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又不忍舍弃的事情。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大家对这个词肯定相当熟悉了,中学课本里也讲过,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倒是关于鸡肋的诗给大家讲一讲。
杨万里在《晓过皂口岭》有一名句“半世功名一鸡肋,生平道路九羊肠。” 这句是感叹自己拼搏了半辈子得来的功名如鸡肋一样,自己的平生经历像羊肠小道一样曲折艰险,下一句“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这一句又是双关语,指忙忙碌碌了这么久,山还是这么高,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梅岭其实指隐退。
鸡肋还有个意思是指身体瘦弱。
北宋文学家、诗人黄庭坚写的诗《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阮籍醉睡不论昏,刘伶鸡肋避尊拳。至今凛凛有生气,饮酒真成不愧天。”
阮籍和刘伶都是“竹林七贤”中的成员,都爱喝酒,每次都喝得烂醉不省人事。有时也把自己灌醉来避世。
鸡肋尊拳是刘伶的一个典故出自《晋书-卷四十九》: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有一次刘伶喝醉了跟人发生了争执,那人扯住刘伶的衣袖挥拳要打,刘伶缓缓地说:“我瘦得像个鸡肋,你手打上来不疼啊?”那人听了哈哈大笑,就不打刘伶了。黄庭坚这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他们喝酒都能喝得这么有气度真不愧于天。凛凛指一种震慑力的气场。
螟蛉míng líng,指养子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guǒ luǒ)是一种寄生蜂,它捕螟蛉为食,并把卵产在螟蛉体内,螟蛉就是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元朝刘因《饮山亭雨后》“却笑刘伶糟曲底,岂知身亦属螟蛉。”又是刘伶喝酒的梗,但重点是后半句,这是一种带着自身难保的苦笑。
刘因跟刘伶一样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元朝有一段时间里上层官僚中的汉法派极力拥护新政,代表人物就是太子真金,太子真金在宫里建了大学,请刘因进宫教学,刘因也很支持真金的想法但后来刘母去世,刘因辞官回家守丧。
但真金的新政多与忽必烈的政见不和而被终止,这件事给刘因打击很大对元朝政治不再抱有希望,然后就隐居山村教教当地的学生。忽必烈也多次征召刘因入朝但都被刘因拒绝了,忽必烈感叹道“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古时有不肯受召的臣子,就是这样的人吧。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这首诗是写给诗人
王季友的。
王季友也是唐代诗人,他生活贫困,以买草鞋为生,但他安贫乐道,闲暇之余读书赋诗。可他的妻子就不能忍受贫苦,离开他跑了。此后就有人就对王季友闲言闲语,杜甫写了这首诗来安慰王季友。
后来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也写道:“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或思乡之情。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他是齐王司马炯的属官,官不大但屁事多,张翰觉得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又感觉司马炯将要垮台,怕到时连累自己想避祸退隐。
一天秋风阵阵,张翰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他又想起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等佳肴美味,于是他做了人生重要决定:人生最难的是知道自己到达一定高度后何时收手。既然故乡如此值得留恋,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几千里之外,做这个官儿受气?接着他毫不犹豫地跑到齐王那里辞了官,千里驱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翰辞官不久,齐王司马炯谋反被杀,他手下的人纷纷受到牵连,有好些人还丢掉了性命。只有张季鹰幸免遇难,人们都称赞他有先见之明。
后人用莼羹鲈脍或季鹰思归等典故形容人不追求名利,凡事顺乎自然。也以形容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注意脍读kuài,指把鱼切成薄片的意思,如脍炙人口。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莼羹鲈脍也有多种演变如“莼脍”、“鲈脍”等,后来甚至诗中只要提到鲈鱼、莼菜羹都会有指代思乡的意思。
(抱歉我实在是找不到一张看到就能流口水的鲈脍图,就来条新鲜鲈鱼吧)
陆游相当于现在的绍兴人,家乡的“莼羹鲈脍”也常令他梦绕情牵,他的诗《初冬绝句》:“鲈肥菰脆调羹美,麦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芒屦》“清秋故不远, 回首忆莼羹。”
更别说苏东坡这个大吃货写的关于莼羹鲈脍的诗。《送吕昌朝知嘉州》“得句会应缘竹鹤,思归宁复为莼鲈。”《虔守霍大夫许朝奉见》“秋思生莼鲈,寒衣待橘州。”
今天就说到这了,我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