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提供了陈善铭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陈善铭是谁?陈善铭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陈善铭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陈善铭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陈善铭,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主要从事小麦病虫害防治和研究,成绩卓著,曾获得1978年科学大会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对植物线虫病、植物检疫等研究和防除工作获得重要成果;对植物保护学科基础的奠定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善铭,1909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祖籍为天津。父亲陈宝泉曾任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校长,他一生重力行、重实际、爱祖国。陈善铭幼年正处“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使他养成了喜读书,勤思考,沉默寡言的性格。1926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入南开大学预科。1927年考入清华大学,于1931年毕业,留校任生物系李继侗的助手。在李继侗教授指导下,从事银杏果实的发育生理研究。后应刘崇乐和李良庆之邀到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同时在静生生物调查所兼职。在此期间,陈善铭经常跟随秉志教授等出外采集标本和参加学术讨论活动,亦曾受胡先X教授教诲。这些中国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对青年人的关心和诱导,使他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2年秋,与陈善铭先后同学的藻类学家李良庆来静生生物调查所从事低等植物的研究,他们经常谈论藻类学的问题,并向陈善铭介绍了许多有关藻类学的著作和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促使陈善铭将其兴趣转向低等植物,尤其是蓝绿藻类。他曾采集了许多蓝绿藻的标本,带到美国进行研究,后因学业繁重无暇顾及而终止。
1936年,陈善铭征求戴芳澜教授意见,并经他介绍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病理系攻读学位。在斯塔克曼教授指导下,从事小麦丝核菌的病理研究。斯塔克曼教授博学强记,善于健谈,为人又十分随和,只要他在校,每晚必到系里和大家无所不谈,直至深夜。以此活跃学术气氛,而且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段学习生活,给陈善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二年的努力,完成硕士论文。接着,他选择丝核菌变异问题的研究作为博士论文。论文完成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立即答辩,但他在化学引变上的工作,在真核生物中是属于世界上最早的,而且当时许多遗传学家还未认识。这时,他获得一笔奖学金,因而得以继续留下从事果树菌核病菌的遗传变异的研究,其初结果曾在美国植病理学会年会上作过报告,1943年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同时获得Sigma-Xi荣誉会员资格。
这时,美国军部从英国引入青霉菌,希望从中筛选出效价更高的菌系。因陈善铭是从事菌系变异研究的,明尼苏达大学聘请他参加主持青霉菌引变研究,不到10个月就获得了理想的结果。但由于一些限制,其结果未能公开发表。1944年陈善铭突然接到邹秉文教授从华盛顿打来的电话,催促他立即回国。在9年的异国生活中,他既体会到知识界朋友的友好,又感受到社会对中国人的歧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陈善铭放弃了当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试验站工作的邀请,毅然回国。
1945年陈善铭回国后,应聘于中央农业实验所任技正。同年,日本投降后,中央农业实验所组织了一批人到北平接收华北农事试验场,陈善铭作为接收者之一随同朱凤美、刘廷蔚来到北平。工作结束后朱凤美等回到南京,陈善铭留下主持病虫害研究室工作,负责全室工作计划和安排,并进行了有关高粱黑穗病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北农事试验场改组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陈善铭主持病虫害系的工作。在他的主持下,病虫害系改变过去只搞病虫种类调查鉴定,不结合生产的做法。1953年他协助陈凤桐所长组织华北农科所农村工作队,赴农村帮助解决农业上迫切的问题,宣传和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1956年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陈善铭任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除了担负所务工作外,致力于小麦条锈病的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善铭先后下放河南省安阳、新乡,在当时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但他还勤奋工作。在劳动之余,查阅文献,组织同志编写各种植保科普小册子,几年内完成《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在国内外广泛发行,起了很大的宣传普及作用,与邱式邦合作编写了《国外农业生产水平和科学进展》的植保保护部分,并主编了《国外农业概况》中各国的植保部分。他参加了几次全国性的会议,对国际间MLO研究工作的进展,小麦锈病防治问题等作过综述报告。这些都为以后制定我国植保研究工作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表现了陈善铭献身于祖国植保事业的精神。
