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纪念品是许多人喜欢收集的纪念品之一,摆放在家里也很常见。但是,对于真正的古代兵马俑,需要遵守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不得私自带离开博物馆或遗址。因此,市面上出售的兵马俑纪念品实际上是仿制品。这些纪念品可以放在家里进行观赏或收藏,但需要注意放置位置,避免阳光直射或者接触水湿,以免影响纪念品的保存时长和美观度。同时,购买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以确保质量和版权问题,防止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王玲 蔡黄浩
在陕西西安兵马俑博物馆景区附近的商店里,随处可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工艺品,秦始皇、将军俑、跪射俑、铜车马……都做得颇为逼真。可能很少人知道, *** 这些兵马俑工艺品的工厂就在距离景区百米外的“秦俑村”里。
2000年前后,中国旅游市场热度日渐升温,兵马俑工艺品曾经一度红火,但近几年来, *** 工厂越来越少,订单日渐萎缩,接不到单的时候工人要去打临工贴补收入,采访中一位从业30多年的老匠人甚至表达了对这门手艺即将失传的担忧。行业从热到冷,是何原因造成此种转变呢?
2019年9月初,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来到西安临潼区秦俑村,进行了一番调查。
9月5日,记者来到兵马俑博物馆北面一家位于乡村道路上的兵马俑工艺品工厂,当天太阳很烈,几名工人正在汗流浃背地忙碌着。这家工厂主要 *** 大号兵马俑仿制品,有的高达2米,主要供给一些旅游景区用作文化宣传,以及商家开业等场合使用。
工厂占地大约有一两百平米,分成几个工作区域,记者在一个房间看到,地上整齐地摆放着头部、身体、脚等刚脱模出来的兵马俑身体部件,因为还比较潮湿,为了防止变形,兵马俑的身体被用一根根木棒支撑着。
据了解,这些兵马俑身体部件都是用相应的模具 *** 而成,大号兵马俑的模具一般是厂长或老工匠自己研发出来,市场价几千元一个。模具研发出来后,工人们就使用这些模具去 *** 兵马俑,脱模出来之后再修边、完善。
房间外面的露天区域,可以看到一个用来烧制兵马俑的大烧窑,空地上一排排摆放着已烧制出窑的兵马俑身体部件,因为还没有上色,它们都呈现为砖红色。之后兵马俑会被拼装在一起,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上色,有的会被涂成黑色或是仿铜色,完工之后发往各地。
“这个活不好干。”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姐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在厂里做这个,烧窑温度热的时候有八九百度,夏天人被烤得受不住。另外,大号兵马俑常有百来斤重,都是靠人力抱上抱下,“现在没有年轻人肯干这种脏活累活了。”
据工人介绍,做这活收入也不高,一个月大概三四千块,冬天几个月天冷还做不了,而且现在订单越来越少,工厂接不到订单的时候,只好去找别的活干,其中有个工人最长有一两年没订单做,只好临时去搞装潢。
大号兵马俑工艺品销量下滑,小号工艺品日子更难过。
记者在秦俑村采访了一家 *** 小号兵马俑摆件的小作坊,鼎盛时期有七八个工人的这家店,目前只剩下一个工人,老板和老板娘都亲自下场干活了。
“利润太低,活又脏,还不如去打工。”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做这门生意做了大半辈子了,“要不是西安、北京还有2个老主顾,我早就不做了。”
“现在生意不好做,做这一行的工厂这几年越来越少了。”
从1984年开始做兵马俑仿制品的韩平哲是一位老工匠,曾接受BBC等国内外多家媒体采访,同时他也开了一家兵马俑工艺品工厂, *** 原尺寸等大兵马俑、小号摆件等各类尺寸的兵马俑仿制品。
据老韩介绍,近年来, *** 兵马俑的“红胶泥”等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加上西安环境治理禁用煤炭,因此工厂都改用环保燃料替代,各方面的成本翻了很多倍,但是零售价没太大变化,种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工厂一个接一个关门。
老韩说,原来行业最鼎盛的时候,当地兵马俑工厂有100多个,现在连10个都不到了。
存活下来的工厂也面临各种困境。首先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少,“以前一个月大号小号工艺品加一起大概生产一万多件,其中大号兵马俑一年有成千个,现在大号的一年只有两三百。”
同时,由于活又脏又累,也比较枯燥,愿意干的工人也越来越少。“工厂十年都招不到新工人,现在最年轻的都有四十多岁,这些人如果不做的话,就没人做了。”老韩无奈苦笑说,“连我自己的子女都不愿意学。”
一个成熟的工人需要多久才能学成?老韩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 兵马俑仿制品工序复杂,从和泥、制模、脱模,到修边、阴干,再到烧窑、出窑,做旧上色,直到最后成品包装,普通工人一两个月也能做得“像样”,但是真正要到“老把式”级别,差不多3年才能出师。
采访中,老韩告诉我们,虽然 *** 统一有模具,但是这门手艺要做好,还是很考验工匠水平的。
