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相思病如何破解,古今中外疗法大比拼
相思病,顾名思义,就是相思得太厉害坐下病了。
不过,不是所有病都是疾病。所谓病,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相思是人们常有之情,相思病,是人们对相思太过的一种形象化比喻。相思病属于心理问题,有时候人们习惯把心理问题也称做心理病,但这个病却和生理上的病大有不同。
所谓相思病,属于相思太厉害,可能表现出茶不思、饭不想、睡不着的情况,更有甚者日渐消瘦、泪水涟涟,甚至连想死的心都有了。这种情况给人感觉是病了,但却和生理病有着本质的不同。表面上像病,但不能像治疗生理病一样吃药打针。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这个心药,就是心理疏导。
相思病,古今中外都有,我们看看古今中外的人们是怎么解决相思病的。
古代中医认为,相思病需要辨证治疗。神志不正常与心的功能有关;疲倦无力、不思食饮和脾有关;情绪异常与肝有关。辩证治疗则是要在这几方面综合配药调理。
中世纪有些欧洲医生,迫使男性病人盯着浸泡在女性尿液或经血中的一块布,或者在相思者面前燃烧女性的大便,这些女性往往是病人爱慕的对象。不过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从哪里找到这些东西呢?更何况思念的人远隔千里,或者已经离世。
17世纪法国医师贾克·费朗建议放血治疗,一年至少要放血3-4次。特殊状况要用烧红的铁条烧患者的前额。听起来挺恐怖的。
温和的疗法则包括:让患者暴露在阳光下和花园里;每天至少从月亮升起时开始平静地休息;用睡莲和紫罗兰等植物温水洗浴;饮食上多食用羊肉、生菜、鸡蛋、鱼和成熟的水果。
现代西医对爱情的研究认为,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增加或减少,导致人们在恋爱中经常出现身体不适。2005年的一项研究结论是,浪漫爱情是一种动机或目标导向的状态。正是因为这些不断增加或减少的激素水平,导致了兴奋或焦虑的情绪和感觉。
中外爱情史上不乏为相思而死的悲剧故事。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祝英台走后,梁山伯因为得不到爱情而相思成疾,最后郁郁而终。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少年维特就是因为对绿蒂小姐的相思不得而最后持枪自杀身亡。
甘肃女子杨丽娟因为对刘德华的相思,不上学、不工作、不交友,还卖房卖肾要见刘德华,最终导致父亲跳海身亡。刘德华表示,不赞成这种追星行为,呼吁杨丽娟停止这种无理做法。
从这些相思的案例中,我们找到两点共同的特征:
一是爱而不得,就是喜欢对方但无法得到。或者因为是单相思,而对方并无此意;或者是因为条件所限,比如地理位置、家庭反对等。
二是不甘放手。面对爱而不得的现实,相思者不想放弃自己的爱情梦想而甘于痛苦。似乎只有这样痛苦才能好受一些。不甘放手的情况也有不同类型,一种是对爱情想像的太美好,对恋人的想像过于完美,似乎离了恋人就再也没有爱情了。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自身的不独立而对恋人有强烈的依赖性。再者就是对命运的不甘,所以表现为任性和固执。
所以,心理疏导的方法就是针对这三种类型来开展工作的。
一是,针对爱情完美主义者来说,是他们对爱情和恋人有过于完美的想像。但想像毕竟替代不了现实,还是要让他们的认识回归到现实的真实中来,从完美的幻想中走出来,对求之不得的爱情不再过于挂念,从而开启新的生活。
二是,加强自身的独立性,古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助而天助”,一个人立身于世,要靠自己,不能把生活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的身上。爱情和婚姻不同,一旦步入婚姻生活,这种依赖性必然受到挑战,甚至完全倒塌。
三是,人的愿望受现实束缚,要接受自身的局限性,接受现实的无奈。比如我想要星星,这个愿望就是求之不得,必须接受现实条件的不允许。无论你的个人愿望有多强烈,无论你的个人意志有多坚定,现实都是无法超越的。人要认识到和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任着自己的性子就是任性,恣意任性就是偏执,这样必然受到现实的挫败。
最后,我们还要认识到,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东方不亮西方亮,错过一辆班车,不等于错过所有班车,合适自己的肯定不止一个人。世间溜溜的女子(男子),任你溜溜地求,你不要也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你怎么能因为一朵花而错过整个春天呢?
前面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关于相思病的处理办法,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对比心理学的处理办法,是不是心理学的办法更适合你呢?
现在有些年轻人对爱情很执着,甚至到了固执的地步。有人深陷相思之苦,有人甚至为了某种爱情而封闭自己,父母也是干着急没办法。希望能看看本文,获得一些新的启发,振作起来,开启自己的新感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