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洛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比奇洛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比奇洛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比奇洛是谁?比奇洛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比奇洛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比奇洛人物...

比奇洛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比奇洛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比奇洛是谁?比奇洛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比奇洛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比奇洛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比奇洛
比奇洛图片

比奇洛个人资料简介

比奇洛(Frank Hagar Bigelow,1851 ―1924),弗兰克·黑格·比奇洛,美国气象学家。生于1851年9月10日,卒于1924年3月2日。1891―1910年在美国气象局任职。曾发表有关大气循环的论文。1910―1921年在阿根廷从事气象学研究工作。地理学家是指受地理学训练、并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存在的关系(即地理学)为目的的科学家。

个人简介

  比奇洛(Frank Hagar Bigelow,1851 ―1924)
  弗兰克·黑格·比奇洛,美国气象学家。生于1851年9月10日,卒于1924年3月2日。1891―1910年在美国气象局任职。曾发表有关大气循环的论文。1910―1921年在阿根廷从事气象学研究工作。
  著作:《关于地球和太阳大气循环与辐射的气象学论文》(Ameteorological treatise on thecirculation and radiation inthe atmosphere of the earth and the sun,1915)。

地理学家

  地理学家是指受地理学训练、并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存在的关系(即地理学)为目的的科学家。

世界著名地理学家

   比拉(Wilhelm von Biela, 1782―1856)

   威廉·冯·比拉,奥地利军官、天文学家。1782年生于德国罗斯拉。1826年发现了一颗彗星,并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比拉彗星。该彗星于1846年1月13日分裂为两颗后逐渐远离,并形成仙女座流星雨而逐渐消失。

   比罗(Pierre Birot, 1909―)

   皮埃尔·比罗,法国地理学家。1909年生于默东。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地貌学的研究。

   著作:①《地貌学方法》(LesMéthodes de la morphologie,1955);②《结构地貌学》(Mor-phologie structurale,1958);③《普通自然地理学概要》(Précis de géographie physique générale,1959)。

   比恩(Alan Lavern Beau, 1932―)

   艾伦·拉文·比恩,美国宇航员。1932年3月15日生于得克萨斯州惠拉尔。曾就读于得克萨斯大学、美国海军试飞驾驶员学校、得克萨斯韦斯里延大学、阿克伦大学等,获理科博士学位。1955年到美国海军服役。1960―1963年在马里兰州帕塔克森特担任多种飞机的试飞任务,试飞项目包括初步鉴定、初期试验、最终仪表检查和测量试验等。1963年进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任宇航员。1969年11月14日同宇航员R.戈登和Ch.康拉德乘“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执行登月飞行任务。戈登任指挥舱宇航员,康拉德和比恩任登月舱宇航员。他们于11月19日登上月球,并观察了“测量者3号”研究火箭。他们是美国第三和第四名登上月球的人。飞行时间达244小时36分。1973年7月28日比恩同J.路斯马和O.加里奥特乘“阿波罗”宇宙飞船在空间与1973年5月14日发射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站对接,并创造了在空间站上居住和探测达59.5天的纪录,9月25日安全返回地面。1975年比恩任预备指挥官,参加美国“阿波罗号”与苏联“联盟号”联合对接试验计划。

   比恩在航空和宇航方面保持10项世界纪录。1969年获美国海军宇航奖章、海军优异服务勋章、得克萨斯记者协会1969年度名人奖;1970年获海军少将威廉·斯·帕森斯奖、得克萨斯大学优异工程技术毕业生奖、戈弗雷·勒·卡博特奖和国家科学院电视艺术和科学理事奖等。

   比奥(Jean Baptiste Biot,1774―1862)

   让·巴蒂斯特·比奥,法国物理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和天文学家。1774年4月21日生于巴黎。曾就学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1800年成为法兰西学院教授。1803年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06年为大地测量委员会委员。1809年为巴黎大学教授。1862年2月3日逝世于巴黎。

   比奥早期研究天体力学和气体的特性,对子午线的长度进行过测量。1804年与法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盖·吕萨克一起乘气球对不同高度的空气特性进行了研究。后来比奥主要研究光的偏振、电流的磁场和声学。1815年查明了光的偏振面的旋转规律,研究了光的偏振面在晶体和有机物质中的旋转,从而为旋光测糖法奠定了基础。1820年与法国物理学家萨瓦尔共同测量了直流电流的磁场,论证了电动力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定律。他还研究过科学史问题,其中包括研究牛顿的著作。

