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提供了蒋硕民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蒋硕民是谁?蒋硕民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蒋硕民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蒋硕民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蒋硕民(Jiang Shuomin),1913年3月11日出生在北京,1992年5月11日在北京去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是偏微分方程、近世代数。蒋硕民是中国偏微分方程学科的先行者,近世代数早期介绍者之一。他集中西学问于一身,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教育事业。
蒋硕民(Jiang Shuomin),1913年3月11日出生在北京,1992年5月11日在北京去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是偏微分方程、近世代数。蒋硕民是中国偏微分方程学科的先行者,近世代数早期介绍者之一。他集中西学问于一身,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教育事业。
1913年3月11日出生在北京
1917年进入上海神州女学小学部学习
1922年秋,蒋硕民进入了上海同济中学
1928年夏,从同济中学毕业,他年仅15岁
1928年秋,进入世界有名的德国哥廷根(GoMinben)大学学习
1935年6月19日,获得马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5年秋,蒋硕民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年仅22岁
1938年,蒋硕民在西南联大与杨维仪女士结婚
1947年蒋硕民由南开大学休假去纽约柯朗研究所进修
1948年,任昆明师院数学系主任
1954年,蒋硕民调到北京师范大学
1955年,到北京大学西语系工作
1992年5月11日,在北京去世
蒋硕民生于北京一个民主革命派的家庭。其父蒋作宾,1905年在日本加入问盟会,后参加辛亥革命,曾任中华民国临时阅批及南京国民阅批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驻德、日等国公使及首任驻日大使,安徽省主席等一系列要职。1942年病逝重庆。母亲张宏楚,是辛亥革命志士张通典之女。外祖母何超生,是回人自办女子学校的创始人之一。蒋硕民就是在外祖母抚育下长大的。蒋硕民是家中长子,有同父母兄弟姐妹13人,继母所生弟妹2人。
外祖母特别重视对他的教育。在他不足2岁牙牙学语之时,便教他认字识数;稍大一点,便给他讲故事。蒋硕民人极聪敏,肯用心,记忆力极强,外祖母教育也得法,因此,从小就接受了许多文化知识,培养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1917年当他家从北京搬到上海时,年仅4岁的硕民,便进入了上海神州女学小学部学习。这个学校是其姨母张默君主办的。硕民不仅课堂学业完成得好,课后还广泛阅读家中大量藏书,拿起百科全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年仅9岁时,便修完了小学的课程。
1922年秋,蒋硕民进入了上海同济中学。他不仅对数理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语文、中外历史、地理及德语等也兴趣很浓,各门课程年年都获得优异成绩,在全校学生中出类拔萃、名列前茅。1928年夏,从同济中学毕业时,他年仅15岁。
就其家庭情况,蒋硕民本可依随其父从政,在毕业后谋上一官半职;但他志不在此,而愿致力于科学教育事业,成为一名学者。
1928年秋,蒋硕民选定了并前往世界有名的德国哥廷根(GoMinben)大学学习。这是当时全世界的数学中心,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精英荟萃,名家云集。其中有划时代的数学大家希尔伯特(HilbeM),有偏微分方程的开拓者柯朗(CoMmnt),有近世代数的权威诺持,有计算机鼻相冯・诺依曼(vonNeumnnn)等等。蒋硕民得到这些大师的亲授,打下了深广的数学基础。蒋硕民之所以决定投考哥廷根大学读数学,大都是受了数学者师魏时珍(嗣签)博士的影响。后来他义认识了朱公理博士。魏时珍相朱公理都是哥廷根大学柯朗教授的学生。他们回国不
久,短期在同济兼课。蒋硕民很幸运地得到他们的指导。同去哥廷根大学留学的有程统淮。他后来是蒋硕民的二妹夫,又是蒋硕民在西南联大时的同事,曾任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数学教授。他回忆了留学时的情况:
留学第一年的课程,有普通物理。这是理学院的必修课,每周54、时,听讲的学生近500人,由Pohl教授和他的助手在一个大讲台上做物理基本规律的表演。此外,每周三下午由教授弗兰克(Fnank,1925年曾获诺贝尔奖)及其助教洪德(Hund)共同指导学生做实验。有一天做实验,根据参考书所得的Da施皮分布在一根直线上。蒋硕民与程硫淮所得的Dara分布却很广。下课的时间到了,实验结果仍达不到要求,无法交卷,他们非常着急。洪德走过来,笑着说:“你们想要得到想要的结果吗?这是做不到的事!因为实验环境不适宜,仪器也太粗糙。”弗兰克教授也走过来,向他们解释说,要相信自己,不要信书;做实验是睁开眼睛做“权迷藏”。
