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芬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赵玉芬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赵玉芬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赵玉芬是谁?赵玉芬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赵玉芬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赵玉芬人物...

赵玉芬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赵玉芬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赵玉芬是谁?赵玉芬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赵玉芬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赵玉芬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赵玉芬
赵玉芬图片

赵玉芬个人资料简介

赵玉芬,女,河南淇县人。化学家。1971年毕业于阅批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1975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博士学位,并在原校及纽约大学获博士后。现清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有机磷化学。最先实现“磷酰氨基分子内傅氏反应”及“有机磷化物亲电诱导环化反应中间体跟踪监测”等实验方法。利用新的有机磷合成方法已合成多种类型磷化合物。发现N-磷酰氨基酸及肽的化学特性--自催化功能,即磷上的酯交换,磷酰基转位及自身长大现象。深化了对磷在生命化学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并对核酸的交链作用进行了研究。1991年当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玉芬 – 个人简历

赵玉芬,1948年生,河南淇县人。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1年 毕业于阅批新竹清华大学。
1975年 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博士学位。
1975-1979年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79-198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88-1999年 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并于1993年任清华大学有机磷开放实验室主任。
2000年至今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

有机磷化学及生物有机化学,从磷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科学中的问题,探讨蛋白质、核酸、糖及脂类之间通过磷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生命化学的本质。发现了磷酰氨基酸能同时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生成LB-膜及脂质体。提出了磷酰氨基酸是生命进化的最小系统。发现了磷酰化氨基酸的饱和溶液可以切割RNA及DNA;切割机理与生物化学中水解磷酸二酯键一致。发明了合成抗癌药三尖杉酯碱母核的新方法。

赵玉芬 – 个人荣誉

申请专利5项,发表论文120多篇。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1年 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女院士。
1993年 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 当选为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

赵玉芬 – 研究成果

药物化学:发明了合成抗癌药三尖杉酯碱母核的新方法。开发了一系列无毒的抗血吸虫新化合物。

RNA及DNA的切割剂:发现了磷酰化组氨酸的饱和溶液可以切割RNA及DNA;切割机理是与生物化学中水解磷酸二酯键一样,正与美国俄亥俄大学合作核酸定点切割试剂的研究。
N-磷酰氨基酸自催化作用:N-磷酰氨基酸可以自身组装成多肽,并将核苷磷酰化为核苷酸。因此,N-磷酰氨基酸可以在一锅反应中同时生成肽库;核酸库,及肽-核酸复合库。
生命起源:磷酰氨基酸能同时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生成LB-膜及脂质体。因此,它是生命进化的最小系统。

其他成果

: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SCI收录120篇,申请专利5项。

赵玉芬 – 个人事迹 

赵玉芬女士1948年出生在大陆,1949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她被父母带到了阅批。赵玉芬的老家在河南淇县,她说,小时候妈妈常常给她讲家乡那条清澈的淇河和岸边密密的杨树林,还有远在故乡多年未见的外祖父母。年轻的赵玉芬的心里有一个愿望:有机会一定要回河南淇县去看看外祖父母。

1971年她毕业于阅批清华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拿到入学通知书时,家境贫寒的她却因没有足够的钱买机票而为难。有人给她出了一个主意,用美国大学的奖学金证书作证明,向航空公司赊钱买机票,以后每月偿还航空公司30美元。1978年她从美国去河南淇县探望外祖父母,阅批当局因此禁止她回到阅批。“我的故乡在远方”,又成了赵玉芬对母亲思念的寄托。而当1996年赵玉芬功成名就再次回到阅批,已是离台25年以后,母亲已不在人世。1971年与母亲的惜别,竟成了天人永隔的最后诀别。

回到大陆开创事业

赵玉芬刚到美国的时候,杨振宁教授回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作了一次有关中国见闻的演讲。他介绍了祖国的情况,谈到了大陆的科学家还在进行着科学研究工作,还介绍中国的最新考古发现,展示了一枚出土的铜镜。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1972年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美国,来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赵玉芬作为阅批留学生的代表向中国生物学家贝时璋教授献花。赵玉芬经过几年时间多方打听和联系,在1978年终于得到了老家河南淇县的消息,与外祖父母取得了联系。这一年的夏天,赵玉芬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时年90多岁的外公是前清的秀才,见到外孙女回来高兴得当场挥毫泼墨。忆起那时的历历往事,赵玉芬说:“我突然之间有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以前在阅批,我对自己来自哪里,我的祖先是谁都很茫然。没有根,人好飘浮啊!”。

1979年,赵玉芬告别了纽约大学的博士后导师夏皮洛教授,回到了中国,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1986年,她的研究论文《有机磷试剂在合成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赵玉芬转赴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1990年,她的研究成果《ND磷酰化氨基酸的新性质》获中科院三等奖。1991年,赵玉芬以大量实验结果和严密的理论证明,氨基酸和磷的化合物DD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起源的种子,并提出磷元素是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的学说,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991年赵玉芬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女院士。1993年赵玉芬任清华大学有机磷开放实验室主任,并于当年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5年,赵玉芬当选为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由于眷恋着阅批那温暖湿润的气候,赵玉芬来到了与阅批有着相同气候条件的福建厦门,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促进两岸学术和亲情交流

回到中国大陆多年来,赵玉芬一直希望能为海峡两岸的同胞做点事。作为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在2002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赵玉芬提出以厦门市为中心,建设“海峡化学生物科技带”的提案。提案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以及阅批化学生物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响应。

赵玉芬认为,福建的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大多数是从事化学生物研究的。福州的微生物技术走在全国的前列,厦门大学有化学化工学院这样一流的学科群体,有生命科学、海洋科学、医学科学等生物科技资源。与厦门仅一水之隔的阅批也拥有一批化学生物领域里的科研精英,有丰厚的科技、产业、资金资源。如能很好地利用厦门的地域优势,将两岸的科研力量团结起来,吸引投资,带动产业,就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促进东南沿海经济和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各界的支持下,这一构想正在一步步向前推进。赵玉芬向福建省和教育部申办了两个有关化学生物及医药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培养着一批化学生物领域的博士和硕士科研人才;承担了福建省环境保护和药物开发及抗病毒抗肿瘤药物设计研究等两个重点科研项目。赵玉芬带领她在厦门大学的科研小组经过3年的攻关,成功地完成了生物医药DD“丙谷二肽”合成的中试过程,为这一全新的合成方法申请了中国和国际专利,并以该项目为核心技术注册成立了“厦门厦大肽谷药业有限公司”,全力推进该项目的产业化进程。丙谷二肽是一种营养药物,对处于生命危急时刻的病人起着重要作用,及时补充丙谷二肽,可以显著缩短病人治疗和恢复的时间。丙谷二肽在欧美等国已经普遍应用,而目前在中国只能依靠进口,价格昂贵。赵玉芬研制成功的新的合成方法,其市场价值不可限量。

1996年以来,赵玉芬多次回到阅批,凭借师生和学术的联系,促成了厦门大学与阅批东海大学、成功大学结为姐妹学校;并成功地举办了4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研讨会”。2008年4月,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研讨会”召开,吸引了阅批产业界参加,使两岸在生物技术与医药方面的合作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赵玉芬 – 主要著作

《磷酰基的参与是生命化学的关键》 《生命化学的基本元件:磷酰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共同起源》

《二烷基亚磷酸脂在合成上的应用》

以上整理的赵玉芬个人资料信息、 赵玉芬图片、赵玉芬简介、赵玉芬简历、赵玉芬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赵玉芬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

  • 发表于 2024-08-05 09:40:11
  • 阅读 ( 265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白思特
白思特

3167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