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土丘上,因传说此地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属的墓地而得名“马王堆”,其实为西汉初年长沙王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是“文革”期间实行的一次重大发掘,开创了中国考古学的新局面,创造了考古学史上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典范。
马王堆汉墓于1971年底在基建的时候出现可燃气体泄漏而意外被发现。1972年1月,马王堆1号利苍夫人辛追墓开始发掘,在椁室内发现了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锦饰内棺四重套棺,内棺棺盖上覆盖有一块长达2米的“T”形帛画,棺内有保存完好的女性湿尸一具,均为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1973年9月,开始发掘马王堆2号利苍墓和3号利苍儿子、第二代轪侯利豨墓,其中二号墓历史上曾多次被盗掘。三座墓室内放置有3000多件保存完好、制作精美的漆器、木器、丝绸、竹简、乐器、印章等随葬品,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
由于马王堆汉墓年代信息和墓主人身份明确,1、3号墓墓室结构完整,棺椁保存完好,随葬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在原位置未曾挪动,提供了研究秦汉时期丧葬习俗和制度的最佳样板。
马王堆汉墓中最具轰动效应的是两千多年不腐的1号墓主辛追尸体。尸体各部位保存完整,骨骼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大部分毛发附在原位,指、趾纹清晰”,“皮下脂肪丰富,软组织尚有弹性,部分关节稍可活动”,体内各器官均保持完整的外形,体现了古代墓葬防腐技术的高超。
数量众多、品类丰富、工艺精湛的精美丝绸服饰是墓葬中另一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土于1号墓的素纱襌衣,其中一件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9克。另有一件被毁,仅重48克,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早、最薄、最轻的服饰,是西汉时期丝织工艺的巅峰之作。
在1、3号墓葬中出土有4幅精美的帛画,色彩华丽、庄重,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景象。1号墓“T”形帛画自上而下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情景,表达了引魂升天的含义,汉代人们相信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可升入天国的观念,既体现了汉代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又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马王堆汉墓中拥有帛书、竹简等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了解秦汉时期思想、文化、军事、科技、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帛书28件,共12万余字,除了《周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传世文献,还有大量古佚书,涉及思想、军事、天文、医学、地理等方面。3号墓还有200支医简,是现存最古老的养生方、房中术书籍。
马王堆汉墓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揭示了西汉初年的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辉煌的成就,亦是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杰出代表,被视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