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提供了孟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孟泰是谁?孟泰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孟泰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孟泰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曾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姓名:孟泰
性别:男
生卒:(1898―1967.9)
籍贯:河北省丰润县
民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工作单位:鞍钢炼铁总厂
职务:产业工人
1898年8月17日,孟泰出生在河北丰润县山王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上数辈为地主扛活。父母因希望他长大能改变家中贫困境况,给全家带来好运气,给他起名“瑞祥”。同年8月17日,孟瑞祥满2周岁。
1903年,到这一年,孟瑞祥已有三个妹妹先后出生。幼小的孟瑞祥开始担负照看妹妹们的责任。
1904年初,孟瑞祥一家分家另过,他家分得的主要财产是间半破旧的茅草房。一家人主要靠父亲给地主扛活和母亲织席维持生活。
1910年8月17日,孟瑞祥满12周岁。从1903年以来的几年中,又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出生。为了一家生活,孟瑞祥的父亲在给地主扛活的情况下,又租种了几亩产地,孟瑞祥开始帮助父母下地劳动。同年入冬,父亲为了后人长本领,摆脱贫困境地,全家节衣缩食,送孟瑞祥上了三个月私塾。
1911年春,孟瑞祥开始帮助父母到集市上卖苇席。半年的孟瑞祥,从纺织苇席的麻烦和劳累,从运席到集上出售的艰苦和卖苇席的焦急与失望中看到穷人进几个钱不容易。
1914年,年仅16岁的孟瑞祥,出于生活所迫,同祖辈一样,给地主扛活,开始了他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的生涯。
1916年3月,未满18岁的孟瑞祥为了谋生,只身一人“闯关”。不久,即由奉天(今沈阳)辗转到了抚顺千金寨,找到远方叔叔孟镇广。一开始和叔叔在一个煤窑里当采煤工,后经叔叔托人在离开千金寨不远的粟子沟找了一个抬沙子的小工,并改名孟宪刚。同年,孟宪刚不堪忍受共同的欺凌,通过叔叔的关系又在一家机车修理厂给一个叫毛利的日本人当学徒工。在这个厂里,孟宪刚名义上是个学徒工,实际上是毛利的仆人,受尽了日本人的凌辱。
1926年,孟宪刚因不满日本工头侮辱,愤而离开粟子沟机车修理厂,来到鞍山,通过姓马的朋友介绍进了鞍山制钢所的炼铁厂当配管,并改名孟泰。
1933年6月1日,日本株式会社昭和制铁所在鞍山正式成立,并接收了鞍山制钢所的全部业务。孟泰继续在昭和制钢所炼铁厂当配管工。
1934年,年已34岁的孟泰,同穷苦人家出身的妇女乔世英结婚。
1947年,孟泰看到国民党接收大员们鱼肉工厂,感到国民党阅批恢复生产无望,毅然离开鞍山钢铁厂。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同年7月,孟泰带领全家6口人离开鞍山,随辽东财经办转移到普兰店,参加了工人训练班。同年8月,由于盘踞在沈阳的国民党军尚未被最后消灭,形势动荡不安,孟泰听从组织安排,带领全家人到了吉林省通化,
1948年2月,鞍山解放不久,孟泰再次进入鞍钢,公司领导派他去后方帮助生产建设,他二话没说,经瓦房店去安东到通化。为了尽快修复两座高炉,他顶风雪冒严寒,每天早5时赶到工地,天黑才收工。在他的带动下,原定80天才能修复的两座炼铁炉,只用35天就完成了。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孟泰主动当了护厂队员,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冒着遭到空袭的危险,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阅批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中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1948年末,孟泰回到鞍钢炼铁厂修理场任配管组长。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孟泰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便带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然后除锈、涂油,整齐地摆放在备品库,几个月后,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的修复出铁,做出了一重大贡献。在修复高炉的日子里,他拜常不回家。为了维护好高炉,他坚持做到“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整天围着高炉转。他的革新创造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受到工人们的好评。
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1949年低鞍钢第一次评工资,论贡献,工人和厂领导一致评孟泰一等工资,然而,孟泰坚决不拿一等,把一等工资推让给别人,自己拿了二等工资。
1950年春,在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孟泰很少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家什么时候搬到鞍山市铁东区对炉山新居,五女儿什么时候出生的他都不知道。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飞机多次窜到鞍山上空,孟泰干脆把行李卷扛到工厂,守炉餐,伴炉服,日夜保卫高炉。当4号高炉发生废生铁水遇冷水爆炸事故时,孟泰闻声奋不顾身冲上炉台,冒着危险迅速关闭了给水阀门,制止了继续爆炸,保住了高炉。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1953年春,孟泰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成员,慰问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指战员。在桧仓郡,孟泰满怀深情祭扫了烈士陵园,凭吊了英勇牺牲的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邱少云、毛岸英等优秀中华儿女。赴朝归来,孟泰到各厂作报告,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介绍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迹,使职工们深受鼓舞。
