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小席,创业路上的我们

投资还是打压?如何避免创业路上的套路,记录我的创业故事,用5000字记录我的心路历程,用我的故事警醒更多的创业者,多思考,不要轻信。 010年到1010年,我刚从一家国企出来,在一家学生创...

投资还是打压?如何避免创业路上的套路,记录我的创业故事,用5000字记录我的心路历程,用我的故事警醒更多的创业者,多思考,不要轻信。

010年到1010年,我刚从一家国企出来,在一家学生创办的公司做高管。两家公司的管理模式大相径庭,让我对自己的选择有些不舒服和迷茫。期间参加了一个以创业为主题的名人分享会。通过这次分享会,我认识了一位后来成为我的先锋的老师,一位我当时特别敬佩的老师。随着交流的深入和心里的落差,心情逐渐变得复杂,现在特别想忘记江湖。用这篇文章记录下这段经历,与未来或现在的创业者分享。希望你的创业之路不会那么坎坷。

这个“领导”是一个创业导师,看起来自信能干,有名人朋友为他的事业背书。那位老师经常说,谁要给他股份就不要,谁听他的商业提案就豁然开朗,大有作为,谁不听他的提案就墨守成规.我跟他说了很多我的职业经历,因为我从事的是一个有天然门槛的细分市场。对于不了解这个市场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也容易搞不清楚。这位老师也不例外,说他很看重我的能力和领域,鼓励我自己创业(这点我很感谢他)。他可以参与入股,帮我们保驾护航、答疑解惑,工商税法可以帮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给我介绍很多业务。这让我仿佛看到了创业徘徊期的指路明灯,没多想就兴奋地答应了他的股份分配建议。我的团队是60%,他是40%,我是法人。在这里,埋下了我后来后悔的祸根。

tips:

股权参与和投资是两个概念。当时我很困惑。对于不参与实际经营,没有资本加持的人(他的出资额和我一样),口头承诺引入未来资源的股东,只有40%的股份,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路遇“贵人”,扬帆起航

年新公司成立时,老师邀请我做他的副总裁,帮他负责前端会员发展和社区运营,新公司由我团队的几位90后合伙人打理。他说这个福利可以帮助新公司节省一部分我的工资支出,也有利于我们在他的平台上发现商机,把业务引导到我们公司。这位老师在外人面前总是一个心机十足,超级自信的人,除了他的名人朋友,因为他所有的资源和商业运作都是从这位名人朋友那里引进资源得来的。我相信他当时说的一切。他只是建议他还是需要用一些精力去打理他公司的业务,但是他会优先考虑他公司的业务,他同意了。

那段时间可以用千变万化来形容,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和变化。然而,我和那个老师只用了20多天就知道新公司开始运营,我加入了他的公司。

我加入公司后,工作量巨大,因为他的公司在南京,我在上海,那段时间高铁成了我上下班的工具。因为双方认识的时间比较短,可以了解对方的看法和业务

力、市场理解上都有很迥异的认知。在共同创办新公司的角度我们是合作伙伴关系,但在我拿他一份工资帮他公司做事的角度我们是领导和员工的关系,我常矛盾在这两种关系中。在实际的经营中,我对他一言堂式的工作风格从不太适应到逐渐抵触,我也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当想法一次又一次的被忽视,当让我做的违心事多了,离心力就开始在内心增长。



tips:


  • 创业是一件非常耗神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不要轻信自己的端水实力,一心不二用。
  • 特别有主见的人不适合打工。



免费资源,易取难还

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心存感激,如今悔不当初。因为大部分客户都在上海的关系,老师提出要在上海设办事处。当时我们新公司已经在上海用非常低廉的价格租用了一间办公室。而他在上海的全职员工只有一个财务,所以他提出邀请我们到他的场地办公,房租由他来出,我们又可以省下一笔办公场地的费用。我真的被感动到了,内心狠狠检讨了自己不应该为工作风格上的不适应而生出不满。于是过年前后我们几个员工忙里忙外一个多月地找场地,联系装修,找办公家具,老师出钱,我们出人,出力。为了表达诚意,我提出既然房租和装修是他出的,那么除此以外的水电煤宽带等费用就由我们来承担。春节后就在这间二十平米左右的loft里,我们开始了新的征途。我们员工集中在楼下办公,楼上是他的财务和我,以及我当时的另外一位联创。但我喜欢和员工们呆在一块儿基本不坐在楼上。




tips:


  • 所有的便宜都不能白占,总有一天你可能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矛盾激化,离开公司

我在他的公司仅仅呆了3个月。离开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新公司的业务正在逐渐起来,90后小伙们能做事情但不能拉业务,新公司的业务几乎99.99%来自于我当时在国企里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这些项目的沟通洽谈需要且只有我合适跟进张罗。都是些比较传统的业务模式,又是和国企打交道,本身没有什么指数增长的空间,就是赚点辛苦钱。我看中的是这些传统的服务方式背后掌握的是一个年轻市场的流量入口。但老师对新公司的业务能力有他自己的理解,我不太清楚这样的理解是我过去讲成了这样还是他根据我讲的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而产生的。总之,他认为我们的主营业务毫无增长性,他希望新公司的整个团队应该以他的公司业务为重心来开展。这时我才真切的感受到,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我当做过独立的合作伙伴,我所纠结的两种关系,在他眼里只有一种关系,新公司就是他的子公司。


