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原文来自:] 一、宋 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原文来自:]


一、宋 燃爆竹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火药的发明,本是为和平生活用的,后来用于战争,乃是人类的不幸;用于侵略战争,更是人类的大不幸。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宋 教坊自乐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设酒库卖酒,为招揽生意,『官私妓女,顾倩只应』。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三、明 拜年送名片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四、唐 饰梅花妆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五、晋 馈春盘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六、宋 宫中赐银幡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新春拜过至初三,大内银幡赐百官。朝回两袖天香满,帽饰招得笑语喧。苏辙《除夜元日省宿致斋》诗云:『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风气渐东南。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南宋仍沿北宋风习。《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七、明 鞭春牛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清嘉录》载:『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属迎春娄门外柳仙堂,鸣驺清路,盛设羽仪,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观者如市。』明周希曜《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袁宏道有《迎春歌》,证明迎春仪式已经演化为一种盛大的歌舞活动。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八、唐 放灯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又称『放灯』。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九、宋 蚕卜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捉弄米粉状蚕丝,内藏吉语待尔食。喜得佳兆虽自设,依然欢乐不可支。宋杨万里有《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诗:『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云云。既说是里俗,可知是杨万里家乡江西吉州地方的风俗;也即南方养蚕地区的风俗。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明 走百病上城头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描写当时成都妇女在元宵夜遍游城墙为乐事。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一、清 猜灯谜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行。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清家震涛有《打灯谜》诗云:『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二、清 请紫姑神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虽为一种迷信活动,实则含有对旧社会不幸妇女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护善良人们的神力。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三、元 结羊肠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四、清 走百病摸门钉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正月十六日走百病,盖妇女藉此节日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身活动。而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五、唐 送穷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年年晦日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沥酒再拜早离去;老穷方走新穷临。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穷神,永不回来。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六、宋 春社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割肉卜瓦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耳聋。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七、宋 斗草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春日杂兴』曾描述儿童斗草情形。见画中题诗。盖江南春早,立春草长,儿童互相用草角力,坚韧者胜,折断者败。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八、宋 迎富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古人采莲携鼓游,今朝杂花插满头。相随郊外游一日,迎富即是忘忧愁。二月二日迎富风俗由来甚古。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十九、周(郑国) 踏青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实际上,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人节。后来才移到七月七日。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晋 流觞赋诗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序》。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一、北朝 踏青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二、唐 内宴冷餐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御赐冷食满宫楼,鱼龙彩旗四面稠。千官尽醉犹教坐;归来月上金殿头。据史料载,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因在寒食节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三、宋 担酒上坟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赌博形式吸引买主,这种赌博称为『关扑』。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四、明 斗百草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百花争艳满庭芳,莺歌燕舞女儿乡。不喜饮酒猜拳乐,闲将斗草过时光。明翟佑《四时宜忌》:『《荆楚记》曰: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时有斗百草之戏,亦祖此耳。』高启《斗草》诗:『摘拾遍丛丛,铺茵曲槛东。众家谁得?胜独有并红。』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五、唐 祭扫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暮雨萧萧惆怅归。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六、唐 走马射箭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垂杨金堤翠幕连,健儿走马射堂前。国家尚武多才俊,方显干城诸英贤。

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七、五代 荡秋千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阳春女儿笑语喧,绿杨影里荡秋千。身轻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又为打球、秋千之戏。』唐王建《秋千词》:『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下来立足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旁人送上那足贵,终赌鸣珰斗自起。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自前明以来,此风久革,不复有半仙之戏矣。』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八、清 卖柳条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清明一霎又今朝,闻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娇。


《齐民要术》:『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梦粱录》:『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后来妇女也将柳条戴在头上,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二十九、唐 浴佛节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三十 宋 挂五彩线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三十一、宋 染红指甲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端午阶前采凤仙,小钵加矾细细研。染红女儿纤纤指,粉白黛绿更增妍。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如《燕京岁时记》:『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三十二、辽 射柳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端午祈雨置天棚,乐园东南柳色青。分朋赛射柔条断,赢得神箭誉满营。

《辽史·礼志》载:契丹族为祈雨,进行射柳活动。先置百柱天棚,后奠先帝。皇帝、亲王、宰执依次射柳;败者向胜者进酒。第二天植柳天棚东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赐赏。后金代、明代皆有射柳之俗。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三十三、明 饮菖蒲酒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角黍蔗浆祝尔寿,何妨纵饮入醉乡!菖蒲称『剑水草』,生于水滨。制成菖蒲酒,具有性温味辛特点。对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寿。明代诗人瞿佑有《菖蒲酒》诗云:『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金刀细切传纤手,玉轻浮送异香。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国画版 | 中国100个传统习俗(上)


  • 发表于 2021-09-20 00:17:50
  • 阅读 ( 254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千思特
千思特

21912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