将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VR新兴产业。”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教授、未来博物馆媒体创新工作室主任路高安也认为,虚拟现实技术让现在和历史有了连接。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强认为,AI可以为城市文化赋能。他说,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对经济、社会和民生产生深刻影响。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运营效率,而且能增强人们对于城市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理解,“通过AI赋能,城市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展现自己的文化遗产,也能更生动地讲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彰显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吸引力。”
导演张艺谋认为“文化+数字”使得科学技术与舞台表演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表现形式直接对话,形成新的表演形式,产生了有趣对位,为观众带来全新感受。
在服贸会的现场,“文化+数字”也是展示重点,比如,在文旅服务板块,北京大兴区通过“文化·光影之旅”“文化·时光之行”和“文化·新国门之耀”三大版块,全面展示大兴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的成果。
展区里的虚拟制作系统把大兴机场 “搬”到了首钢园,还展示了采用数字修复保护技术进行数字化还原的南海子团河行宫盛景;地面嵌入的《南苑全图》,完整展现了晚清南苑的总体格局;首次对外展出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珂罗版技艺临制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和《明解增和千家诗注》作品,以及由此技法衍生出的文创产品“五福酒”,完整还原了水墨国宝的神韵。
北京朝阳区的展示则聚焦文化科技融合和文旅新消费,通过沉浸式观战,让观众体验数字文旅“硬科技、新场景”。展区中,央视频全面展示了5G+8K等高新传播技术; 影谱科技的人工智能影像互动新技术,可以让观众现场进行沉浸式影像互动体验;鲸世科技展示了艺术品3D体验、沉浸式意念交互新技术;得到App携智能阅读终端设备,让观众在现场体验听书、获取知识的乐趣;微竞文化则展示企业优质电竞IP,让观众现场体验炫酷电竞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