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提供了约翰・肯尼迪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约翰・肯尼迪是谁?约翰・肯尼迪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约翰・肯尼迪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约翰・肯尼迪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JFK或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的执政时间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为止。肯尼迪在1946年―1960年期间曾先后任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总统和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约翰・肯尼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军船员,因而获颁紫心勋章。在他总统任期内的主要事件包括:猪湾事件、古巴导航危机、柏林墙的建立、太空竞赛、越南战争的早期活动以及美国民权运动。
在针对美国总统功绩的排名中,肯尼迪通常被历史学家列在排名的中部偏上的位置,但他却一直被大多数美国民众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官方在随后的调查报告中公布的结果表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杀害总统的凶手。他的遇刺被视为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一事件在其后数十年中一直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肯尼迪的曾祖父是爱尔兰威克斯福德人,1848年逃荒到了美国的波士顿。祖父生于1862年,他在波士顿开了一家酒吧兼营银行业,还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当过马萨诸塞州的议员。父亲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 Sr.)于1888年生于波士顿。1912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后从事银行业。1914年在波士顿东区哥伦比亚信托银行当总经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伯明翰造船公司下属的一个分厂任副总经理。一战结束后投资股票赚了大钱,成为百万富翁。后到好莱坞经营电影制片业。1930年回到波士顿。1932年美国大选时,他支持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4年他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新成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1937年又主持海事委员会,不久后出任美国驻英国大使。他对阿道夫・希特勒在欧洲的暴行虽然表示过不满,但极力反对美国参战。1940年11月,在一片反对声中辞去大使职务。1960年美国《幸福》杂志把肯尼迪家族列为美国第十二大家族,估计拥有资产2~4亿美元。
约翰・肯尼迪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莱恩,父亲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 Sr.)和母亲罗斯・菲茨杰拉德・肯尼迪(Rose Fitzgerald Kennedy)于1914年10月结婚,共育有子女九人,四男五女,肯尼迪是次子。
肯尼迪的一生都在与各种疾病做着斗争。在三岁生日前三天,他患上了恶性猩红热。1930年秋天开始,他患上了一种无法确诊的疾病,后来确诊为爱迪生氏症(Addison’s Disease)。这种疾病使得他的内分泌发生紊乱,免疫力降低。由于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影响到政治前途,所以一直以来,肯尼迪都在严格保密着自己的医疗史,甚至这种隐瞒在他遇刺之后还在继续。他一直以类固醇类药物来抵御爱迪生氏症带来的身体虚弱的影响,并依赖大量的镇静剂、止痛药、睾丸素、抗生素和安眠药等来对付其他并发症。但另一方面,他的健康问题却一直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话题之一。
