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媒体人过来找龙哥咨询转型做公关的问题,也能理解,现在的媒体行业不景气,没什么钱,谋求转型是人之常情。龙哥经常会这样形容,当今世界有两个职业最惨,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出租司机,都是十几年收入没什么变化。
龙哥最早是做记者,在一个杂志社做了6年多,然后转型做公关、营销、运营,历经十年。这么多年,既做过甲方(记者),也做过乙方(企业),还做过丙方(公关公司),可以说体会颇深。
今天,龙哥就详细讲讲媒体人转型公关的话题。
媒体人转型公关,有两大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写东西,这个是记者的看家本领,公关最重要的两大工种,一个是媒介,一个是策划,这个策划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写稿件,这可是记者的强项。
媒体人的第二个优势是人脉、资源,做记者天天跑会、出差,自然会有一帮子媒体的朋友,大家彼此之间没有什么竞争关系,又有相似的处境,自然关系很好。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可以给企业带来独到的媒体资源优势。
媒体人转型公关,也有两大劣势。第一个劣势是不懂公关!很多媒体人肯定看到这里不以为然:我有强大的媒体资源,又擅长写稿,公关不就是写稿、发稿吗,那还不是平趟!
错了!彻底错了,你如果这样认为,那就掉入了一个很大的坑,千万不要以为公关就是写稿发稿,公关绝对没有这么简单。公关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策略、策略、策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公关的本质是什么?是认知管理,是管理目标用户对于你们公司的认知。如果你把公关简单化地认为是写稿、发稿,不仅是将公关看低了,而且写稿、发稿如果方向不对,还可能误了大事。
第二个劣势是不懂职场、不懂管理!说实话,媒体是世界上管理水平最差的公司了,基本上是无为而治。大家看看媒体,即使最强的媒体,管理都是一团糟,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管理。基本上都是记者单打独斗,有的甚至还不坐班,都是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媒体人根本就不是一个专业的职场人。
龙哥曾经招过不少的媒体人,很多时候,他们刚来的时候,甚至都不懂基本的职场规矩。例如,开会这一个简单的事情,你或许认为就是拿个本子和笔过来就行,其实不然。会议可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开会前需要发会议日程,告诉大家要讨论什么,大家开会前需要准备东西,开会的时候,如何引导大家讨论,开会后需要总结会议要点,写会议纪要统发给大家,然后点出哪些内容需要跟踪,谁来跟踪媒体公关,什么时候交作业等等。
还有写邮件,也是一个专业的活儿,很多媒体人刚到公司也是稀里糊涂,连邮件都不会发,不是忘了粘贴附件,就是不会用商业的用语。咱们不提倡外企那样用邮件打仗,但是基本的邮件礼仪还是需要会的。
说到管理,更是记者的弱项。记者都是单打独斗,即使你做到主任、总编,管理水平也是基本没有长进。当你到企业,带领一个团队的时候,难度可想而知。坦白的说,大部分的媒体人想要到企业做公关,努努力做一个顾问还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想成为管理者,比如公关总监,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一半以上要折在半路上。
在《龙哥夜话1》中,龙哥曾经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取决于你的眼里盯着谁?记者眼里盯着谁?是读者!所以,你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读者服务,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你看到狗咬人,你会无动于衷,但是你看到人咬狗,你会莫名的兴奋,会迫不及待地写出来。
但是,当你转型公关人,你的眼里应该盯的是谁?是两头,一头是你的企业的客户,一头是你的客户,就是老板,就是公司的业务部门。在任何一个企业,公关都是服务部门,都是业务部门的乙方。就拿写东西来说,你既要体现企业的核心信息,又要能够很好地触达目标客户,两头都要满足。
换句话说,你做记者的时候,要有新闻梦想,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那时的你,最讨厌软文;但是你做了公关,你必须将所谓的梦想抛弃,认认真真地写软文。可别认为软文好写,它可是比你之前写封面文章还难!因为你做记者的时候只有读者这一个客户,但是你写软件的时候有两个客户,既要让企业领导爽,又要让你的真正的客户爽。
很多记者写得了封面文章,出得了十万加,但是却写不好软文,于是,你也很难真正转型成为一个公关人。
记者转型公关,最难克服的心理,是服务意识的树立。毫不夸张地说,99%的记者转型失败,最终都是因为这一点,过不了服务这一关,因为没有服务意识,最终只好灰溜溜地撤退。
记者号称无冕之王,高高在上,尤其在中国,做记者很爽,吃香的喝辣的,出入五星酒店,与CEO平起平坐,企业、公关公司都是无比尊敬,左一声老师,右一声您。于是,记者不知不觉也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逼的人。
当你转型做公关的时候,仿佛从天上一下子坠落,结结实实得摔到了地上。在企业,公关部是服务部门,是职能部门,主要的角色是服务,服务老板,服务业务部门的领导,即使和你平级,销售部门、产品部门的同事都是你的老板,你的头上不再有光环,而是必须夹起尾巴做人,从无冕之王掉落成为服务员。
这一步,是很多媒体人实在接受不了的。更不能接受的,是和媒体的沟通。曾经平起平坐的哥们、姐们,也变成了自己的甲方,刚开始,你刷脸,让他们帮你,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事情正在起变化,这些孙子们竟然好像忘了你,对你的要求开始顾左右而言他,变得消极起来。于是,你一边要像孙子一样服务内部的领导,一边又要像孙子一样让记者们爽。
你觉得,靠,自己这个转型真TMD是找罪受。
