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6G将给人类带来什么?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刘育英)“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将如何改变人类,又给人类带来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IMT-2030(6G)推进组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近日接受记...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刘育英)“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将如何改变人类,又给人类带来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IMT-2030(6G)推进组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近日接受记者访问时,谈了6G愿景。

当下正是5G部署的关键时期,5G已在矿山、工厂、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落地,但5G在人类社会的渗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4G使通信触达能力达到空前的高度,远隔万水千山也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5G将人与人的通信扩大至人与物的通信、物与物的通信、机器与机器的通信,把万物都赋有一定的通信功能,并且可以依据数据作出决策。5G是人机物互联,是人类社会空间、信息空间及物理空间的交互过程,5G从这个维度上改变了社会”,张平表示。

“6G改变世界”,张平谈到6G愿景:愿景未必是短期内能实现的,前面还有巨大的困难,需要“够一够”才能实现。

张平认为,6G是智焕社会,精准医疗、海空天通信、数字孪生等都是具体的应用场景。在人机物互联的基础上,未来如果能够有增量的话,可能加入智慧空间或者意识空间,形成“万物智联”。

据张平介绍,科学界已经在探索将意识数字化,脑科学、脑机通信等探索人脑与机器的通信,并取得一些成果。以前被忽视的传输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达意”通信将成为未来通信的主要问题。如能解决该问题,也就解决了人类意识或智慧参与通信的问题。

“数字孪生”是6G愿景之一。张平说,通过数字孪生将形成“双世界架构”,即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和一个虚拟世界作为真实世界的延伸,和真实世界的需求相对应,实现真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映射。

张平提出“灵”的概念,指的是人体数字孪生,是虚拟世界对人类的各种差异化特征进行数字化抽象与表达,并建立每个用户的全方位立体化模拟。此外,灵还包括人类智能助手、全息类业务、全感官类业务。对主观信息的感知、编码、传输和评估将成为实现高质量业务的关键因素。

“愿景应该想得更远一点,技术的话就要回到现实”,张平认为,算力可能是未来一个比较大的、需要考虑的因素,6G时代算力至少是原来的100倍,带宽等技术指标能够达到10-100倍的提升,高精度的定位应该达到更高的精度。

对于硬件方面的技术,张平认为6G方面的技术应包括无线蜂窝大规模天线、太赫兹、动态频谱共享、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超表面技术等。

“要实现6G愿景,至少要到2030年以后,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张平表示,通信技术是一代一代演进的技术,即使是5G技术,也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也在继续演进之中。目前,需要对6G的需求、技术进行梳理,再去做标准化、产业化,这个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完)

  • 发表于 2021-09-19 15:45:46
  • 阅读 ( 291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万思特
万思特

33271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