   著作:①《论实验物理学与数学》(Traité de physique expe-rimentale et mathematique,1816);②《论大气的真实成分》(Memoire sur la vrale consti-tution de làtmosphere.1841);③《论天体物理学》(Traitédu2032astronomie physique);④《中国和印度的天文学》(Astronomielndienne et Chinoise)。

   比利宾(1901―1952)

   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比利宾,苏联地质学家。1901年5月19日生于亚罗斯拉夫斯基罗斯托夫。192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矿业学院。1926―1934年在阿尔丹黄金托拉斯和地质勘探中心科研所工作,在苏联东北地区考察金矿。1934年起在全苏地质科学研究所工作,1947年起主持该所矿床成因部的工作。1950年起任列宁格勒大学矿物地质系教研究室主任。1946年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2年5月4日逝世于列宁格勒。他一生主要研究矿藏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和某些金属矿床与地壳活动带各发展阶段的关系。他对冲积金矿的形成条件尤有研究。1946年因发现苏联东北金矿获苏联国家奖金。

   著作:①《厄雷马赫侵入体岩石学》(1947);②《砂矿地质学理论原理》(1956); ③《成矿区与成矿期》(1955);④《选集》(2卷, 1958―1959)。

   比林斯(Marland Pratt Billings,1902―)

   马兰·普拉特·比林斯,美国地质学家、理学博士。1902年3月11日生于波斯顿。就学于哈佛大学。1922―1930年任哈佛大学讲师,1930―1939年任助理教授,1939―1946年任副教授,1946―1972年任教授,1972年为名誉教授。1928―1930年在布林马尔大学工作。1928―1944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从事地质学研究工作。

   1944年在美国陆军任文职。1949年任美国科学进步协会副主席。1959年任美国地质学会主席。现为美国全国科学院、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美国地震学学会、美国石油地质学学会、美国矿业学会会员。

   著作:①《结构地质学》(Structure Geology.1942,1972);②《新罕布什尔州基岩地质学》(Bedrock Geology of NeW Ham-pshire,1956)③《新罕布什尔州的岩石和岩石矿的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es of Rocksand Rock-Minerals from NewHampshire,1964)。

      比朔夫(Karl Gustav ChristophBischof,1792―1870)

   卡尔·古斯塔夫·克里斯托夫·比朔夫,德国地质学家、化学家。生于1792年1月18日,卒于1870年11月30日。1819年任波恩大学教授。曾对岩石、矿物以及水的作用作化学研究,是化学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先驱者。

   著作:《化学与物理地质学教科书》(Lehrbuch der chemischenund physikalischen geologie,184B―1854)。

   比斯科(Jon Biscoe, 1794―1843)

   乔恩·比斯科,英国南极航海家。1830―1832年和1833―1834年在英国航海家J.库克和俄国航海家Ф·Ф·别林斯高晋之后第三个航行到南极水域。1831年发现南极海岸的一部分(即今恩德比地)。1832年发现格雷厄姆地(即今南极半岛)、阿德莱德岛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一些岛屿。恩德比地地区的一座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比鲁尼(AbūBayhān MuhammadibnAhmad al-Birīnī, 973―1048?)

   阿布·拉伊汗·穆罕默德·伊本·艾哈迈德·比鲁尼,中亚中世纪百科学者。973年9月4日生于中亚花拉子模的基发(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曾长期旅居印度。逝世于阿富汗的甘孜那,逝世时间,一说为1048年12月13日;一说在1050年以后。

   比鲁尼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矿物学、人种志学和历史等许多领域都有贡献,而以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详细地论述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希腊人的历法、纪元和节日制度,研究了球面三角、球面天文、计时学和自然地理学。他提出,地球可能围绕太阳运动。他测得了地球的周长,研究了中亚地区的地形,考察了阿姆河的流向变化。他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哲学理论提出了批评意见。曾研制出一种固定在墙壁上的象限仪,半径为7.5米,观测精确度达2u2032,是此后四百年内同类仪器中最大的一个。比鲁尼在印度与阿拉伯之间的文化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曾把印度学者伐罗河密希罗的两卷天文学著作译成阿拉伯文,把阿拉伯的科学知识介绍到印度。

