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地处赣江东岸,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建成22年之后,洪州都督阎某重新修缮滕王阁,并于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宴饮群僚和众宾客,在这种宴会上,会邀请很多当地名流来吟诗作赋,最后编纂成集,以流传后世,既然要编纂成集,就要给这种诗集写一篇开头的序文,这篇《滕王阁序》,以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是这种情况。王勃前往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写了这篇序文,并赋诗一首,作为其他文人雅士们继续写诗或作赋的开头。这篇序文原本的标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后世简称为《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一经写出,立马就广受欢迎,文中用了20多个典故,尤其是后文之中,几乎句句用典,为我们中华文化贡献了据说40个成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数一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一座丰碑。
关于本文的古文解读方式,先是通过句型句式和修饰性关系等语法规则,确定每一个实词的词性和每一个虚词的词类。对于实词,先根据语法规则确定其词性,然后再在汉语字典之中,在这个字相应的词性之下,去寻找和确定每一个字的语义,这样就可以排除其他所有词性下所有其他语义可能的干扰。在该词性项下选择和确认字的语义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很容易就可以选中和确定下来,少数不好确定的情形,需要根据主语和动词的搭配关系,修饰性成分和修饰对象的语义适用性等方式来最终确定下来。对于虚词,首先是通过语法确定其词类,是介词、连词、助动词、还是语气词等等,确定了词类之后,再去确定其使用方式。整个解读过程都是遵循着客观的标准进行,排除任何个人主观的偏好,摒弃所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一切都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去探索,最终的结果并不是符不符合我个人的主见,而是符不符合科学的语法标准,符不符合逻辑推理。通过这种方式解读下来,文章中的每一个字的词性和词义都是精准且唯一的。之前我们读古文经常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这种科学的语言和语法知识,让我们有幸一窥文章的真面目。
在此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文中红色字体的对原文的白话文解释,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作用,用来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不能视为是对原文的翻译,更不能视为是等同于原文的现代白话文版本,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角色,所以,不要对此进行品评。
第一段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是以前汉朝设置的旧郡,现在新改为洪州府。豫章对应着洪都,故郡对应着新府,故和新相对,郡和府相对。
故:以前的、旧时的,形容词。
郡: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域,最早设于西周时期,根据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在周代,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位于南昌的豫章郡,就是汉初增设的增四十六郡之一。
豫章:汉朝至唐朝的行政区划名,始于汉高祖初年,设豫章郡,郡治南昌县。后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为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开皇九年(公元589)罢豫章郡置洪州。隋、唐(公元589~742年),南昌县改称豫章县,隶属洪州。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因避唐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曾改名钟陵县,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复名南昌县。《滕王阁序》的第一句“豫章故郡”,应该也是在此期间,因避唐代宗李豫名讳,而被改为了“南昌故郡”。中国传承下来的《滕王阁序》的各版本多是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作为开篇,然而,在日本皇宫发现了公元707年(即滕王阁序创作后第26年)收藏的《滕王阁序》的抄本,在该抄本中,开篇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版本。这里很多人都有疑问,《滕王阁序》的第一句,到底是“豫章故郡”,还是“南昌故郡”?那我们就动脑子思考一下,如何思考呢?那就看“南昌”是不是“故郡”。正如上面所述,豫章郡是西汉时期设立,沿用至隋朝,后改为洪州府,而隋唐时期的南昌是县,不是郡,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南昌郡,所以,肯定不可能有“南昌故郡”的说法了。所以,王勃当时所写的肯定是“豫章故郡”。所以,“南昌故郡”必须改为“豫章故郡”。
府: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天上对应着的星宿分属翼宿和轸宿,地上连接着的是衡山和庐山。这两句是天上的星宿和地下的大地相对应。