微积分课每周4小时。还有一个上午在课堂上做题,由教授相讲师答疑。蒋硕民逐渐与问朗、赖维(1dwy)、雷立奇(Rellich)熟悉起来。在他们的鼓励与指导下,蒋硕民继续选修物理、分析,持别是偏微分方程等课程,并且成为他们的好学生。除此之外,他还勤奋攻读代数。当时荷兰访问学者范・德・瓦尔F(van derwaerden)正在哥廷很大学写书,常与诺持教授在一起讨论。他们把写出的材料油印出来,供学生购用。蒋硕民研读了这些讲义,对近世代数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从1932年起,蒋硕民积极参加了雷立奇教授主持的讨论班,学习希尔伯特空间算子方法及其应用在施罗F程式上的问题。蒋硕民是讨论班的助教、帮助雷立奇写讲义,有时还上讲台解释。
蒋硕民的博士导师原为何朗。他得到柯朗所拟定的题目后,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证出该题是错误的,才又换成为“双元N次偏微分力程的一个混合边值问题”,这是偏微分方程中一个层次相当高的命题。柯朗教授是犹太人。1933年希持勒上台后迫害犹太人,1934年柯朗教授被迫逃亡美国,进入了纽约大学。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该校持地设立柯朗研究所。柯朗教授走后,蒋硕民的博士论文由雷立奇教授指导。雷立奇教授所研究的课题,一部分是关于希尔伯特空间算子的扰动(PeMubati。n)问题(曾在1949年国际数学人士集会上作了一小时的报告),大部分则是讨论不常见的偏微分方程式。此外,他的紧性准则(CompactnessLriterion)(1930)应用甚广。1934年秋,雷立奇被聘为马堡大学数学系教授,蒋硕民随其前往,一方面撰写论文,一方面帮助雷立奇做些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刻苦研究,博士论文《一个关于两个变量M阶偏微分方程的混合边值问题》在1935年6月19日获得通过。此论文使他获得马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程筑淮对蒋的博士论文作了这样的评价:
(1)选出了一种特别类型的线性偏微分方程式;
(2)适当选择混合边值;
(3)证明新类型方程式有唯一的解,取此边值。证明方法是用相仿的黎曼方法来构造“基本解”(所选的方程式是(M次,2元)p(1)与(2)的选择与雷立奇所做过的一个边值问题有关。蒋硕民的论文大大地推广了Rel价h的结果。
蒋硕民在即将毕业之时,南开大学数学系姜立夫教授正在德国访问,他对蒋硕民渊博的学识非常欣赏,聘他去南开任教。1935年秋,蒋硕民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年仅22岁。
从南开到西南联大
蒋硕民到南开的第一年是为四年级学生开设近世代数和代数几何学,这是南开数学系旨次开设的两门新课,国内其他名牌大学很少开设。当时全班学生虽只有5入,但他绝不马虎,备课和讲授都极认真。1936年,他共开了微分方程解法、函数论、三角级数二门课,同时,还与姜立夫合开了一门算学选读,每周达11学时,工作量很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开大学被迫迂往长沙,并与清华、北大一起联合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迁往云南昆明,组成丁西南联合大学。蒋顶民随学校辗转到了昆明。当时的西南联大,精英荟萃,集中了国内员优秀的人才,算学系中有姜立夫、江泽涵、陈省身、华罗庚、许宝骡、申又彬、程婉淮、杨武之、郑之蓄、赵访熊、曾远荣、刘晋年、张希陆。
在联大,蒋硕民开了两门课,一是高等代数,二是偏微分方程,还有一个代数讨论班。当时.偏微分方程在国内还不被人重视。他开的高等代数课,很受学生欢迎,听课人很多。代数讨论班是为四年级学生开的:三门选修课中的一门,另外两门选修课是形势几何讨论班和分析讨论班,由江泽涵、陈省身、华罗庚、蒋硕民等主持。课程进行方式是不定期的学术演讲与讨论,也有学生作的读书报告。在讨论班上,师生都参加听讲,互相切磋,扩大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学术研究气氛相当浓厚。蒋硕民败类旁通,在讨论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蒋硕民在西南联大与杨维仪女士(1916―1994)结婚。她生于昆明,1932年高中毕业后去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留学,抗日战争开始后回国。1955年到北京大学西语系工作,先后任法语讲师、副教授、教授。她―直是蒋硕民的贤内助。
1940年7月,日军飞机串垄不断,为此,联大决定在四川叙永成立分校。当时昆明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而叙永的生活条件更艰苦,没有电灯,吃水都必须自己去挑,因此许多人都不愿去。但蒋硕民却不顾,与程硫淮等自愿前往。分校由校务委员会主持,主任杨振卢,蒋硕民被指定为委员。叙水分校的学生是该年招收的一年级新生。此前蒋硕民都是讲授专业课,现在则要讲授基础课,而且是他首次讲授微积分。他愉快地接受丁教学任务。