肯尼迪在他五岁的时候进入爱德华奉献学校(Edward Devotion School)学习,1922~1924年期间,他在那里学习幼儿园到三年级的课程。1924年,七岁的肯尼迪和他九岁的哥哥小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Joseph Patrick Kennedy, Jr.)被送入德克斯特学校学习。后来肯尼迪又被送到位于康涅狄格州瓦林福德(Wallingford)的坎特伯雷寄宿学校继续学习、生活。1935年秋季,他请求插班学习普林斯顿大学的课程,但是遭到了该学校的拒绝。后来,他的父亲经过努力,安排他于11月初入学。由于疾病缠身,他只坚持到12月就中断了学习。1936年7月,肯尼迪申请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并被顺利录取。
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他曾两度到欧洲访问。1937年夏季,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法国和英国旅行。探询罗斯福阅批新政下的美国的发展和欧洲的发展的情况、纳粹德国与法西斯意大利是否使人们担忧会再次爆发欧洲战争等问题。1939年春季,他再次访问了伦敦和罗马等地,并从教皇庇护十二世那里领受了圣餐。在这两次访问的间隙,他还于1938年7月大学二年级毕业后到达伦敦,利用暑假时间在美国大使馆工作,并于假期结束后返回美国,参加哈佛大学三年级课程的学习。
肯尼迪的欧洲之行和课程学习的主要成果,是一篇论述英国绥靖政策根源的大学四年级优等生论文。他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写成了长达148页的论文:《慕尼黑的绥靖政策――英国民主从裁军政策缓慢转化为重整军备政策的必然后果》,《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阿瑟・克罗克帮助他进行了风格方面的修改,并根据温斯顿・丘吉尔的作品《英国沉睡的时候》推荐了一个标题:《英国为什么沉睡》(Why England Slept)。肯尼迪写成这篇论文之后,他的父亲鼓励他出版成书,这本书在美国和英国都得到了好评,销量巨大。1940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国际关系荣誉学位。
1940年9月,肯尼迪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学习。以便在加利福尼亚州恢复身体健康。他的研究生课程(只学了一个学期,到1940年12月)理应为商务和国际金融,但他仍然对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十分感兴趣。健康问题再次导致他于1941年初回到美国东部,忙于找人撰写他父亲的回忆录。肯尼迪曾考虑申请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但他后来因陪同家人到南美洲旅行而放弃了这一打算。他游览了阿根廷、巴西、智利并且在乌拉圭、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做了短暂停留。
1940年秋季,肯尼迪成为第一批被选定加入美国陆军的青年。由于他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学习1940~1941年的课程,因此他要到学年结束的时候才会被征召。但在1941年春季,他在体检时未能被陆军、然后是海军的军官预备役学校录取,这中间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背部、结肠和腹部的疾病问题。后来通过艾伦・柯克上校(Alan G. Kirk)――柯克曾经是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在美国驻英国大使馆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的海军武官,当时负责华盛顿特区的海军情报局(the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ONI)――的帮助,肯尼迪于1941年10月以海军少尉的身份到海军情报局外国情报处工作,成为一名情报资料传递人员,他的工作是核对并总结来自国外情报站的报告,用于海军情报局的资料汇编。由于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即珍珠港事件),肯尼迪所在的部门开始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他的班次是夜班,从每日22:00到次日7:00,而且没有休息日。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他结识了英戈・阿瓦德(Inga Arvad)并开始了一段充满浪漫的关系。但后来有情报显示,作为《先驱晨报》记者的英戈在德国的一次新闻活动中获得了可以接触到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高层的特权,所以英戈被怀疑是纳粹间谍。当他们的关系被披露后,肯尼迪被海军从情报局调往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海军造船厂干文职工作。后来,他与英戈的暧昧关系结束了,但仍保持了三年的通信和友情关系。
