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的诗(12首诗词,12个劳动场景,致敬所有劳动者)

五月,是收获与播种并存的月份。 五月,是成熟与新生交替的时光。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启华夏文明的起源开始,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最早种植水稻和粟、最早发明养蚕和...

五月,是收获与播种并存的月份。

五月,是成熟与新生交替的时光。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启华夏文明的起源开始,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最早种植水稻和粟、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最早发明铸铁柔化技术、最早使用耕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生活,又生动地反映着生活。浩如烟海的诗词里记载了多姿多彩的劳动场景。

值此2022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文仅从耕种、收麦、插秧、打稻、打鱼、狩猎、采莲、采蜜、蚕桑、制陶、烧炭、冶炼12个劳动场景入手,精选12首诗词,来看看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风采。

01、耕种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粒粟”与“万颗子”的对比,生动描写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赞美了农民的劳动。四海之内良田遍布,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然而农民辛勤劳作却两手空空甚至惨遭饿死,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

烈日当空,农民在烈日下锄禾而汗流不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这两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经成了历代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格言。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02、收麦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五月的田野,一派丰收景象,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作者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03、插秧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有抛、有接、有拔、有插,一家人其乐融融插秧劳作的情景跃然纸上。语言朴素通俗,别出心裁。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搭话里。

04、打稻

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农民欢笑歌唱着,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农民整夜挥舞连枷打稻子,响声一直到天亮,好一幅生动的劳动场景!

05、打鱼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诗人对渔民劳作无限同情,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06、狩猎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巧妙表达了将军出猎、收猎的意态与豪情。诗作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

07、采莲

采莲曲

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辉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婉转歌声。小诗只用了20个字,就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08、采蜜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勤劳的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作者以“蜜蜂”象征“劳动者”,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怜悯之情。

09、蚕桑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绿源、白川、秭归、烟雨,短短几笔勾勒出初夏水乡的独特风光。“绿”用来形容草木葱郁,“白”意为雨水丰沛,“子规声”寓意催农,形象地展现了“四月田园”的独特风光。刚刚收割完蚕茧,又忙着在稻田里插秧,“四月农村”紧张忙碌的劳动,交织成一幅色彩鲜艳的画卷。

10、制陶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诗作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

11、烧炭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只十四个字就活画出烧木炭的老人的肖像,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 他却遇上了 “手把文书口称敕” 的 “宫使”。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整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12、冶炼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全诗展现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感谢浏览,如果喜欢,敬请关注、点赞、转发!

您还了解哪些劳动诗词,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发表于 2023-07-23 11:54:41
  • 阅读 ( 129 )
  • 分类:财经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这里有羊毛
这里有羊毛

187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