我们的矛盾激化在一个视频剪辑的项目上,他以低于正常市场价的价格扔给我们做,说是考验和挑战,当时我们就觉得很难完成,也主动和他的另外一位分管副总进行了沟通(这个业务不是我分管的)。但分管副总的性格有些怯懦,一开始不敢和老师说,坚持让我们再试试。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实在完成不了,才被迫告知。那一刻老师完全听不进解释,对我和分管副总用尽了各种最难听的语言进行批评羞辱,因为确实事情没做好,我们都不好意思吭声,他要求不惜一切办法必须还是由我们去解决。最后那位副总只能求助他的朋友友情帮忙,在朋友公司设备的协助下,和我的员工两个人没日没夜做了一周,勉强完成了任务。老师在回顾这个项目时,用非常鄙夷的态度告诉我,虽然我们把他的事情办砸了,但看在我们辛苦的份上给一万块(远低于当时承诺的价格)。那一刻我觉得我忍不下去了。


春节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我约老师到公司诚恳地谈了一次,提出因为要专心经营新的公司所以要从他公司里辞职,他表示理解。节后我正式结束了短短三个月的副总生涯,回到了自己的公司,办公地没变,还在他租的办公室里。




tips:


  • 没有精钢钻不揽瓷器活。虽然我很气愤老师讲的话,但这件事上我们确实存在问题。明知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不能勉强推进,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客户。



保驾护航,航道翻车

又一个月后,我当时在外地洽谈一个大项目,因为数目较大,对方采购部要求注册资金必须实缴到位。我看到要求的第一反应是向他求助,我想起了他曾经说的要帮我保驾护航,答疑解惑。但电话里他的反应出乎我意料,只是听到了实缴两个字后就暴跳如雷,指责我要实缴的这件事根本就是故弄玄虚是无稽之谈,我和他解释这是甲方采购的要求,我们遇到困难了,向他咨询实缴有没有具体的定义,我们是不是有好的解决办法,并不是要求他实缴。但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坚持认为我是在为难他,想让他出钱,他甚至激动地提出他要退股,觉得我在瞎胡闹。我当时火气也很大,就顺着他的话说退股就退股。那次的沟通不欢而散,再次在彼此心里扎下了深深的芒刺。


我出差回来以后,马上和他进行了有关退股操作的沟通。他的情绪已经平复,我也又心平气和讲了一遍我当时的想法和心态,以及他的反应对我的打击。他认为我在他提出退股的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回应,无论我怎么解释都像是提前设计的圈套,或者说已经暴露了我的真实心态是希望他退股,这让他非常失望。我不承认阴谋论,但承认了我确实已经有想法希望他退出部分股权,分给我另外三位核心创业伙伴。我在承认真实想法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他鼓励我创业,邀请我担任他公司高管,为我们提供办公场地等事上的感谢。他最后提出,他愿意把持有的30%股份按照他的出资价格转给我的三位核心伙伴,而他基于过去我们的缘分需要保留10%的股权,这个10%就是为未来合作预留的想象空间。我同意了他的建议,我们也很快根据这个建议,进行了股权变更。


又两个月后,因为他租用的办公场所已经坐不下我们不断增加的员工,也因为这半年彼此在很多事上扎下了芒刺,继续寄人篱下感觉让我越来越不适。所以在找到一处更大的办公室后,我们搬离了和他共同的办公场所。我以为离开就是和这位老师就此一别两宽,但终究是我在创业的这条路上的经验太过浅薄。因为他仍旧持有的10%股权,所以注定我们还有没完没了的瓜葛。




10%的签字权,如鲠在喉

只要经历过创业期的人应该都了解,刚开始随着业务的发展,经常需要往工商所跑,调整经营范围、场地、申请各种授权证明。自从分开以后,但凡是以上这些需要全体股东签字的决策调整,每次都如临大敌,战战兢兢地找老师说明解释,争取他的配合签字盖章。因为大家业务模式不同,有时候有些理由他不认同,不配合,还经常要教育我们一番。


今年有一个400万的大项目,甲方这里时间紧迫,采购要求是注册资金300万,我们等不起30天的股东大会集体决策,于是硬着头皮和他联系,希望争取配合去工商做一下变更,我们实缴金额不变,只是把认缴资金从100万扩到300万。他安排了他在上海的合伙人和我们聊,得到的回复是:配合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不做这个项目会断炊,那就建议我们裁员。并希望我们不要老是麻烦他们,合伙人说他们就像是我们的父母,生我们但不能照顾我们一辈子。如果我们想以后简单一些也可以,30万赎回10%的股份。那实际他参股出资了多少呢?2万!!!即使加上当时小半年的房租也不到5万!我们没有再回复他们的提议,最终也没有召开股东大会,内心奔腾过一万匹**马。原来创业辅导是一门如此的生意。


我和这位创业启蒙老师的故事至今还没有最终落幕。码了两天的字,回顾了我和他从初识、合作、矛盾、对立的一路经历,我也在反思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对与错,尽量保持克制和客观地去回顾描述。希望这段经历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Tips:


  • 识人靠时间,无论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时间去观察,不要轻易托付“信任”。
  • 初创期的股权尽量把握在公司实际经营者的手中,能用钱解决的不要用股权解决。
  • 商场不是情场,生意就是当下的等价交换。没有足够的彼此认知,尽量不要做“期货”生意。



~~~~~~~~~~~~~~~~~~


今年是我创业的第三个年头,我们的销售额从第一年的500w提升到了今年的预计1000w,公司从8个人到17个人,我们小步快跑,满足客户需求,追求合理利润,在不断试错迭代中进化团队,习得成长。


我没有光鲜的故事,只有一路的披荆斩棘,不相信一夜造富,脚踏实地带着团队向光而行。


  • 发表于 2021-09-25 19:10:57
  • 阅读 ( 103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千思特
千思特

21912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