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10W ,新媒体写作还有什么出路?

“贩卖焦虑”的自媒体,自己也早已陷入焦虑了。“10w+”仿佛古老传说中的宝藏,令无数自媒体勇士们苦习各路招式,只为收获那串可喜可贺的数字。刷量、洗稿应运而生,被戳中嗨点的吃瓜群众们亦将风浪...

“贩卖焦虑”的自媒体,自己也早已陷入焦虑了。“10w+”仿佛古老传说中的宝藏,令无数自媒体勇士们苦习各路招式,只为收获那串可喜可贺的数字。刷量、洗稿应运而生,被戳中嗨点的吃瓜群众们亦将风浪掀得更盛——而这一切,无不是流量焦虑下的一场场闹剧。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邀请前凤凰科技主编,腾讯大家、钛媒体等媒体科技专栏作家,创办“写作训练营”的师北宸做客真爱读者群,听他聊聊自媒体如何缓解流量焦虑,在新媒体时代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1内容创作:“远谋”之战“10w+”的诱惑“10w+”是所有新媒体编辑心中的痛。为了每一篇推文左下角的一行阅读量数字,公众号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当刺激用户情绪成为一些大号吸睛的主要方式,师北宸认为,这是人性,但无法长久。一直以来,刺激用户情绪的娱乐性话题便是最吸引眼球的内容创作套路。在国外,英国知名的太阳报、花花公子等带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小报便风靡社会。除此之外,“明星对骂”等娱乐性内容也永远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话题。公众愿意去留意,愿意被吸引过去。如果从人的本性上谈,其实所有人都需要一些所谓的生理上的刺激。“这样子可以让自己兴奋,让自己开心。这是无可厚非的。

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_数字媒体 新媒体_有什么新媒体

”但人性并不意味着正确。师北宸认为,从长远来看,内容创作者更应当去思考,他所创作的一系列文章能够为读者带来什么。单纯的感官刺激可以轻松吸引看客的点击,然而也会使看客迅速地离去。前几年,“留几手”还是正红火的微博大V,依靠一手“骂人”吸引粉丝。漂亮的小姑娘们把自己的自拍照片发给留几手,只为收到留几手以“极度恶毒”著称的点评。这样依托于人们SM情结的内容生产套路,使留几手在当时红遍了微博,但留几手蓬勃生长的时期只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没有人会谈论这位红极一时的博主。(“留几手”的毒舌点评)师北宸一直倡导一个观念,“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去思考,如何去写一些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个主题有可能在你的短期的写作中不一定能很快爆红,可如果你把时间拉到更长的一个尺度去看,它是能更长时间的留存下来的。”对于自媒体的内容创作,师北宸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写不一样的东西,这样的内容生产者更容易留下痕迹;其次,要写十年以后依然具有价值的东西。“10w+”不应成为压在自媒体人身上沉重的包袱,真正的价值,隐藏于长久留存的内容里。写作黑客:成为自己的国王在公众号文章打开率越来越低的今天,洗稿、刷量事件已经成为一种快速获得注意力的“捷径”,原创自媒体的处境似乎变得越来越艰难。

然而,师北宸提出了一个有趣的事实:洗稿与刷量,事实上是历史的反复。最早期的门户网站,是职业的“剽窃者”——网媒编辑将传统媒体的文章复制粘贴,扔到门户上,即是完成了一篇稿件。如果用一个极低的标准去客观的观察这十几年媒体发展的缩影的话,“洗稿”事实上是早期抄袭的沿袭。“现在比过去还是进步了一点点,因为洗稿你还得把稿子改改,还是有一些智力含量的。”(笑)当然,洗稿并不是一件好事。洗稿者对原作者失去了足够的尊重,以投机取巧的态度对待着原创内容产业。洗稿对于整体的内容创作生态有着破坏性的作用,如果这一行为被放任,行业的发展将会面临着严峻的障碍。基于洗稿的负面性,师北宸对原创内容依然保有乐观的态度。但他强调,所有做原创的人都要努力的让自己尽快的成名。内容创作者一旦做出了成绩,并将作品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抄袭”便不再是那么令人烦恼的问题。拥有了知名度与话语权,维权会变得更加容易,抄袭者也会对背负污名的风险有所忌惮。“对于原创自媒体而言,要努力让自己突围出来。你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的第一。”这并不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内容创作者可以划出一个领地,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曾经的师北宸是一位科技作者,他专注于苹果、Facebook以及国外一些新奇的创业公司的分析评论,以至于许多读者都认为他曾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有什么新媒体_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_数字媒体 新媒体

事实上,师北宸是个“土著”国人——他不过每天都在阅读外媒资讯,了解美国的创业生态与科技生态。这样持续的、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写作,可以使其他的媒体平台,以及这个行业的读者对内容创作者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认知。这样的认知塑造着内容创作者的个人品牌,成为“争夺第一”道路上的珍贵宝藏。师北宸把这称之为“写作黑客”——这也是他所创办的公众号的名字。“写作他其实就像黑客一样,你可以用黑客的思维,去为自己在自己的这个领域打开一个独特的第一的位置。”生于拉新,死于留存“刷量”是目前自媒体制造良好吸粉数据的手段之一。然而,或许为了拉新涨粉而绞尽脑汁的媒体人们都弄错了方向——拉新其实是相对容易的,考验更大的地方其实是在于留存。“得到”作为一个提供知识付费服务的平台,仅1年便吸引了700万用户入驻。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据。然而,即便是像“得到”这样靠优质内容吸引用户的APP,在经过长达数月的过滤之后,一些得到专栏作家的专栏的打开率,大概也只有10%。这样的打开率,无法支撑起足够的复购量。(得到中的专栏)如果没有复购,那就会死于留存。如何持续地使用户产生价值,并且让用户心甘情愿为你再次付费,是比拉新更难的问题。

