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富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王在富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王在富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王在富是谁?王在富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王在富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王在富人物...

王在富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王在富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王在富是谁?王在富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王在富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王在富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王在富
王在富图片

王在富个人资料简介

王在富,男,出生于1928年,中共党员。他在这个小村庄,一无宅基地,二无家庭承包田,三无私人企业。在他领导下,全村1100多人无一出外打工,而外来务工人员却是村里人的5倍;13个村办企业个个办得红红火火。

王在富 – 个人概况

1959的冬天,王在富担任了时称”糠包村”的西滑封村党支部书记。王在富至今忘不了那年乡亲们为了生存结伴外流的情景。从那时起,他和全体支部成员下了”不改变西滑封村的面貌,死不瞑目”的誓言。

1960年,王在富利用村里的能工巧匠,先后办起了作坊工式的孵鸡场,酱油厂,弹轧花厂,榨油厂等小副业,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为了销售产品,他拉上平板车上郑州,为了保住村办企业,他被造反派打得头破血流。但王在富都挺了过来,凭着坚韧不拨的意志,王在富率领西滑封人滚雪球式地发展壮大了村办企业。

改革开放使西滑封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1991年是西滑封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一年。这一年,他们在村办企业基础上,组建了河南第一家融农工商于一体的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三支部书记王在富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公司成立后,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不动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规模迅速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王在富带领西滑封人开创的事业正蓬勃向前。

王在富 – 个人事迹

1、不跟风,不随潮,不盲动,咬定发展不放松,是王在富带领西滑封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石。

1959年,王在富任西滑封村党支部书记时,时值三年自然灾害。王在富思前想后,决定把地里农活实行小段包工,论产计酬,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这样,群众参与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很容易地被调动起来了,粮食产量也大幅提高,基本解决了群众的温饱。这一决策,使西滑封人吃饱饭的时间比邻村整整提前了20年左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如火如荼,批判唯生产力论一浪高过一浪,王在富却仍旧盯住生产不放松,虽然受到了有关领导的指责,但由于西滑封的粮食产量高,仍被评选为河南省的“农业学大寨”典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当时的西滑封村已拥有了全国所有的先进农业机具,农业生产已实现了机械化,同时,由于村办集体企业二十年的积淀,集体固定资产已近亿元。面对这样庞大的家当,是分还是保,又一次艰难的选择摆在了王在富的面前。王在富此时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一点的动摇就可能使西滑封没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于是他找来中央文件,反复学习,仔细琢磨。“宜分则分,宜统则统”八个字让他豁然开朗。咱村就宜统,咱就继续走发展集体经济这条路。

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上大项目的口号响彻全国,出现了盲目上项目,上了项目就垮台的现象,但西滑封,仍坚持一个理,看不准的项目,无效益的项目坚决不上。西滑封没有追风,没有随大流,仍坚持以诚信为本、靠诚信生存、靠诚信发展。迎来了客户,扩大了市场,以守信获得了金融部门的支持,使西滑封村的集体经济以年均30%的速度大跨步地发展。

2、贡献再大,公仆的身份不能变,日子再富,党性原则不能丢,是王在富的坚定信念。

王在富艰苦创业几十年,为西滑封村的发展和西滑封人的富裕倾尽了心血,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1年,王在富被武陟县委、县阅批推选为“武陟县十大经济功臣”之首,并获得奖金50万元。王在富家里没有阔气的摆设,也没有高档的装修,他和普通村民一样住着村里分配的房子。面对这50万元,村里的群众、县乡干部、亲戚朋友都着实为王在富高兴,他们想:为让西滑封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老支书吃了几十年的苦,出了几十年的力,这下可得好好享受享受了。可王在富也在想:力是大家一起出的,汗是大家一起流的,论贡献,大家的贡献比我大。他毫不犹豫地把这50万元全部交给了村里,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国有企业招工,点名要他的女儿,他却把指标让给了一位复员军人;村民推荐他的儿子上大学,结果进大学校园的却是一位普通村民的儿子;住宅楼盖了一栋又一栋,他迟迟不愿往里搬,直到楼房有了富余,住不满了,他家才最后一个搬入;村里的车去北京,小孙女顺便搭车去看病,他付了600元车费;女儿出嫁,他把迎亲车队挡在门外,非让女婿骑自行车来接。

