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鱼多少钱一斤?(桂鱼多少钱一斤2021年)

桂鱼多少钱一斤?(桂鱼多少钱一斤2021年) 终于,起飞了20个月的猪肉价格开始着陆了! 2021年6月2日,全国瘦肉型生猪价格再探阶段性新低,本轮猪价从元月初行情冲高后,累计降幅近5个月,...

桂鱼多少钱一斤?(桂鱼多少钱一斤2021年)

终于,起飞了20个月的猪肉价格开始着陆了!


2021年6月2日,全国瘦肉型生猪价格再探阶段性新低,本轮猪价从元月初行情冲高后,累计降幅近5个月,猪价呈现断崖下跌的态势,生猪出栏均价跌幅超过了53%!

鱼价“坐火箭”,供应却“速降”,鱼周期魔咒如何打破?


而与此同时,鱼价却突然开启了一骑绝尘的模式。监测数据显示,1至4月,淡水鱼综合平均价格总体上行,同比上涨12.80%,较2019年上涨14.30%。4月份淡水鱼行情同比反弹了26.4%,环比涨了9.8%。而在5月份,全国各地淡水鱼更是迎来新一轮的涨价狂潮。


不少人无奈感叹,“才刚能吃得起猪肉,又要吃不起鱼了”……

鱼价“坐火箭”,供应却“速降”,鱼周期魔咒如何打破?


# 鱼价的失控 #

洛阳一家水产品专营店,花鲢一斤13元,白鲢8元。老板表示,在他28年的从业经历里,今年是花鲢、白鲢价格最高的一年;更离谱的是,去年6元1斤的草鱼,5月份的价格已经到了14元一斤。


哈尔滨一个市场上,一条普普通通的鲫鱼卖到35元,似乎也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情!商贩表示:像三道鳞,原本一斤7元,今年13元一斤;鲤鱼价格也涨到了12元,比去年涨了5元。


资深水产市场顾问老刘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去年郑州的鲈鱼17元一斤,现在25元一斤;鳜鱼去年30元一斤,如今55元/斤,这鱼价涨得太疯狂了,根本就受不了。

鱼价“坐火箭”,供应却“速降”,鱼周期魔咒如何打破?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水产品价格及变化幅度)

……


淡水鱼是这般行情,那么海水鱼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日前,我国沿海四大海域同步进入长达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休渔期的到来,让海鲜产品价格毫不意外地涨起来了,例如小黄鱼上个月11元就能买到一斤,但如今已涨至15-16元左右。然而受到淡水鱼价飞涨的影响,即便价格上涨,购买小黄鱼的人依旧不少。


近期的鲜海鲜价格普遍上涨了30%,而随着后期的存货持续减少,到时候海产品价格可能会反弹50%。目前鲳鱼根据规格的不同,价格在40-110元之间不等;人工喂养的梭子蟹多,价格也比较贵,一斤为70-100元,如果是野生,那1斤就能卖出160-200元。


目前东海海鲜可以卖到7日,但市场的海鲜货物很是单一,以带鱼、黄鱼以及鲳鱼居多,供应量也持续减少。不过随着水产供应减少,未来海鲜产品还会持续“疯狂”下去。

鱼价“坐火箭”,供应却“速降”,鱼周期魔咒如何打破?


# 鱼价波动的背后的原因 #

鱼价为何上涨?又为何涨幅如此之大?


需求量决定产量,在我国水产品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鱼价的涨跌基本取决于产量的多寡。


笔者认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同猪肉上涨一样,今年鱼价的异常上涨,其实也是产品供给侧与需求端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往年鱼价的波动大多处在正常的范围内,这是因为鱼类产品整体的消费需求是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供给侧会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比如价格的变化),来平衡整体产能状况。


如果总产能过剩,那么鱼价就会降低,诱导鱼类产品供给侧降低养殖或捕捞产量,来稀释掉过剩的产能;而如果产能不足,那么鱼价提升,就会激励供给侧加大投入提升产量,以满足市场整体的需求。