星:星宿, 指中国古代的星座,共分二十八宿(星群),英语中对应着constellation,名词。
分:分为、分属,动词。
翼轸:南方七宿中的翼、轸二星宿。古代中国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对应中国的地面区域,某个星宿对应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南昌属于南方七宿中的翼、轸二星宿所对应着的地面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对于我们非专业人士来说,此星宿图中的东西方向是错置的,经读者提醒,才发现其实并没有错,因为这种星宿图是天上的图,不是地上的图,需要举起来看,举过头顶,图中的东西南北刚好对应着大地上的方位,翼轸两星刚好对应着东南方的南昌方向。
地:大地,名词。
接:连接、挨着,动词。
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
3、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
襟:古代衣服的交领,本是名词,但是,此处词性转换,名词直接用作动词,以…为衣襟。
三江:指的是赣江流经南昌后,分叉为抚河、玉带河与乌沙河三条河。
襟三江:以三江为襟,指的就是抚河、玉带河和乌沙河三条河在南昌交汇,如同衣服的衣领交汇在一起一样,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图所示。
带:大带、束衣的腰带,本是名词,但是,此处词性转换,名词直接用作动词,以…为腰带。
五湖:指的是围绕着南昌市的五个大小湖泊。
带五湖:以五湖为带,指的是五个湖泊围绕着南昌,如同南昌的腰带一般,也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图所示。
关于这里的三江和五湖,传统观点认为,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认为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这些观点都不对,也不准确,其实,随便翻开南昌地图看看,就明白王勃具体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4、控蛮荆而引瓯越:(向西)控制着蛮楚之地,(向东)连接着浙、闽、粤等地。
控:节制、控制,动词。
蛮:粗野的、不开化的,形容词。
荆:古楚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名词。
蛮荆:因为在西周以及东周时期,楚国不服从中原王朝的管辖,而且,语言不通,所以被认为是蛮夷,所以,自古以来便被称为蛮荆,《诗经·小雅·采芑》中有“蠢尔蛮荆,大邦为仇”的诗句。也正是因为被认为是“蛮荆”,所以才说“控”,因为南昌接近湖南和湖北的交界处,刚好可以节制两省往东发展。
而:而且、并且,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引:拉、牵挽,动词。
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指的是浙江南部区域。
越:古时江浙粤闽之地越族所居,谓之百越,越与“粤”通,百越亦作百粤,作为地域的代称,主要指福建、广东地区,也作中国南方的泛称。
上面几句的描写,不仅文采灿烂,而且,天文和地理知识优秀的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篇即兴之作,普通人现场发挥,几乎不可能写出这种句子来的,因为这不仅需要作者非常清楚南昌的地形地势,而且对整个华南的区域形势也非常清楚。王勃之所以具有这种能力,肯定与王勃此行的目的地有关。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位于今越南河内。王勃的父亲因为受王勃的牵连而被贬往极其偏远的交趾做县令。王勃从山西出发,去遥远的越南河内探望父亲,如果手头没有地图,不掌握出色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各地的水路通道,那么他肯定不敢贸然去这么远的地方的。可以想象,王勃肯定经常对着地图研究一路上的地形地势地貌,以及各地的河流和湖泊。所以,他才知道南昌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而这些描写都是典型的空中视角,盯着地图看才能获得的一种视角和描写的角度,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过无人机获得的视角,很有一种《空中看中国》的既视感。在古代,地理和天文密切相关,懂地理,必懂天文,所以,他才知道南昌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
5、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南昌的)物产是华美的,天象是宝贵的,龙泉和太阿二宝剑的光芒直射到牛宿和斗宿二星宿所在的区域。
物:物产,名词。
华:华丽的、光彩美丽的,形容词。
天:天象,指的是上文所讲的星分翼轸。
宝:珍贵的、宝贵的,形容词。
物华天宝:“物华”和“天宝”都是“名词+形容词”的结构,其实就是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物华天宝 = 物是华的,天是宝的。
龙光:龙泉和太阿二宝剑的光芒。据《晋书·张华传》记载,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出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两剑出土后,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就没有了。王勃在此处引用这个典故,就是为了说明此地“物华”。
射:照射、射向,动词。
牛斗:牛宿和斗宿。
之: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牛斗之墟=牛斗的墟,相当于英语中的名词属格。
墟:场所、地方,名词,此处指的就是天上的牛宿和斗宿这一区域。
射牛斗之墟:是为了说明此地“天宝”,在二十八星宿中,翼轸二星宿往北刚好正直对应着斗牛二星宿。