1942年7月海军批准了肯尼迪的出海请求,安排他到芝加哥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一个分部的海军学校学习。肯尼迪的愿望是要指挥一艘鱼雷艇(即PT艇,patrol-torpedo)。这一愿望在1943年1月得以实现。他离开训练工作,受命带着4艘船前往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并在那里得到了新的任务,被安排到巴拿马运河执行巡逻任务,由于他不愿意“在战争结束前陷在巴拿马”,便请求调到南太平洋。1943年3月,他踏上了前往美国和日本政治激烈交战的所罗门群岛的征程。成为PT-109艇(Motor Torpedo Boat PT-109)的艇长。6月,肯尼迪的船被派往新乔治亚东南的拉塞尔群岛,7月被派往位于战区中部的新乔治亚西部的隆巴里岛。8月1日,他的船前往布莱克特海峡参与拦截一个躲过美国驱逐舰拦截的日本船队。
1943年8月2日,肯尼迪的船参加了拦截一个日本船队的夜间攻击任务。在战斗中,他的PT-109艇被日本驱逐舰天F撞成两截后沉没,船上两人丧生,十一人落水,包括肯尼迪在内的六人抓住了漂在水面上的船壳,并将另外五名A|zh-ch:幸存;zh-hant:存;zh -hk:存;zh-sg:幸存;者领回到漂浮的鱼雷艇残骸处。船上的工程师严重烧伤,因此肯尼迪不得不拽着他以抵御强劲的水流。当日14:00,在漂浮了九个小时之后,鱼雷艇残骸开始下沉,肯尼迪用牙咬着受伤艇员的救生衣带子,在经过5个小时之后终于游到了一块60多米宽的小岛上。由于该岛位于弗格森水道南部,是鱼雷艇的常用通道,因此,肯尼迪决定立即出发,以便打信号拦截船只等待救援。当时他已经36个小时没有休息。由于没有与任何船只相遇,他只能游回小岛。8月4日,肯尼迪与其他艇员一起游到附近的欧拉萨纳岛。8月5日,他与另外一名军官游到克罗斯岛。8月6日,艇员们被两名当地岛民发现,肯尼迪在椰壳上刻了一段话:“当地人知道位置,可以引路,十一人活着,需要小船。肯尼迪。”托岛民带到鱼雷艇基地所在地伦多瓦岛。8月7日,岛民带回一封新西兰步兵中尉的回信,信中说:“我强烈建议你们跟这些当地人到我们这里来,同时,我将用电台联系你们在伦多瓦岛的上级,然后落实如何去接你们剩下的艇员。”8月8日,肯尼迪到达新西兰人的驻地。在经历了七天艰苦逃生后,所有艇员在不到24小时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都被送到了伦多瓦岛接受治疗。肯尼迪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使他成为了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人物,并先后获颁二战紫心勋章、亚洲-太平洋战役奖章、二战胜利纪念章、海军勋章以及海军陆战队勋章等诸多奖章。后由于身体上面的原因,他于1944年初回到美国就医,其间在迈阿密鱼雷艇基地当教官。1945年3月1日,他的名字上了美国海军退役人员名单,仅仅几个月之后,日本就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002年5月一个由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探险队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找到了据说是PT-109艇的残骸。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肯尼迪进入美国政坛(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哥哥小约瑟夫・肯尼迪在英国战场上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而他哥哥是全家寄予厚望、将来要培养成美国总统的人选。这样一来,家人都将维护家族名声的重任寄托在了肯尼迪的身上)。1946年,他参加了众议院选举。在那一年的选举当中,民主党的形势不容乐观,自1930年以来首次失去了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权。但肯尼迪的表现却依然不错,由于马萨诸塞州的国会众议员詹姆士・柯利(James Michael Curley)将出任波士顿市长,在国会中留出了一个空缺,经过努力,肯尼迪在竞选中获得了胜利。
1947~1952年,众议员
1947年1月,肯尼迪到华盛顿特区上任。当时恰逢民主党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全国上下开始担心共产主义威胁的时候,而且哈里・杜鲁门总统当时也受到了猛烈的抨击。
在众议院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他反对塔夫托-哈特利劳工法(即哈特利提案),发起国家退伍军人住房会议。1948年11月他再次当选众议员。此间,他提出过低房租公共住房和援助公私立学校的议案,建议削减对非洲和近东地区的浪费性援助。
1952~1960年,参议员