1975年底陈善铭因身体及其他种种原因,被迫申请退休。“四人帮”垮台后,他深受鼓舞,精神焕发地思考着植物保护和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方向。经过数年时间的思索,他认定我国植保科研事业应引用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兴学科中的现代生物学新技术,以我国丰富的作物种质和微生物资源为基础,着手开展植物抗病性、病菌致病性以及有关病害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这是我国植物病理研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他决定以自己亲手创建的小麦病害试验室为试点,从1982年开始先后开展了锈菌遗传和生理研究,植物抗病变异体细胞选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等国内薄弱的研究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了植病生物技术课题组。陈善铭为了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他一方面四处奔走物色人员,选择课题直到筹措实验设备;一方面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大胆设想,勤奋钻研,开拓新的领域。经过数年努力,初步建立了植物组织培养体系,在小麦抗根腐病变异体细胞选择技术,应用转座子诱变和重组DNA技术创建防治土传病害的高效菌株,荧光假单胞菌作用机理,以及对有关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而且小麦秆锈菌原生质体培养和植物灰寄菌遗传转化与表达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成功。这些说明了老一辈科学家所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
陈善铭曾先后担任过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顾问;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顾问;《植物保护杂志》主编;《植物保护学报》和《植物病理学报》副主编;中国农科院学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职。
50年代,我国的作物线虫病的研究近于空白。1953年陈善铭带领青年同志在定县基点上,进行小麦线虫病的防治试点工作。他们宣传小麦线虫生活史和侵染途径,传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小麦线虫病病瘿汰除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汰除机处理的麦种含瘿率下降到0.5%以下。他亲自对这段工作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写成“1953年河北省小麦线虫病调查研究及防治研究工作报告”,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他还协助农业部制定控制十大病虫的规划,编写了有关消灭小麦线虫病的小册子,供各地推广应用,对我国小麦线虫病的控制起了良好的作用。50年代末,他与陈品三等又开展了粟线虫病病原生活史及其防治的研究,其成果于1962年发表在《植物保护学报》上。有力地推动了粟线虫病的防治和我国线虫病的研究。60年代初,陈善铭又指派专人学习国外植物线虫病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研究技术,并迅速建立了植物线虫试验室。他还大力支持翻译《植物寄生线虫》、《植物线虫学研究入门》、《线虫学基础与进展》等外国专著,对推动线虫的研究和普及线虫知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0年代中期,由于各种干扰,花生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近于停顿。陈善铭为维持这一科研项目大声疾呼,鼓励研究人员坚持工作,并四处奔走,力争将已调离的人员调回,终于使植保所线虫的研究得以继续,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1979年,陈善铭已70高龄,他还亲自去黑龙江省甘南县国营农场察看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效果,并在农业部召开的现场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以后,在农业部委托植保所举办的“全国植物线虫培训班”上,他全面论述了世界植物线虫学的发展和我国线虫病害防治研究概况。由于他大力扶植,植保所的线虫病害防治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植物线虫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全国冬麦区条锈病大流行,损失小麦60亿公斤。为此农业部专门召开了全国小麦锈病座谈会,研究制定防治方案,组织全国协作攻关。陈善铭担负了华北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的领导,他组织所内周嘉平等多人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陆师义等合作到山西太谷、河北安国、南和等地调查。他借鉴美国几十年来研究小麦秆锈病流行规律的经验,启迪青年人发挥聪明才智,让大家各有侧重。为摸清华北地区条锈病流行规律起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他经常和年轻同志讨论条锈病越冬、越夏,在华北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以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完成了“华北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的工作,为今后解决锈病危害铺平了道路。此后,陈善铭又亲自率领助手到四川成都、雅安、宜宾等地调查小麦对条锈病抗性丧失问题。1961年他亲临甘肃布署甘、青二省条锈病菌越夏调查。
陈善铭还十分重视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及小麦抗锈性变异的研究。1956年他组织汪可宁等人紧密联系碧玛1号丧失抗条锈性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生理小种鉴别的研究,1958年找出了能鉴别当前小麦条锈病菌小种类别的寄主,以后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一些新的鉴别寄主,这对推动生理小种的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