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_有什么新媒体_数字媒体 新媒体

师北宸坦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或许刷量能够快速拉新,可刷量而来的用户无法持续产生价值。“反而是好用户看起来积累得很慢、很难,可是每一个都是铁粉。”如果能把留存做好,拉新并不会成为问题。“因为你把更难的事情都解决了,解决一个容易的事情对你而言是并不难的。”2焦虑名利场中的初心与理想反转新闻:观点太多,事实不够用了王凤雅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从一开始发文谴责到最后纷纷转发道歉,自媒体们在增加事件曝光量的同时也带了一波节奏。如今的网络热点往往会陷入“反转”怪圈。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太快,每当一件事实被披露,就会有大量的人蜂拥而至:他们需要有刺激性的新闻来让他们去发表看法。在吃瓜群众一圈一圈涌来,最终围得水泄不通之时,全网皆为此沸腾。在信息高速传播之后,事件便可以开始变形、扭曲,携带着不同目的的人都开始参与进来。而很多的事实与情绪,需要在某一个动作做出来之后有什么新媒体,才会给出反馈与回应。在这样的杂乱与延迟之间,舆论便不断的摇摆。事实上,师北宸认为,中国的自媒体如此之发达,是一个比较“奇葩”的现象。媒体一直是一个有一定准入门槛的行业,它有着自己的行业规范与行业标准。在媒体业,行业的操作方法其实是需要不断学习精进的。

而在自媒体平台出现之后,所有人都可以通过键盘、摄像头发表看法,不需要在现场,不需要是事实——甚至,如果你的观点足够犀利,还能得到很多人的追捧。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市面上观点的泛滥与事实的稀缺。事实的采集与报道,需要付出比写观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以及更多道验证的工序,而最后的回报,可能仍然是惨淡的阅读量。在逐利心理的驱动之下,观点将越来越多,而事实将越来越少。所以,师北宸认为,自媒体的作用是值得反思的。当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做事实的报道,徒有观点的舆论场就变成了众声喧哗或是娱乐至死。媒体需要流量,这可以理解,但对于平台方,也要想清楚,除了追逐商业价值的回报以外,你是否想要真正的成为一个行业的标杆?“在我们获得名和利的同时,也要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去保有一定的底线。这个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坚定理想,耐心为王谈及自媒体应当如何缓解流量焦虑,师北宸的秘方很“佛系”:理想与耐心。“很多人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师北宸认为,如今的年轻人面对着外界的诱惑,很容易陷入浮躁与焦虑之中。“关于你究竟想要什么的问题,听起来好像与自媒体缓解流量焦虑不是完全相关,但其实它们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比如说,当你想清楚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可以开始去修炼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去跟风。

要把自己希望做好的这件事情真真正正的把它给做好了。”理想可以使行动聚焦于某一目标,而在修炼特色以外,“耐心”也可能是穿透一切障碍的重要武器。事实上,咪蒙、新世相等傲视群雄的自媒体背后,往往是一位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创始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本质没有太大的差异,因为它们都需要提供好的文章、好的价值。年轻人们往往在新媒体表现出了良好的新媒体语感,却又在一篇10w+之后陷入“无法写出更多10w+”的焦虑。事实上有什么新媒体,持续、长久的高质量生产并非易事,它依旧需要长期的积淀,与一个个非“10w+”的经验反馈。其实,世界一直都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与其焦虑于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变动,不如“安下心来琢磨,你究竟希望在写作上趟出一条自己什么样的路来。”媒介素养:应该寄望于受众吗?不得不说,许多反转新闻,起源于媒体,扩散于受众。许多受众一开始被自媒体带动情绪不明真相地大发言论,又在真相大白之时倒戈对自媒体展开批判之势。这不禁使媒体人开始思考:如果受众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是否自媒体的内容标准就会随之提高?对于这一疑问,师北宸提到了经典的《乌合之众》。这是一个有趣而令人感到悲哀的现象: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与《乌合之众》的创作年代相比,受众的媒介素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事实上,媒体很难对受众作出要求。媒介素养并不是单独的“媒介”素养,它是一个人的整体。无论是教育基础、知识水准、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判断的能力,或是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态度,都是塑造一个人媒介素养的要素。对受众全方位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媒介自身所拥有的能力。对于自媒体行业的阴暗面,师北宸更倾向于在从业者与行业的标准上下手。不仅从业者要有自觉的自我要求,行业的标准和行业的规范也必不可少。对此,师北宸提到了国内电影分级制度的缺失:未成年内容与成年内容混杂,业内环境混乱。“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对观众和读者不做区隔,那行业必定会陷入混沌。”但行规和准入门槛的产生,并不能一味地依靠政府与官方强制推行。一般而言,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会引来反弹,且并不一定是真正符合行业需求的规范。真正的行业规范应该更多来自于每一个行业从业者:他们的自我要求,以及基于对这个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关注,而对其他从业者的互相监督。相比起借助管控受众、洗稿刷量的力量,自媒体的“碉堡”,依然需要靠自身来坚守。“传统的扎马步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行当都要把自己的手艺做好。”在这个焦虑横行的年代,专业与耐心,依旧是突破重围的绝佳武器。

  • 发表于 2023-07-24 21:25:05
  • 阅读 ( 138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浏览:88
浏览:88

58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