6、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南昌的)人物是俊杰的,(南昌的)大地是灵秀的,徐孺子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
人:人物、人们,名词。
杰:卓越的、出色的,才智出众的,形容词。
地:土地,名词。
灵:有灵性的、有灵气的,形容词。
人杰地灵:这句与“物华天宝”相对应,都是“名词+形容词”的结构,也是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人杰地灵 = 人是杰的,地是灵的。
徐孺:姓徐,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下:放下,使……放下,动词。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名词。
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雄伟的洪州,像汹涌的浓雾一样排列着,(历史上的)俊才之士像流星一样灿烂地疾驰划过天空。(这两句依然是一句地理,一句天文)
雄:雄伟的、气势恢宏的,形容词。
州:即,洪州,南昌当时的名称,名称。
雾:像汹涌的浓雾一样地,副词。因为“雾”是用来修饰动词“列”的,所以,这里的“雾”肯定是副词。
列:排列,动词。
雄州雾列:这句是以一种通过登高望远,或者是看地图获得的空中视角做出的描写。
俊:才智超群的人士,俊士,名词。
采:盛多的,形容词。
星:像流星一样地,副词。
驰:疾行、疾驰、追逐,动词。
俊采星驰:这就是周星驰名字的出处,据说当初他妈妈就是根据这句话给他起的名字,而他的人生也的确堪称“俊采星驰”。
8、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南昌城处在东南地区与中原接壤的地方。(来赴这次宴会的)宾客们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台:城阙,名词。
隍:没有水的护城壕,名词。
台隍:城阙和城池,用来代指南昌城。
枕:枕着,处于、位于,动词。
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泛指东南沿海一代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
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
交:交界处、毗邻处,接壤的地方,名词。
台隍枕夷夏之交:这是一个“主语+动词+宾语”的主动宾句型,台隍枕夷夏之交,主语是“台隍”,动词是“枕”,宾语是“夷夏之交”。
宾:宾客,名词,而且,此处是复数名词,宾客们。
主:指洪州都督阎公,名字不详。
尽:全部、都,副词。
东南:指的就是相对于关中地区而言的华东和华南地区。
之: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
美:有名望之人、俊杰,形容词用作名词,词性转换的用法。
宾主尽东南之美:这是一个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宾主尽(是)东南之美,主语是“宾主”,表语是“东南之美”。
9、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都督阎公有高尚的名望,我在滕王阁上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仪仗队最前面整齐且有气势的棨戟队列。
都督:中国古代地区最高军事长官的官职名称,名词。
阎公:时任洪州都督的阎某,名字不详。阎公,是对他的敬称。
雅:美好的、高尚的,形容词。
望:名望、名声,名词。
棨(qǐ):有缯衣的戟,为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名词。
戟(jǐ):一种可勾可刺的分枝状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唐代的礼仪性戟如下图所示。
棨戟:棨戟被唐人视为地位高贵的象征,属三品以上专享福利。
遥:远远地,副词。
临:从上向下看、从高处往低处看,动词。此处指王勃在滕王阁上面,远远地看见了都督阎公那有阵势的先导仪仗队。
10、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作为美好模范的新州刺史宇文氏,在此暂时停留。
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刺使。新州,唐属岭南道,今广东省新兴县。宇文,名钧,从长安前去赴任,路过南昌。
懿(yì):美好的,形容词。
范:模范、典范,名词。
襜(chān):车帷,古时马车四周的布帘,名词。
帷:围在四周的布幕,名词。
襜帷:车的帷幔,这里是以局部代指整体,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
暂:暂时地,副词。
驻:古代特指车驾停立、停留,动词。
11、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美好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样多;来自千里之外的朋友们在此相逢,大家坐满了所有的座位。
旬:十日、十天,名词。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
十旬:十和旬都是十天的意思,而且,在此也都是用作了副词,频率副词,十天一次地。
休:休息、休假,动词。
假:放假、休假,动词。
休假:动词近义词连用。
十旬休假:指恰好赶上十日一次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胜:美好的、优秀的,形容词。
友:友人、朋友,名词。
如:如同、好像,动词。云:云彩,名词。
胜友如云:美好的朋友们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样多。
逢:遭逢、遇见,动词。
迎:遇见、相逢,动词。
逢迎:动词近义词连用。
千里逢迎:来自千里之外的朋友们在此相逢。
高:敬称、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形容词。