当西南联大叙水分校迂回昆明时,他应聘到设在贵州猖谭的浙江大学任教授,讲授近世代数、数理方程、微分方程等课程,直至1944年又重返西南联大。当时在猖潭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员的张素诚回忆说:“在猖潭期间,渐大数学系学生的课程,宅要是为陈建功、苏步青两位先生从事的三角级数论和射影微分几何学做前期准备的。蒋硕民先生到调潭授近世代数学与微分方程论,对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术见解,起了重要
的作用。”
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南开、北大及清华三校各回原址。1947年蒋硕民由南开大学休假去纽约柯朗研究所进修。程硫淮问他是否有意留在美国。他认为美国的种族鸿沟不久会引起社会纷乱,而且他的子女多,因此愿意回中国做事。
从昆明师院到北京师大
西南联大结束时,为昆明留下了一所师范院校――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48年蒋硕民往昆明探亲时,原清华大学教授、时任昆明师院数学系主任杨武之,坚请他留下接任系主任。他从命就任,并于1950年又兼任学院教务长,直至1954年。在昆明期间,他不仅亲自为高年级学生讲授近世代数、复变函数、高等数学、数论及张量分析等课程,还有繁重的行政工作。但不管负担多重,他都兢兢业业做好每件工作。他很注重教学改革,亲自创设7―门独具特色的课程,叫做“初等数学讲习”。这是三四年级的必修课,由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主持,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2至3学时。课题由主持教师选定,两周前通知学生准备。还要求全系师生都参加听讲,中途可以质疑、提问、讨论,讲完后认真讲评。这种教学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了教学锻炼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是师范院校培养和训练教师的好手段、好方法。时隔数十年,现在的云南帅大数学系,在当年经历过这个课程锻炼的教师提议下,又重新恢复了这门课程。
为办好昆明师院数学系,蒋硕民倾注丁大量心血。昆明师院由于建校不久,师资力量不足,蒋硕民首先意识到必须尽快培养年轻教师。为此,凡需开设什么新课,他都自己先开,由一位讲师及一位助教旁听,第二年这门课就交给他们负责,而他自己又另开新课。由于他数学功底雄厚,知识渊博,所开课程遍及分析、几何、代数三大领域,有时.同时开设三门课。他上课时,教室的最后―排常坐满了教师,除数学系教师外,还有物理系相外校教师。到1954年他离开时,昆明师院数学系已发展成为具有坚实基础,并在云南数学教育界享有盛誉的系科了。
1954年,蒋硕民调到北京师范大学。他先后主办了分析数学方而的青年教师讨论班、进修班、研究生班及助教班等,招负起了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工作。讨论班和进修班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按照昆明师范学院的办法,由学员主讲,教师相学生一起听,然后进行讲评。此外,蒋硕民还为研究生班、助教班系统讲授实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课程。
蒋项民在哥廷根大学数学系学习时,系里教授们的讲课,各有风格,大不相同。朗道(Landaw)教授的讲课方式最新奇,他的讲义词句是电报式的,即用词尽量节省,基本上不讲背景。柯朗教授则喜欢谈背景,讲几种看法,不求完备。最受欢迎的是赫格洛兹教授的课。他把讲课看成一种艺术,讲词流利,材料完备,黑板的材料都可以抄下来。蒋硕民深受朗道和赫格洛兹的影响,吸收了他们讲课的持点,并加以发展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程琉淮说:“1936年我在北大,有时约定去南开向硕民请教算于方法,他非常热心拟他讲话的才能,加上嗜爱符号,我听他讲,看他写黑板,使我回想到在哥廷根听课了。”吴大任说:“约在1947年南开大学数学系刘晋年主任组织系里教师共同研读庞特雅金的《拓扑群》,硕民兄也参加了。记得他报告时论证简洁而严密,说理清楚,令人想起德国数学一些大师的风情。”
蒋硕民很注重教材,一直认为讲授的知识必须是最新的,即主张以大名家的著述为教材。早年他在南开及西南联大等校任教时,关于近世代数的教材使用的便是阿尔伯持(Albert)的代数书。但是在讲授的方法上,他认为又必须以最简练和通俗的语言、最简单的表述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掌握,此即所谓一“大”一“小”。
蒋硕民知识渊博,能十分自如地驾驭所讲授的各门课程。他每次上课都写有详细讲稿,但在课堂上根本不看,有时只在兜里放一两张纸片,偶尔看―‘看,但讲起课来如行云流水,条理清晰。他很注重板书,边说边写,整整齐齐,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经过深思熟虑。抄下他写的板书,就是一份完整的讲义。原西南联大学生,现为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严志达说:“我于1940年听过蒋先生所开的积分方程沦。积分方程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一门新课,应该说是比较难学的课程。蒋光生的讲课,给人的印象是他对所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于响中。所以讲出来如行云流水。一些难懂的概念和方法,由于他讲解得法,往往使学者容易接受,乐而忘倦。”原泥潭浙大学生,后为华东师大教授曹锡华说:“蒋先生教书深入浅出,非常吸引人,更加上近世代数的数学思维方法与传统的几何、分析相比有它独持的形式,当时就吸引了不少学生对它感兴趣。”
