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提供了崔涤僧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崔涤僧是谁?崔涤僧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崔涤僧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崔涤僧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崔涤僧(1885―1966),中兽医学家。擅长诊治马骡结症、家畜热性病、外科病和驹病,所著《中兽医诊疗经验・第四集》 ( 《福兽全集》 ),集中了他一生的诊疗经验,对整理中兽医古籍有重要贡献。
崔涤僧,原名俊藻,1885年11月1日生于陕西省户县之农家,自幼随家人参加劳动,对土地、耕畜具有深厚的感情。1894年在家乡私塾就读,为时9年,打下了较扎实的古汉语基础。在此期间,他目睹耕畜疾病时有发生,常将农民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乃萌生以医助农之志。1903年赴长安县投师于名中兽医陈西坡门下,经过6年刻苦钻研,反复实践,不仅掌握了中兽医学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而且领会了陈西坡经验的精髓。离师后,崔涤僧即独立在户县一带行医,诊疗家畜疾病。由于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并能结合实际,探究医理,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不久即名震乡里,求医者络绎不绝。与此同时,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中兽医学古籍和中医学经典著作,以提高自身兽医学水平;另一方面注意培养人才,以促进中兽医学的发展。
由于他精通医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作风朴实,故深受乡里群众和同道景仰。当时有的兽医医疗水平较低,对有些病马因诊断不清,常判为不治,予以淘汰。他目睹此情,深感不安,故下大功夫对疑难病症进行深入研究,常彻夜不眠,必欲穷其究竟并找出对策方休,从而大大提高了疑难病症的治愈率,挽回了群众的损失。他常接诊其他兽医判为不治的危、重病马,经过细致观察,反复推敲,辨证施治,慎重处方,竟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使乡里农户深受其惠。久而久之,陕西关中一带广大农民群众便将其誉为“活马王”,以感其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崔涤僧于1956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兽医研究室,专门从事中兽医科学研究,并培养中兽医人才。1958年7月就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直0至1965年因体衰卸职。他还以中兽医界的代表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曾任甘肃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崔涤僧为祖国畜牧兽医事业,特别是中兽医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6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孜孜以求,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精心诊疗畜病,深入探究医术,是崔涤僧一生奋斗的目标。他一贯坚持参加具体诊疗,在乡里行医时,不论路途远近,都不惜跋山涉水,亲临现场。在受聘于国家科研机构后,虽已70高龄,仍不离病畜,坚持亲手诊治,研究处方,并指导后学。在诊疗中注意辨证施治,方随证转,对症下药。在处方上,特别注意运用古方,发挥新意。他认为,多数古方都是古人长期医疗实践的结晶,应该很好地加以运用,以古应新;但“古方治今病,犹拆旧而筑新,非经良匠取舍不可也。故好古而不泥古,毕生尽力于考古证新者居多”。在运用古方的同时,根据亲身体会,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创制了不少新方,如认为牲畜使役多伤阴气,故在治疗上以“滋阴降火”为主,用“加减秦艽散”、“清肺花粉散”、“消黄散”等治疗。他擅治马骡结症、家畜热性疾病及外科病症,特别对驹儿病有独到的医理见解。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工作后,先后主持马骡结症、各种疔毒症等研究课题,对中兽医学术研究起了开拓作用。例如,他在中兽医研究所领导的中西结合防治马骡结症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古籍,总结民间兽医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和诊疗实践,对马骡结症及其他起卧症的诊断,提出采用中兽医的看表现、观口色、察脉象及西兽医的听肠音、直肠检查、胃管检查的技术,进行综合判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诊断的方法。同时根据232例病马的血沉分析,提出了预后判断的意见,认为血沉平均值在25毫米以上者预后良好,而在15毫米以下者多预后不良,从而阐明了中兽医“血凝气滞”的概念。并对治疗马骡结症效果较好的几个中药处方,如“加味承气汤”、“酒曲七结饮”、“醋香附汤”、“加味橘皮散”等通过408个具体病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为以后全国性的中西结合诊疗马骡结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崔涤僧和其他专家的共同主持下,这个课题组撰写了《中兽医治疗马起卧症经验的初步整理》、《中兽医对马起卧症的认识及15种病名的初步考证》等研究报告,系统整理了中兽医对马骡结症的认识和经验。他还在《关于若干马骡结症临床上的经验》一文中,提出了通过长期实践对古书中一些治疗结症的验方的认识及结症接近痊愈时的善后处理,并论述了起卧入手之法,以及结症的调理和禁忌,多有独到见解。在《治疗驴骡脱肛症经验》一文中,将驴骡脱肛的病因概括为两类,即:一是“中气不足,元阳亏损,感受外界风湿阴冷的毒气,再由于伤力过度,气血双败,因为力过则肺气伤,肺伤传于大肠,于是肠气亦虚,失去机能,缺乏收缩之力”;二是“衰羸驴骡,精神短少,多卧少起,容易感受寒阴,传入肠内,再加腰沉腿弱,卧而难起,弩力挣扎,出力过猛,以致脱肛”。对此类病例,可采取内治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即用“郁李仁散”、“补中益气汤”、“蓁艽巴戟散”等,并用“剪送法”施行手术。此外,崔涤僧还曾著文论述了马骡破伤风、马鼻疽的诊疗,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并介绍了一些亲历的历史资料。