比古尔丹(Guillaume Bigourdan,1851―1932)

   纪尧姆·比古尔丹,法国天文学家。1851年生于法国锡斯代尔。1904年为理学院研究员。曾任国际计时局第一任主席。1932年逝世于巴黎。曾改进许多观测技术,并修正了许多天体位置测量仪。

   著作:①《可见天体群和星云表》 (Catalogue des amas stel― laires et des nébuleuses);②《日食》(Les éclipses de Soleil);③《法国气候》(Le Climat de la France)。

   比林格斯(?―1806)

   约瑟夫·约瑟福维奇·比林格斯,俄国航海家、海军军官。原籍英国。1776―1780年参加英国航海家库克的第三次环球航海探险。1785―1794年与г.A.萨雷切夫一起率俄国探险队考察了西伯利亚东北沿岸,并测量了这一地区的地形。他乘坐雪橇横越楚科奇半岛,详细记载了该半岛北岸从白令海峡至科柳钦湾之间情况。撰写了许多航行日记,绘制了许多地图,为了纪念他,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沿岸的一些海角和居民点用他的名字命名。

   比特鲁吉(al-Bitrūjī,?―1200)

   阿拉伯天文学家。著有《天文书》(Kitābuu2032l-Hayu2032ah),此书在1217年被译成拉丁文,1259年被译成希伯来文。书中叙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伊斯兰西阿拉伯天文学界反对托勒密运动的重要著作。

   比约克内斯(Vilhelm FrimannKoren Bjerknes, 1862―1951)

   维尔海尔姆·弗里曼·科伦·比约克内斯,又译维·皮叶克尼斯,挪威气象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天气学和大气动力学创始人之一。1862年3月14日生于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毕业于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后入波恩大学继续深造,在电磁波发现者赫兹的指导下,研究电动力学和流体力学。1893年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1905年后先后在斯德哥尔摩研究所、克里斯蒂安尼亚气象研究所、莱比锡市地球物理研究所、卑尔根博物馆地球物理研究部任研究员,1927年任奥斯陆大学教授。1932年退休,仍积极从事学术活动。他从1905年以来,长期兼任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达40多年。1951年4月9日逝世于奥斯陆。

   主要贡献是运用力学原理对大气进行了研究。1897年研究大气中的环流运动,首次引用力管的概念。1905年到美国讲授电磁与流体力学相似理论,并提出用力学原理进行天气预报的方法。1910年提出在天气图上绘制流线,以表示空气的水平运动状况,并分析辐合、辐散区。 1917年在莱比锡发现大气不连续面,后改称锋面,并发现各种锋型,提出中纬度气旋的极锋学说,创立气旋的现代模式,并为挪威培养了许多气象学人才,在气象学术界形成了挪威(卑尔根)学派。1921年提出著名的大气环流图案。

   著有《动力气象学和水文学》,全书三卷,均与有关专家合著,其中第一卷为《静力学》

   (1910年),第二卷为《运动学》(1911年),第三卷为《物理流体力学及其在动力气象学中的应用》(1933年)。此外,还有《论圆形运动和涡旋在无摩擦流体中的形成》(1898年)、《论圆涡动力学及其在大气和大气涡旋、波动方面的应用》(1937年)等论文。

   曾获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西蒙斯奖。

   比约克内斯(Jacob Aall BonnevieBjerknes,1897―1975)

   雅各布·阿尔·博纳雅·比约克内斯,又译杰·皮叶克内斯,美国气象学家。挪威人,挪威物理学家、气象学家V.F.K.比约克内斯之长子。1897年11月2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918年奥斯陆大学毕业后在挪威卑尔根气象台工作。1920―1931年为卑尔根天气预报中心负责人。1924年在奥斯陆大学获气象学博士学位。1931―1938年任卑尔根地球物理学院教授。1939年移居美国。1940年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气象学教授。1946年加入美国籍。兼任美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空军顾问。1965年退休后为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教授。1975年7月7日逝世于洛杉矶。