老韩介绍,“老把式”首先会将兵马俑仿制品做得尽可能地完美,将一些细微的纹饰等靠模具无法完全再现的细节耐心地去雕琢,尽可能让兵马俑更逼真鲜活。其次,好的工匠 *** 出来的兵马俑裂纹少,成品率高,而这离不开对 *** 过程的熟练和老道。
另外,也要对烧制温度把握更精准,烧制出来的兵马俑声音才会清脆、洪亮。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才能 *** 出高水平的仿制兵马俑。
“泥的软硬、当天气温高低、模具干湿,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成品的质量,”老韩表示,“‘老把式’就是从 *** 、烧制、修复到最终的组合拼装,每个环节都讲究用心,精益求精,这对一个工匠的要求是不低的,不但考验手艺,还要能吃得了苦、耐得住枯燥,最重要的是对这个活要有一份热爱。”
但是随着行业的不景气,这门手艺渐渐面临失传的风险,对此老韩表示,虽然可惜但是对于这个趋势也无能为力。
在老韩的客户中,除了有国内的旅游景区和商家,也有不少外国客户。其中有些是成批买回国去售卖,也有一些个人买家,就只买一两件,为此不惜掏两三千块的邮费将百多斤重的大号兵马俑仿制品“漂洋过海”运回家去,“这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2000多年前古代文化的热爱。”老韩介绍。
外国顾客买了大号兵马俑怎么运回去呢?老韩告诉记者,现在物流比较发达,运输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一般外国的个人或公司下订单之后,会找外贸公司代理相关业务,工厂这边负责生产,再按照规定时间交货,由船运公司通过集装箱将兵马俑运送到相应国家的口岸,之后运输到指定目的地。
“如果没有天气或其他不可抗外力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最多50天就能把货送到。”老韩表示,“不过如果是个人只买一件的话,运输的费用会比较高,一个大号兵马俑售价在3000元左右,运费可能就要3000元。”
众所周知,已出土的兵马俑有几千尊,哪些仿制的最多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么多年下来,最受欢迎的始终是将军俑和跪射俑两种“经典款”,在这点上中外游客的偏好是一致的。“这两款知名度最高,经久不衰,有的客人可能会对表情提一些要求,例如希望表情更柔和一点,不要看上去太凶。”
谈到目前市场不景气的现状,老韩有自己的分析。
他告诉记者,首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兵马俑仿制品的出口就受到了很大冲击,国外的订单大幅减少;此外,以前游客来西安看兵马俑,那时候文创产品单一,要买纪念品就只有兵马俑,但现在各类文创产品丰富多样,游客的选择多了;同时,现在大家出去旅游多了,通过网络了解事物的渠道也变宽,对兵马俑工艺品不稀奇了。
“曾经有一个上海来的游客,到我厂里一看到兵马俑工艺品觉得很新鲜,把一桌子的全给买回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种情况了。”
厂家遭遇“寒冬”,那么消费市场和游客们的感受如何呢?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外的多家工艺品店走访发现,兵马俑工艺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同时厂家生产与游客需求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断档”。
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官方文创店,记者看到这里出售的主要是小号兵马俑工艺品, *** 普遍比较精良,不过价格定位也很“高端”,十几厘米高的兵马俑售价普遍在100元以上,二三十厘米高的可以卖到数百元。虽然价格高昂,但因为商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更有保障,因此还是受到一些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青睐。
而博物馆外的商业街上也有不少摊位,这里的兵马俑工艺品价格就“亲民”很多,十来块钱就能买一个,有的店家甚至打出了“10元5个”的甩卖价。不过这些 *** 就相对粗糙,有的拿在手里一会儿手就染黑了。摊位老板也介绍,购买的游客很少。
采访中,也有多名游客告诉记者,来西安看完兵马俑之后,更多会选择买点当地特产美食带回去,例如当地的石榴、牛肉干之类,“因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嘛,寓意上可能不太适合买回去当礼物,”一位游客表示,“而那种大号的就更不会买了,放在家里晚上有点害怕。”
与兵马俑仿制品工厂多年来的“一成不变”不同,记者在兵马俑馆内官方文创店看到了多种与时俱进的新玩意。
例如售价几十元一个的兵马俑、铜车马冰箱贴,还有兵马俑乐高拼搭玩具都颇受游客欢迎,另外,馆内的官方文创店还推出了真人俑像、可以将兵马俑头像换成自己照片的兵马俑水晶内雕等新产品,可以说花样不少,很能迎合年轻人的兴趣和需求。
对此之下,工厂 *** 的兵马俑仿制品和泥人摆件这么多年来没有太多新元素的加入,会显得有些“落伍”,也不够显档次,没能跟得上游客消费升级的新需求,而这,可能也是行业想要摆脱颓势,所亟待努力和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