1964年小麦锈病在西北、华北、淮北再度流行,陈善铭协同当地人员对锈病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在徐州地区做出了使用药剂防治示范,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为了根治小麦锈病的为害,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金善宝副院长的领导下,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从培育抗病品种和病理研究两方面制定了全面规划。植保所在陈善铭领导下与甘肃省植保所合作,建立了锈病站,以条锈病菌越夏、越冬基地的甘肃为重点,开展条锈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与此同时,在所内开展了小麦抗条锈病的育种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尽管一些工作受到很大干扰,但由于制定的方针正确,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大家的努力,至1986年,一批抗病品种陆续育成推广,我国条锈病的有关规律逐渐明确。经过30多年全国科研单位共同努力,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成果在3个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查明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越夏区,有西北、川西北、华北、云南、新疆等五大片及越夏的条件。
2.查明了病菌的越冬和春季流行规律,包括越冬的温度界限和地理上的边界线。在川、滇、鄂及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区,冬季温暖,露日多,温度大,病菌能顺利越冬而且能不断蔓延,是春季流行的菌源基地。这一研究成果为短期测报提供了依据。
3.选出了一套切合中国实用的锈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逐年监测我国小麦条锈菌标样总计达15000多件,发现了29个生理小种,揭示了陇南易变区品种抗性丧失快和关中、华北品种抗性丧失慢的主要原因。这对抗条锈病品种选育、利用和布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于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国外以西北欧和印度工作较早,但迄今还未对流行体系进行整体研究,在生理小种监测和条锈病测报方面也尚未建成完整统一的技术体系。因此以上成就,可以说我国都居于领先地位。
陈善铭在1950年就投入了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而且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及其防治全国攻关协作组的主要领导之一,他亲自拟定课题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及具体任务安排,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统一认识,给青年人启迪式的方向指导。在协作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78年小麦条锈病防治协作组获得了科学大会集体奖。198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北京农业大学植保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河北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四川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云南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等单位集体申报,被评为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善铭为该奖的首要主持人。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的重要部门。1953年陈善铭陪同苏联专家考察我国检疫情况,了解到这项工作在我国还十分薄弱,希望引起重视。以后,农业部筹建植物检疫试验室,陈善铭受聘为该室顾问。在此期间,他对检疫对象的确定、工作人员的配备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并同曹骥一起对来自苏联的大量引种材料进行了检疫。1960年农业部植物检疫试验室因故撤消,他力主将该室研究骨干调到植保所,为植物检疫工作的继续和日后的发展保存技术力量。1957年他在民主德国召开的国际植物检疫会议上,提出小麦矮腥黑穗病为检疫对象,维护了我国的利益。以后,他先后代表我国就烟草检疫问题与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谈判,挽回了损失。因此可看出陈善铭坚持检疫原则,捍卫我国长远的植物检疫利益的立场,对我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做出了贡献。
陈善铭为中国的植病科学事业奋斗了几十年,尤其是退休后还孜孜不倦的考虑祖国植病事业的发展,继续勤奋的工作着。1979年担任植保所顾问,亲临指导小麦病害试验室的工作,为了迅速提高小麦条锈病的科研发展,亲自主持全国小麦条锈病讲习班,并出面邀请美国小麦锈病专家夏普教授授课,接待联合国FAO派的荷兰小麦锈病专家R.W.斯特伯等4位博士来华讲学;1988年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农业部植保总站合办的植物病害训练班的顾问;1979年当选为植保学会的常务理事,主持《植物保护杂志》工作,在他的努力下顺利渡过了创刊和复刊的难关,1989年获全国农口学会系统优秀期刊称号。
陈善铭在科学研究上注重联系生产实际,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对青年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勤于实践的能力。许多植病界知名学者,都受过他的教诲。1989年在他80寿辰之际中国植病学会向他献了寿匾,以颂扬他对我国植物病理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1909年8月12日 生于北京。
1931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
1931―1932年 清华大学任助教。
1932―1934年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助教,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1935―1936年 天津河北省水产学校教员。
1936―1943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病理及应用植物学系,1941年获硕士,1943年获博士学位。
1944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员,从事青霉菌引变工作。
1945―1948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后到北平农事试验场工作。
1949―1956年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病虫害系主任,从事小麦病害研究工作并发展植物线虫病等研究工作。
1957―1987年 先后任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从事小麦条锈病工作。
1 陈善铭.中国之丁香.中国植物学杂志,1934(1):159―168.
