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提供了苏良赫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苏良赫是谁?苏良赫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苏良赫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苏良赫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苏良赫,工艺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工艺岩石学开拓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用岩石学方法对高炉炉渣进行探讨,并用于水泥工业。对中国工艺岩石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60-70年代,对高炉热风炉、转炉炉衬的耐火材料损坏机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使首钢转炉炉龄提高上百倍。他研究新的铁矿矿浆成矿理论,对中国寻找富铁矿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的《应用在水泥工业中的高炉炉渣的工艺岩石学研究》、《平炉喷火口及炉顶高铝砖腐蚀作用的工艺岩石学研究》等论著,具有开拓性意义。他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地质学院等校任教,培养了一批中国工艺岩石学方面.的骨干力量。
1914年2月14日 出生于天津。
1927年 考入天津扶轮中学。
1933-1937年 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
1938-1946年 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7-1950年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质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50年5月 从英国回国,应聘到天津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任教授,曾代理系主任。
1952年 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博物馆馆长。
1978年 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工艺岩石和实验岩石研究室主任。
1980年 当选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兼工艺岩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非金属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9年 担任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物大会副主席。
苏良赫,祖籍四川峨眉,后迁河北丰润。父亲苏艺林为清末举人,考取清朝最后一批官费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法律,归国后在天津法政学堂任教务长、律师。苏良赫1914年2月14日生于天津,有兄弟三人。兄良克(后改名达夫)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曾留校担任助教,后任苏联塔斯社英文编辑,20世纪50年代末,任《中国科学》英文编辑。弟良若,在抗日战争期间,病故重庆。
苏良赫自幼受父亲影响,向往科学救国。1927年,他考入天津扶轮中学。毕业时,学校组织游览泰山,激发了他对地质学的兴趣。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第二年完成基础课后分系时,毅然决定学习地质学,兼修地理学、气象学。他想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工业,而工业的发展,应有物质资源,地质学则是开发地下宝藏的根本。1937年大学毕业,受张席提教授推荐,准备到山西省兵工探矿局工作,由于战乱,未能成行。后在同学帮助下,到天津耀华中学教书,主讲地理学。1938年,应清华大学地学系系主任袁复礼教授邀请,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工作。1938年底,开始跟袁复礼一起从事野外探矿工作。半年后转入教学,讲授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课。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随清华大学回北平,在清华大学期间,先后任助教、教员、专任讲师。1946年,燕京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建议他用岩石学方法研究耐火材料。苏良赫认识到,运用岩石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冶金工业的问题,是一门很有前途的边缘学科,可以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这门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萌发于西欧。1884 年,H.L.福格特(Vogt)发表关于冶金炉渣物相全面研究的文章,是一篇著名的工艺岩石学论文。但中国还没有开展工作。为了把这个学科很好地介绍到中国,苏良赫决定出国深造。1947 年,他得到清华大学休假,又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金,赴英留学。在曼彻斯特大学地质学系、剑桥大学矿物岩石学系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博士学位。其论文之一为《平炉格子砖耐腐蚀作用的矿物学研究》,得到英国专家的好评。1950年5月苏良赫回到祖国,受到天津北洋大学(1951年改名天津大学)地质工程学系系主任王炳章教授的邀请,在该系任教授,后代理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调入北京地质学院(后改名中国地质大学)任教授,兼任博物馆馆长。
苏良赫先后任《硅酸盐学报》编委,《建材地质》顾问编委,中国金属学会会员,耐火材料学会名誉理事,国家科委非金属材料专业组成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荣誉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阅批专业顾问等。1989年担任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物会议大会副主席。
