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4月4号是清明节。常言说“四五清明”,指的是清明节往往是公历4月5日这天,但因为是闰年的缘故,今年的清明节提前了一天。作为我国所有民俗节日中,唯一一个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清明节在岭南大地产生了哪些习俗和文化意义?记者就相关问题请教了民俗专家。
岭南清明:踏青、吃喝有讲究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和煦而清爽,此时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记者联系到深圳民俗专家廖虹雷,在他著述的《深圳民间节俗》一书中提到,清明节深圳有吃“清明仔”、“清明粄(米糕)”的习俗。广府人做“清明仔”,客家人做“清明粄”,都是用植物藤叶与糯米做成的节令糕点。较为普遍的是“鸡屎藤版”、“艾粄”和“苎叶粄”。在《宝安县志·时节习俗》中有记载,清明茶果主要是“用艾叶或鸡屎藤捣碎与米粉搓匀,芝麻、花生、糖作馅,也有其他材料作馅或无馅,款式多种。”
此外,廖虹雷还提到深圳本地人有在清明节逛山踏青,做“清明茶”的习俗。“清明扫墓之时,春光明媚,万物萌生,人们在山野登高呼吸到新甜空气,既有助泄祛内火,又益于阳气吸纳,因而清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扫墓踏青期间,旧时乡人还会采摘山草药制作“清明茶”,又称“咸茶”,如“萝卜钱茶”、“芥菜干茶”、“黄皮果茶”、“番石榴叶茶”等等,味道咸中带苦带辣,还有着草药的香气,可作为保健茶饮用。
拜山:敬重祖先、家庭凝聚力的表现
记者还采访到了广东省政府省情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他表示,南粤家庭对于“拜山”扫墓十分重视,在这一天,奔波在外的人们都要回乡祭拜祖先,祈求先人保佑子孙平安大吉,事业有成。杨宏海说:“这种对祖先的崇敬、家族团聚的方式,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延续至今的一种信仰,让清明节成为了一种加强家庭的伦理观,巩固民族凝聚力的民俗节日。”
在拜山之后进行一场“太公分猪肉”也是岭南隆重的清明活动之一,这是人们希望从祭祀祖先的祭品中,得到先人的庇佑,增强肌体,回味亲人生前曾带给后人的关爱,带来了本族本房的幸福生活。“杨宏海说:“清明节体现了汉人的古风遗韵,也成为了岭南文化一大特色。”
防疫期间“云祭扫”:回归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涵
目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许多地方出台了清明祭扫详细规定,积极倡导更安全、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广东省依托“粤省事”小程序提供“云祭扫”公共服务,方便人们通过网上献花、寄语等方式祭扫。对此,杨宏海表示,清明节的价值内核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追忆美德,“云祭扫”等方式将原来倚重实物的实地祭扫,聚焦到祖国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涵,让人们回归本真,铭记前人的开拓与贡献,注重家族团结,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编辑 刘桂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