3、生活富裕了,精神也不能贫困,绷紧精神文明这根弦,是西滑封几十年党风正民风纯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西滑封人靠着勤劳和智慧,过上了殷实富足的好日子。过惯了穷日子的乡亲门,看着日渐饱满的钱袋子,竟不知所措了。有的主张把祖坟好好修一修,“让祖先也风光风光”;有的主张把钱分了,也“潇洒走一回”;有的甚至悄悄摆起了麻将桌,硬币在桌上碰得叮当响。

王在富发现了这些现象,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生活方式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西滑封兴衰成败的发展方向问题,于是在全村开展了“村里有了钱,生活怎么过”的专题讨论,组织大家学理论,忆村史,谈感想。在群众大会上,王在富动情地说:我们村之所以富了,关键是党的政策好,大伙拧成一股劲干出来的,虽取得了成绩,但仅仅是小富,离党的富民政策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决不能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现在就骄傲自满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就要东流。语重心长的话语,使得刚刚萌生的享乐主义、即将抬头的封建迷信思想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为了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氛围,西滑封村投资40多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绿化、美化;投资300多万元改建了中、小学校;投资280万元完善小康文化娱乐中心,建起了图书室、门球场、篮球场、卡拉OK厅、电影放映厅、电视差转台等文化娱乐设施。

西滑封村没有暴发户,但家家都步入了“小康”,人人有工作,户户有存款。从1989年起全村推行了工资制,干部实行退休制,职工实行养老保险制,五保户生活全包,青少年上学免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50元的零花钱,每年还能外出旅游。

生存环境的优化、生活方式的进步和群众素质的提高,使西滑封人不再以金钱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形式,更加看重精神和荣誉。一年一度的评先成了西滑封人生活中的大事。户户争创“十星”,人人争当“八好”,上村里的光荣榜成了西滑封人的莫大荣耀。

西滑封人不信邪,全村家家不设牌位,户户不烧香敬佛,各路鬼神退避三舍,算命先生绕村而行。不论是企业奠基,还是婚丧嫁娶,西滑封人都不选什么黄道吉日,封建迷信那一套在这儿根本行不通。

4、富而思进,与时俱进,让西滑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王在富在新世纪为西滑封村描绘的宏伟蓝图。

穷,思变;富,思进;进,不止。在王在富这只头雁的率领下,西滑封村告别了贫穷的昨天,迎来了殷实的今天,描绘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西滑封村仅1000多人,劳动力也就五六百口,如今,企业的职工就有4000多人,外来职工与西滑封村的工人同工同酬。聘请来的专家大多数已在西滑封安营扎寨,他们不仅享受着西滑封村民优厚的福利待遇,而且有4人走上了各自就职企业的领导决策岗位,还有百余人已成了企业的中层领导骨干。西滑封的企业已走出农村家庭式乡镇企业的轨道,迈上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路子。

为了西滑封的明天,王在富督促现任党总支书记王孝江、总经理王学峰,要他们解放思想,带着年轻人走出去,学学别人的先进经验。他带着几个年轻的厂长到山东、深圳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开阔眼界。在他的指导下,从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引进中高级科技人员60多名,引进新技术50多项,生产出铝塑复合管、斯美特洗衣粉、斯美特方便面等十多种新特产品,当前正在施工的投资3000万元的余热发电厂,投资近亿元的碱回收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当人们问起西滑封由穷变富的发展历史时,王在富道出了一句心里话: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忠诚地实践了“三个代表”。

王在富 – 个人故事

到过河南西滑封村的人,都说西滑封村富裕文明,是“乡村里的都市”。村民住的是16层公寓楼,享受着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调;企业个个生机盎然,红红火火;班子团结奋进,干事创业。回顾西滑封村的变迁史,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王在富。

1959年,王在富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在上任的第一天,王在富暗暗发誓:“从今天起,我王在富哪怕上刀山也要让全村人吃饱饭。不改变西滑封的面貌,死不暝目!”从此,一门心思让群众致富,就成了王在富的奋斗目标和终生不变的信念。为了改良土壤,王在富与大伙儿一起肩挑车拉,往返20多公里,从沁河滩运了3000多立方米黄沙,把土地翻了一尺多深,硬是把700多亩胶泥地改成了良田。为了保证旱涝保收,王在富带领大伙儿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一鼓作气打了12眼水井。为了集体致富,王在富变卖了自家院里的几棵大树,东拼西凑了300块钱,摆在了全村党员干部的面前,说,:“办副业挣了是集体的,赔了,这钱我不要,欠了债也由我一人偿还!”

