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之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吴之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吴之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吴之是谁?吴之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吴之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吴之人物数据真实,任...

吴之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吴之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吴之是谁?吴之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吴之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吴之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吴之
吴之图片

吴之个人资料简介

吴之(1799―1870),原名廷扬,让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扬州人,篆刻大师,他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吴之(吴让之),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扬州人,为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清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清军江北大营一度告急,扬州一地战火弥漫,人心惶惶。为避战乱,吴让之流寓到了泰州,初期寓居在泰州姚正镛等好友家,以金石书画为生,前后达十多个春秋。晚年借居泰州东坝口观音庵中,靠鬻艺谋生,穷困潦倒,终老泰州。

吴之 – 艺术成就

吴让之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昌硕评曰:“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吴让之在继承邓完白的基础上更有所创建,特别是那种轻松淡荡的韵味,直达书印合一的神境。

一生清贫,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吴熙载工四体书。篆书和隶书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书法功力虽深,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亦善画。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篆刻得邓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汉印。晚年运刀更臻化境,在浙派末流习气充满印坛的当时,将皖派中的邓派推向新的境界,对清末印坛的影响很大。吴熙载一生刻印数以万计,但多不刻边款,以致流传甚少。

近二百年来,吴让之的作品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尤其是他的篆刻,影响深远。与之同时代的赵之谦直到后来的黄牧甫、吴昌硕、赵叔孺、钱瘦铁、来楚生、钱君龋谒堑淖髌分形薏淮嬗惺Ψㄋ暮奂#苯裰诙嘧贪谜呙撬匪妗

吴之 – 印章作品

“盖平姚氏秘笈之印”,为长方形的印石,八个字分两行任意排来,繁简顺其自然,印文占地完全由笔画的多寡来决定,十分妥贴,用刀轻灵活泼,线条间粗细合宜,似无意而实有意,在不经意中见奇趣。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力,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的。

“砚山鉴藏石墨”,也是吴熙载朱文印的代表作品。仪征人汪—-,字砚山,精于鉴藏,为作者好友。由于他的篆书功力深厚,所以刻这一类印运刀如入无人之境,后人誉之为“神游太虚,若夫其事”。此印章法貌似无奇,排得均匀整齐,但印文各字在这方寸之地,仍显得笔势舒展开张,完全是他那秀挺娟美书法的再现。欣赏这方印,就如同欣赏他的书法。“山、石”两字在全印中笔画最少,遥相呼应,平添了一层可爱的自然情趣。

“攘之手摹汉魏六朝”,在印文的安排上顺其自然,让印文书法的自然繁简在统一中得到平衡,各字笔画的转折与接触处,由于刻刀的轻灵转折,在生动地表达书法的自然意趣之外,因笔画的粗细变化,而增强了立体感,犹如高明的剪纸艺术师,在一招一式、一转一弯的动作变化中,展现出生动的画面。这种以刀当笔的境界,完全得立于他的书法。

“道法自然”,全印线条密集,仅让“自”处留有疏处,形成三密一疏的章法。由于印呈长方形,故下部二字任其舒展。其笔势飘逸流畅,加上用刀轻灵,真可谓无迹可寻。在细白文创作中,不失为一方佳印。

“丹青不知老将至”,这是杜甫《丹青引》里的诗句。七字印分三行,首行三字,其余四字平分两行,布局疏密天成,文字方圆互参,其刀法圆美流转,使全印洋溢婉丽流走的风姿。“砚山”(图6)带栏白文,全然不同于常见整齐划一的刻法,“砚”字石旁“口”部,转折自然,棱角处似方非方,似圆非圆,“见”字下部并笔更见别致,尤其是“山”字中间下脚两个小分叉较细,使全印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奇趣。此二字没有采取屈曲填密的表现手法,而任笔画自然排列,让自然的留红与笔画形成鲜明的朱白对比。