   他主要研究近代天气学和大气动力学。1919年首先从天气图上发现极锋倾斜面上的波动会发展为气旋,提出极锋学说,描述温带气旋的结构,提出气旋生命史模式。曾研究中纬度西风带中大尺度波动的三维结构,并提出波动的物理模式。五十年代以来。研究大尺度长时间的海洋大气间,由于热量交换作用与气候变迁的关系,提出海气相互作用的数种物理过程。并曾把高空研究火箭拍摄的照片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成为最早采用航天技术进行气象研究的学者之一。六十年代末,提出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变化与中纬度大气环流之间,存在遥相关的论述。

   他是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名誉法律博士学位、国际气象组织奖、英国西蒙斯奖等二十项。 著作有《移动气旋的结构》(1919年)、《气旋的生命史和大气环流的锋面学说》(1922年,与苏尔保合著)、《关于气旋的理论》(1944年、与霍姆波合著》。

   切皮科夫(1900―)

   康斯坦丁·罗曼诺维奇·切皮科夫,苏联地质学家。1900年12月25日生于弗拉基米尔村(今斯摩棱斯克州内)。191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莫斯科矿业学院。1929―1939年在石油工业科研和生产部门工作。1930―1932年任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所长。1939―1954年在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47年起任石油实验室主任。1954―1957年任苏联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副所长。该所改为可燃矿产地质和开采研究所后,任实验室主任。1953年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z岩的形成条件、石油和天然气的迁移,以及有关北高加索、伏尔加――乌拉尔、西伯利亚、萨哈林等地区石油天然气含量的远景评估等问题。1964年获苏联国家奖金。曾获十月革命勋章一枚,其它勋章两枚、奖章数枚。切尔内绍夫(1856―1914)费奥多西·尼古拉耶维奇·切尔内绍夫,俄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1856年9月24日生于基辅。曾就读于海运学校。1880年毕业于彼得堡矿业学院。1882年起在地质委员会工作。1900年起任彼得堡科学院地质博物馆馆长。1903年起任地质委员会主任。1909年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914年1月15日逝世于彼得堡。

   切尔内绍夫曾研究乌拉尔古生代沉积地层。提出了确定北极区、阿尔泰、中亚细亚等地区古生代地质形成的原则。1889―1901年他根据在极圈内(季曼、新地岛和斯匹次卑尔根)的考察结果,撰写了关于泥盆纪和上石炭纪动物群的古生物学著作。他考察了乌拉尔东坡的岩相,认为该地区的结晶片岩是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变质沉积岩,乌拉尔的地质构造是在北欧的东西与东北向位移的作用下而产生的。1892年曾主持顿巴斯的地质测量工作。

   切尔登采夫(1912―1971)

   维克托·维克托罗维奇·切尔登采夫,苏联物理学家、地球化学家。1912年5月17日生于莫斯科。1930―1944年在苏联科学院镭学研究所工作。1944―1960年在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所工作。1946―1960年任哈萨克大学实验物理教研室主任,1947年获数学物理学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任教授。1960年起在莫斯科任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绝对年代实验室主任。1971年8月16日逝世于莫斯科。

   切尔登采夫主要研究同位素地球化学、核子地球物理学和放射地质学。他首先提出重质星产生重化学元素的根据。1954年与恰洛夫共同发现铀234和铀238同位素自然分离效应,即切尔登采夫――恰洛夫效应。他认为,放射性和放射质同位素(4Ht,40Ar)对于研究地球表层具有重要意义。

   著作:①《化学元素的分布》(1956);②《铀234》(ypaH―234,1969);③《核子火山学》(1973)。

   切科·达斯科利(Cecco du2032Ascoli,1269―1327)

   原名弗朗切斯科·德利·斯塔比利.(Francesco Degli Stabili)意大利星相学家、诗人。就学于法国博洛涅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讲授天文学。1324年由于从事占星术被驱逐出法国。三年后成为佛罗伦萨王朝王太子的占星师。他的主要著作是一部长诗《阿采尔巴》(Acerba,1326),全书分五册出版。书中叙述了一些天体现象、动物的本质、自然史、宝石等。他认为天体影响上帝的抉择。因被指控有异端邪说而被教堂处以焚刑。