全村的党员干部你三十我五十,凑了800元钱,办起了养鸡场和酱油、酱菜作坊,迈开了发展西滑封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步。初战告捷,几个小作坊一年下来挣了3000块钱,村民们拿到了村集体的分红,从此王在富一发而不可收,轧油磨面,弹花轧花,砖瓦窑、拔丝厂等小手工业犹如涓涓溪流归大海,奠定了西滑封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石。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西滑封村的黄河集团已跨入河南省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行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乡镇企业大型一档企业。集团所属的斯美特公司日加工小麦900吨,被评为全国方便面行业十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电力电缆厂已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家经贸委指定“两网”改造定点生产企业。造纸厂被评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最佳经济效益100强。汽车弹簧厂研制的变截面弹簧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2004年,西滑封全村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上缴税金1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经济收入连年以30%的速度递增。

在王在富的带领下,西滑封人富裕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康村崛起在黄河之畔。王在富说:“我当支部书记这么多年,想的最多的怎么让群众过好上日子,只要让村子改变落后面貌,只要能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受再大的累,吃再多的苦,做再大的难,我也没意见。”

就在西滑封村家大业大,事业红红火火的时候,王在富却主动辞去了村党总支书记的职务,先是将团职专业干部王孝江请回村出任党总支书记,后又把县里的优秀干部王学峰请回村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在富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创业是难上加难,西滑封发展到现在确实不容易,但是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不重用高层次人才是不行的,我年纪大了,精力达不到了,再不让位就会耽误西滑封的事业。”

实践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王孝江、王学峰回村后,没有辜负老支书和全村人的期望。他们凭着一腔赤诚,上项目,引人才,筹资金,开拓市场,改造旧村,为西滑封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西滑封的经济发展不但没有滑坡,造纸厂、电力电缆厂、斯美特有限公司、弹簧塑胶有限公司等13个企业均实现了产销两旺,固定资产达4亿元。王在富虽然辞去了村党总支书记的职务,但是没有辞掉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责任。

作为黄河集团的董事长,他依然关注着西滑封的发展。虽然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打能跳了,但除了外出开会、学习、只要在村里,王在富都是五更起床,半夜睡觉,每天都要到厂里走一走,到地里转一转。村民王在哲说:“老书记是一天到晚都在厂里转,哪个企业、哪个部门的成绩、困难、问题,他一目了然,说出来让你口服心服。”

在王在富的影响和带动下,西滑封村的企业蒸蒸日上。近年来,村里先后投资1亿元建成造纸厂碱回收污水处理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方便面厂八条生产线的扩产任务;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电缆厂35千伏高压缆技改项目;投资6000余万元新上了热电联产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在陕西祁山、湖南资兴建立分厂,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在富 – 个人名言

1、苦干不苦熬,敢干不蛮干,不改变西滑封村的面貌,死不瞑目。

2、市场经济需要有文化、懂科技的人才,不让年轻人往前站,就会耽误西滑封的事业。

3、辞去党总支书记的职务,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责任不能丢。

4、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自身的廉洁和正气。

王在富 – 个人荣誉

1、王在富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及市县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2、2001年,王在富被武陟县委、县阅批推选为“武陟县十大经济功臣”之首,并获得奖金50万元。

3、2001年,西滑封党总支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4、2006年,在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

王在富 – 个人精神

1、甘为后人作阶梯

1994年,正当西滑封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王在富却提出辞去村党总支书记的职务。大家一时难于理解,王在富却说:“我今年已经66岁了,党的事业,西滑封的发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不然,会误了咱们的事业。”王在富其实已经物色到两位接班人,一位是在部队当过团政委,后转业任一家企业党委副书记的王孝江。另一位是曾担任过村支部副书记,时任县土地局局长的王学峰。经王在富多次上门诚心相邀,这二人辞去公职,分别了担任村总支书记和黄河集团公司总经理。

