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是真实的历史吗?

“赵氏孤儿”在中国可算得上家喻户晓,几乎所有的剧种,从京剧、秦腔、豫剧、越剧、晋剧到话剧,甚至近代的小说和电影电视剧,都在上演着这出剧目。 关于“赵氏孤儿”甚至于有人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赵氏孤儿”在中国可算得上家喻户晓,几乎所有的剧种,从京剧、秦腔、豫剧、越剧、晋剧到话剧,甚至近代的小说和电影电视剧,都在上演着这出剧目。

关于“赵氏孤儿”甚至于有人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如果此“孤儿”不能长大成年,中国就没有赵姓了!“赵氏孤儿藏身地”具体在哪也从一个模糊的概念成为了争论的话题。

问题来了,“赵氏孤儿”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藏身处到底在哪?

31fd0002d88d0f86cc64_ro1ntffezny.jpg

先来看看大家所熟知的版本,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基本故事框架。

春秋晋灵公时期,奸臣屠岸贾当道,因嫉贤妒能,将忠臣赵盾家族三百余口尽数杀死。

唯一漏网的是赵盾之子赵朔之妻庄姬公主避祸在宫中,产下一子。为躲避屠岸贾灭门,庄姬公主托付于出入宫中的医生程婴将出生婴儿藏于药箱准备带出宫外,自己却自缢身亡以消除泄密的担忧。

在程婴胆战心惊提着药箱往宫外走的时候,被守门将军韩厥发现。但韩厥也深明大义,放走了赵氏唯一的血脉,自己拔剑自刎。

奸臣屠岸贾得知走漏了“赵氏孤儿”,下令将全国满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孩全部杀死。

程婴为了拯救赵氏唯一骨血,与赵氏门客公孙杵臼配合其演了一出双簧。由公孙杵臼带着程婴的独子藏匿山中,然后程婴佯装带领着屠岸贾找到公孙杵臼,并将其二人杀死。

然后程婴带着赵氏孤儿远走他乡。忍辱负重十五年后,赵氏孤儿赵武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计杀屠岸贾,为其家族报仇。而程婴自杀以报老友公孙杵臼。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赵氏孤儿”,其故事曲折,内容慷慨激昂、悲壮大义、感人肺腑。

大家所熟知的这个故事最初的版本为元代纪君祥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后世改编成多种剧目,但基本故事情节依旧以此为基础。诸如京剧的“搜孤救孤”,其他的还有秦腔、豫剧、晋剧等,甚至于话剧和小说、电影电视剧。

而元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的故事来源,是有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洋洋洒洒叙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基本和大家所熟知的一致。

问题来了,同样是司马迁的叙述,在《史记.晋世家》中,叙述却发生了截然的改变,却是另外的一个版本的故事。

31fd0002d8cd2fac1991_evbhb2crqvz.jpg

《史记.晋世家》载:“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就是《左传》,是这样记载的:“晋灵公不君......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公嗾夫獒焉。......搏而杀之。斗且出.....”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左传》中的记载是一场晋侯与正卿之间惊心动魄的斗争。晋灵公要弄死赵盾,不仅派人暗杀,还放狗咬他,还好赵盾人缘不错,危难关头总有人帮助逃脱。最后无奈只得逃亡,还没有跑出国境,晋灵公就被赵盾的堂弟赵穿给杀了。赵盾回来继续当上卿,立晋成公,但弑君的罪名就落在赵盾头上了。晋成公即位后立即昭告天下,弑君的是赵穿而非赵盾。赵盾继续作为上卿把持朝政,并且为赵氏家族争取到了最大的权势。

其后发生的事情,更是令人大跌眼镜了!

《左传·成公五年》中:“晋赵婴通于赵庄姬。五年春,原、屏放诸齐。”

赵婴就是赵婴齐,原为赵同,封于原,屏为赵括,封于屏,此三人和赵盾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但赵婴竟然与自己的侄子赵朔夫人“通”,于是被两个哥哥流放而死。

《左传·成公八年》载:“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这才是晋灭赵氏的“下宫之乱”,而赵朔的儿子,大家熟知的“赵氏孤儿”赵武跟着自己的母亲赵庄姬在宫中,长大成人后才返于朝。

如果真的如《左传》所记载,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赵氏孤儿,也就不会出现“赵氏孤儿藏身地”。后世所出现的数个“赵氏孤儿藏身地”之间争论得面红耳赤岂不是荒唐?