那么今年鱼价的异常暴涨,又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


——养殖成本上涨推升养殖水产品价格。


据了解,渔用饲料原料玉米、豆粕价格自1月至今总体维持高位。据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反映,5月中旬,成鱼饲料价格每吨同比上涨约500元,苗料和高端料价格每吨同比上涨约1000元。


——前期资源要素投入不足导致供给偏紧。


受疫情的影响,去年水产品市场十分不景气,再加上环保政策和禁渔政策的落实,导致养殖户对2021年价格走势判断悲观,相当一部分水产行业从业者被迫转行,供应偏少。


——今年春季突然肆虐的“新型鱼瘟”造成减产。


“新型鱼瘟”导致的减产无疑是雪上加霜,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供需缺口,导致供给侧与需求端的相对平衡被完全打破,鱼价暴涨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消费回升和消费偏好影响市场价格变动。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和疫苗接种有序推进,水产品消费正在逐步回暖。“普通消费者难以确定冻品是否来自国外、是否携带新冠病毒,因此偏向购买活鲜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在短期供应有限的情况下,消费需求也拉升了相关产品价格。”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3月份水产品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36.2%。

鱼价“坐火箭”,供应却“速降”,鱼周期魔咒如何打破?


# 高鱼价真能赚到钱吗? #

中国的水产行业,不论是淡水产品还是海产品最主要的生产方式还是“靠天吃饭”的鱼塘养殖、近海养殖,抗风险能力太低,一旦出现天灾人祸,产能必然受到重大影响(比如2018年台风“玛利亚”来袭),导致价格变化出现巨大的波动。


今年的鱼价,涨幅不可谓不夸张,但不少老板抱怨,虽然鱼价涨了这么多,但今年这鱼市像是白折腾一场,根本没赚到什么钱。


原来,今年突然爆发“新型鱼瘟”,目前还没有药可以治疗,一旦中招,整个鱼塘就很难幸免,据悉,湖北80%的鱼塘都受到了冲击,淡水鱼供应量锐减,比去年少了至少30%。


对养殖户来说,鱼死完了,价格再高都没有用,亏钱是必然的;对于水产商来说,售价大涨,可进价也大涨,实际利润变化不大,而销量锐减却是实打实的结果,原来一天能出120公斤货的,现在只能出50公斤。


这样青黄不接的局面下,大部分鱼农们能赚到什么钱?

鱼价“坐火箭”,供应却“速降”,鱼周期魔咒如何打破?


# 打破鱼周期和靠天吃饭 #

鱼价稳定关键在于“稳定产能”,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然要找到抗风险能力更强、更加科学的生产模式。


大型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


深海养殖网箱是充分利用深远海域的优质水源、远离陆源性污染与病害的优点,通过网箱配套设施组成,实现在水下限定的深度进行海产品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


深海网箱养殖不是新鲜的养殖模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生态的研究步步深入,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与深海网箱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抗风浪、抗病害能力大大强化,产量和质量越来越有保障。


工厂化水产养殖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依托现代工业基础建立起来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具有先进养殖设备,养殖环境可控,单位水体养殖密度高,产量高等特点。


工业化水产养殖,可实现养殖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在管理、收获、质量安全等领域控制能力相对较强,整体产量稳定,产能周期均衡,做到一年四季都能出产高品质的水产品,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是被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现代化水产品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


稻渔种养结合


稻渔种养是近几年一种比较火热的水产养殖模式。利用种养结合可以将光照、土壤及营养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既能够保证水稻的优质,又能够提高水产品的品质。有着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从去年开始,各地都已逐渐建立了稻渔种养结合的示范区,且国家还有一定的政策扶持。


随着水产品市场需求的蓬勃发展,我国在养殖技术领域的开发、养殖管理层面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多种新型的、饱含智慧的养殖模式应运而生,水产品产能和需求之间的缺口,正在一步一步弥补,养殖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渔业靠天吃饭的历史性难题,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彻底解决!


>

  • 发表于 2021-09-10 22:36:26
  • 阅读 ( 234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千思特
千思特

21912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