2 王焕如,陈善铭,梁训生.东北小麦秆锈病问题研究初步报告.中国农业研究,1950(2):37―47.
3 陈善铭.选种留种是防治作物黑穗病的好办法.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通讯,1950,2(2):15,3.
4 陈善铭.关于防治小麦黄锈病的几个问题.农业科学通讯,1950,2(5):3―4.
5 陈善铭,张婉芬.华北食粮作物上菌类的分步分析.中国农业研究,1950,1(1):21―29.
6 陈善铭.什么是植物病害和我们对于防治的应有认识.农业科学通讯,1951,3(1):32―33.
7 陈善铭.对于小麦条锈病检定工作的认识.农业科学通讯,1951,3(2):38.
8 Kerkamp,M.F.D.J.Dezeeuw,S.M.Chen,Ortaga,C.T.TsiangandA.M.Khan.InvestigationsonphysiologicspecializationandparasitismofRhizoctoniasolani.Minn.Univ.Agr.Expt.Sta.Tech.Bull.,200.
9 陈善铭,曹骥,汪可宁,杨宗琦.作好春播前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业科学通讯,1953,5(2):48―49.
10 陈善铭.如何进行小麦种子处理保证小麦增产.农业科学通讯,1954,6(7):351―352.
11 河北省丰产试验研究委员会.1953年河北省小麦线虫病调查研究及防治研究工作报告.农业科学通讯,1954,6(5):226―230.
12 陈善铭.小麦线虫病.农业科学通讯,1956,8(3):187―189.
13 陈善铭,汪可宁.使用锈年绉缩麦种对于产量的影响.华北农业科学,1957,1(1):39―42.
14 陈善铭,周嘉平,李瑞碧,汪可宁等.华北冬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57,3(1):63―85.
15 陈善铭.我国小麦品种抗锈性利用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植物保护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1961,292―306.
16 江苏徐淮地区小麦锈病工作组.徐淮地区小麦锈病情况和防治经验.中国农报,1964(9):42―46.
17 陈善铭,陈品三,郑家兰,李丽丽.粟线虫病病原线虫生活史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2,1(1):15―24.
18 陈善铭,郑家兰,李丽丽.粟线虫病防治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2,1(3):221―230.
19 汪可宁,洪锡午,陈善铭,季良等.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病性遗传规律研究初报.植物病理学报,1963,6(2):197―207.
20 陈善铭.近年来烟草霜霉病的大流行及其存在的问题.植物保护,1964,2(5):225―226.
21 陈善铭.烟草霜霉病.植物检疫,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62―74.
22 陈善铭.当前小麦条锈病防治的一些问题.植物保护,1983,9(2):10―11.
23 彭于发,陈善铭.荧光假单胞菌Tn5诱变菌株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90,20(3):229―233.
24 陈善铭.向小麦病害挑战的三十余个春秋――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中国基础研究百例.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编,能源出版社,1990,515―519.
25 张中鸽,彭于发,陈善铭.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探讨.植物保护,1991,17(1):19―20.
以上整理的陈善铭个人资料信息、 陈善铭图片、陈善铭简介、陈善铭简历、陈善铭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陈善铭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