朋:朋友、朋友们,名词。
满:填满、布满,动词。
座:座位,名词。
1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如同那飞腾的蛟龙,又如同那飞起的凤凰,这就是孟学士挥墨泼洒而成的文辞。这句也是主系表句型,而且是表语前置:腾蛟起凤的是孟学士的词宗,把句子的顺序正过来就是,孟学士的词宗是腾蛟起凤的。
腾:腾跃的、飞腾的,形容词。此字只有动词的词性,并没有形容词的词性,此处是词性转换,相当于英语中形容词性的-ing分词。
蛟(jiāo):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名词。
起:飞起的、起飞的,形容词。此处也是动词用作形容词。
凤: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孟学士:名字不详。
学士:唐代掌管文学撰述的官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具体指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宗:宗派、流派,名词。
词宗:文体宗派。
13、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青霜这样名贵的宝剑,是王将军的兵器库里的藏品。
紫电:古代宝剑名。《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青霜:也指古代宝剑。《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霜雪。” 青霜也可写作“清霜”。
王将军:名字不详。
武:武器,名词。
库:军械库,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名词。
武库:储藏兵器的仓库。
14、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父在交趾担任县令,我路过洪州这一著名的地区;我区区一个童子能懂得什么呢,却有幸逢遇这一盛会。
家君:《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因称己父为家君。
作:从事、担任,动词。
宰: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名词。
路:路过、经过,动词。
出:经过、穿过,动词。
路出:动词近义词连用。
名:有名的、著名的,形容词。
区:区域、地区,指的是洪州,名词。
童子:王勃的谦称,在众人面前对于年轻的自己的自我谦逊。
何:什么,名词性疑问词。
知:知道、晓得、明了,动词。
童子何知:我一个童子懂得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句,作为宾语的疑问词进行了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童子知何,通过这种句子内成分顺序的调整来体现出其疑问语气。
躬:亲自、亲身,副词。
逢:遭逢、遇见,动词。
胜:美好的,形容词。
饯(jiàn):原本是动词,意思是设酒食送行,也就是饯行的意思,此处用作名词,意思是宴会。
第二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现在的时间是九月,属于秋季的第三个月。
时:时间、时候,名词。
维:系动词,意思是“是”。之前因为对于汉字词类的划分不明确,这种字都被标注为“语气词”,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它就是系动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是”这个字。时维九月,即,时是九月,季节是九月。
序:季节,名词。
属:属于、隶属,动词。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深秋九月。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深秋时节)路上流淌的雨水没有了,冰冷的潭水终于变清了,群山间的云霭雾气不断聚集,傍晚日落时分,群山逐渐变成了美丽的紫色。
潦(lǎo):雨水盛大的,形容词。
潦水:(路上流淌的)盛大的雨水。
尽:完尽、穷尽,动词。
而: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寒:寒冷的、水凉的,形容词。
潭:深水池,名词。
清:水清的、清澈的,形容词。
潦水尽而寒潭清:“潦水尽”和“寒潭清”之间是因果关系,“寒潭清”的原因是“潦水尽”,所以,潦水指的是大雨过后,路上流淌的混浊的雨水,而不是之前认为的路上的积水。路上的积水和潭水清澈与否没有任何关系,这里王勃的意思是说,在这深秋时节,降水稀少,路上流淌的水没有了,潭水就变清了。
烟光:(秋天山间升腾的)云霭雾气。
凝:凝聚、积聚,动词。
烟光凝: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画面。
暮:日落时的、傍晚的,形容词。
暮山:日落时的群山,傍晚的群山。这里的“山”是复数,很多山,而不是一座山。
紫:变紫,变成紫色,动词。
暮山紫:这句话描述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在高高的上坡路上把两匹骖整理好,开始访问崇山峻岭之中的美景。
俨(yǎn):整理、使整齐,动词。
骖(cān):驾车时在两边的马,名词。
騑(fēi):驾在车辕两旁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旁的叫騑,也叫骖,名词。
骖騑:指的都是驾车的四匹马中的外面两匹。中间的两匹马是服马,两匹服马在中间拉辕,负责驱动车辆前进,因为它们固定在车辕上面,所以,不需要整理就很整齐。外面的两匹骖马不拉车,而是负责转向,驾车的时候,需要把它们整理的和中间的两匹服马一样整齐,行进的过程中才可以做到齐头并进,所以,才会需要“俨骖騑”。
于:在,介词。
上:上升的、向上的,形容词。
上路:向上的道路,也就是上坡路。为什么要在上坡路上整理骖马呢?因为要“访风景于崇阿”,需要驾着车马攀登高山。
访:访问、拜访,动词。这个字和英语中的visit是完全相同的词汇,都是既可以访亲友,也可以访风景。
崇:山大而高的、崇高的,形容词。