1954年从此,他的社会活动增多了,并开始深入到鞍山市、鞍钢各个厂、矿、农村,协助各方面解决了许多生产和社会问题。为改善党群关系,加强工农联盟做出了卓越贡献。
1960年同年,生活困难时期,孟泰主动要求办农场,为职工解决生活问题,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农场办得很有起色。对此,中国著名诗人郭小川长诗“追踪老孟泰的脚步”作了深情地描写。同年底,孟泰把徒弟们找到家里,让他们将全家人精心饲养的两头肥猪宰杀,把猪肉无偿地送到了厂里食堂,给职工们改善生活。在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为没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疗影响身体康复的时候,他买来废钢管,组成青年突击队,自制铁床,既缓解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费用。
孟泰也是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模范。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水系统维护操作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同行管他叫“高炉神仙”。
1966“文革”开始后,鞍钢陷于混乱,他在被诬陷、被打倒的逆境中坚持工作,并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
1948年8月,由于盘踞在沈阳的国民党军尚未被最后消灭,形势动荡不安,孟泰听从组织安排,带领全家人到了吉林省通化,协助通化炼铁厂修复两座小高炉。为此,孟泰受到了炼铁厂领导的表彰。
1949年7月9日,孟泰被评为一等功臣。
1949年8月又获特等功臣称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提升为工人技术员、副技师及修理场场长。
1950年8月23日,在鞍山市第一次劳动模范大会上,孟泰与郭英忱、孙照森、张文翰、杨明远等被推选出席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代表。
1950年9月25日,孟泰作为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主席团成员,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2年8月2日,鞍山市召开第四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孟泰同志被命名为特等劳动模范。孟泰精神从这时起已成为鞍钢工人阶级的精神。同年10月日,孟泰与鞍钢的另一名市特等劳动模范张明山一起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前的国庆观礼。
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3年5月2日,孟泰出席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
1954年1月,孟泰率鞍钢访问团到吉林省农村访问。同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到鞍山视察时,到孟泰、王秀兰等劳动模范家中探望了孟泰、王秀兰及其家属。同年9月15日至28日,孟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会议。
1956年随同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同年7月,担任炼铁厂副厂长,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为国家拣回成千上万吨焦炭,他还改革成功了热风炉底部双片燃烧商,提高寿命近百倍,研制成功了冷却箱串联,使高炉用水节省30%。11月,赴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4O周年庆祝活动;12月回国后,又出席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
1957年,10月26日,孟泰出席了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亲切接见。同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第十个春天》,形象而生动地纪录了孟泰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1958年6月,孟泰再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4月,他出席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同年10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同年10月1日,孟泰应邀出席国庆宴会,并坐在周恩来总理身边。
1960年3月,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留下一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并出席了这次会议。 1960年5月18日,经鞍山钢铁公司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孟泰由副技师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1961年,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
1964年12月,孟泰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会上,又一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1965年任鞍钢工会副主席。同年10月1日,大庆铁人王进喜应邀到鞍山参加国庆活动,受到孟泰、王崇伦等热烈欢迎。