50多年来苏良赫一直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中国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工程师等,他们中不少是中国地质界和硅酸盐行业的骨干力量,在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发挥作用,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苏良赫在教学上有较深的造诣,院系调整之后,他主要担任岩石学的教学任务,学生们和教师们都愿意听他的讲课,都说他讲课的内容丰富、少而精、重点突出,讲得透彻,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形象生动,条理清楚,分析问题深刻透彻,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地院研究生部成立,1978年开始招研究生以来,已培养毕业了20名研究生。其中一名是为冶金部钢铁研究院培养的。苏良赫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教书又教人,对研究生在业务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精心指导,反复推敲,有关实验数据亲自核对,这种对科学的严肃态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经常与研究生促膝谈心,教育他们在思想上要求进步,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并鼓励他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进行拼搏。他经常对学生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献身精神将一事无成,唯有树雄心立壮志、事业心强,勇于克服一切困难,才能攀登科学高峰,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不但这样教育他的学生,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苏良赫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重大成果,而且在科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更为突出的贡献。他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约60余篇,内容十分广泛,从野外地质勘探报告到矿床成因模拟实验,从天然岩石碱性岩、花岗岩的研究到工艺岩石炉渣、铸石、耐火材料的研究,从天然岩石的形成条件的研究到物理化学(尤其是相图)和化学热力学在工艺岩石,工艺矿物中的应用……特别是他为祖国工艺岩石学的发展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早在1944年,他曾为云南省设计水泥厂,测绘厂址,选用原料等等。50年代,苏良赫结合中国工业建设的需要,用岩石学的方法对中国的高炉炉渣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用于水泥工业,同时对高铝砖腐蚀作用进行了研究,共发表论文十多篇,引起了当时中国外的重视,对中国工艺岩石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六七十年代继续对高炉热风炉,转炉炉衬的耐火材料的损坏机理进行更深入的工艺岩石学研究。1974年他受首都钢铁公司首钢研究所、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的邀请,共同研究首钢氧气顶吹转炉炉衬腐蚀机理,使首钢的转炉炉龄从200炉提高至1000多炉,在中国名列前茅,受到国家计委和冶金部的奖励,苏良赫在这项科研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76年,他执笔的《氧气转炉钢渣的相分析和炉龄提高》一文的发表,在中国有很大影响。由于苏良赫在冶金方面的辉煌成就,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学术委员会聘请他为特邀学术委员。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苏良赫和他领导的工艺岩石组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苏良赫知识渊博,他对相图、热力学和计数器如何在工艺岩石和工艺矿物中的应用,造诣也很深,在七八十年代初发表了几篇论文,对工艺岩石界如何应用相图来解释工艺岩石中一些矿物的结晶顺序,矿物的反应机理,耐火材料的损坏机理的探讨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70年代末,苏良赫的另一个研究方面是铁矿矿浆成矿理论的研究,这是一种新的成矿理论,目的在于模拟野外地质条件进行人工实验,用实验的数据来解释中国某些富铁大型铁矿,如南京梅山铁矿,大冶铁矿等可能属于铁矿矿浆成因的。苏良赫不顾年迈多病的身体,亲自带领教员和研究生去野外观察,收集地质资料,回来在室内进行模拟实验。经过三年的努力,大量的实验证明,富含氟、磷的岩浆,在高温下可以分异为铁矿矿浆和硅酸盐熔浆,这一成果对指导寻找中国的富铁矿床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成矿理论,已受到中国地质界的重视。这个科研方向,目前还在进行中。
80年代初,他和工艺岩石研究室的部分教员、研究生与辽宁省硅酸盐研究所协作,对结晶釉进行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83年经轻工业部委托辽宁轻工业局鉴定通过,获辽宁省科技奖。这项成果又获1985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苏良赫在这项科研中起了指导和核心作用。
苏良赫是一位爱国的、正直的老一辈地质教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政治上光明磊落,实事求是,要求进步,待人宽,律己严,作风正派,几十年来,忠诚于科学和教育事业,深受同志们的爱戴。
[1] 数字科技网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2237
以上整理的苏良赫个人资料信息、 苏良赫图片、苏良赫简介、苏良赫简历、苏良赫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苏良赫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