1952年他以“肯尼迪将为马萨诸塞做的更多”(Kennedy Will Do More For Masschusetts)为口号参加了参议院席位的竞选,并战胜了势头强劲的对手亨利・洛奇(Henry Lodge)赢得了一个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席位,在总计2 353 231票中领先洛奇70 737票,两人的得票率为51.5%:48.5%。
在成功当选参议员后,肯尼迪的首要考虑是要建立一个办公室,以满足他为之服务的马萨诸塞州的需要。而肯尼迪将进入参议院视为他获得更高权力的一个跳板是个不争的事实。1955年9月,在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心脏病发作,传言他不可能竞选连任的情况下,肯尼迪计划获得1956年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并成为他担任8年副总统的前奏,然后是1964年竞选入主白宫,而到那时,他刚刚47岁。但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田纳西州的参议员埃斯蒂斯・基福弗(Estes Kefauver)获得了副总统候选人的党内提名。竞争提名失败后,肯尼迪于1956年~1957年间制订了一项战略,以照顾到民主党在民权问题上的各个派别,在1956年,围绕陪审团庭审修正案(Jury Trial Amendment)的争论引起了相当的关注,而肯尼迪投票表示支持陪审团庭审。
1953年9月12日,肯尼迪与杰奎琳・李・布维尔(Jacqueline Lee Bouvier)在罗德岛州结婚,他们的结合被描写为“年度名人婚姻”。从1953年7月开始,他的背部疾病开始严重,在1954年4月进行的一次X光检查中显示,他的第五节腰椎已经断裂。10月21日,他做了一个长达3个多小时的手术,将一个金属盘插进了腰椎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以固定脊椎骨,但由于插入的金属盘被感染,1954年2月的又一次手术将它取出。肯尼迪一直休养到当年5月才返回参议院。在这段时间及其后的近两年时间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肯尼迪数次面临生命危险,曾先后四次接受了天主教的临终祷告。1956年他发表了一篇有关自己脊背外科手术的文章《我的病中体会》(What My Illness Taught Me),最后定名为《当仁不让》(Profiles in Courage),书中讲述了美国历史上8位著名参议员的职业生涯,该书出版后成为全美畅销书,并在1957年获颁普利策传记文学奖,但一直有观点认为该书为他人代写。
肯尼迪家族对麦卡锡主义的支持
自从1950年之后,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与肯尼迪家族的交往日渐频繁,麦卡锡在成为参议院的焦点人物之前就与肯尼迪的父亲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曾花费数千美元的资金支持麦卡锡,并在后来成为了他主要的支持者之一。20世纪40年代之后,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常常在自己位于海厄尼斯港(Hyannis Port)的别墅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与麦卡锡共渡周末。而且麦卡锡曾经追求过肯尼迪的四妹帕特・肯尼迪(Patricia Kennedy Lawford)。在1952年的参议院竞选当中,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与麦卡锡达成了一笔交易:麦卡锡在马萨诸塞州的投票中支持民主党候选人,而约翰・肯尼迪则不会在国会关于谴责麦卡锡主义的表决时投票支持该决议。1953年,肯尼迪的父亲又要求麦卡锡聘请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Robert Francis Kennedy)为自己的高级职员。1954年9月,在经过了9天的听证之后,国会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建议“谴责”麦卡锡破坏参议院规则。当年12月2日,参议院以67:22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这一谴责。而在民主党中,惟一一个没有投票反对麦卡锡的(更确切地说,没有就此问题投票的)是约翰・肯尼迪。1960年,他在一次为自己的辩解中说:“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个十全十美的人。我见过大多数人犯过的错误。麦卡锡的事情?我当时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我的弟弟在为麦卡锡工作。”但肯尼迪后来十分后悔自己的决定,因为他没有同民主党伙伴和参议院的大多数人一起谴责麦卡锡的这一不光彩行为成了此后一个长期的政治遗留问题。事实上,在1954年7月,在陆军听证会结束的时候,即参议院第一次考虑公开谴责麦卡锡的时候,肯尼迪准备通票反对他。