蒋硕民在数学教育上,有着许多棺辟的见解,如他主张“一个数学”,强调数学各分支之间互相联系,数学教师不仅应在宽厚的基础上能触会页通地学好各门学科,而且也应有胜任讲授各门课程的能力,而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楷模。在数学的三大门类:分析、几何、代数中,他兼通分析、代数两大门类。他还一直强调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要注意人才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他在昆明师院任数学系主任及主持教务工作时始终是贯彻这个中心的。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时,他也为此一再向领导提出如是建议。
蒋硕民不单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凡是受教于他的人对此都感受很深。原猖潭浙江大学学生、一度担任蒋硕民助教、后为南京大学教授、常微分方程专家叶彦谦说:”蒋先生总希望我们学习数学能从大处着眼,多了解一些数学全貌,要争取成为一个数学家,而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工作者。”在叶彦谦毕业时,蒋硕民曾与其作了长时间的谈话。他要叶彦谦毕业后再多学些新的东西,看看哪一个方面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然后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叶彦谦说:“我在毕业十年之后才确定以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作为自己科研丁作的长远方向,并且乐此不疲,这是和蒋老师的教导分不开的。”曹锡华教授回忆说:“我毕业离校前夕去蒋先生家,促腺夜谈,鼓励我不断学习,并于临别时送我范德瓦尔登的榜文本近世代数书,当时这本书是宝贝。”曹锡华说,他后来之所以有机会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工作,便是得益于蒋硕民的鼎力帮助。
蒋硕民不仅能为人解答难题,而且也能指导研究方向。原西南联大助教。后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樊玑说;1939年韧他要去巴黎大学深造,但不知跟哪一位数学家工作时,于是去请教蒋硕民和程筑淮。他们知道樊玑那时爱好抽象代数,就建议他跟弗雷歇(Frechet)教授,说弗雷歇的分析与古典分析不同,重观念,同代数一样抽象。樊玑说:“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弗雷歇的名字,当然更不知道他是泛函分析的开创和奠基者,那时期在国内知道有这一门新数学的数学家就很少,很幸运在那次谈话中,我受到的教益,真是胜读十年书,决定了我一生工作曲方向,终生感激不尽。”
蒋硕民丰富的知识来源于他毕生的好学不倦。他熟通多种语言,他的德语与德国人不柏上下。他从未正式上过英、法文课,但却能用英法两国语言与英国人、法国人交谈,甚至能阅读英、法文的文学名著。1950年,昆明师院为学生开设了俄语课,蒋硕民立即带头旁听了一年,于是便能无困难地阅读俄文数学书了。在“文革”前,他每月都有购书专款。他的家里堆满了中文、德文、俄文、英文及法文的数学及物理书籍。
蒋硕民一生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如程民德、万哲先、田方增、黄祖洽、林家翘、王宪忠、叶彦谦、越民义,秦元勋、杨忠道、严志达、曹锡华、钟开莱等等,都曾听过他的课,他尤其为师范院校分析学科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人才。他的弟子,大都是数学系的教学骨干相学术带头人。
蒋硕民待人热诚、谦虚达人,从不与人争名利,生活俭朴,有口皆碑。程颐淮教授说:硕民为人负责、自立、谦逊、助人。在姜立夫去世后设立姜立夫教育基金时,他非常慷慨地拿出大部分积苦作为基金会的基金,供培养育年人才之用。其高尚品德,堪为师表,深得人们的尊敬相称赞。
蒋硕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但是除了在哥廷根大学毕业时的论文外,此后始终末再有学术著述发表,甚至未能把自己积累的讲稿整理出版,这对他来说是深感遗憾的。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曹锡华 | 华罗庚 | 法国 | 英国 |
云南 | 昆明 | 四川 | 长沙 |
黄祖洽 | 程颐淮 | 上海 | 陈建功 |
[1] 《中国现代数学家传》 第三卷
以上整理的蒋硕民个人资料信息、 蒋硕民图片、蒋硕民简介、蒋硕民简历、蒋硕民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蒋硕民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