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立意。首先,审题是写作的关键。要明确题目中要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如特定的材料、使用目的和特定的场景等,然后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展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优点。同时,要关注材料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从而合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其次,要注意写作技巧。要合理运用论证、举例、比较分析等方法,使文章连贯、逻辑清晰,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格式的规范,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信服力。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把握题眼法。
作文标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词语就是命题的题眼,题眼就是标题的语意重心。如《北京的符号》这样一个题目,题眼自然是符号。弄清“符号”的内涵和外延,就成了审题立意的关键。那么,它的内涵又是什么?它的内涵应是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接着我们还应弄清它的外延,它的外延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符号,又包括意识形态的符号,有形的和无形的符号,旧的和新的符号,已有的和待创造的符号等。但所有的符号前面,必须加一个限制词“北京的”,这就把符号限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又如《学会说不》,给人一个感觉像重心在“说不”上,其实不然,重心应在“学会”上,
二、添加因素法。
这主要指给标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 方法。对于一些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为题的命题,审题时要运用添加因素法。如《底线》这个题目,审题立意时,必须加限制语,将其具体化。如"道德的底线”、“做人的底线”等,经过添加因素后的题目,题意就变得更加明确,观点也相对容易聚焦。又如《感受乡村》中的“感受”,就牵扯用什么去“感受”的问题。我们说,感受自然要用心。这就需添加因素,为感受补充状语。
三、逻辑推导法。
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我们要搞清这些联系,就需要掌握以因果推论为主的逻辑推导法。如《纪念》一题,可以这样推导:什么是纪念?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和事进行怀念。接着再思考要纪念什么?纪念可以是国家和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痛苦的祭奠,也可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再接着思考为什么纪念?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定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四、语素析分法。复合词,一般可拆分为单个的语素,拆分后可根据单个词的含义和语素间的关系,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并推导出引申义。
如“品位”一题,可以拆分为“品之位”。“品”是指物品,“位”是指质量的等级,合起来就是指物品质量的等级。这是本义,除了本义外,它还有一些引申义项。从评价人物方面来讲,它的意思是人的气质、趣味、修养的高下优劣。品位是指人的风度,有见地的思想,优雅的气质,谦逊的举止,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等。弄清了这些,写作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针对性。
五、辨识标志法。审题时,找出一些标志词语,就能辨识文体,如“记事”、“故事”、“忆”等,可判定为记叙文;从“论”、“感”、"谈"、“议”、“解”、“析”、“辨”、“说”、“驳”等,可判定为议论文从“说明”、“提要”、“介绍”、“构造”、“形成”等,可判定为说明文。
六、逆向求异法。在审题时,对题目所揭示的思想、观念和事理,选行逆向思考,不仅可以找到命题的本旨和意旨,有时还会得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观点,请看下面的题目:以“说‘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我们不妨这样分析:关于“安”字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等词,都体现了人的主观状态,同时又与影响我们生活的客观状态有关。“安”从反面思考,又有一定的消极意义。人常说“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等。命题要求考生揭示“安”的辩证关系,从消极当中挖掘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