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一年当中吃螃蟹的最佳时节,不过最近有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一个20岁的小伙子,吃了隔夜蟹后竟然患上了脑膜炎,引发癫痫。浙江杭州一位大叔在吃了生腌蟹后,被创伤弧菌感染,险些截肢。隔夜蟹、死螃蟹到底能不能吃?
为了验证死螃蟹是否存在食用风险,我们在市场上购买了大闸蟹和梭子蟹两种实验样本,并把它们带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实验。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宋金龙:我们判断螃蟹死后会不会有食用风险,主要看两点:第一点就是看它的菌落总数是否迅速升高,以及是否含有致病菌。第二点就是看螃蟹死后,体内会不会产生像组胺、尸胺、腐胺等有害的生物胺物质。
实验显示大闸蟹死后2小时菌落总数激增
工作人员在两类螃蟹样本鲜活时,以及死后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样,对其中所含菌落总数以及有害生物胺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大闸蟹从刚刚死亡到死后两小时,菌落总数就呈现出了激增态势,两小时菌落总数增长了22%,24小时内共增长55%,死后一天的大闸蟹,已明显出现腐臭味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宋超:死亡5个小时以后,比如说体内的像蛋白质或者脂肪会产生明显的分解,蛋白质类它会形成一种分解成含硫的化合物生物胺,这些物质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实验数据显示,梭子蟹在死后24小时,体内菌落总数开始出现激增态势。大闸蟹在死后5小时体内出现了有害生物胺。
专家:摄入过量组胺有食物中毒风险
专家介绍,生物胺是生物体内正常的活性成分,分为腐胺、尸胺、精胺、组胺、色胺等。以组胺为例,微量组胺在生物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当人体摄入过量的组胺时,就会引起食物中毒,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