“砚山”带栏白文,全然不同于常见整齐划一的刻法,“砚”字石旁“口”部,转折自然,棱角处似方非方,似圆非圆,“见”字下部并笔更见别致,尤其是“山”字中间下脚两个小分叉较细,使全印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奇趣。此二字没有采取屈曲填密的表现手法,而任笔画自然排列,让自然的留红与笔画形成鲜明的朱白对比。

“吴熙载印”,“吴、印”二字占地少,“熙、载”二字占地多,得对角呼应之妙。同是白文印,异于前面介绍的细劲的白文,而以浑穆圆劲见胜,是创造性学习汉印的佳作。

攘之”,二字印,一疏一密,一般说来,比较难于在一印中统一,作者把“之”字上叉的两笔,人为地加以屈曲,使秀美的曲线在空地中打破了僵直的局面,也使全印得到了平衡。“攘”字提手旁重心上升,右半部密上疏下,使全印产生一种空灵之感。

“逃禅煮石之间”,这种典型的以作者的书法为本的朱文印,在篆刻史上代表着一种高度,步其后尘者,如不认真研究其篆书,往往难以望其项背。吴熙载作品的线条所表现的韵律富有强烈的美感。书法家作书讲究笔锋的运转、提按,在纸上表现粗细、断续等效果。欣赏吴氏的作品,就可感受到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怡然自得、游刃有余的功力。此印“间、禅”的下部空虚与“石、之”的少笔画处理,使全印虚实相生,产生了一种空灵之感。

“包诚字兴言又字子克”,多字印难在多而不乱,齐而不板。此印线条方折又富于变化,虽然并非是满白文,但要做到保持吴氏书法线条流转的长处而不失风致殊属不易。此印少笔画的“包、又、字”,与多笔画或处理得紧密的“字、兴、克”各三字,呈现两组相反的倒三角型。京剧表现中,有时兵丁将士、旗帜飞扬、鏖战正酣,但舞台上始终杂而不乱,有条不紊。在欣赏此印及一切成功的多方印时,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同感。当然,若无相当深厚的功力,是难臻此妙境的。

吴之 – 吴让之刻乌木扇骨

吴让之曾刻过一柄乌木扇骨,读来甚是有味。一面刻曰:“常恐秋节至,凉飕夺炎热;弃捐箧现校髑橹械谰!绷硪幻嬖唬骸胺缜逶吕逝袒福迷蛱煜屡嵩蛱煜潞V俸H市址ㄕ5芪馕踉乜獭!

吴让之的书、画、印作多有所见,偶也有见他刻的竹印,所刻扇骨则不多见。是刻以浅刀披削成之,遒劲凝练,舒展流动,使刀如笔,信手挥来。对照他印作的边款刀法,披削自如,可以说是放大了的印章边款;对照他的行书风格,笔意清晰浓郁,可以说是缩小了的精品书作。所刻文章练达,三言两语,精辟地道出了扇在四季轮换中的不同“命运”,同时透露着作者潦倒寡欢的心情。款中仲海即姚正镛。

姚正镛(1811-?)字仲海、仲声、中海、中声,亦作姚十一,号柳衫、渤海外史,盖平(辽宁盖平)人;工诗词,治金石,嗜收藏,书法六朝,画山水、花鸟、梅花,饶有古致。据记载,吴让之一生先后为姚正镛治印一百二十方,后姚正镛《槐庐印谱》选录一百印,均为吴让之所治。姚正镛赞赏吴熙载的刀法为“深得篆势精蕴,故臻神极”,一语道出吴让之之篆刻刀刀见笔、刀笔浑融、驱刀如笔的特征。

吴之 – 主要参考资料

1.http://tieba.baidu.com/f?kz=282335216

2.http://www.cnarts.net/CWEB/news/readnews.asp?id=134793

3.http://artist.artxun.com/W/56-55086/info.shtml

吴之 – 相关词条

包世臣 陈元祚 张揖如
乔林 吴祥初 王话寿

以上整理的吴之个人资料信息、 吴之图片、吴之简介、吴之简历、吴之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吴之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

  • 发表于 2021-10-05 01:01:03
  • 阅读 ( 431 )
  • 分类:科技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千思特
千思特

21912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