崔涤僧在兽医古籍的整理和著书立说方面功绩卓著。我国中兽医学长期多靠师徒相传,多数中兽医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宝贵经验难以总结提高,影响了中兽医学的发展。崔涤僧由于有较深的古汉语根底,不仅能够阅读理解中医、中兽医古籍的内容,而且能够亲自动笔撰写文章,介绍推广。他自青年时代起,即注意对兽医古籍的研究,广泛搜集,精心校正,不惮繁复,加以整理。例如,早在1935年,他即将家藏《元亨疗马集》 、 《安骥集》 、 《通玄论》细致校订,改正讹误,增添新解和注释,合为一书,名曰《马学三种汇编》。惜限于当时的条件未能刊印。元代成书的《痊骥通玄论》失传已久,50年代他将家藏抄本经过整理和校正,并补入散佚的材料,编为《校正增补痊骥通玄论》,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1959年刊行,使这一古籍得以重见于世。他还特别注意记载病案,积累资料,总结提高。自从医以来,凡遇疑难病例,必一一笔记,事后备忘。自1910年以后,经过近50年的长期积累,搜集了大量的病案和资料。在整理中,六易其稿,终于在1959年写成《福兽全集》 (即《中兽医诊疗经验・第四集》)一书,几乎集中了他一生的诊疗经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全集》分为三卷,上卷为马科,中卷为牛科,下卷为驹儿科。马科包括心经部、小肠部、肝经部、胆部、脾经部、胃部、肺经部、大肠部、肾经部、膀胱部、疮黄部、疫病与杂症部,共124种疾病;牛科包括牛瘟论、心经部、肺经部、胃和大小肠部、杂治共38种疾病;驹儿科包括胎产部、驹儿部共58种疾病。每部部首均有小言,对该类疾病以中兽医观点作简要概述。以后一病为一篇,详列症状、治法、调理、禁忌等,篇后附有歌词、处方、病图、针灸穴位等。在介绍中,常结合亲身经治的病例,详细叙述诊治情况,生动具体,条理清楚,使读者宛如亲临现场,体会深刻。所列处方,既有古方,也有古方新用,更多的是作者根据具体情况拟制或改制的处方,读者精心研究,可领会处方的用意及用药的法则,提高医疗水平。这本书是当代中兽医界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诊疗著作。1966年临终前,犹不忘嘱咐儿孙将其遗稿《马学三种汇编》 、 《牛马辨证录》 、 《驹儿秘本》整理出版。
崔涤僧目睹家畜疾病造成的危害,深感培养中兽医人才的重要,故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在行医的同时,即设帐执教,收徒培养,并曾数度举办中兽医学讲习班.亲自任教,造就了不少有志于兽医事业的青年。他讲课认真,要求严格,结合实践,诲人不倦,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工作期间,对中青年科技人员耐心指导,循循善诱,由于他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医术,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学习者的赞誉。他经常向一些西兽医讲述中兽医经典著作,从理论到实践,从处方到操作,都不厌其详,反复说明;当遇到具体病例时,即向在场人员介绍自己对此病的见解、处理及其理由,对于所开处方,详细讲解用药的原则及针对性,使学者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且能根据西兽医的看法提出中兽医的认识,使人容易接受。经十多年的言传身教,临证示范和理论启迪,使许多西兽医成为中兽医的内行和科研骨干,为加强中兽医学研究力量做出了贡献。
1885年11月1日 出生于陕西省户县。
1894―1903年 在家乡私塾就读。
1903―1909年 在著名中兽医陕西省长安县陈西坡家学习中兽医学。
1909―1955年 在陕西省户县一带独立行医,诊疗家畜疾病。
1956年5月―1958年6月 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兽医研究室副研究员。
1958年7月―1965年12月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副所长。
1966年8月5日 逝世干陕西省户县。
1 崔涤僧.福兽全集(中兽医诊疗经验・第四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
2 崔涤僧.校正增补痊骥通玄论.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59.
3 崔涤僧(参加).中兽医治疗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3.
4 崔涤僧.马鼻疽的临床观察及治疗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究资料汇编第一集.1959.
5 崔涤僧.诊断和治疗马骡破伤风的一些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究资料汇编第一集.1959.
6 崔涤僧.关于若干马骡结症临床上的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究资料汇编第一集.1959.
7 崔涤僧.治疗驴骡脱肛症的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究资料汇编第一集.1959.
以上整理的崔涤僧个人资料信息、 崔涤僧图片、崔涤僧简介、崔涤僧简历、崔涤僧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崔涤僧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