32090003c84ca7e7b3fc_2vk14ilu3ti.jpg

首先宣称“赵氏孤儿藏身处”的是山西盂县藏山。

藏山是盂县人的骄傲,很多时候藏山的影响力比盂县还要大。

盂县是山西历史上最早的县名之一,也是当时春秋时晋最北部的县。当时最早的治所在今阳曲县大盂镇,为晋大夫盂丙邑。因地形四周环山,中部平坦,形若“盂”而得名。而藏山则古称盂山,千峰叠嶂万壑含烟,松柏参天,涧水潺潺。称当年程婴携赵武隐居此地十五年之久,故而称之“藏山”。有一个问题,何时改为藏山之名,却没有人提及。

藏山旅游开发始于2003年,2009年电视剧《赵氏孤儿》在此取景,2010年陈凯歌导演拍摄的电影《赵氏孤儿》在藏山开机,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赵氏孤儿发源地-陈凯歌藏山文化推广大使新闻发布会”,藏山高举着“忠义藏山”的旅游大旗,号称目前国内完好保存两千多年的唯一一处与“赵氏孤儿”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名胜......

反对声很快就出现。 发声的是邢台,根据《顺德府志》和《邢台县志》载:“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为程婴匿赵武处。”改名为赵孤庄村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认为当时盂县并不属于晋国地,而是戎翟之国,邢台却属于晋国。 并认为当时程婴带着赵武藏于深山老林与虎豹狼虫为伍生存十五年极其不合理。

当然这种不靠谱的分析几乎没有什么人理会。紧接着有人反击,根据《雍正山西通志》,在襄汾县有赵宣子墓、赵大夫祠、程婴墓和祠、公孙杵臼墓和祠等......

问题来了,到底赵氏孤儿的故事哪个版本更接近于史实?

31fd0002d918465fc87b_nmgqzcai4wb.jpg

首先,在《左传》中没有记载屠岸贾这个人,更没有记载他灭门三百余口的丁点记载。且关于赵朔的记载虽然不多,但在承袭赵盾爵位后,还以下军统帅身份参加了与楚国作战,而后便没有了只言片语。时隔十年后才有了赵婴与赵庄姬“通”的记载,此时是不可能有遗腹子的。确为赵朔之子的话,也应该有六七岁了。关于公孙杵臼、程婴的“搜孤救孤”就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次,《史记赵世家》中的“下宫之难”与《史记晋世家》、《左传》记载的年代相差十多年之久。而在《史记赵世家》记载的“下宫之难”那年后,还发生了诸多大事,赵氏依旧参与其中。也就是说当时并没有被灭族,而是发生在之后。

第三,关于赵朔的夫人赵庄姬没有出身记载,《史记赵世家》中称晋成公的姐姐,也就是晋文公的女儿。可赵衰的夫人就是晋文公女儿,晋成公姐姐,不可能爷爷和孙子娶的是姐妹。只有可能是赵朔的夫人是晋成公之女才合乎情理。

第四,《国语.晋语》载:“昔先主文子(赵武)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这可是赵武的孙子赵鞅对臣子邮无正所说。

由此可见,所谓的“赵氏孤儿”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清代学者赵翼就说:“屠岸贾之事,出于无稽,而迂之于采遮,荒诞不足凭也。”只能说当时赵氏的家丑,只能加以掩盖,才有了后世的说法。

“赵氏孤儿”的广为流传,其实就因为元代纪君祥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而这个故事的从《左传》《国语》《史记》中汲取加工的初衷,其实是因为元灭宋后的汉人对于复宋的向往,而成就了这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

忘记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可悲,但是被娱乐化的历史也是可叹的,只希望读史明心。

32060003447aa62fd6b5_l1d5fhehhqs.jpg

  • 发表于 2023-07-26 22:36:59
  • 阅读 ( 87 )
  • 分类:财经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Lee
Lee

26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