阿:高大的山陵,名词。
崇阿:崇高而广大的山陵。
4、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来到滕王的长长沙洲之前,攀登上他之前修建的馆阁之中。
临:来到、来临,动词。
帝子:皇帝的儿子,指滕王李元婴,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第22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出生。在他11岁时,李世民封他为滕王,封地滕州(今山东滕州)。到了25岁(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迁其官为洪州都督,此时王勃大约3岁。不久后,他开始修建滕王阁。这应是第二个滕王阁,第一个在滕州。咸亨二年(公元671年),22岁的王勃“临帝子之长洲”,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并诗。这一年滕王43岁,正在隆州刺史任上。滕王死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终年56岁。而此时,王勃已去世七八年之久了。
长洲:指滕王阁前长长的沙洲。因为此时是深秋九月,属于赣江的枯水期,所以,会看到长长的沙洲。如下图所示。
得:通“德”,登高、攀登,动词。这个字的这个意思,可能很难被解读出来,但是,只有这一个意思放在句子中,句子的语义才是通顺的。也只有如此解读,才能和下一句的登高望远相一致。
天人:指的依然是滕王李元婴,因为他是皇室成员,也就是天家之人。在有的版本中,“天人”也写作“仙人”,很明显,“仙人”版本肯定是错误的。
旧馆:指滕王阁。
5、层台耸翠,上出重霄:(站在地面上,抬头看滕王阁)层层重叠的楼台高高耸起,台顶呈现着漂亮的青绿色,向上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云霄。
层:重叠的、层层的,形容词。
台:楼台,名词。层台:指滕王阁一层层的楼台。
耸:高高的、高耸的,形容词。
翠:青绿色的,形容词。
层台耸翠:滕王阁一层层的楼台高高地耸起,顶端呈现着漂亮的翠绿色。如下图所示的那样。这句话有两种版本,“层峦耸翠”和“层台耸翠”,之前我认为是“层峦耸翠”,因为我认为“层台”虽然也可以“耸”,但是,不可能“翠”,只有山岭上面才会“翠”。后来在细心的读者的指点之下,才发现和想起来,这种古建筑的屋顶都是翠绿色的,就如同下图现在的滕王阁所显现的那样子,从上图中看,更加明显。
上:向上、朝上,副词。
出:冒出、超出,动词。
重:重叠的,形容词。
霄:高空稀薄游动的云,名词。
上出重霄:(层层重叠的楼台)向上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云霄。
在把“层峦耸翠”改为“层台耸翠”之后,这两句描写的情形就非常明显了,这是王勃站在滕王阁前面,以上图这个视角欣赏滕王阁所看到的,上面这种图片非常完美地呈现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的既视感,一层一层的楼台向上高高耸起,每层楼台都呈现着漂亮的翠绿色,高高的滕王阁有一种向上直插云霄的感觉。也就是说,这两句是从下往上看滕王阁的视角,表达的是王勃对于滕王阁之高的惊叹。而且,这两句刚好和下面两句的相对应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两句是王勃站在滕王阁上面往下看的视角,而且,表达的是也是对于王勃对于滕王阁之高的惊叹。
6、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拔地而起、凌空的滕王阁,上面绘制着线条流动的红色彩绘,从滕王阁上面往下看,高的仿佛看不到下面的大地一样。之前这两句被解读的乱七八糟。
飞:凌空的、很高的,形容词。
阁: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之用,此处指的就是滕王阁,名词。
流:流动的、流畅的,形容词。
丹:红色、赤色,此处指的是用丹漆绘制的红色彩绘。
下:向下、朝下,副词。
临: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看,动词。
无:没有,否定形容词。
地:大地、地面,名词。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成群的白鹤和野鸭在水边的河滩上和水中的小洲上面,穷尽了岛屿的回旋缭绕之状。
汀:水边平地、水边平滩,名词。
凫(fú):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非常漂亮,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小块陆地,名词。
鹤汀凫渚:这四个字看似都是名词,但其实前面的鹤和凫是用作了形容词,用来形容后面的汀和渚。对于这种句子的理解,我们需要注意,这就是互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它的意思并不是有鹤的汀,有凫的渚。从常理来推断,白鹤和野鸭不会有这么明确的地点归属,或者说,王勃描写的不是两幅画面,而是一副画面。应当是,鹤和凫在汀在渚,成群的白鹤和野鸭在水边的河滩上和水中的小洲上面。此外,这里的白鹤和野鸭都是复数名词,成群的白鹤和野鸭。
穷:穷尽、动词。
岛:此处指赣江中露出水面的陆地,名词。
屿:小岛,名词。
萦(yíng):回旋、萦绕,动词。
回:回旋、回绕,动词。
萦回:此处也是动词近义词连用,而且,还是动词用作了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了岛屿的回旋缭绕之状。意思是说,从滕王阁上面看到的鹤汀凫渚,把水中岛屿的曲折回旋之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
8、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摆放着桂花和兰草的宫殿,以群山连绵的态势显列着。
桂:桂花,其花期为9-10月上旬,刚好是农历九月份,有特殊的香气,名词。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因为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所建,属于皇家建筑,所以,可以称之为殿。
