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腾讯联合阅文集团共同发起的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

“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 《光明日报》(2021年02月23日 16版) 张贴在家中的窗花剪纸里,藏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西湖下镇压着一只怪兽,名叫“年”,它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而眼下,由于缺少...

“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

《光明日报》(2021年02月23日 16版)

张贴在家中的窗花剪纸里,藏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西湖下镇压着一只怪兽,名叫“年”,它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而眼下,由于缺少鞭炮镇压,年兽已然苏醒,危机一触即发。男孩的爷爷,是抵御“年兽”的团队成员。除夕将至,爷爷潜入湖底,与年兽殊死搏斗。男孩灵机一动,请来西湖边真正的“大神”——广场舞天团。于是,在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山水怀抱中,喜气洋洋的人们为一片黛绿点缀上最耀眼的红色。喜庆热闹的锣鼓、大妈们愉悦的舞步,形成奇妙的“魔法”,年兽就此轰然倒地。

谁能想到,流传了千年的年兽传说,来到波光粼粼的西湖,会上演这么一出神秘又喜气的故事?不久前,这支名叫《年兽》的8分钟短视频一上线,就引来众多观众围观,令人忍俊不禁。

《年兽》的创作,来自腾讯联合阅文集团共同发起的“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这一计划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的世界遗产为原型,号召中国网络文学作家深入挖掘世界遗产的内涵与故事创作短篇文学作品,并以新文创模式,邀请导演、编剧和短视频创作者以短片、动漫、音乐等多种数字内容形态进一步开发该文学作品,以此呈现世界遗产的多元切面,打开文旅融合的想象空间。

当年轻的创作者们走进古老的世界遗产深处,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也让深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与当下生活建立了新连接。

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每年都会过年,但很多人已经淡忘了除岁和过年的习俗。西湖上发生过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可我想让大家知道西湖上不仅仅有爱情故事,也可以有合家欢。”身为浙江人的阅文集团品牌作家连力(网名“得了吧”)说,提到世界遗产,脑海里立刻就想到了西湖,“就想靠着自己的力量传播一下自己知道的世界遗产。”

于是,他将春节的年文化和西湖相结合,创作了《年兽》。这次“温故”的创作之旅,让连力兴奋不已:“当代社会日新月异,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一部分,驻足在历史的长河里观察古老的文化和技术,为我今后的创作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以西湖文化景观为背景创作故事原型,在上海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及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数字积累和文化传播中心的支持下,腾讯影业“青年导演培养计划”合作导演童画将《年兽》拍摄成片。别出心裁的“打年”方式,将山水环绕的西湖文化景观与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融合在一起,翻新了传统的年味符号,也为西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用一种新的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去关注这些千年遗产。因为这次拍摄,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西湖,还有那些带着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童画说,“在了解、筛选故事的过程中,有机会去深入了解西湖背后的历史文化对现在的市民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让我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把杭州的人文气质悄悄融入短片当中,这是一件有趣又有挑战的事。”

年轻的网络文学作家和青年导演跨界合作影视项目,对彼此来说都是一次崭新体验。“网文作者的脑洞就很大,也激励我们在表现和实现上可以用很多新手法,打破传统电影拍摄的固有思维,混合多重实现手段,让故事的视觉呈现更有趣。”童画说,“我们希望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更好地保护这些人类文明的遗珠。”

经过这次创作,连力感觉自己和世界遗产有了更加紧密的关联:“首先,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世界遗产的存在,甚至让更多的人加入对世界遗产的文化创作。其次,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描绘自己家乡的风貌和特色手工艺或技术,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从而推广出去,增加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世界遗产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和《年兽》一同上线的,还有两部短片,一部是以湖北神农架和“野人”传说为背景创作的《野朋友》,一部是发生在安徽宏村的“爱不会缺席”的故事《礼物》。值得一提的是,三部短片的主创团队都以90后为主。他们从家乡的世界遗产中汲取创作灵感,用青年视角记录时代发展,以更生活化的表达,让世界遗产走进千家万户。

“世界遗产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阅文集团作家李陈鑫(网名“晨星LL”)说。作为湖北潜江人,李陈鑫从小听着“神农架野人传说”长大,这次围绕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创作的短篇小说《野朋友》就融入了“野人”元素,讲述祖孙三代关于爱与和解的故事。

同为湖北人,腾讯影业“青年导演培养计划”合作导演陈新彦基于短篇小说《野朋友》拍摄了同名短片。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野朋友》剧组深入神农架林区取景,并将当地文旅元素融入其中。短片以“神农架野人传说”为线索,串联起父亲与爷爷、父亲与孩子、父亲与母亲间的对峙隔阂与情感联系,紧张的剧情节奏,细腻的情感表达,既加深了神农架的神秘之感,又表现了中国式的亲情关系。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熟悉并喜欢神农架的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唱本《黑暗传》传承人陈切松认为,青年创作者的视角拉近了世界遗产与普通人的距离,对当地的文化旅游有很好的推广作用。

1996年出生的陈新彦感慨:“世界遗产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它不仅是文明的记录和古人情感的承载,更是当代人探索世界的有力依据,通过世界遗产来回望过去的历史,会帮助我们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

好的故事就是一个走进去的“引子”

中国目前拥有55项世界遗产,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也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点状分布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共同织就了一张熠熠生辉的世界遗产网络。

短片《礼物》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在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建筑群取景拍摄,讲述抗疫之下一场“特别的团圆”。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周燕(网名“囧囧有妖”)用细腻的笔触将家国大爱与青梅竹马之情娓娓道来,腾讯影业“青年导演培养计划”合作导演王子怡则以娴熟的镜头语言还原小说故事,共同传递“总有人在默默爱着你”的创作理念。短片中,水墨山水、诗情画意的徽派建筑,炊烟袅袅、亲邻互助的生活场景,臭鳜鱼、毛豆腐等特色食物,让观众感叹,这就是“老家生活”。

在李陈鑫看来,好的故事就是一个“引子”,让年青一代对世界遗产有个初步的了解。“我常常因为在电影中看到了某座城市,或者在书中读到了某个地方,就会产生去那里看看的想法。一个好的故事,如果能够与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那么对于他而言,自然会产生想进入到故事中一探究竟的想法。”

这或许是青年创作者们参与的“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未来能够打开的新空间:用传播量和有趣的形式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在新与老的碰撞中,赋予古迹新的时代文化意义,增强人们与世界遗产间的情感互动,同时激活文化传承。

“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青年创作者从中汲取灵感,以年轻和多样化的视角融合时代特色与个人创意进行创作,塑造出众多具有互动性和延展性的本土文化IP,再借助数字化的内容表达和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能够实现自然、文化、创意与科技的相互融合,也让传统文化本身得到了延续和新生。”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非遗数字积累和文化传播中心负责人唐廷强说。

西泠印社社员、国家博物馆访问学者韩回之认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借助新文创模式与当代人建立连接。传统文化的新式表达,将唤醒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新文创,让技术和文化互为驱动,让传统与潮流共生,真正推动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输出更多丰富生活、温暖人心的好故事,培育出更多有内涵、有品质的好内容,努力打造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还将联合更多青年创意者,围绕多处世界遗产,以短IP开发形式推出短文、短片、动漫、音乐等一系列新文创作品,立体化展现世界遗产的魅力。

(本报记者 颜维琦)

【编辑:姜雨薇】

  • 发表于 2021-09-18 18:52:49
  • 阅读 ( 309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百思特
百思特

31017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