肯尼迪相信,由于他的年轻、天主教的信仰、来自民主党内领导人的有限支持以及自己身体方面的疑问,都表明他无法在1960年有把握地竞选总统。事实上,肯尼迪觉得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能力的表现。虽然在美国历史上曾有一小批候选人在不到50岁董事会入主白宫,但还没有谁在43岁就登上总统宝座。在威廉・麦金莱总统遇刺后,西奥多・罗斯福继任了总统职务,但他在1904年竞选连任的时候已经46岁了。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只有一位天主教徒竞选过总统――1928年的阿尔・史密斯(Al Smith),并且他惨败在赫伯特・胡佛的手下。
尽管如此,肯尼迪仍宣布他有意在1960年大选中竞选美国总统。
肯尼迪在马萨诸塞州成功连任参议员以及自1956年民主党代表大会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大的知名度,使他成了许多人心目中1960年总统竞选的有吸引力的候选人。他的活力被看作是应对苏联挑战、经济萧条、种族隔离和“杂乱无章的美国生活”的优势。1957年,全美各地邀请他进行演讲的邀请函多达2500多份,而他同意在47个州做144场演说,平均两天一场。1958年初,他每星期收到的此类邀请函平均达100份。民主党在48个州的领导人大都表示肯尼迪是个很有可能参加竞选的人物。1956年民主党代表大会的1220名代表中有409人支持肯尼迪参加1960年总统竞选。在对肯尼迪有所认识的所有潜在选民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有64%的人相信他具有当总统的背景和经验。
尽管肯尼迪取得了广泛的支持,但毕竟他太年轻,国会中的民主党人在总统候选人提名问题上将他排在第四位,列在林登・约翰逊、阿德莱・史蒂文森和密苏里州参议员斯图尔特・塞明顿之后。倾向于让他竞选副总统。肯尼迪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他曾说过:“我没有兴趣竞争副总统,我的兴趣是竞选总统。如果我要当选总统,我就会在1960年成功。如果我这次不成功,那么我可能要等上8年时间,那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面孔,而我就会靠边站。”
为了抵抗阻碍他的势力,肯尼迪在一开始便公开否认自己是个候选人。在民主党进行的初选中,他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参议员休伯特・汉弗莱和德克萨斯州参议员林登・约翰逊 。到1959年秋季,尽管肯尼迪还没有宣布参加竞选,但他已经启动了紧张而疲惫的日程安排,奔波于全国各地,在形形色色的场合向规模不等的人群发表演讲。提高肯尼迪的支持率是赢得胜利的关键,为此,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放弃了在参议院的工作,担任了竞选运动的经理。并立刻于1959年10月底在海厄尼斯港别墅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召开了17位主要人员参加的会议。
1960年1月2日,星期六,肯尼迪在参议院秘密会议厅zh-ch:里;zh-hant:e;zh-hk:e;zh-sg:里;向300名支持者正式宣布竞选总统。4月5日,在威斯康星州的初选中,肯尼迪获得了56.5%、总计476 024张选票,为该州57年来候选人在初选中获得的最多票数。而且肯尼迪在10个地区中赢得了6个地区的多数票,从而赢得了该州60%的大会代表。5月10日,肯尼迪在西弗吉尼亚州取得了60.8%:39.2%的压倒性胜利,战胜了休伯特・汉弗莱,此后10天内,肯尼迪又在马里兰州以70%:17%击败了韦恩・莫尔斯,在俄勒冈州同样以51%:32%取胜。到此时,肯尼迪已经是第七次大获全胜,打通了总统候选人提名的道路。但形式并不就此一片乐观。林登・约翰逊于6月5日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并就麦卡锡问题等话题公开抨击肯尼迪。7月13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肯尼迪获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尽管林登・约翰逊在这之前对他进行过中伤,但肯尼迪仍然邀请他加入竞选队伍,成为副总统候选人。
取得最后胜利
在1960年11月8日举行的大选中,肯尼迪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尼克松。当天夜里,虽然根据已经统计出的选票情况表明,肯尼迪可以充分肯定自己已经获得了胜利,但由于在宾夕法尼亚州、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明尼苏达州、密歇根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数字十分接近,无法做出决断,因此他拒绝宣布获胜。