在企业内部,你也感受到了地狱般的感觉,你竟然不知不觉掉入了同事给你挖的坑里,摔得七零八落,帮同事背了一个大锅,差点要压死你。
如上所述,记者通常是单打独斗,所以头脑比较简单,没有斗争经验,都比较单纯,但是到了企业,情况可是复杂多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勾心斗角。想象一下,一个思维单纯的人到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会发生什么?一定是走几步就会调入坑里,反复几次,基本上就废了。
说了这么多负面的东西,相信还没有转型的媒体人,该要望而却步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媒体人的价值很大,是非常欢迎的,对于媒体人来说,在转型前做好准备,在转型后积极学习、适应,还是能够胜任的。
说实话,上面的这些坑,龙哥都经历过,但幸运的是,龙哥都趟了过来。龙哥的转型轨迹有点不一样,很多记者是直接从媒体到企业,而龙哥是从媒体先到了公关公司,也就是直接到了丙方。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公关公司,尤其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公关公司(Burson-Marsteller),受到了最系统的公关专业训练,受到了最系统的职业训练,为以后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直接从甲方打到了丙方,彻底培养起服务的意识,一边服务客户,一边服务媒体,端正了心态,树立了服务意识。
当然,龙哥不是建议你一定要先到公关公司,再去企业,而是提醒大家,要想成功转型,就要有归零的心态,将过去翻篇,从新出发。
第一,你要虚心地学习公关,公关和媒体是近亲,但是有很多不同,千万不要误认为公关就是写稿、发稿,而是要系统地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公关,理论结合实践,不耻下问,就像你当年入行媒体那样。
第二,你要将自己当做一个新人,一个职场的新人,从新出发。如何开会,如何写邮件,如何和同事沟通,如何向上和老板交流,如何跨部门协作,如何管理团队,一切的一切,都要在实践中摸索,和老司机虚心求教。
第三,你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职场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顾问(specialist),一个是管理者(manager),你到底要成为什么?要摒弃虚荣意识,管理者的抬头是好听,还带团队,做领导的感觉很爽,但是要考虑你是否真的适合。坦白的说,大多数的媒体人是适合做顾问,而不是管理者,你要想做管理者,就要彻底的转型,从做事到带人,从微观到宏观,搭团队、定战略、打硬仗,想要得到多一些,自己付出也要多很多。
再说说龙哥的观点,这个世界,最应该做的是扬长避短,而不是扬长补短。对于大家来说,早已经不是几岁孩童,性格、优势基本已经成型,这个时候,与其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补短,不如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扬长。曾经的媒体人,你只要将自己写作强、资源广的优势发挥出来,那在企业就是独一无二的优势,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一定面面俱到,发挥自己擅长的东西,做最真的自我,才是最好的。
当你转型公关,最好的建议,是你一边学习,一边更要露一手,将自己写作强、人脉广的优势先发挥出来,做出一点现有团队做不出来的成绩,比如在谁都搞不定的媒体上发出一篇大稿,比如写一个让大老板惊叹的文章,比如将一个马上要登的负面文章撤掉……这样做的好处媒体公关,是你能取得开门红,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
第四,要明白公关的本质,尤其是在企业公关部,公关意味着什么?公关关系,public relations,是做关系的。龙哥经常说的一句话:在企业,做公关,最重要的不是做事,而是做关系,要和老板、和同事搞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认同你,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这时候,需要的是沟通、协调的能力,是情商,而不是简单的写出好的稿子,不是简单的又介绍了一个媒体的主编,发出一篇大稿。
第五,要学会保护自己,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这个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记者的头脑比较简单,很容易被不知不觉地在公司害死。龙哥的观点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工作中,持合作思维,经常换位思考,不要考虑别人能给你什么,先考虑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同时,要有一颗警惕的心,懂得保护自己。
第六,最最重要的,就是服务意识的树立。要告别单打独斗,要有团队的意识,要有服务的意识和精神。打破原来的无冕之王,从新开始。说句不好听的,记者有什么牛的,你觉得牛,那是企业抬举的,本来,企业和媒体就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记者变得越来越牛,都是企业、公关公司捧的,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和媒体打交道,不是要一味将自己的身段放低,求着媒体,而是要平等沟通,为记者带来价值。
最后,祝愿所有的媒体人转型公关都能成功,既往不恋,纵情向前。话说回来,焦虑是因为你不能放下,当你将过去放下,从新出发,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担心失控,是因为你还是希望控制什么,当你归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闫跃龙。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