   切尔马克―赛谢涅格(Gustav Tscher-mak-Seysenegg, 1836―1927)

   古斯塔夫·切尔马克―赛谢涅格,奥地利矿物学家、岩石学家。1836年4月19日生于奥尔缪察附近的利塔乌。1860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861年起任维也纳大学讲师,1868―1906年任教授,1868―1877年任矿物学教研室主任。1912年为彼得堡科学院名誉院士。1927年5月4日逝世于维也纳。一生主要研究复成硅酸盐矿物学(长石、辉石、角闪石类、绿泥石和云母等)。查明了硅酸盐中铝的二重作用。研究了同形现象。考察了陨石,提出了它的成因理论,认为它是在小行星上发生火山爆发后形成的。

   著作:《矿物学教科书》(Lehr-buch der Mineralogie,1881―1883)。

   扎马鲁丁(Jāmāluu2032d-Din,生卒年不详)

   波斯(今伊朗)马拉盖城的天文学家。约十三世纪50年代受当时统治波斯等地区的旭烈兀汗(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的派遣去忽必烈处为其服务。1267年献上《万年历》,这是供当时伊斯兰教各民族使用的一种回历。同年制造了七种阿拉伯天文仪器;①咱秃哈刺吉,为托勒密式的黄道浑仪;②咱秃朔八台,为托勒密式的长尺;③鲁哈麻·亦渺凹尺,一种测量太阳过赤道时位置的仪器,用以定春分、秋分的时刻;④鲁哈麻亦木思塔余,一种测量太阳过子午线时位置的仪器,用以定冬至、夏至的时刻;⑤苦来亦撒麻,即天球仪;⑥苦来亦阿儿子,即地球仪;⑦兀速都儿刺不,阿拉伯天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仪器──星盘。么元1271年元阅批在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境内)建立回回司天台。1273年扎马鲁丁任“提点”(相当于台长)。回回司天台由西域天文学家用阿拉伯仪器进行观测,负责编印每年的回历,由阅批颁发。回回司天台还藏有西域文字的天文、数学书籍,其中有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所以,上都回回司天台是当时中国研究阿拉伯天文学的中心。扎马鲁丁最先把阿拉伯天文学传入中国,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287年起从事地理图书的修编工作。并完成了《大元大一统志》。原书佚于明代,仅有残篇留传。

   扎瓦里茨基(1884―1952)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扎瓦里茨基,苏联地质学家和岩石学家。1884年3月14日生于乌法。1909年毕业于彼得堡矿业学院。1921年起任教授。1915―1935年在地质委员会(后改为全苏地质研究所)工作。1939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39―1941年任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4―1952年组建苏联科学院火山学实验室,并任室主任。1946―1949年任苏联科学院地质――地理学部学术秘书。1952年7月23日逝世于莫斯科。

   扎瓦里茨基主要从事金属矿床的岩石学和地质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曾去乌拉尔(马格尼特山区和伊尔门山区)、哈萨克斯坦和高加索进行地质考察。研究了阿尔梅尼亚的死火山、乌拉尔的古火山现象和勘察加――千岛群岛弧形结构上的火山等。他论述了矿床及其围岩的变质作用问题。以黄铁矿类矿床为例,辨认出变质分异作用复杂过程的几个方面,即矿物质再分布再沉积的富矿区形成的几种现象。进一步完善了E.C.费奥多罗夫创造的用薄磨片分析矿物的通用光学法,给这种方法加进了新坐标,用五轴万能旋轴台测定非均质结晶介质的光率体方位。1943和1946年两次获苏联国家奖金。1958年因参加撰写《关于火成矿床学说中的基本问题》,获列宁奖金。此外,还获得两枚列宁勋章。

   著作:①《马格尼特山及其铁矿床》(1923―1927);② 《乌拉尔铜矿床的地质概要》(1927―1929); ③《火成岩岩石学的物理化学原理》(1926);④《火成岩岩石化学引论》(1950);⑤《火成岩》(1955);⑥《选集》(1956―1963)。

以上整理的比奇洛个人资料信息、 比奇洛图片、比奇洛简介、比奇洛简历、比奇洛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比奇洛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

  • 发表于 2021-09-25 19:14:21
  • 阅读 ( 163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白思特
白思特

3167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