2、永葆公仆本色

王在富艰苦创业数十年,为西滑封的发展呕心沥血,同时也为武陟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王在富当了数十年的村干部,始终廉洁奉公。村里建住宅楼时,有一家建筑公司暗地给王在富送去10万元钱,他却把钱送到村财务室并交代说:“对方若中标,这钱算工程费;若不中,如数退还。”这些年,村里的建设项目接连不断,给王在富送礼的人数也数不清,他都是能拒绝则拒绝,不能拒绝的就交到村财务室。

20世纪80年代,有家国有企业招工,点名要他的女儿,他却把指标让给一位复员军人;村民推荐他的儿子上大学,结果进大学的却是一位普通社员的儿子;村里住宅楼盖了一栋又一栋,他每次都先让村民住,直到大家都住进了楼房,他家才最后一个搬入。

王在富 – 社会评价

王在富艰苦创业不居功,选贤任能谋发展,带领引导大伙干大事、创大业,四十余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实践着“三个代表”。

1、不跟风不随潮

1984年,农村兴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王在富在深入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建起一个个颇具规模的村办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村里把集体收入的80%反哺工业,对造纸厂、电缆厂等老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并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先后建起了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为了把过去的“多路军”组建为“集团军”,1991年,西滑封创办了全省农村首家集农、工、商为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

2、以德治村顺民意

改革开发后,西滑封人过上了富足殷实的好日子,有的村民主张把祖坟好好修葺一番;有的主张把钱分了,出去“风光潇洒”一回;有的甚至摆起麻将桌,开始“耍钱玩”。王在富发现这些苗头后,组织村民开展了“有了钱,怎么过”的专题讨论会。在群众大会上,王在富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村之所以富了,关键是党的政策好,大伙拧成一股劲干出来的。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决不能小富即安,现在我们就骄傲自满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就会付之东流。”发自肺腑的话语使得村里刚刚萌生的享乐主义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3、当好保姆不当家长

王在富身上有两个舍得、三个管好、一个身份。两个舍得,就是共产党人要舍得自己的小家和一己利益,为农民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贡献个人的聪明才智;三个管好,就是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一个身份,就是面对集体,当领导的要当好“保姆”,而不是“家长”,当保姆就得要多干活、看好家、服务好主人;而当家长,就会把集体和国家这个“大家”,变成个人的“小家”,就会滥用权、乱花钱。

王在富 – 社会影响

1、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向王在富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王在富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深化正在开展的学习党章活动,特别是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广大党员永葆先进性,促进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向王在富同志学习活动,有利于加强我市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干部队伍的思想、能力和作风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2、向王在富同志学习,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王在富同志先进典型的精神实质。

学习王在富活动中要深刻领会他的崇高思想境界,全面把握他作为先进典型的精神实质,最终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宗旨信仰更加巩固、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人品人格不断升华。各级各部门要学习王在富同志咬定发展不放松、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创业精神。学习他与时俱进、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咬定发展不放松,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艰苦创业精神。要学习王在富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高尚品格。

3、抓住实质,结合本职,确保学习王在富同志活动取得实效。

学习王在富同志,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抓住实质,结合本职,确保学习王在富同志活动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王在富同志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要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广泛参与向王在富同志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学习党章活动,确保学习活动规范、有序进行。要认真研究制订并落实好开展学习活动的工作方案,明确学习活动的指导思想、重点、方法和步骤,落实领导责任和保证措施。要充分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加强指导,搞好督促检查,防止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王在富 – 后记-16层农民公寓

“吃不愁,穿不愁,再过几年住高楼。”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农民的这一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这个村经过4次住房改革,不仅使全村1157名农民住上了16层高楼,而且节约土地80余亩。

王在富 – 参考资料

1、焦作新闻网:http://zt.jzrb.com/swsj/hyhd/200703/113.html
2、中国广播网:http://zt.jzrb.com/swsj/hyhd/200703/113.html
3、新化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18/content_2476271.htm

以上整理的王在富个人资料信息、 王在富图片、王在富简介、王在富简历、王在富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王在富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

  • 发表于 2021-09-09 19:32:07
  • 阅读 ( 236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万思特
万思特

33271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