兰:兰草,一种名贵的香料,也是可以散发香气的观赏植物,名词。
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宫廷,帝王的住所,也是因为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所建,属于皇家建筑,所以,可以称之为宫。
桂殿兰宫:这句依然是互文,意思并不是摆放着桂花的殿,和摆放着兰草的宫,而是,摆放着桂花和兰草的殿和宫。这里的殿和宫指的都是滕王阁及其附属建筑。
列:陈列、显列,动词。在通用版本中,使用的是“即冈峦之体势”,但是,“即”放在这个句子中,没有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契合的语义,不如“列”。
冈:山脊、山岭,名词。
峦:群山、连绵的山,名词。
冈峦:名词近义词连用。
体:形体、形态,名词
势:形状、形势,名词。
体势:名词近义词连用。
列冈峦之体势:(桂殿兰宫)以群山连绵的态势显列着。
第三段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披绣闼,俯雕甍:推开精美的阁门,俯瞰有精美雕饰的屋脊。
披:打开、推开,动词。
绣:绘饰华美的、精美细致的,形容词。
闼(tà):小门,名词。
俯:俯视、低头看,动词。
雕:有彩绘装饰的,形容词。
甍(méng):屋脊、屋栋,名词。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一定会充满视野,弯曲迂回的河流和湖泽肯定会让人惊诧于他们的所见。
山原:山岭和原野。
旷:空旷的、开阔的,形容词。“旷”这个形容词修饰的是前面的名词“山原”,“山原旷”其实是“旷山原”,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
其:一定会、肯定,助动词。“其”作为助动词,在《诗经》中很常见,在王勃的文章中,助动词和系动词使用的都很少。
盈:充满、盈满,动词。
视:视线、视野,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一定会充满视野。
川:河流,名词。
泽:湖泽,名词。
纡:弯曲的、萦绕回旋的,形容词。“川泽纡”与上句的“山原旷”是相同的结构形式,“纡”也是作为形容词来修饰前面的名词“川泽”。
其:一定会、肯定,助动词。
骇:使惊骇、使惊诧,动词。
瞩:瞩目、注视,原本是动词,此处用作名词,看到的事物、所见到的景色。
川泽纡其骇瞩:弯曲迂回的河流和湖泽肯定会让人惊诧于他们的所见。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里巷的大门和内巷内的小门不断地击拍着地面,敲打着青铜编钟奏着乐,闾阎之内居住着很大使用铜鼎进食的大家世族们。
闾(lǘ):里巷的大门,名词。
阎(yán):内巷内的门,名词。
扑:扑打、击拍,动词。
闾阎扑地:里巷的大门(大外门)和内巷内的门(很多的小内门)不断地击拍着地面。为什么会有这种描述呢?因为这是王勃在滕王阁上面看地面的情形,这是从很高的地方往下看的时候,看到的情形。当我们在地面上的时候,门是立着的,当我们从空中高处而且是斜着以一定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就大门就仿佛是铺在地面上一样,这是开开合合的大门,就仿佛是在不停地拍打着地面一样。
钟:青铜编钟,名词。
鸣:鸣响,动词。
鼎:青铜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本是名词,此处用作副词,而且是方式副词,使用鼎地、以鼎的方式。鼎,有大有小,大的用于祭祀,小的用于宴饮之时盛放食物。
食:吃饭,动词。
鼎食:用鼎吃饭。
钟鸣鼎食之家:敲打着青铜编钟奏着乐,使用铜鼎进食的大家世族们。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在鼎中盛食物。
4、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各种大型船只停满了渡口,船头刻画有青雀和黄龙的游船整齐地排列着。
舸(gě):大船,名词。
舰:大型的战船,名词。
弥:充满、填满、弥满,动词。
津:渡口,名词。
舳(zhòu):船头,名词。这个字有两种读音,两个语义,读zhu的时候,意思是“船尾”,读zhou的时候,意思是“船头”。两相比较,此处应该指的是船头,所以,应该读zhou。
青雀黄龙之舳:刻画有青雀和黄龙的船头;这是以局部来代指全部的写作手法,用华丽的船头来暗示整艘船的华丽。这种华丽的船只通常都是权贵人家的游船,而在王勃写《滕王阁序》这天,这些游船的主人应该就是宴会的宾客。为什么这里要说“舳(船头)”呢?因为很多船排在一起的时候,从远处看,只能看到它们的船头,看不见船身和船尾。而王勃之所以要提及这些游船,应该也是为了满足当天坐着这些船前来赴宴的宾客们的虚荣心。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天空的云彩消散,雨也停止了,彩虹短暂出现后又撤去,阳光普照,人世间一片光明晴朗的氛围。
云:云彩,名词。
销:通“消”,清失、消除、消散,动词。
雨:雨水,名词。
霁(jì):雨止,动词。
彩:彩虹,名词。
彻:撤去、撤出,动词。
区:人世间,名词。
明:明亮、明朗,动词。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这篇文章中,最著名的一句。
落:下落的、下坠的,形容词。
霞:晚霞,名词。
落霞:其实指的并不是正在下坠的彩霞,而是因为晚霞通常都是矮矮的,所以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落霞一般。
与:和,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孤:单独的、孤独的,形容词。
鹜:野鸭,名词。
齐:一齐、一并、同时,副词。
飞:飞翔,动词。
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是一个“主语+不及物动词”构成的主动句型,句子的主语是“落霞与孤鹜”,动词部分是“齐飞”。
秋水:秋天的河水,名词。
共:与、和,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长天:辽阔的天空,这个词汇,把秋天登高远望所看到的那种秋高气爽,描述的非常充分。