1967年5月18日,周恩来总理致电孟泰,特邀他进京。6月13日下午,在李富春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鞍山代表时,孟泰猝然病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9月3O日,孟泰病逝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终年69岁。
84岁老人王芝新听说老英雄孟泰候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主动联系,要给大家讲讲当年“老英雄孟泰的真实故事”
“先前,孟泰老家遭了旱灾,他为了寻条活路只身闯关东,扛过沙子、做过苦工辗转才到鞍山的……因为哥哥跟孟泰很熟,所以,我也比其他工友更了解一些孟泰的情况”,王芝新说,“他经验多、心又细,据说很快就摸透了生产的全套技术,真是让人敬佩啊。”
孟泰大哥用他的一言一行感染了工友们!”在王芝新的眼里,孟泰是当时厂里工友们的“偶像”。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的飞机总在鞍钢上空盘旋,在所有人忙着往农村疏散时,孟泰冒着被空袭的危险,硬是把行李扛到高炉上,表示“高炉在、孟泰在”。许多工友看见孟泰大哥这样捍卫高炉,也都留了下来。王芝新说,这件事儿,让大伙都为之感动!用王芝新的话说,孟泰“老英雄”的称号实在是实至名归。
孟泰的那股干劲感染了许多人,在那个年代堪称是时代偶像。但王芝新眼里,孟泰却更是他的老大哥,“如果说单位像一个家,他就像个大哥一样,向来都是干多活,干重活。”王芝新说起孟泰来,激动不已。“虽然我现在80多岁了,但是今天,我要为孟泰做一件时髦的事,为他拉回票!”
孟泰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本色,又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显然,孟泰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爱厂,是创新和奉献。发扬孟泰精神,就要崇尚劳动价值,珍惜物力惟艰,讲求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弘扬无私奉献,倡导高尚情操,以此影响和改造社会的主流风气。而无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还是建设节约型企业,这种精神都是最根本的。
孟泰作为一个普通工人,把共和国的经济建设看成最重要的事情,主动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风格,自己自觉并发动工友回收废弃配件,为新中国的第一家重点钢铁企业恢复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当今的企业生产中,如果所有的工人也能像当年的孟泰一样,以厂为家,爱厂如家,把用旧了更换下来的配件收集起来,修理好,擦洗好,整理好,就可以为企业节省开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完全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企业的题中本意。
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
1977年9月30日,鞍钢党委举行“孟泰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会”,会上,中共鞍山市委第一书记兼鞍钢党委书记李东冶同志宣读鞍钢党委《关于向孟泰同志学习的决定》。
“孟泰”,在鞍钢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为一个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群体。42年来,鞍钢已涌现出2000多个孟泰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鞍钢人铸就了以“孟泰精神”为主体的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精神,总共向共和国贡献了2亿吨钢,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李鹏总理在视察鞍钢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题词说:“发扬八十年代孟泰精神,走中国式发展钢铁道路。”
功勋卓著的孟泰已成为鞍山市劳动人民的一面光辉旗帜,在炼铁厂,他那爱国精神已经贯彻到每个工人的行动中。电工组在他的影响下,利用废料做成的电动机就有33台(约500匹马力),到今年年底,他们还将做出12台20匹马力的电动机。仅有10名工人的孟泰配管班,现在已出现了7名劳动模范和功臣。鞍山市的中小学校,都把“孟泰精神”当做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活教材。
1986年4月,鞍钢公司为孟泰同志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基座上镌刻着“孟泰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3年4月,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阅批共同为孟泰同志在立山公园建造了全身塑像,并将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 孟泰塑像的基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题词:”孟泰精神永放光芒”。
1993年4月30日,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阅批共同在立山公园建造的孟泰全身塑像落成,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王鹤寿亲笔题写了孟泰公园的匾额。
以上整理的孟泰个人资料信息、 孟泰图片、孟泰简介、孟泰简历、孟泰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孟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