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秦始皇在生前并没有使用“秦始皇”这个称号,他的真名叫嬴政。这个名字源于他的家族嬴姓,而“政”则代表着他作为国家的最高领袖和统治者。秦始皇通过强力统一六国并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皇帝。其对修建万里长城、统一货币和文字,以及开凿联通各地的运河等政治、经济、文化上所做的贡献难以估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1、秦始皇的名字叫赵政。
2、秦始皇的知识:
他是姓嬴,也确实叫政,但是不能叫嬴政!因为他是赵氏。
这里有一个小常识,我们所说的姓氏是在汉代的时候,才合二为一的。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姓和氏是分开的,而且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大家来看这个姓字,它是女字旁,可见这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姓随母亲,氏随父亲。
嬴政的父亲我们称之为赢柱,另一个名字大家应该会更熟悉一些,就是嬴异人,但是他其实是赵氏,所以他的名字也应该叫做赵柱,这才算是认祖归宗了。
实际上,历代的史书也都称秦始皇为赵政,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他是:“名为政,姓赵氏”。所以无论按照什么标准来说,称之为赵政才是正确的。
而在战国时期,大家称呼他也只能称其为秦王政,而非嬴政。(因为古时候直接喊人名字是非常没有礼貌的)
再说回来,秦始皇这个称呼其实也有点问题。想当年,他以一国之力横扫六合,站在这大殿之上,他就想啊,“以前所谓的三皇五帝,统治的地方也就不过千里,而现在我统治的疆域比他们可大多了,我这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叫秦王不足以彰显我的文治武功,干脆我起个名字把三皇五帝都包括了,就叫皇帝吧!”
于是,赵政自称为始皇帝,以后的继承人就叫做二世、三世,传万世。这皇位就可以在自己一家一直传下去。(唉!只可惜,到了二世就传不下去了。)
所以说这个赵政并不是要当被人称为皇,而是要被人称作皇帝。后代的史官为了方便,就把他称为“秦始皇”了。
秦始皇原名叫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也是最宠爱的儿子。据史料推测,胡亥的母亲很可能是羌人,被称为胡姬,胡亥出生于亥时,故被取名为胡亥。
秦始皇嬴政有很多儿子,但最出名的莫过于公子扶苏和秦二世胡亥。在周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大约姓是表示血缘出身,氏是表示社会集团。当时一般人的标记就是氏,而姓只在辨婚姻的时使用,因为有同姓不婚的原则,所以一般女性才称姓,而男性不称。
所以芈月可以叫芈月,但屈原不会叫芈原,同理秦始皇也不能叫嬴政。其实,在先秦时期称呼一个人未必是用姓或者氏,有时候这个人的国家、氏族、地位、封地哪个比较有存在感或者比较重要就用哪个,并不一定在名前就是氏。
比如商鞅,名叫鞅,后来的文史资料习惯叫他商鞅,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商”地,号商君,但他是姬姓,卫氏,可以叫卫鞅,而他又是卫国公孙氏的后裔,因此也可以叫公孙鞅。
所以,王室的各代君主,基本都不称氏,也不称姓,只称名。秦王室本来出自赵氏,所以秦始皇古书上顶多称他为赵政,从来不称他为嬴政,究其实,对于王室来说,有点像日本天皇,是无需在名字前冠上姓氏的。所以秦始皇的儿子扶苏和胡亥,都是名字,没有冠上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