一:同样的、一样的,形容词。
色:颜色,名词。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一个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句子的主语是“秋水共长天”,表语是形容词“一色”,中间省略了形容词“是”,秋水和长天(是)一色的。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傍晚时分,晚归的渔舟上传出嘹亮的歌声,歌声嘹亮,传遍了鄱阳湖的沿岸。
唱:歌唱,动词。
晚:在傍晚,时间副词。
渔舟唱晚:傍晚时分,渔舟上传出嘹亮的歌声。
响:响声、回声,此处指渔舟上传来的歌声,名词。
穷:穷尽、达到极点,动词。
彭蠡(lǐ):古代大泽,即现在的鄱阳湖。
滨:水边、岸边,名词。
响穷彭蠡之滨:歌声传遍了鄱阳湖的沿岸。
8、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雁阵被寒意惊动而南飞,最终它们的叫声停止于衡山南边的水滨之地。
雁:大雁,名词。
阵:阵列、队形,名词。
雁阵:成列而飞的雁群,名词。
惊:惊动、惊扰,动词。
寒:寒气、寒意,名词。
雁阵惊寒:对于这个句子的理解,关键在于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被动句,雁阵被寒意惊动,这就是古汉语表达的一个特点,因为没有专门表示被动的表达方式,所以,这种表示被动的句子写的都和主动句一个样子,但是,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到其中的被动意义。
声:叫声,名词。
断:停止、断绝,动词。
衡:湖南衡山,名词。
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名词。
衡阳:衡山的南边。
浦:水滨、岸边,名词。
声断衡阳之浦:雁鸣声到衡阳之浦而止。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
第四段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遥吟甫畅,逸兴遄飞:长久地吟咏使心情大为舒畅,闲适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遥:长久地、长时间地,副词。
吟:吟唱、吟咏、诵读,动词。
甫:很大地、非常地,副词。
畅:舒畅的、畅快的,形容词。
遥吟甫畅:长久地吟咏使心情大为舒畅。这句原本有两个版本:遥襟甫畅,遥吟俯畅。但是,遥襟和俯畅在语义上都完全解释不通。这个地方的判断标准是,“遥”是能修饰“襟”,还是修饰“吟”,“遥”作为形容词,既可以指距离上的遥远,也可以指时间上的长久,但是,不管是哪个语义,都无法用来修饰“襟”,既不可能是遥远的衣襟,也不可能是长久的衣襟。所以,我把两个版本整合为了一个能讲得通的版本。
逸:闲适的、安乐的,形容词。
兴:兴致、情趣,名词。
遄(chuán):疾速地、快速地,副词。
飞:飞起、飞翔,动词。
逸兴遄飞:闲适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2、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清脆的排箫声响起来了,阵阵清风拂来,令人倍感舒爽,清细的歌声停了下来,余音袅袅,天上的白云也因为留恋这歌声而停下了脚步。
爽:清脆的、清爽的,形容词。
籁(lài):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乐声清脆,是为天籁之音。
发:发出、发生,动词。
而:并列连词,此处用来表示前后两句的顺承关系。
清风:令人舒爽的清凉的小风。
生:发生、出现,动词。
纤(xiān):纤细的,形容词。
纤歌:清细的歌声。
凝:停止、中断,形容词。
遏(è):阻止、遏制,动词。
纤歌凝而白云遏:这里的“白云遏”是一个被动句,其实是“白云(被遏)遏”。
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当年的陶渊明。
睢(suī)园: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是为梁孝王,梁孝王在汴梁东南古吹台一带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又名兔园、修竹园,故址在今商丘市梁园区。又因为位于睢水之滨,所以,后世也称之为睢园。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枚乘等都应召而至,成为竹荫蔽日的梁园宾客,并为之吟咏。后代的很多辞赋均提及了这一盛况。
绿竹:睢园内的标志性景物,当时的司马相如、枚乘都曾为竹荫蔽日的睢园宾客,并为之吟咏。枚乘《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自睢阳东南流,历于竹圃(即睢园),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实望。”
气:气派、气概,名词。
凌:超越、凌驾、压倒,动词。
彭泽:县名,汉代始设,今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赣皖两省交界处。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就是担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隐田园,所以,后世经常以"彭泽"借指陶渊明。
樽(zūn):酒樽,名词。
4、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今天在场的诸位,才华堪比曹植,下笔行文有如谢灵运。
邺(yè):今河北临漳,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上一句以“彭泽”这一地名指代陶渊明,此处是以“邺水”这一地名指代曹植。《公宴诗》全文:“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朱:朱色的、大红色的,形容词。
华:通“花”,花朵,名词。
朱华:此处特指红色的荷花,因为曹植的“朱华冒绿池”,很明显说的是荷花。
照:映照、照耀,动词。