第二天上午他起床后,他获知已经赢得了这六个州的胜利。事实上,加利福尼亚州还在混战之中。并且最终倒向了尼克松,但这已经无关大局。直到中午,最终结果传来之后,他才肯定取得了胜利。尼克松的新闻秘书发表了承认失败的声明后,肯尼迪才同意以当选总统的身份与媒体见面。
在总计6883.7万张选票中,肯尼迪的优势极其微弱,只有118 574票。尼克松的支持者几乎在选举结果揭晓的同时指责说,肯尼迪取胜的原因是伊利诺伊州和德克萨斯州的选票欺诈行为所致。但这种指责无法得到证实。而且尼克松公开采取高姿态,拒绝置疑选举结果。
肯尼迪于1961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对国际事物给予了极大关注。他呼吁美国民众承担起更多的义务,做出更大的牺牲。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第一次就职演说被并称为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两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共计1355个单词的演说成为激励型语言和呼吁公民义务的典范之作。
肯尼迪从当选之后就开始考虑就职演说,他不想在演说中偏激地指责当前事务,也不喜欢重新阐述有关于冷战的陈词滥调、论述一些有可能加剧美苏紧张关系的有关共产主义威胁的问题。他希望用词可以激起和平的希望,确定一个新时代的乐观基调。
国内政策
肯尼迪在国内政策方面提出了众多计划,如: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税收制度、修改农业计划、保护和发展天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反对种族歧视、给黑人以公平权利等。但这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都遭到了来自各方的重重阻碍,尤其是国会。到1963年7月,美国媒体在评论肯尼迪的内政计划实施情况时指出:阅批开支已经达到940亿美圆,1963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70亿美圆,黄金储备量下降到了自1939年来的最低点。大规模减税的议案和给予黑人公平权利的议案被拖延再三,直到1964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后才获得通过。修改农业计划、援助公立学校法案和其他一些议案,也纷纷搁浅或被迫放弃。
支持太空计划
肯尼迪急切的希望美国在太空竞赛中保持领先。谢尔盖・赫鲁晓夫回忆说肯尼迪分别在1961年6月和1963年秋两度与他父亲尼基塔商讨在太空计划方面的合资事宜。在早先,苏联在太空探索方面遥遥领先于美国。肯尼迪与1961年5月25日在议会发表了演说:
“首先,我深信我们的国家将在这个十年结束前完成一个目标,即让宇航员登录月球并安全反回。没有任何单一的航天计划会比这个更能是人类振奋,也没有任何计划比此对远程宇宙探索更重要。也没有任何计划像登月一样昂贵且充满挑战。”
迟些时候肯尼迪于1962年9月12日在莱斯大学发表了演说: “没有一个期望成为其他国家领跑者的国家会在太空竞赛上甘于落后。” “我们现在选择登月或做任何别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们容易,而是因为他们充满挑战。”
在与赫鲁晓夫的第二次会谈中,他劝说苏联人成本分摊是有益的且美国人在太空项目上稳步前进。美国发射了一颗同步地球卫星并在议会通过了超过250亿的预算给阿波罗计划。
赫鲁晓夫同意了合作在1963年晚期,但肯尼迪在协定付诸实施前被刺。1969年7月20日,肯尼迪遇刺差不多六年后,美国人最终登上了月球。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副总统约翰逊陪同下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访问。12时30分,肯尼迪乘坐一辆敞蓬汽车游街拜会市民,行至一个拐弯处时(美茵街,Main Street),埋伏的枪手向他开了枪,子弹命中头部,他的妻子很惊慌的抱住他,全身都沾满鲜血,送往医院后很快不治而亡。数小时后,李?奥斯瓦尔德被警方抓获,初步认定为刺杀总统的嫌疑犯;但此人仅两天后亦被枪杀,使案情趋于复杂化。林登?约翰逊宣誓就任总统后下令组成以最高法院院长沃伦为首的调查组。一年后,调查组提交报告(即著名的《沃伦报告》)认为整个事件全是李?奥斯瓦尔德一人作案。美国民众普遍表示不相信这个结论。此后数年,民间有很多人士尝试调查此案,并出版了相当数量的畅销书。在层出不穷的结论中,古巴阅批、中央情报局甚至副总统约翰逊都曾被列为主要怀疑对象。按照当局的说法,《沃伦报告》将会保密至公元2047年。当局表示要待所有当事人也过世后才公开。
以上整理的约翰・肯尼迪个人资料信息、 约翰・肯尼迪图片、约翰・肯尼迪简介、约翰・肯尼迪简历、约翰・肯尼迪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约翰・肯尼迪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