临川: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今属江西)内史,此处又是以地名来指代文化名人。
5、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了,好客的贤主和才华横溢的嘉宾却难得。
四美:对于四美的解读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个版本是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二难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贤主、嘉宾,另一个版本是明哲、坦诚。两相比较,还是第一个版本靠谱,尤其是与下一句“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相对应,更应该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具:具备、具有,动词。
二:指的应该是像梁孝王和曹植这样喜欢招揽文人学士共同游玩的贤主,以及像陶渊明和谢灵运一样有才华的嘉宾。
并:并行、并列、并存,动词。
6、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在半空中饱览周边美景,在悠闲的日子里尽情游玩。
穷:穷尽、极其,副词。
睇(dì):斜视,动词。
眄(miǎn):斜视、斜着看,动词。
睇眄:动词近义词连用。
于:在、位于,介词。
中天:即,天中,天空中,指的是高空中、当空,意思是站在滕王阁中,如同在半空中一样。
极:最、很、非常,副词。
娱:娱乐、欢乐,动词。
游:游玩、游乐,动词。
娱游:动词近义词连用。
暇:悠闲的,形容词。
暇日:空闲的日子 。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看到上天的高远和大地的辽阔,意识到宇宙的没有尽头。
迥:辽阔的、遥远的,形容词。
觉:感觉到、意识到,动词。
宇宙:上下四分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穷:终端、终极,名词。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兴致退去,伤悲涌上心头,意识到事物的兴衰发展都是有定数的。
兴:兴致、兴趣,名词。
尽:竭尽、没有了,动词。
悲:伤心、伤悲,名词。
来:发生、产生,动词。
识:知道、懂得,动词。
盈:增长、增加,动词用作名词。
虚:变少、亏虚,动词用作名词。
盈虚:动词反义词连用,此处都是用作名词,本义是指盈满或虚空,用来表示事物的发展按照规律的变化,喻指盛衰成败。
数:定数、天数、天命,名词。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在太阳下远望长安,在白云间遥看吴会。
望:远望,动词。
长安,唐朝的国都。
目:看、观看,动词。
吴:东吴,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
会(kuài):会稽郡,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
吴会:对吴地的古称。
10、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西北的地势极高,东南的大海深邃;昆仑山高高地耸立在西北,北极星远远地悬挂在天上。
地势:大地的走势,名词。
极:最高的、最远的,形容词。
而:并列连词。
溟(míng):海、海洋,名词。
南溟: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因为“冥”是大海的意思,所以也将“冥”写作“溟”,指南边的大海。
天柱:《神异经》记载,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
北辰:特指北极星。传统观点认为这里的北极星暗指国君,其实未必。
1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一路的关口和山岭都非常难以穿越,但是,又有谁会去怜悯找不到前路的人呢。
关:关口、关隘,名词。
关山:关口和山岭。
越:经过、越过,动词。
关山难越:这个句子其实是宾语前置,关山难越,其实是难越关山。
悲:哀怜、怜悯,动词。
失:失去、失掉、丢失,动词。
12、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大家像浮萍随水漂浮一般在此相逢,都是外地而来的异乡之客。
萍:浮萍,特点是随水漂浮,漂迫不定,所以有萍踪不定的说法。下图荷叶周边漂浮的就是浮萍。
萍水:如同浮萍漂水一般地,副词。
相:相互、互相,副词。
逢:遭逢、遇见,动词。
尽:全部、都,副词。
他乡:异乡、外乡。
1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怀念皇宫的大门而不得相见,不知何年才得以在宣室侍奉皇帝。
怀:思念、怀念、想念,动词。
阍(hūn):宫门,名词。
帝阍(hūn):皇帝的宫门。因为要见皇帝就要进宫,进宫前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进宫门,所以,王勃才会说“怀帝阍而不见”。
奉:为…效劳、侍候,动词。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此处用来指代皇帝接见宾客的正室。
第五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唉!人生命运不顺畅,一生经历多坎坷。
嗟乎:两个感叹词连用,表示对无奈情形的叹息,相当于口语中“唉”的文言表达。
时:时运、命运,
运:命运,名词。
时运:名词同义词连用。
不:表示否定,副词。
齐:顺畅的、平顺的,形容词。
时运不齐:人生命运很不顺畅。
命:命运、天命,名词。
途:生涯、经历,名词。
命途:名词近义词连用。
多:很多的、不少的,形容词。
舛(chuǎn):错乱、差错,名词。
2、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不费吹灰之力就老去了,而李广拼搏一生也没有封侯。
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